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为了观察和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和发生率,对我院接诊的200例老年病人做了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应用动态心电图分析32例抗心律失常治疗中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提示Ic类抗心律失常药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机率较高(20/32),合用利尿剂或地高辛时尤为明显,左室功下降(LVEF,40%),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药物引发的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对142例药源性心律失常发病原因、时间、病情进行分析。结果:药源性心律失常涉及临床各种类型,发病时间长短不一,且引发因素多样。结论:综合考虑病人临床用药指征,合理用药是预防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丽书 《天津药学》1996,8(4):54-55
介绍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入院前应用采用哪些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救治。  相似文献   

6.
7.
8.
9.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综合症之一,在人群发生率很高,且病因谱广而复杂,其中致命性心律失常是临床防治的重点。虽然介入及起搏治疗的迅速发展,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处于相对的低谷状态,但药物治疗仍是大多数患者必须接受的疗法。近年来很多循证医学及大型临床试验的发表,对如何识别药物治疗的适应证,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治疗的观念、疗法等,都有了重要的变化。1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回顾 1914年应用奎宁治疗疟疾,发现它纠正了患者合并的心房颤动(Af),于是在1918年确定奎尼了可用于Af的转复,但同时又出现奎尼丁晕厥…  相似文献   

10.
11.
最近几年,Q-T间期延长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我院收治的7例Q-T间期延长并发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7例TDP患者中,女性6例,男性1例。年龄9-50岁(平均31.7岁)。3例为特发性Q-T延长综合症(LQTS);2例为心肌炎;1例冠心病、Ⅲ度A型房室传导阻滞;另外1例风心病、房颤、服用奎尼丁转律后。7例患者均有晕厥抽搐史,除1例发生一次晕厥外,其余6例多次发生晕厥。诱发因素:3例LQTS均在精神创伤和劳累后发病。1例房颤用奎尼丁转律过程中发生“奎尼丁晕厥”,尚有1例用乙胺碘呋酮  相似文献   

12.
聂祥碧  张盛群 《贵州医药》1995,19(3):161-162
经过对276例老年住院病人动态心电图观察,我们发现老年人室早发生率为70%,中年人室早发生率45%,且心脏病组和对照组室早发生率分别为85%和55%心脏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五种老年常见疾病冠心病、肺心病、高心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室早发生率为分别为91%、82%、65%、58%、64%,在各疾病中室早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在各级室早中,以Ⅰ级室早发生率最高78%,Ⅱ级次之13%,Ⅲ级7%  相似文献   

13.
14.
药源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心律失常药物既能治疗心律失常,也能引起心律失常。许多非抗心律失常药亦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猝死。药物导致的心律失常被称为药源性心律失常(Drugs-inducedarrhythmia)或致心律失常作用(Proarrhythmic effect)。是指药物非治疗学目的引起的心律失常,或导致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与恶化,亦含药物引起的心电生理改变。药物处于治疗学或亚治疗学水平引起的心律失常为原发性致心律失常作用;在有危险因素如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缺氧或药物性相互不良作用情况下发生的心律失常,称为继发性致心律失常作用。药源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多种多样,如持续或非持续性室速、扭转型室速(TDP)、心室扑动或颤动、室性早搏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等。  相似文献   

15.
心房纤颤的流行病学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国外资料显示,在一般人群中,其患病率在1%左右,且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1]。目前,全球范围内房颤的发病率亦呈逐渐增高之势。房颤本身通常不是一种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但房颤对人群死亡率、致残率的影响非常显著。房颤可引起心悸、头晕、心绞痛甚至心力衰竭等不同的临床症状,且由房颤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等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房颤已成为21世纪新的心血管流行病,并日益引起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重视,加强对房颤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6.
李建军  李庚山 《天津医药》1991,19(7):425-426
过速性心律失常临床常见,发作严重者可致明显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甚或猝死。其现代治疗主要包括药物、电学和外科手术,本文报告心前区拳击治疗部分过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从1981年至1984年3月,我们用心电图观察到中长跑、马拉松、自行车、游泳运动员29人次心电图出现起搏点的变化。其中男运动员19人次,平均年龄22.6岁(20—29岁),平均训练年限4年零2个月(2个月—10年)。女运动员10人次,平均年龄21.3岁(16—41岁),平均训练年限4年零6个月(1—10年)。按中医辨证方法,分析起搏点变化者的种种临床表现,认为属于中医大气下陷证型。其中有20例运动员接受了中医治疗。起搏点变化者的表现症状及治疗情况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8.
19.
2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起源或(和)传导发生异常,引起心率过快、过慢及心跳节律不齐。心律失常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许多因素或者疾病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0.
莨菪类药物包括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654-2)、樟柳碱、异丙基东莨菪碱等,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本文仅就其在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简述如下: 1.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张吉顺报告2例,EKG示QT间期延长,Ro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