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导管结扎能否减轻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剧烈变化。方法通过对术前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的连续监测,所得检测数据相应进行相关检验,分析手术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探讨预防结扎胸导管是否能减轻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剧烈变化。结果手术后第1~5d内,生命体征较术前有很大程度的升高(P=0.0000,P〈0.01)。食管癌患者术中结扎胸导管组术后生命体征与未结扎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0,P〈0.01),结扎组明显低于未结扎组。结论无论结扎或不结扎胸导管,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剧烈,术后高于术前;食管癌切除术结扎胸导管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程度明显低于不结扎胸导管患者,预防结扎胸导管对于降低术后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给86例食管癌手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治疗,与88例食管癌术后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治疗相比较,观察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8天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食管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早,术后感染并发症少,平均住院费用低,与肠外营养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8天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术前皆略有下降,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肠内营养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白蛋白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而肠外营养组血清前白蛋白则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应用有利于减轻术后的蛋白分解,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及有效护理,为肠内营养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方法对56例食管癌患者于手术时置入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注入营养液,严格选择营养液及控制注入温度、速度,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56例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护理满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易于掌握与实施,促进吻合口的愈合,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应提倡早期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评价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1例食管癌病人术后实施EN(EN组)和21例行PN(对照组)的病例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病人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治疗情况的影响。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和肠外营养一样能获得明显改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有效,对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的恢复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满映红 《现代保健》2011,(1):130-131
目的 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方法对20例食管癌患者营养管置入方法、营养液的选择与输入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进行观察与总结。结果20例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护理满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易于掌握与实施,理应提倡早期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结扎胸导管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4月~2010年4月实施食管癌切除术75例,术中行胸导管结扎48例,未结扎27例。结果结扎胸导管患者无1例术后发生乳糜胸,未结扎患者有7例出现乳糜胸,其中治愈2例,再手术3例,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另外经保守治疗治愈患者4例。结论结扎胸导管可有效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兰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2120-212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膳食纤维素营养液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41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20例,用肠内膳食纤维营养液(EN);PN组21例,用肠外营养(PN),于术后48 h内开始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营养指标。两组患者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手术后第7 d均较手术前1 d水平下降,实验组(EN)比对照组(PN)下降显著(P〈0.05);②安全性。全部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都安全渡过术后恢复期。实验组比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显著提前(P〈0.05)。结论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膳食纤维素营养液支持是安全有效的,对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保护胃肠道粘膜屏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玉  李宗峰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2):1667-166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58例食管癌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食管癌手术术中附加双向空肠造瘘,术后逆行管行持续胃肠减压,空肠管从第1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29例术后常规行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营养(PN)支持.比较两组术后体力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术后早期给EN,术后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未出现造瘘管引起的不良并发症.结论 食管癌手术附加空肠造瘘,早期EN,具有操作简单,符合生理,有利于术后恢复等优点,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1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证实乳糜胸,经积极保守治疗,如胸管引流量>1000 mL/d并持续4d以上者行手术治疗;如胸管引流量<1000 mL且进行性减少者继续保守治疗;保守治疗至第10 d,如乳糜量仍无明显减少并>500 mL/d的,行手术治疗.小于500 mL/d者可自愈.结果 21例均先行保守治疗,8例痊愈;再手术治疗后治愈13例.21例治愈患者3个月后复查无乳糜胸再发.结论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患者早期行严格、正规的保守治疗后,有自愈的可能;保守治疗效不佳者可经原切口进胸行胸导管大束结扎.  相似文献   

10.
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重建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刺用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在食管重建术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160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静脉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均于术中插入十二指肠营养管达十二指肠远端30~40cm,术后第2天开始滴注营养液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术后静脉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0天检测体重、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于病人出院后计算总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的体重、白蛋白无明显差异,前白蛋白则存在明显差异;肠内营养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显著低于静脉营养组.结论:对于食管重建术病人,用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能较静脉营养更好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术胸导管结扎术后乳糜胸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14例食管癌手术胸导管结扎术后发生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14例食管癌术后发生乳糜胸15例,非手术治疗10例,手术治疗5例.结论 食管癌手术胸导管结扎术后乳糜胸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疗的原则.术中认真、仔细、准确解剖结扎胸导管是防止乳糜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龄低位食管癌患者经左胸空肠造口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2例年龄≥70岁的胸下段食管癌患者,经左胸完成食管癌根治术后,再经左胸完成空肠造口术,在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空肠管饲肠内营养.结果 在肠内营养期间,患者无肠梗阻、肠内营养液腹腔内渗漏、局部或腹壁内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8天患者体质指数为(20.89±2.26) kg/m2,血清白蛋白为(32.69±2.87)g/L,血清前白蛋白为(0.106±0.067) g/L.术后并发严重肺部感染5例,痰细菌培养鲍曼不动杆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葡萄球菌3例(2例并发葡萄球菌脓胸),经治疗均痊愈出院.全部患者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 高龄食管癌患者经左胸空肠造口术是安全可行的,也是可选择的肠内营养置管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外科消化道手术后病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接受能全力肠内营养,普通输液组接受以葡萄糖供能为主的治疗,共7天。术后第1天(应用前)和术后第8天测定血浆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IgG、IgA、IgM,体重。临床观察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结果肠内营养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术后第8天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肠内营养组明显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体重术后均有下降,研究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它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肠内营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6%。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态,并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添加合生元的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肠道主要正常菌群、粪便分泌型IgA (SIgA)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5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对照组,n=26)和添加合生元的早期肠内营养组(研究组,n=27),对照组于术后24~48 h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开始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肠内营养支持前14 d添加合生元制剂(金双歧)。在营养支持前和第4、8、15天分别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肠道主要正常菌群定量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粪便SIgA。比较研究期间两组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在肠内营养支持第8 天和第15 天,研究组大肠杆菌(P=0.004,P=0.004)和肠球菌(P=0.032,P=0.048)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P=0.046,P=0.024)高于对照组;研究期间乳酸杆菌、类杆菌和梭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肠内营养支持第15 天,研究组粪便SIgA高于对照组(P=0.035 )。研究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33.33%与46.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结论与普通早期肠内营养相比,添加合生元的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的改善,上调肠道局部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食道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 总结我科1998-1999年18例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经验,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食道癌手术后早期(12小时)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肠营养,术前、术后1、7、14天测定血浆白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临床观察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结果 食管道癌术后7天白蛋白较术前增高,术后14天明显增高,与术前比有明显差异(P<0.01)。淋巴细胞计数术后14天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1)。个别患出现腹胀、腹泻、经对症治疗缓解,全组患均能耐受早期肠营养。未发现有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异常。结论 食道癌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患营养状态,安全可行无其他并发症,与静脉营养相比可以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与肠外营养(PN)组,以不同方式营养支持至术后第7天.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第1、8天测量IgG、IgM、IgA、CD4、CD8、CD4/CD8、C-反应蛋白(CRP)和α-抗胰蛋白酶.结果术后第1天,PN组免疫球蛋白均下降(P〈0.05),EN组IgA下降(P〈0.05);术后第8天两组免疫球蛋白均较术后第1天升高(P〈0.05);EN组术后第8天免疫球蛋白均明显高于PN组(P〈0.01);两组术后第1天的CD4淋巴细胞较术前下降(P〈0.05),EN组术后第1天CD8明显升高(P〈0.01),EN组术后第8天的CD4、CD4/CD8均高于PN组(P〈0.01),CD8低于PN组(P〈0.05);术后第1天CRP、α-抗胰蛋白酶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1天均显著下降(P〈0.01);术后第8天EN组患者CRP、α-抗胰蛋白酶均显著低于PN组(P〈0.01).结论围手术期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患者免疫能力,降低术后全身炎性反应,有利于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乳糜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2例新生儿乳糜胸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其中男8例,女4例,日龄2h~28天,平均目龄(10.7±6.5)天。结果12例新生儿乳糜胸中,3例经禁食,静脉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后治愈,4例在保守治疗基础上予以胸腔穿刺抽液后治愈.4例经胸腔穿刺后予以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后治愈,1例经外科行胸导管结扎后治愈。结论新生儿乳糜胸需尽早明确诊断,并及时予以禁食,静脉营养支持及胸腔穿刺抽液等保守治疗.必要时予以胸腔闭式引流及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对肾移植病人术后早期进行肠内免疫营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46例肾移植术后病人按营养方式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实验组)和肠内普通营养组(对照组),分别进行免疫营养和普通营养,分别监测病人术前、术后第1天、第7天、第28天的免疫学指标:Ig G、Ig M、Ig A、CD3+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CD4+/CD8+,同时监测相同时间点的营养学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比较两组的差异性。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的免疫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的Ig M和Ig 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Ig G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CD3+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CD4+淋巴细胞、CD4+/CD8+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28天,实验组Ig G、Ig M、Ig A、CD3+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CD4+/CD 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营养学指标,各个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第28天的营养学指标除胆固醇外,均优于术后第1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0 d内,两组均未发生排异反应。结论 :肾移植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在促进病人免疫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普通肠内营养,且不会增加排异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肺部感染所起的作用.方法把食管贲门癌剖胸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EN)和对照组(PN).EN组(n=50)采用术后第1~5天经鼻肠营养管滴饲能全力500~1 000ml/d,PN组(n=45)术后仅予静脉营养支持;两组病例均在术后第1天和第5天查血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观察这5 d内有否肺部感染.结果EN组术后无肺部感染病例,PN组4例;EN组术后第1天和第5天的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前后对比升高明显(P<0.01),而PN组稍有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前后对比轻微升高(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预防肺部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肺癌与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比较。方法:选取肺癌、食管癌患者各100例,分组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结果:肺癌组发生乳糜胸2例,属于轻微类型,实验组发生乳糜胸6例,轻微1例,常见4例,严重1例。(P<0.05),表示二组手术发生率有差异性。分析患者的预后效果,肺癌患者的术后第一天291.6±1.80(mL),第二天228.7±24.90(mL),第三天318.5±34.70(mL);食管癌患术后第一天334.6±0.10(mL),第二天284.9±7.40(mL),第三天424.2±23.00(mL),两组患者的胸水量有差异,且结果明显。结论:肺癌患者,食管癌患者的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有差异,大多是和患者的病因,诊断方式,治疗结果有关,建议对应的医护人员对比治疗和护理,为患者的预后恢复提供对应的医疗干预措施,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