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2种皮肤癣菌分离鉴定培养基对实验室保存菌株及临床标本的皮肤癣菌分离鉴定情况.方法:实验室保存菌株包括皮肤癣菌65株,其他霉菌38株,酵母菌30株.临床标本取自28例体股癣及足癣患者.分别将菌种和皮屑接种于1个皮肤癣菌培养基(DTM)、2个皮肤癣菌鉴定培养基(DIM)和1个含氯霉素的沙堡培养基(SDA).SDA、DTM和1个DIM在30℃培养2周,另1个DIM在37℃培养2周.每天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及菌落生长情况.结果:30℃时1周内DIM和DTM上分别有89.2%和100%的皮肤癣菌变色.37℃时,DIM上只有31株能够生长.非皮肤癣菌30℃条件下在DIM上有32株生长,8株变色;在DTM培养基上有37株生长,14株变色.37℃条件下DIM培养基上有17株生长,6株变色.结论:DIM和DTM均能简便、快速、准确地分离鉴定皮肤癣菌,并有效控制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1965年9月至1987年10月间,我科对呼和浩特地区1544例(6种)皮肤癣菌病患者进行了分离培养研究,共获得阳性培养1044例,分离出8种真菌,现简报其结果.  相似文献   

3.
盐酸小檗碱抗5种皮肤癣菌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笔者从黄柏中提取盐酸小檗碱,并测定其粗品及精制品对5种常见皮肤癣菌的抑菌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年,卷(期):
2009, 26(5) 
分类号:
R756 
机标分类号:
TU9 R28 
机标关键词:
武汉市区皮肤癣菌病临床资料共同生活修行素食尼僧猫狗接触方法动物调查 
基金项目:
 
DOI:
 
参考文献(1条)
  1. 江萍,夏清,王辉,等.武汉市某尼姑庵头癣调查[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29(5):342.

>>更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某养牛场人、畜共患皮肤癣菌病病原菌.方法: 刮取患者和病畜皮损处皮屑进行分离培养,将分离培养所得菌株利用形态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做菌种鉴定.结果:某养牛场人、畜共患皮肤癣菌病的致病菌为疣状毛癣菌.结论:疣状毛癣菌是人、畜共患性皮肤癣菌.  相似文献   

6.
琼脂柱法测定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癣菌的MIC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MIC)影响因素多而难以标准化,尤其是接种菌的精确定量一直未能解决。最近Butty等[1]推荐一种琼脂柱法,我们参照此方法并做了改进,获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菌株:20株受试皮肤癣菌菌株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医学真菌中心提供。其中有8株红色毛癣菌为临床新分离株。菌株的鉴定主要依据菌落特征及镜下形态学特点。2.培养基:沙堡氯霉素琼脂(SDA)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3.药物:酮康唑粉由南京第二制药厂提供,批号94037,生产日期1994年4月,含量9971%.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P-PCR)鉴定临床常见皮肤癣菌。方法用引物AP3(5-′TCAC-GATGCA-3′)、任意引物ATG(5-′ATGGATCGGC-3′)、任意引物TCA(5-′TCACCACGGT-3′)和任意引物TCT(5-′TCTGTGCT-GG-3′)对常见皮肤癣菌进行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46株须癣毛癣菌采用引物ATG和引物AP3进行AP-PCR,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结果扩增产物电泳分析发现不同菌种间产生的DNA带型存在明显差异,尤其用引物AP3和引物ATG扩增产生的DNA带型的种间差异最明显。46株须癣毛癣菌的表型,全部为粉型,且均产生具有明显的电泳带型,可分为2型。结论AP-PCR可作为常见皮肤癣菌的种间及种内鉴定的简单、快速、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皮肤癣菌病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定义: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霉菌引起的甲板和甲下组织感染称甲真菌病,而由皮肤癣菌引起者则称甲癣.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寻找一种鉴定丝状真菌的新培养基。方法 选择常见的 6种皮肤癣菌和申克孢子丝菌 ,采用自行配制的溴甲酚绿奶粉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BCG MSG)培养 ,并与马玲薯葡萄糖琼脂和沙堡弱琼脂两种培养基的菌落形态进行比较 ,在 5天、7天、14天记录色素的形成情况 ,总观察时间为 14天。结果 红色毛癣菌在BCG MSG上产色快 ,其他皮肤癣菌色素变化不大 ,只是色素比较鲜艳。结论 BCG MSG培养基具有产色效果好而快 ,直观感好和配制简单等特点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皮肤癣菌病的诊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皮肤癣菌病是由一组被称之为皮肤癣菌的丝状真菌引起的皮肤及其皮下角蛋白组织的感染,是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感染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7岁。右手浸润性鳞屑性斑块2年,上覆脓疱、血痂。皮肤病理示感染性肉芽肿,真菌培养见石膏样毛癣菌。诊断为皮肤癣菌肉芽肿。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每日2次,3周后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P-PCR)和引物OPD18、OPAA11对常见皮肤癣菌进行分子水平鉴定的意义.方法用任意引物OPD18(5'-GAGAGCCAA-3')和OPAA11(5'-ACCCGACCTG-3')对常见皮肤癣菌进行AP-PCR,并对扩增产物的DNA带型进行分析.结果皮肤癣菌所试的7个菌种之间均产生具有明显差异的DNA带型.结论用AP-PCR和引物OPD18、OPAA11可对常见皮肤癣菌进行分子水平鉴定.  相似文献   

15.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常见病,病因复杂,皮肤癣菌是重要的致病真菌,也是常见的致敏原.近年陆续有个案报道,合并皮肤癣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抗真菌治疗有效.研究者发现,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同时认为暴露于癣菌素抗原,可产生IgE抗体,在易感染个体中可引起过敏症状.概述皮肤癣菌致敏机制、皮肤癣菌抗原、合并皮肤癣菌病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等方面以及两者相关性的研究,为部分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因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皮肤癣菌试验培养基(DTM)作适当改进,筛选出最佳配方。方法①采用正交设计法和单因素分组试验对培养基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量和质的优化组合,筛选出改良培养基。②将红色毛癣菌标准菌株菌悬液倍比稀释.接种于DTM和改良培养基上,测定检出灵敏度。③将3属18种皮肤癣菌和11属14种非皮肤癣菌的丝状真菌接种于DTM和改良培养基上.比较特异性。结果培养基的氮源、碳源、pH值和指示剂的调整对变色时间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经济和早期判断颜色是否改变的难易程度考虑,确定改良培养基主要配方:0.5%大豆蛋白胨,0.5%葡萄糖,指示剂为溴百里酚蓝。DTM和改良培养基的检出灵敏度均为103cfu/mL(10cfu/培养基)。所有受试的皮肤癣菌均能使两种培养基变色,相对变色时间(开始变色时间-开始生长时间)DTM为-2~0d,改良培养基为-4~0d;绝大多数受试的霉菌也能使两种培养基变色,相对变色时间DTM为1~5d,改良培养基为1~6d。结论改良培养基的配方比DTM经济.较DTM更易观察到早期颜色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久灵培养基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大连地区红色毛癣菌表型与皮肤癣菌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毛癣菌从形态学分5型[1],对表型及其致病性的研究报道不多。本科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对在我科门诊就诊的红色毛癣菌病临床分离培养出的274株红色毛癣菌的表型以及与临床所致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积极防治皮肤癣菌病而共同努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肤癣菌病(以下简称癣病)中的头癣和叠瓦癣已经基本消灭或消灭,余下的手足癣、体股癣和趾指甲癣仍然是当前最常见皮肤传染病,每个家庭几乎都有癣病患者。如此众多患者给国家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给患者工作和生活也带来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人民卫生水平和文明程度,应引起注意。现就问题的产生,能否解决及何时可望解决,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红色毛癣菌病患者不同部位菌株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用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和分析从一例多发性皮肤癣菌病患者6个患病部位分离的菌种和菌株相关性。方法 6个部位的分离株先用形态学和生化方法鉴定,再用PCR扩增ITS(内转录间隔区)经序列分析证实全为红色毛癣菌。利用红色毛癣菌特异的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和串联重复亚单位1和2(Trs-1/Trs-2)的PCR扩增产物判断6菌株基因结构的异同。结果 RAPD可将6株红色毛癣菌分为5个带型。Trs-1扩增产物可将6株菌分为3个带型,并能区分RAPD未能区分的菌株。结论 用RAPD、Trs-1/Trs-2的PCR扩增发现此多发性红色毛癣菌病患者6个感染部位的菌株均不相同,提示同一患者感染的多源性和多克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