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是近年来临床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一种疗效较好的抗病毒药物,但在疗程、停药时机、耐药性、联合用药等问题上,国内专家仍未能达成一致认识。本课题采用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治疗CHB患者76例,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的76例患者结果相比,联用中药能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比较替诺福韦(TDF)联合拉米夫定(LAM)与TDF单药治疗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的疗效.[病例报告]选择100例LAM耐药的CHB患者,比较TDF单药治疗(n=40)与TDF-LAM联合治疗(n=60)的抗病毒疗效,TDF单药治疗或TDF-LAM联合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及以上.所有患者均接受过...  相似文献   

3.
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拉米夫定(1amivudine)是一种胞嘧啶核苷衍生物。自1998年12月21日我国批准拉米夫定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以来,在临床上已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我们应用拉米夫定治疗CHB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和干扰素α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α(interferon,IFN)是最早被广泛认可的抗HBV药物,但其持续应答率不高。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是新一代核苷类药物,临床上以其高效、方便、无明显毒副反应而受到青睐,但其停药后易复发,耐药变异率高等又限制了其应用。联合两种抗病毒药物有可能提高疗效和推迟耐药性产生。我们选取未曾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比较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治疗与单用拉米夫定、干扰素的疗效,观察其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我们选择一年内未曾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CHB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关键,拉米夫定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抗病毒药,其高效、方便、无明显毒副反应,但需长期服药、耐药变异率高、停药后病情易反复、HBeAg阴转率低等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目前多采取拉米夫定加免疫调节剂(胸腺肽等)或其它抗病毒药进行治疗。我科于2000年6月~2003年3月间应用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序贯治疗CHB 26例,初步观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普通干扰素(IFN)诱导HBV基因突变后的再次抗病毒疗效。方法:选择44例持续接受IFN治疗无效者检测出HBV-C区[C基因启动子(CP)/前C/C基因]突变的CHB患者,根据其再次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组(A组)和拉米夫定组(B组),分析治疗6个月后HBV-DNA及ALT的变化。结果: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A组的ALT复常率及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1.25%和37.50%,B组分别为75.00%和82.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诱导HBV-C区基因突变后,拉米夫定较PEG-IFN抗病毒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如果能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就有可能减缓或停止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干扰素虽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病毒的双重功效,但不良反应较多,疗效也不尽人意。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是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一个里程碑,疗效确切,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然而长期应用可导致患者产生耐拉米夫定HBV变异株,出现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的反复,甚至可能发生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干扰素-α和拉米夫定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45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病住院患者,分析干扰素-α和拉米夫定治疗对CHB进展至终末期肝病(ESLD)包括肝硬化、重型肝炎、原发性肝癌的影响。结果:分别有68例、55例和365例患者曾接受干扰素-α、拉米夫定和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其中32例患者曾接受干扰素-α和拉米夫定治疗。365例未抗病毒治疗者中116例进展为ESLD,68例干扰素-α治疗者中10例进展为ES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30例治疗结束时获得病毒学和生化学联合应答者仅2例进展至ESLD;55例拉米夫定治疗者(平均疗程15.8月)中有13例进展为ESLD,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例曾接受拉米夫定和干扰素-α治疗,7例进展为ESLD,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α治疗能减少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至ESLD,尤其是治疗结束时获得病毒学和生化学联合应答者;短疗程拉米夫定治疗未能明显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ADV)对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根据血清HBeAg水平、LMV治疗经历、疾病进展程度、谷ALT水平不同,每组均应用阿德福韦酯10mg,1次/日治疗.观察指标:基线及治疗12、24、48周血清HBV DNA水平、HBV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核苷类似物初治组与拉米夫定耐药组HBV DNA应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4、48周分别为54.83%、26.67%(P<0.05),61.29%、33.33%(P<0.01),77.42%、46.67%(P<0.01).而其他分组间的病毒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德福韦酯对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确切,抗病毒效果好,但是核苷初治者明显优于拉米夫定耐药者.而其他组间对比ADV抗病毒活性相近.  相似文献   

11.
我国感染乙肝病毒(HBV)的患者众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为慢性乙型肝炎(CHB),这些患者中随着疾病的进展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抗病毒治疗是阻止CHB进展的主要方法,过去临床上常用的核苷类药拉米夫定存在着治疗周期长、容易发生耐药等缺陷,而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 ADV)为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自2005年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将其推荐为一线抗病毒药物以来,ADV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就ADV治疗CHB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分析博尔泰力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协同作用机理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59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成三组LM组接受博尔泰力联合拉米夫定治疗;L组单纯接受拉米夫定治疗;M组单纯接受博尔泰力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后的血生化、HBeAg、HBV-DN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用药组患者的血清HBeAg阴转率显著高于单纯用药组(P<0.05).结论 博尔泰力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可提高患者血清HBe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脂类代谢与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以126例分别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PCR方法检查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应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水平,分析脂类代谢指标和抗病毒治疗中HBV DNA载量、肝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血脂对应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脂代谢异常对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将125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n=65)和拉米夫定组(n=60),分别应用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疗程为48周,观察2组的疗效、病毒耐药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恩替卡韦组HBeAg阳性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下降的log对数值、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均优于拉米夫定组HBeAg阳性患者(P<0.05).2组HBeAg阳性患者间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eAg阴性患者间ALT复常率、HBV DNA下降的log对数值、HBV 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治疗48周时病毒耐药率低于拉米夫定组(P<0.05).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48周对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且病毒耐药率低于拉米夫定,但HBeAg/抗HBeAg转换率无明显差异.2种药物对HBeAg阴性CHB患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替比夫定联合双虎清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步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是造成乙型肝炎慢性化的根本原因,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最重要的治疗措施.目前国内批准上市的抗HBV治疗药物有干扰素[1](包括普通干扰素a和聚乙二醇干扰素a)与核苷(酸)类似物[2,3](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这些药物各有利弊,适应证、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如果使用单一药物治疗恐怕达到理想的疗效,因此有必要探讨新的治疗方法 [4],新近研究的热点为个体化或优化治疗.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CHB更符合我国国情,本研究旨在观察核苷类似物替比夫定联合中成药双虎清肝颗粒治疗CHB的初步疗效.  相似文献   

16.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单用α干扰素(IFNα)或拉米夫定仅使一小部分的患者获得持久的抗病毒疗效,同时应用IFNα和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疗效尚待肯定。为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抗病毒疗法。2000年2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对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患者(治疗组)和30例普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照组)均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12周、24周、48周时HBV-DNA、ALT、AST各自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第12周、24周时HBV-DNA 、ALT、AST的下降及复常均不如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在48周时HBV-DNA、ALT、AST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患者在24周之前,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下降.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指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肝脏炎性疾病,治疗不当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癌变。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就部分乙型肝炎药物的临床疗效作如下介绍: CHB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及中草药治疗三个部分。 一、抗病毒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抗病毒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照组30例,疗组服用抗病毒胶囊,照组服用拉米夫定片,疗12个月.于治疗前后及停药12个月后检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后,组患者的血清ALT、AST、GGT、ALB、GLB均明显改善,中治疗组ALB升高、GLB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12个月后,疗组在改善ALT、ALB、GLB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NA阴转率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停药12个月后,照组的DNA反跳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抗病毒胶囊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善肝功能,期疗效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美能联合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美能联合拉米夫定组(治疗)49例,美能组(对照)41例,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生化、病毒复制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综合疗效,肝功能复常,HBeAg、HBV-DNA阴转差异均有显著性,且美能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病人症状、恢复肝功能和抗病毒等方面疗效更为显著.结论美能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病人症状、恢复肝功能和抗病毒等方面具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