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胎儿心律失常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疑似胎儿心律失常孕妇180例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地分析,所有孕妇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于胎儿出生后予以随访,观察和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在本研究疑似胎儿心律失常孕妇180例中,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发现胎儿心律失常者出现36例(20.00%),其中先天心脏病2例(5.56%)、房扑1例(2.78%)、室性早搏4例(11.11%)、房性早搏17例(47.22%)、心动过缓2例(5.56%)、心动过速10例(27.78%),包括室上型心动过速7例(19.44%)、窦性心动过速3例(8.33%);在胎儿心律失常36例中,先天心血管畸形出现3例(8.33%),包括部分心内膜垫缺损1例(33.33%)、主动脉缩窄2例(66.67),且分别对应室上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误诊率、准确率和胎儿出生后实际情况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结论:胎儿心律失常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价值较高,能够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断准确率,于早期对胎儿的心脏结构状况与心律失常类型加以明确,为临床妊娠终止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颈项透明层(NT)增厚且染色体正常胎儿孕早期畸形筛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NT厚度≥2.5 mm且染色体正常的胎儿孕早期(孕11~13+6周)超声筛查及超声心动图情况,并与该胎儿的孕中期(孕18~24周)超声筛查及超声心动图以及出生后新生儿体检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90例胎儿中,共发现胎儿结构畸形12例(13%),其中孕早期发现10例,另2例结构畸形于孕中期筛查时发现。余78例胎儿孕中期超声筛查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新生儿体检均无异常发现,与孕早期检查结果一致。孕早期超声筛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敏感性为83%(10/12),阴性预测值为98%(78/80)。结论对NT增厚且染色体正常的胎儿进行孕早期畸形筛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可行的、必要的,可望将某些结构畸形的检出时间提前4~8周。  相似文献   

3.
朱琦 《华西医学》2006,21(3):500-501
目的:回顾性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85例16周以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多切面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疑有或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进行动态追踪观察。结果:发现胎儿心脏异常146例(12.3%,包括心律失常等),其中疑诊或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59例(4.9%),超声成功随访及尸检证实45例。产后超声检查发现3例房间隔缺损为假阳性,占检出先天性心脏病的5%;另外,漏诊2例室间隔缺损,产后超声检查发现患儿心脏有<2mm的室间隔缺损,为假阴性2例,占检出先天性心脏病的3.4%。结论:超声心动图筛查胎儿心脏疾病,减少出生缺陷是可行的,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孕早期胎儿心律失常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956例孕12~14周胎儿进行检查,应用M型和多普勒超声等多种方法诊断胎儿心律失常并分析其类型。观察是否存在胎儿心脏结构及其他异常,对存活病例均于孕22-24周行系统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结果与胎儿引产结果及出生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照。结果:11956例中发现胎儿心律失常12例(12/11956,0.1%)。其中窦性心动过速9例;心动过缓2例(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1例。合并胎儿畸形6例,包括胎儿先天性心脏病4例,肢体-体壁综合征1例;胎儿水肿1例,均中止妊娠,结果与产前诊断相符。结论: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早期诊断胎儿心律失常及胎儿系统畸形,对临床早期干预和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丽华 《中国临床研究》2013,(10):1097-1098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胎儿心律失常孕妇的临床资料,同一孕妇均采用常规产前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在胎儿心律失常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的检出率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对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动过缓的检出率高于产前常规检查(P〈0.05);超声心动图分别检出3例室上性心功过速和1例心房扑动,常规产前检查却未能检出;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律失常总检出率高于常规产前检查(100%vs 86.2%,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无创、简便、有效,对胎儿心律失常的有无及其类型的诊断能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筛查及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出生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情况,探讨临床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出生全部新生儿共5581例,住院期间每日均予体格检查、详细心脏听诊,出生第2天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有病理性杂音、皮肤青紫、气促等不能用呼吸神经等疾病解释及心电图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一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出院随访至出生后6个月。结果筛查5581例新生儿,发现听诊异常51例,其中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29例,未闭动脉导管12例,9例瓣膜反流及1例假腱索;256例新生儿检测了经皮血氧饱和度,62例经皮血氧饱和度降低,其中8例排除了肺、脑等心外因素,超声心动图均证实先天性心脏病存在;4例新生儿心电图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均确诊。超声心动图确诊先天性心脏病31例,包括室间隔缺损15例(48.4%),房间隔缺损10例(32.2%),完全性内脏反位及镜像右位心2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法洛四联症、三尖瓣下移畸形、完全型房室隔缺损合并永存动脉干各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血氧饱和度测定及心电图等检查,可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汪旭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1):5125-5126
目的:探讨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M-UCG)及频谱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及频谱多普勒超声对47例疑有胎儿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通过心脏彩超共诊断出32例胎儿心律失常,其中房性早搏16例,室性早搏7例,心动过速6例,心动过缓3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快速有效的检测出胎儿心律失常,而且可以较为准确的对胎儿心律失常进行分类,是胎儿心律失常的首选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闭锁和永存动脉干及主动脉闭锁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对3种疾病的产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的先天性心脏病402例,3种疾病患儿共12例.结果:产前超声心动图12例患儿中诊断永存动脉干7例(其中1例为肺动脉闭锁误诊),肺动脉闭锁3例,升主动脉闭锁2例,所有患儿均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结论:产前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胎儿大动脉畸形最重要的方法;虽然三者声像图表现存在交织,但又都有自己特殊声像图特征,可以用来鉴别诊断;肺动脉及其分支完全闭锁和永存动脉干两者是鉴别诊断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494-496
探讨在胎儿心律失常诊断中采取胎儿心脏超声和常规产前检查的临床价值对比。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并确诊为胎儿心律失常的孕妇4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产前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统计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房扑动等方面的检出率高于常规产前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准确率(100.00%)高于常规产前检查(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儿心律失常诊断中,采取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无创、操作简便、诊断准确率高的优点,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检查对原发性心肌淀粉样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心肌淀粉样变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主要改变,对两种技术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与应用单一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例心肌淀粉样变,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16例存在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对称性增厚;15例存在心肌内散在颗粒状强回声;18例存在左心房增大,14例存在右心房增大;17例存在不同程度舒张功能减退;14例存在射血分数减低;12例存在心包积液;心电图表现为:15例存在心电图低电压,5例存在胸导联异常Q波,8例存在心律失常,2例存在ST段改变。单独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为65%(13/20)。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诊断符合率为90%(18/20)。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有助于提高心肌淀粉样变的诊断率,有助于心肌淀粉样变与高血压心肌肥厚和肥厚性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肺联合超声在低氧血症新生儿病因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低氧血症新生儿45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非低氧血症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进行超声心动图联合肺部超声检查。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构性疾病并评估心功能,同时使用肺部超声评分法评估肺部情况,对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病因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45例低氧血症患儿临床病因有多种,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胎粪吸入综合征、暂时性呼吸增快症、窒息后复苏等。45例低氧血症患儿中,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功能下降8例,右心功能下降1例,肺动脉高压33例;肺部超声表现为不同程度B线增多,肺局部实性变,双侧肺部评分0~30分,以13~24分者居多,单侧肺部最高评分18分。20例对照组新生儿超声心动图及肺部超声表现均未见明显异常。45例低氧血症患儿中,8例左心功能下降的患儿肺部均出现了弥漫性肺泡-间质综合征,1例右心功能下降患儿,肺部超声表现为以A线为主,单侧肺部评分2分。 结论心肺联合超声可为低氧血症新生儿的临床病因诊断提供线索和依据,对疾病进展进行监测及预判,且具有无辐射、方便快捷、费用低廉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快速心律失常诊断及宫内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5例心动过速胎儿分别行M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其中32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200次/min≤心室率≤310次/min)。对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进行母亲常压氧治疗或宫内洋地黄转律治疗,并对比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改变。结果3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胎儿中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者7例,胎儿水肿10例。对7例合并心脏畸形的胎儿终止妊娠;对1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2例心动过速持续发作48~72h、且心室率<250次/min的胎儿行保守治疗,其中8例恢复正常心律和心率,6例转为频发房性早搏伴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并提前分娩;对持续发作组11例(心室率≥250次/min)胎儿经胎盘给洋地黄治疗后均转律成功,其中4例重度水肿胎儿治疗转律时间为15~27d,余7例转律时间为10~15d。出生后新生儿随访期最长24个月,头颅CT、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显示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结论超声心动图可迅速检出胎儿心律失常,并明确性质。对室上性心动过速胎儿经胎盘给西地兰 地高辛可有效转律,并同时控制胎儿心力衰竭和减轻水肿。  相似文献   

13.
正胎儿心律失常临床较常见,发生率为1%~2%。大多数胎儿心律失常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持续的胎儿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输出量减低、心力衰竭、水肿,甚至胎儿死亡。准确判断胎儿心律失常的类型对协助临床医师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有重要意义。以往胎儿心律失常主要由产科医师听诊发现,无法确认其性质和类型。而胎儿心电图在应用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局限性。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产前诊断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胎儿超声心动图已成为诊断胎儿心律失常最重要的方法。本研究对108例心律失常胎儿的M型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胎儿预后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胎儿心律失常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律失常。方法 对年龄20~30岁、妊娠20~40周孕妇、临床疑有胎儿心律失常或有的伴有其他异常妊娠史的214例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在可疑的214例胎儿中超声诊断36例胎儿心律失常。其中房性早搏17例,室性早搏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心动过缓3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同时发现4例胎儿心脏结构畸形。结论 超声心动图既可以判断胎儿心律失常的性质,又可以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Ⅲ°房室传导阻滞(CAVB)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应用二维超声、M型超声及多普勒技术对10例Ⅲ°房室传导阻滞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胎儿心房与心室节律及其对应关系,同时观察二尖瓣、左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并对胎儿心脏大小、心功能、房室瓣反流及心包积液等心脏结构进行观察,对Ⅲ°房室传导阻滞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10例Ⅲ°房室传导阻滞胎儿中2例存在心内外畸形,8例无明显心内外畸形。Ⅲ°房室传导阻滞胎儿M型超声心动图特征为房室节律分离,心房节律保持在正常范围而心室节律缓慢,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为二尖瓣频谱提示E峰频率缓慢,A峰频率明显快于E峰频率,E、A峰无固定对应关系。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孕妇就诊时10例胎儿中6例心脏扩大,5例心功能不全,6例房室瓣反流,7例心包积液。超声心动图检查后10例孕妇均选择引产。结论Ⅲ°房室传导阻滞是对胎儿心功能有重要影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预后不佳。M型超声结合多普勒技术可对Ⅲ°房室传导阻滞胎儿进行诊断及鉴别,对临床干预治疗及判断胎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VSD)的价值。方法 对3 826胎胎儿行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与产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引产后尸体解剖结果进行对照,计算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VSD的正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结果 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61胎(61/3 826,1.59%)VSD,其中单纯性VSD 36胎(36/3 826,0.94%),VSD合并其他心脏畸形25胎(25/3 826,0.65%);经产后复查超声或引产后尸体解剖,最终共确诊76例(76/3 826,1.99%)VSD,包括51例(51/3 826,1.33%)单纯性VSD、25例(25/3 826,0.65%)VSD合并心脏其他畸形。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单纯性VSD的准确率为58.82%(30/51),漏诊率为41.18%(21/51),误诊率为1.06‰(4/3 775);诊断VSD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准确率为96.00%(24/25),漏诊率为4.00%(1/25),误诊率为0.26‰(1/3 801)。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胎儿VSD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为选择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三血管气管切面在诊断胎儿主动脉弓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150例产前超声疑为胎儿主动弓异常患儿,均进行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和增加三血管气管切面的心脏筛查检查,并与产后超声检查或尸检结果相对比,探讨两种方法诊断的有效性。结果 150例胎儿产后超声心动图或尸检诊断主动脉弓异常阳性85例,阴性65例。常规超声心动图诊断阳性68例、阴性82例;增加三血管气管切面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弓异常胎儿阳性85例、阴性65例。增加三血管气管切面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在诊断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分别为97.61%、97.3%、96.92%均比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的灵敏度74.11%、准确度85.3%、特异度92.3%高。结论三血管气管切面是胎儿诊断主动弓异常的重要切面,快速且有效。  相似文献   

18.
董璠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3):553-554,557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26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260例新生儿中31例为阴性结果,共检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40例(单纯卵圆孔未闭者除外),占比53.85%。单纯卵圆孔未闭89例,占比34.23%;动脉导管未闭43例,占比16.53%;房间隔缺损30例,占比11.53,;心内膜垫缺损3例,占比1.15%;法洛四联症6例,占比2.31%;肺动脉口狭窄4例,占比1.54%;完全性大动脉转位2例,占比0.77%。结论:新生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较准确筛查出先天性心脏病,对患儿及时发现疾病并且接受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胎儿心律失常孕妇临床资料,对同一孕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组)与常规的产前检查(对照组),对两种方法检出胎儿心律失常的准确率进行比较。室性期前收缩与房性期前收缩对胎儿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检出窦性心动过速、过缓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产前检查(P<0.05);超声心动图检出胎儿心律失常的总准确率为78.26%(36/46),常规产前检查为100%(46/46),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简便易行,有效率高,为胎儿心律失常及类型的诊断提供准确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在我院分娩及引产的,具有完整超声病例的神经管畸形胎儿进行统计,分别分析神经管畸形的种类,病例数,超声诊断率,漏诊误诊率,并分析漏诊原因。结果在138例神经管畸形中,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7.1%,符合率99.2%,漏诊误诊率2.8%。产前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神经管畸形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其诊断率高,符合率高,漏诊误诊率底,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