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针灸疗法与康复医学的运动疗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灸疗法与康复医学的运动疗法在临床上的协同运用,集中体现在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上,具体选择具有治疗作用的针刺体位,对“独取阳明”传统取穴理论的修正,软瘫期刺激涌泉,强刺激优势肌群(上肢阴经,下肢阳经所在),泻患侧补健侧;痉挛期兴奋非优势肌群(上肢阳经,下肢阴经所在)等,同时涉及对疗效评价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针刺与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目的:探讨针刺与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对中风偏瘫早期肌张力障碍的康复使用,方法:将96例急性中风偏瘫者随机分为A,B两组(B为对照组),均按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和基本康复治疗,A组在软瘫期针刺瘫侧上肢阴经穴,下肢阳经穴,肌张力恢复后转刺瘫侧上肢阳经穴及下肢阴经穴,力图使肌张力平衡恢复,避免肌痉挛产生而建立正常运动模式,治疗时间26-28在,治疗前后做康复评测。结果:A组在肌张力恢复进程,肌痉挛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与运动功能积分增高比率,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MBI和生活质量指数的提高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与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可以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烫疗与肌群烫疗对脑卒中后患侧肢体痉挛的效果观察。[方法]将入选的90例随机分为穴位烫疗组与肌群烫疗组各45例。穴位烫疗组采用中药特色方汤剂,利用场效应治疗仪烫疗患侧上肢手三里及内关穴,患侧下肢足三里及三阴交穴;肌群烫疗组采用中药特色方汤剂,利用场效应治疗仪烫疗患侧上肢肱二头肌及前臂屈肌肌群,患侧下肢股四头肌及小腿伸肌肌群。两组同时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治疗45d,肌群烫疗组的肢体痉挛改善效果比穴位烫疗组显著(P〈0.05),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程度显著优于穴位烫疗组(P〈0.05)。[结论]中药特色方汤剂患侧肌群烫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双侧下肢动态稳定性及各关节周围肌群肌力情况差异。方法:纳入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58例,用徒手测力仪评估患者健侧和患侧下肢各关节周围肌群最大自主等长收缩峰力值,采用Y平衡测试组件测量患者健侧和患侧下肢动态稳定性[Y平衡测试(YBT)],并对YBT值与下肢各关节周围肌群等长收缩峰力值做相关性分析(Pearson分析)。结果: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患侧髋伸展肌群、髋外展肌群、膝伸直肌群等长收缩峰力值较健侧明显下降(P<0.05);患侧下肢动态稳定性(YBT值)较健侧明显下降(P<0.05);患侧YBT值与患侧髋伸展肌群、髋外展肌群、髋外旋肌群、膝伸直肌群、踝跖屈肌群等长收缩峰力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单侧足底筋膜炎患者患侧下肢动态稳定性下降,髋伸展、外展及伸膝肌群较健侧存在明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外周神经肌肉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发病3~4周的脑梗死患者118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常规下肢治疗组(A组)、常规+低频rTMS组(B组)及常规+低频rTMS+外周磁刺激治疗组(C组)三组。对比三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患侧下肢伸膝肌群肌力评分(MMT)及足背屈肌群MMT。结果:治疗前,三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伸膝肌群MMT、足背屈肌群M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三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伸膝肌群MMT、足背屈肌群MMT均明显改善,且治疗后C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伸膝肌群MMT、足背屈肌群MMT均高于B组,B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伸膝肌群MMT、足背屈肌群MMT均高于A组(P<0.05)。结论:低频rTMS、低频rTMS+外周磁刺激治疗脑梗死均有效果,但低频rTMS+外周神经肌肉磁刺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烫疗与肌群烫疗对脑卒中后患侧肢体痉挛的效果观察。[方法]将入选的90例随机分为穴位烫疗组与肌群烫疗组各45例。穴位烫疗组采用中药特色方汤剂,利用场效应治疗仪烫疗患侧上肢手三里及内关穴,患侧下肢足三里及三阴交穴;肌群烫疗组采用中药特色方汤剂,利用场效应治疗仪烫疗患侧上肢肱二头肌及前臂屈肌肌群,患侧下肢股四头肌及小腿伸肌肌群。两组同时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治疗45d,肌群烫疗组的肢体痉挛改善效果比穴位烫疗组显著(P<0.05),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程度显著优于穴位烫疗组(P<0.05)。[结论]中药特色方汤剂患侧肌群烫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CCFES)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的患侧上肢整体运动功能、抓握能力、肱三头肌和伸腕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伸腕肌群CCFES,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肱三头肌CCFES,每日1次,每次20min,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FMA-UE)和盒子积木测试(BBT)评定上肢的整体运动功能和抓握能力,并获取上肢肱三头肌和伸腕肌群的RMS比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评定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BBT评分、肱三头肌RMS比值和伸腕肌群RMS比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的FMA-UE评分、肱三头肌的RMS比值和伸腕肌群的RMS比值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间的BBT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伸腕肌群CCFES的...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患者不同强度随意运动时的sEMG反应特点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静态及动态运动负荷对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sEMG信号变化的影响,研究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活动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与其神经运动控制的关系。方法:24例脑卒中患者参加本项研究,采用患、健侧自身对照实验方法设计,采用上肢屈肘和下肢伸膝静态运动,以及肘关节和膝关节动态屈伸运动负荷试验,采集主动肌和拮抗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信号振幅和拮抗比值等sEMG信号活动特征。结果:最大用力收缩时,上、下肢患侧主动肌AEMG小于健侧,而拮抗比大于健侧;小强度静态运动负荷过程中,患侧上肢主动肌的AEMG略高于患侧,拮抗比明显大于健侧。患侧下肢股外侧肌(VL)、股直肌(RF)和股内侧肌(VM)的平均AEMG、?T标准化值大于健侧,拮抗比小于健侧;小强度动态运动负荷过程中,上肢患侧主动肌AEMG明显高于健侧。下肢患侧VL、RF和VM的AEMG均值具有增大趋势,但无明显差异。而患侧拮抗比明显小于健侧。结论:脑卒中患者由于高位神经元和运动控制功能受损,导致其患侧在最大随意收缩时运动单位募集能力下降,而在轻负荷运动时运动单位募集过度。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采取伸肌治疗策略与屈肌治疗策略对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伸肌治疗组和屈肌治疗组,两组均接受除上肢以外部位的常规康复治疗,伸肌治疗组对偏瘫上肢伸肌群(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行电针、肌电生物反馈、手法快扣、运动想象等康复治疗;屈肌治疗组针对上肢屈肌群(肱二头肌、前臂屈肌群)行相同治疗。3周为1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每疗程结束时进行肱二、肱三头肌的均方根值(RMS)、协同收缩率(CR)、Fugl-Meyer上肢功能(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 结果:每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肱二、三头肌的RMS值、FMA-UE及MBI评分均显著好转(P<0.01)(P>0.05);第四个疗程结束后伸肌治疗组的伸肘时CR值小于屈肌治疗组(P<0.05)。 结论:两种早期康复策略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肌力、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早期采用伸肌治疗策略能更有效地减轻上肢伸肘时的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影响的信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对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及SEP的重复测试信度。方法:按FES的治疗部位将9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刺激偏瘫侧上肢组(上肢组)4例和刺激偏瘫侧下肢组(下肢组)5例。2组患者分别接受1次30min的患侧上肢或下肢FES治疗,刺激频率为30Hz,脉宽为0.2ms,通电/断电比为5s/5s,波升/波降为1s/1s,刺激强度为患者耐受的最大强度。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接受双侧上肢或下肢的SEP检测。分析双侧上肢或双侧下肢SEP检测过程中N9、N20和P40的波幅及潜伏期,并比较同一测试时间点SEP的重复检测信度。结果:2组患者2次检测的SEP值等级间相关系数(ICC)值上肢为0.989—1.000,下肢为0.832—1.000,上肢组优于下肢组。治疗前后SEP值比较,治疗后上肢组双侧N9、N20的波幅均升高,健侧N20的潜伏期缩短。下肢组患侧N9、P40的波幅和健侧P40的波幅均升高,健侧N9的波幅下降。结论:利用SEP检测脑卒中后肢体接受FES治疗的神经电生理变化具有较高的信度,且上肢组优于下肢组。  相似文献   

11.
Recently, tumor-selective replicating viruses offer appealing advantages over conventional cancer therapy and are a promising new approach for the human cancer therapy. The development of oncolytic viral therapeutics is based on various strategies that each provides a different foundation for tumor-selective targeting and replication. Results from clinical trials of oncolytic viral therapy demonstrate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a new approach for cancer. Strategies to overcome various obstacles and challenges to this therapy are currently being searched. In the future, the development of oncolytic viral therapies will extend the range of tumors that can be treated using this novel treatment modality. In this paper, I would like to summarize the advances in the field including the findings from the viral treatment that we are currently utilizing.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