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断性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液生化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儿持续24h蓝光照射,观察组采用间断性蓝光照射,比较2组患儿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血小板(PLT)]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发热、腹泻、血小板减少)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胆红素、白蛋白、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断性蓝光照射可有效提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安全性,在改善患儿症状及抗炎性因子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烧伤脓毒症患儿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烧伤患儿根据脓毒血症诊断标准,将烧伤患儿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根据脓毒症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一步将其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另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15例近期无感染且无其他急性疾病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入选患儿分别于入院24h内采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6的浓度。结果脓毒症组患儿TNF-α、IL-6的浓度高于非脓毒症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死亡组患儿TNF-α、IL-6的浓度高于生存组患儿,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脓毒症患儿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检测对临床小儿烧伤的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症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小儿脓毒症患儿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并与30例普通感染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结果: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在小儿脓毒症组、普通感染组与健康小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蛋白小儿脓毒症组与普通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感染组与健康小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在脓毒症各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各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在严重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时相蛋白参与了小儿脓毒症患儿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病情危重程度相关,动态观察急性时相蛋白对早期干预小儿脓毒症、判断病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患者血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检测不同病情程度的脓毒症患者血清中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浓度,探讨不同病情程度的脓毒症患者免疫状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因子和分别收集2005年6月至2008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收治的38例脓毒症患者和32例重症脓毒症患者的血清标本,另选1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排除既往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AIDS以及肿瘤患者.本研究获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标本中炎症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浓度;并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U(APACHEⅡ)系统对患者进行病情程度的评分.各组之间的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运用Stepwise方法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 脓毒症和重症脓毒症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脓毒症组患者IL-l和Ⅱ-10的血清浓度高于脓毒症组,两组患者Ⅱ-1的浓度为26.96 ng/L和21.19 ng.L,Ⅱ-10的浓度为37.57 ng/L和26.66 ng/L,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和Ⅱ-6的质量浓度较脓毒症组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重症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TNF-α浓度为3_4.98 ng/L和44.28 ng/L,Ⅱ-6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2.48 ng/L和26.04 ng/L,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1和IL-10的质量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APACHEⅡ=-9.393+(IL10×0.550)+(Ⅱ,1×0.305)(F=26.198,P<0.001).结论 不同病情程度的脓毒症患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存在着明显差异,且免疫状态不同.脓毒症时主要表现为炎症反应的持续激活,重症脓毒症时抗炎症因子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细胞因子在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价值.方法 以Ranson和APACHE-Ⅱ评分为标准,把3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轻症胰腺炎组(MAP)及重症胰腺炎组(SAP),选择年龄匹配的13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在患者入院24 h内采静脉血并检测血清中IL-6、IL-8水平.结果 二种细胞因子血清水平均为SAP组最高,对照组最低,其中IL-6水平在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8水平在对照组与SAP组之间、MAP组与SAP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与M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对早期鉴别诊断轻症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炎性标志物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依据痰液中潜在病原菌浓度分为感染组52例和非感染组50例,选取同期2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检测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结果治疗前3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非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入组时血清降钙素原阳性检出10例(20.0%),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任意一项阳性检出17例(34.0%);感染组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阳性检出36例(69.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任意一项阳性检出46例(88.5%).血清降钙素原阳性检出灵敏度为45.1%(46/10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任意一项阳性检出灵敏度为61.8%(53/102).结论联合检测血清炎性标志物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与白细胞介素-8水平有助于临床准确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细菌感染状况,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P-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血小板计数水平升高,且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P-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256-2257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肺癌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GP方案化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自化疗开始之日开始加用艾迪注射液,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迪注射液有助于显著改善肺癌化疗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SP-A)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接诊的75例NRDS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分娩的70例无NRDS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以及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不同预后患儿血清SP-A、IL-6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清SP-A和IL-6与NRDS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SP-A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儿血清SP-A和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死亡患儿的血清SP-A、IL-6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P-A和IL-6均是影响NRDS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伴发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06例烧伤早期患者病例资料,将其中伴发脓毒症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A组,剩余未伴发脓毒症的145例患者作为研究B组,另选取76例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进行对比,并分析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因子水平差异,对比研究A组不同预后亚组间血清因子水平。结果 3组对象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3个亚组间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2个亚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在烧伤早期伴发脓毒症患者中水平异常升高,且病情越严重,升高幅度越显著,对预后也有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惊厥性脑损伤患儿血清、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惊厥患儿100例,据病情分为惊厥持续状态组38例、多次惊厥组32例,单次惊厥组30例,选择同期无惊厥患儿30例为对照组,测定患儿惊厥发作后24、72小时血清、脑脊液IL-6、NSE的水平变化.结果 惊厥发作后24小时各惊厥组血清、脑脊液中IL-6、NS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持续状态组明显高于多次惊厥组,多次惊厥组明显高于单次惊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小时后各惊厥组IL-6、NSE与24小时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示,血清IL-6与NSE呈正相关(P<0.05),脑脊液IL-6与NSE呈正相关(P<0.05),血清、脑脊液IL-6呈正相关(P<0.05);血清、脑脊液NSE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6与NSE参与了惊厥性脑损伤的病理损害过程,能反映惊厥性脑损伤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评估惊厥惠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以入住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并发生血小板减少的54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积极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自血小板下降第1天予以皮下注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1.5 mg/kg,每日1次,疗程7~14 d,当血小板≥100×109/L时停药.结果 治疗组在第7天及第14天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输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小板恢复到>50×109/L及>100×109/L所需的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组在第7天及第14天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加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可加速血小板数量的恢复,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输注,改善预后,而且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的不良反应轻微,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50-751
观察脓毒症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R1)、活化蛋白C(APC)、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将60例脓毒症患儿分为脓毒症组30例和严重脓毒症组各30例,分别于入院第1、3、7d检测血清IL-IR1、APC、PCT水平;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于体检时采集血清,检测IL-IR1、APC、PCT水平。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1R1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1、3d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血清IL-1R1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7d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血清IL-1R1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AP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1、3、7d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APC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1、3、7天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APC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儿血清PCT、APC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分别呈正、负相关,可作为脓毒症诊断生物标志物,脓毒症组IL-1R1与病情严重程度不呈相关性,可能不适合作为脓毒症诊断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及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对儿童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infection 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IAHS)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1例IAHS患儿以及35例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IL-2、sIL-2R表达水平。并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26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L-2、sIL-2R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IAHS组患儿P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0.05); IAHS组血清IL-2、sIL-2R水平脓毒症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IAHS组患儿经治疗后病情缓解,其血清IL-2、sIL-2R水平明显低于疾病高峰期,血小板、NK细胞百分比在疾病缓解后明显升高(P0.05);死亡组血清IL-2、sIL-2R水平及铁蛋白较存活组均明显增高,血小板均降低(P0.05)。结论血清IL-2、sIL-2R水平可能是诊断儿童IAHS的特异性指标,对预测IAHS疗效及评估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在其发病及肺外损害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将4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病情轻重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为重症支原体肺炎,对照组20例为轻型支原体肺炎,采用放射免疫(平衡)法,测定患儿发病极期、恢复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无论在发病极期或治疗后恢复期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重症支原体肺炎病变越严重,极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越高,因此,检测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可作为监测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及有无合并症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和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水平与伴发喘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6例MPP患儿作为病例组,根据是否伴发喘息将其分为喘息组59例和非喘息组77例,根据病情将喘息组分为急性期组26例和缓解期组33例,选取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各组患儿及对照组儿童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喘息组、非喘息组、对照组儿童血清IL-4、IL-5、IL-13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332、112.369、96.411,P0.05);急性期组、缓解期组、对照组儿童血清IL-4、IL-5、IL-13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058、174.212、143.720,P0.05);病例组患儿的血清IL-4水平与IL-5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IL-4水平与IL-13水平、IL-5水平与IL-13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MPP患儿表现为IL-4、IL-5、IL-13等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IL)-6、IL-1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LN病情活动程度将54例LN患者分为活动期组、缓解期组和稳定期组.采集患者及健康者(对照组)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IL-2R、IL-6、IL-18水平.结果 各组患者3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患者3项指标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患者外周血sIL-2R、IL-6、IL-18水平变化与LN发病进程及早期诊治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蝮蛇伤患者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80例蝮蛇伤患者按照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重型、危重型;根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诊断标准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根据抗蝮蛇毒血清干预的时间分为干预前组、干预后6 h组、干预后24 h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未做任何处理前和注射抗蝮蛇毒血清后6、24 h三个时相点采血收集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TNF-α和IL-6并分析.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结果蝮蛇伤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为危重型最高,对照组最低,且对照组、轻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组与非MOD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组、干预后6 h组、干预后24 h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蝮蛇伤患者病情越_重,其血清TNF-α、IL-6水平越高;蝮蛇伤患者并发MODS与TNF-α和IL-6密切相关;抗蝮蛇毒血清可以通过中和游离毒素,避免炎症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9.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动态变化对急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选取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起病时间12h 45例为急性脑卒中组,再根据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将急性脑卒中组分为轻度急性脑卒中组(评分20分)23例及重度急性脑卒中组(评分20分)22例;对照组为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群46例。比较急性脑卒中组入院时及出院时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水平。急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入院时白细胞介素-1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出院时白细胞介素-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急性脑卒中组与重度急性脑卒中组入院时白细胞介素-1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轻度急性脑卒中组与重度急性脑卒中组白细胞介素-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10参与急性脑卒中的炎症过程,急性脑卒中病情越重,白细胞介素-10值越高,急性脑卒中经过积极治疗,白细胞介素-10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手足口病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号交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炎琥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血浆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2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IL-6及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浆IgM、IgG、Ig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除对照组血浆IgM及Ig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β、IL-6及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浆IgM、IgG及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效果显著,可降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其免疫力,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