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单腔气管导管配合人工气胸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Ⅰ组(单腔气管导管组)和Ⅱ组(双腔支气管导管组)。Ⅰ组通过单腔气管插管持续吹入二氧化碳实施人工气胸实现单肺通气;Ⅱ组通过双腔支气管插管实现单肺通气。比较2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术野暴露程度、术后咽喉痛的发生情况及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后1 h(T2)、单肺通气结束时(T3)的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Paw)、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 结果 Ⅰ组插管时间和术后咽喉痛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2组的术野暴露程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T2、T3时间点Ⅰ组患者的PETCO2和CVP明显高于Ⅱ组(P<0.05);在T1时间点2组患者的PETCO2和CVP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各个时间点2组患者的SpO2、Paw、HR和MAP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单腔气管导管配合人工气胸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均能有效安全地应用于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但单腔气管导管具有插管容易、耗时短、术后咽喉痛发生率少等优势,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术,比较双腔支气管导管与Univent管应用于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100例ASA Ⅰ/Ⅱ级年龄在18-65岁需行单肺通气的全麻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双腔支气管组(A组)和Univent管组(B组),每组50例。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操作。观察并记录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麻醉诱导前后及单肺通气(OLV)后血流动力学、心率变化;双肺通气及单肺通气时血氧饱和度、气道压力、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术中OLV时肺萎陷及手术视野暴露情况。结果①Univent管组插管时间较双腔支气管组明显缩短;②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Univent管组明显低于双腔支气管组(P〈0.05);③麻醉诱导前后二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相似(P〉0.05);④双肺通气及单肺通气时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情况相似(P〉0.05),而气道压力Univent管组较双腔支气管导管组明显更低(P〈0.05);⑤二组术中单肺通气时肺萎陷率及手术视野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及Univent管应用于OLV时均安全有效,同样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术,Univent管较双腔支气管导管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而气管插管并发症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腔气管导管在肥胖患者单肺通气中的可行性。[方法]60例择期例行右侧胸科手术患者,体重指数25~50,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组(Ⅰ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Ⅱ组)。Ⅰ组通过单腔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Ⅱ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观察两组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时间、定位时间、气道峰压、外科术野暴露程度、胸膜打开后40分钟血气分析、术中吸引分泌物时间,拔管后用纤支镜观察声带损伤情况和声音嘶哑情况,随访肺不张,肺部感染和住院天数。[结果]Ⅰ组插管时间、声音嘶哑和声带损伤发生率,明显短于Ⅱ组(P<0.05)。Ⅰ组术中吸引分泌物时间大于Ⅱ组(P<0.05)。两组定位时间、气道峰压,外科术野暴露程度,血气分析,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腔气管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均能应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在肥胖患者中应用单腔气管插管可缩短插管时间及减少患者术后声带损伤和声音嘶哑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FUJI支气管堵塞器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JUJI支气管堵塞器组(A组)和双腔气管导管组(B组),每组40例,分别应用FUJI支气管堵塞器联合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行单肺通气麻醉。记录两组患者PaO2、PaCO2、PAW的变化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失败率、插管时间、术野暴露情况、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单肺通气后30,60min和单肺通气结束时A组的PaO2显著高于B组(P〈0.01),PaCO2、PAW显著低于B组(P〈0.01);A组术野暴露优良率、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B组(P〈0.05),插管时间、插管失败率、声嘶咽痛发生率少于B组(P〈0.05)。结论:FUJI支气管堵塞器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中应用,具有插管和定位容易,氧合充分,气道压力低,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少,术野暴露满意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单肺通气技术,尤其适用于困难插管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 Ⅰ ~Ⅱ级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全部选择左侧双腔管)和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导管外置管组(C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肺萎陷指标、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min两个时间点的SpO2、PET CO2、PAW变化.结果 C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术中肺萎陷程度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患者声音嘶哑及咽喉痛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插管前即刻D、C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刻两组的MAP及HR均较插管前即刻增高(P<0.05),但D组较C组升高明显(P<0.05).单肺通气前D、C两组的气道压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两组的气道压峰值较双肺通气均升高(P<0.05),但C组气道压峰值升高明显低于D组(P<0.05).单肺通气前后SpO2、PET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插管简便、定位准确、肺萎陷和手术野暴露良好,且与DLT相比气管插管反应轻、气道阻力较小、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低,可安全用于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双腔支气管与单腔气管插管两种不同的通气方式对胸外科手术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胸外科手术患者(ASA Ⅱ~Ⅳ级)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30)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静吸全麻;B组(对照组)行单腔气管插管双肺通气全麻;术中分别观察麻醉效果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A组患者术中两肺隔离完善,病肺中的脓、血液及分泌物无扩散;气道干净,导管无阻塞;术野显露清楚.对照组术中导管阻塞及术后肺部感染率明显高于A组,(P<0.01).两组患者术中SpO2,HR,BP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配合胸外科手术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双腔支气管与单腔气管插管两种不同的通气方式对胸外科手术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胸外科手术患者(ASAⅡ~Ⅳ级)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30)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静吸全麻;B组(对照组)行单腔气管插管双肺通气全麻;术中分别观察麻醉效果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A组患者术中两肺隔离完善,病肺中的脓、血液及分泌物无扩散;气道干净,导管无阻塞;术野显露清楚。对照组术中导管阻塞及术后肺部感染率明显高于A组,(P<0.01)。两组患者术中SpO2,HR,BP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配合胸外科手术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深麻醉下双腔气管导管更换成单腔气管导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择期食管癌患者40例,A S AⅠ或Ⅱ级,分为更换单腔气管导管组(A组)和双腔气管导管组(B组),每组2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在入室后(T1)、更换单腔气管导管后1 min(T2)、5 min(T3)、拔管(单腔气管导管、双腔气管导管)前1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HR和SBP的乘积(RPP)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T2、T4时SBP、DBP、HR、RPP明显低于B组(P<0.05),拔管时呛咳、躁动发生少(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毕更换为单腔气管导管可较少增加拔管时应激反应,保持循环相对稳定,苏醒更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胸科手术中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及全身氧合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胸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A组,40例)和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组(B组,4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或双腔气管导管,B组将封堵支气管导管通过普通气管导管放置于手术侧主支气管,两组导管位置均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并定位。术中观察双肺通气时(TLV)、单肺通气后30min(OLV30)和60min(OLV60)患者的气道阻力(PAW)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B组插管时间和定位时间均小于A组(〈0.01);在TLV、OLV30和OLV60B组PAw明显低于A组(〈0.05)。两组血气指标PaO2、PaCO2、SaO2等差异无显著性(〉0.05)。结论Coopdech封堵式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胸外科手术具有插管和定位方便,损伤小,分隔双肺完全,对患者生理干扰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单肺通气麻醉在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ASAⅠ~Ⅱ级行电视胸腔镜下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芬太尼组(S组)和异氟烷复合芬太尼组(Ⅰ组),每组30例。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间歇正压通气(IPPV)。观察麻醉前、气管插管时、插管后5分钟、切皮、术后10分钟及术毕时各时点MAP和HR,同时连续监测SPO2、ECG、中心静脉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尿量及吸入麻醉药浓度。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随访记录术中知晓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结果:Ⅰ组在麻醉手术期间MAP和HR较麻醉前有明显的下降(P〈0.05);S组除手术开始时MAP有轻微下降外,其余参数在麻醉期间基本平稳;Ⅰ组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明显大于S组(P〈0.05)。S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Ⅰ组(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术中知晓,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单肺通气麻醉能维持循环稳定,且可控性好,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电视胸腔镜下手术。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关键是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要到位,双肺分隔要确切.患侧肺萎陷要满意。术中严密监护,慎重处理低氧血症等情况,可为电视胸腔镜手术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相似文献   

11.
李珊珊  汪亚宏  王忠慧 《重庆医学》2018,(18):2495-2497
目的 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实施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麻醉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组(BB组)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再置入支气管封堵器.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并发症及苏醒情况.于双肺通气后5min(T1)、单肺通气后30 min(T2)、单肺通气后120 min(T3)、双肺通气后30min(T4)、拔管前(T5)、术后1 d(T6)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T1~T5时点吸气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Cdyn),以及插管、拔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BB组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疼痛发生率、拔管时间明显低于DLT组(P<0.05),T2~T5时BB组Pplat、Ppeak均低于DLT组,T2、T3时BB组的Cdyn高于DLT组(P<0.05);T2~T6时BB组PaO2、PaO2/FiO2均高于DLT组(P<0.05);BB组插管时SBP、DBP、HR均明显低于DLT组(P<0.05).结论 支气管封堵器在食管癌根治术麻醉中表现出明显优势,建议首选支气管封堵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胸科手术使用支气管封堵器进行单肺通气,观察其与双腔气管气管插管插管的差别.方法 方便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术前访视患者对气道进行综合评估分为Ⅰ~Ⅲ级(Mallampati分级)需单肺通气胸科手术的患者全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双腔气管导管组和支气管封堵器组,每组40例.两组均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定位完成插管.观察其与双腔气管气管插管插管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以及术中气道压(cmH2O)变化,两组插管时间(min)及成功率(%).结果 两组插管后MAP、HR均较插管前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插管后双腔气管导管的MAP(99.3±11.6)mmHg,HR(90.4±12.1)次均较封堵器组(81.4±11.1)mmHg,(76.5±10.2)次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前后气道峰压封堵器组(24±4.0)cmH2O双腔气管导管组(25±3.0)cm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气道分级Ⅰ~Ⅲ级插管成功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Ⅳ级气道封堵器组(3∕4)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双腔气管导管组(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24 h咽喉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双腔气管导管组90.0%(36∕40),封堵器组35.0%(14∕40)双腔气管导管组明显增高.两组中双腔气管导管组2例,封堵器组3例在术中移位.结论 支气管封堵器其操作简单,插管及拔管时对循环功能的干扰小,咽喉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低,调整套囊位置容易,对分泌物少,手术时间短的开胸手术是一种简单、实用、行单肺通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纵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中不同通气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单腔和双腔气管插管在纵隔镜下行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40例拟行纵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气管插管组(A组)和单腔气管插管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全麻后插入双腔气管导管,术中实施单肺通气;B组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术中实施暂停通气3~5 min.分别于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5min(T2)、切断右侧胸交感神经后(T3)、膨肺后正常机械通气时(T4)、切断左侧交感神经后(T5)、再次膨肺后正常机械通气时(T6)、术毕(T7)各时点行血气分析并记录HR、ECG、平均动脉压(MAP)、SpO2、PETCO2.结果 两组患者T4、T6的HR、MAP均较T1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B组PaCO2在T3~T6均较T1持续升高(P<0.05),且较A组各时点明显升高(P<0.05),在T7时与T1基本一致(P>0.05).SaO2、pH、LAC在T2~T7各时点数值与T1比较,以及两组间各时点数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纵隔镜下行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中,应用单腔气管导管与双腔气管导管同样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 UE 可视喉镜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胸科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 UE 组、Macintosh 直接喉镜(Macintosh direct laryngoscope,MDLS)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 UE 可视喉镜和直接喉镜进行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观察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到位情况、插管所用时间、插管并发症;记录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插管前(T2)、插管成功即刻(T3)及插管后1 min(T4)、3 min(T5)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UE 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MDLS 组,置入目标支气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 MDLS 组(P <0.05);UE 组患者咽痛发生率明显低于 MDLS 组(P <0.05);T3、T4、T5时,MDLS 组 MAP、心率、RPP 明显高于 UE 组(P <0.05)。结论:UE 可视喉镜用于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耗时短,置入目标支气管的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应激反应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方利多卡因乳胶对双腔气管插管不良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需行双腔气管插管的胸科手术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全麻诱导前双腔气管导管套囊至头端涂抹无菌生理盐水;观察组,30例,全麻诱导前双腔气管导管套囊至头端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胶。记录麻醉诱导前( T1)、气管插入后3 min( T2)、拔管前1 min( T3)、拔管后3 min( T4)的平均动脉压( MAP)以及心率( HR)变化。记录患者术后呛咳、咽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T1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T2、T3、T4时间点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呛咳、咽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胶能有效减少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拔管时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能减少术后呛咳和咽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国产支气管填塞气囊导管、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胸科手术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在全麻诱导后单肺通气前10min(T0)、单肺通气后10min(T1)、单肺通气后30min(T2)、单肺通气后60min(T3)、开放双肺后10min(T4)各时点动脉血血气分析,记录各时点气道压,比较两组肺萎陷程度和手术野的暴露程度。结果:A组气道压低于B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单腔支气管填塞气囊导管在食管癌根治术中使用的优势大于双腔管,而且国产的支气管填塞气囊导管在价格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陈锐  周期  符琼燕 《海南医学》2010,21(21):49-51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气管插管组(Ⅰ组)和喉罩组(Ⅱ组),每组25例。Ⅰ组用喉镜明视法插入气管导管,Ⅱ组盲探或经喉镜插入喉罩。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后1min(T2)、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前(T3)、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1min(T4),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术后2d随访患者,记录咽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结果Ⅰ组T2时点比T1时点、T4时点比T3时点MAP和HR均升高(P〈0.05)。而Ⅱ组T2时点与T1时点、T4时点与T3时点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在T2、T3、T4时点的MAP高于Ⅱ组(P〈0.05),在T2、T4时点HR高于Ⅱ组(P〈0.05)。术后Ⅱ组咽痛、声音嘶哑发生例数少于Ⅰ组。结论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咽痛、声音嘶哑发生率少,适合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内气管,隆突,支气管手术中气管插管和肺通气方式的选择。方法:(1)气管插管:根据手术部位不同选择经口和经术野两次插管法,双腔管和单腔管法。(2)肺通气方式:气管,支气管离断吻合期间选择单肺通气,双肺通气和双肺分别通气方法;连续监测MAP,HR,EKG,SpO2和PetCO2,于麻醉前,诱导毕,气管支气管离断和呼吸道重建时查动脉血气。结果:30例胸内气管,隆突和支气管手术选择欠插管法8例,双腔管14例,单腔管8例。气管支气管离断时,单肺通气25例,双肺通气2例,双肺分别通气3例。监测MAR,HR,EKG,PaO2,PaCO2,SpO2和PetCO2变化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胸内气管,隆突,支气管手术中,3种不同方式的气管插管和肺通气能有效建立和维护呼吸道通畅;3种不同的肺通气方式能满足各部位通气需求,其中单肺通气最为常见,而双肺通气和双肺分别通气更接近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堵塞器单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开胸手术需单肺通气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即麻醉诱导后插入单腔气管导管,然后将支气管堵塞器沿单腔气管导管插入目标肺侧)和B组(麻醉诱导后直接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观察记录两组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外科术野暴露及气道峰压情况。结果 A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而气道峰压较B组低(P0.05),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堵塞器插管方法简易,插管成功率,而且能满足胸科手术单肺通气要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行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老年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麻醉深度指数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术中单肺通气双腔气管插管老年手术患者40例,年龄60~75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组(右美托咪定)和C组(对照),每组20例。D组麻醉诱导10 min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C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泵注之后两组均采用常规麻醉诱导,记录两组泵注前(T0)及泵注后2 min(T1)、4 min(T2)、6 min(T3)、8 min(T4)、10 min(T5)、插管前(T6)、插管后即刻(T7)麻醉深度指数(CSI)、DBP、MAP、HR各指标变化。结果:D组T4(65.4±10.4)、T5(60.3±7.9)、T6(46.1±4.7)与T0(96.5±4.0)比较,CSI逐渐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C组(P0.05);D组T5、T6与T0比较,HR明显减慢(P0.05);C组T7与T6比较,DBP、MAP、HR均有升高(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以0.5μg/kg剂量缓慢输注对老年单肺通气手术患者产生明显镇静效应,能够明显减轻麻醉诱导期双腔气管插管操作与定位对老年手术患者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