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以心室肌肥厚为特征,并且还会影响到左心室以及室间隔,很多是非对称性左室肥厚。该病的心电图异常率和患者有无症状、室间隔肥厚程度密切相关。而ST-T异常是肥厚型心肌病较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之一。本文主要对肥厚型心肌病,尤其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改变现象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比较108例DCM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房性心律失常与左心房内径呈显著相关(P<0.05),左心室内径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传导阻滞与左心室内径呈显著相关(P<0.05),EF值与各种心律失常呈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DCM并发心律失常与心房扩大密切相关,尤其是房颤与心房内径扩大的相关性更加显著,心室内径的扩大与心律失常无关,传导阻滞与左心室内径扩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心肌病中常见的一个类型,占全部心肌病的70%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近年来,DCM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其心电图表现多种多样但缺乏特异性。本文通过DCM与常见的引起左室扩大及左室肥厚(重量增加)的疾病比较,探讨DCM的心电图特征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心肌疾病,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约50%.近年来DCM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研究发现DCM的发病与基因相关,因此研究者提出通过筛选易感基因对早期DCM进行干预治疗.现就近年来DCM致病基因和基因...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主要表现为以单侧或双侧心室扩大,同时伴有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肌病,其病因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基础,进而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左心室辅助装置、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移植和基因治疗等方法,因为多种原因无法真正根治DCM。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DCM取得了巨大进展,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干细胞在移植后可分化为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增加心肌收缩力、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肌供血,进而提高心功能。尽管干细胞的作用机制、转归及移植后远期不良反应尚未完全明确,移植干细胞种类及植入方法选择等问题也存在很多争议,但干细胞移植仍被看作是未来一种非常有前景的DCM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扩张性心肌病(DCM)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心脏扩大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病,其病理基础是心脏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临床表现主要是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常伴有心律失常,可引起猝死,本文主要探讨DCM的心电图改变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与扩张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 (ICM)和原发扩张型心肌病 (DCM)的超声鉴别论断。方法 分析 3 3例 ICM和 3 0例 DCM患者超声 \动态心电图 (DCG)和部分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 超声 RV测值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 ,RAD差异有显著性。ICM组中以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瓣膜瓣环钙化明显增多 ,部分病例左心室呈“3”字型扩大 ,即室间隔面呈倒“3”字型 ,侧壁呈正“3”字型。而DCM组则以室壁弥漫性运动减弱为主 ,左心室呈球型扩大为主。DCG示心律失常复杂和频繁程度以 DCM为高 ,结论 超声结合病史对 ICM和 DCM进行鉴别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有疑问的 ICM病例仍应提倡冠状动脉造影以利确诊  相似文献   

8.
扩张型心肌病(简称DCM)是以心脏特别是左心室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所致的泵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心电图除表现心脏扩大外,还可出现多种心律失常,现就我院自1989年1月至  相似文献   

9.
应用平衡法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对12例扩张型心肌病和47例冠心病患者的观察表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室腔明显扩大,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明显降低;高峰充盈率功能显像(PFR图)显示左心室色阶普遍性降低,振幅图亦显示左心室色阶普遍性降低,相位图显示散布于整个心室范围内、与边缘无明显关联的不均匀色阶增高,致使心室呈“脏污”表现。这些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扩张型心肌病和冠心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扩张型心肌病(DCM)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心室腔扩大,常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预后差。临床治疗以利尿药、血管扩张药及强心药等综合治疗。β受体阻滞剂能够明显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扩张型心肌病(DCM)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并伴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80年代以后,遗传因素与DCM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就DCM的免疫学和遗传学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指左室扩大或左右双心室扩大伴有心肌收缩功能障碍,最终演变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肌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病死率高,5年生存率不及50.0%,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近年来  相似文献   

13.
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张型心肌病(DCM)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伴收缩功能受损为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常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猝死等。心衰发作时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 angiotensionaldosterone system,RAAS)被激活,并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conges  相似文献   

14.
魏群  刘勇  李焕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509-3510
扩张型心肌病(DCM)主要特征为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并伴有心肌肥厚,最终导致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心率是心肌耗氧量的最主要决定因素,心率越快,单位时间内的心肌耗氧量越多.静息心率增快即高心率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本研究观察倍他乐克控制DCM病人心率后,对其血清游离脂肪酸( FFA)水平的影响,探讨倍他乐克治疗DCM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扩张型心肌病(DCM)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及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其发病机理主要与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80年代以后,遗传因素与DCM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DCM的基本治疗是纠正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预防血栓栓塞等并发症。针对免疫介导的心肌损伤的早期干预已成为DCM的主要治疗方法。在DCM早期应用地尔硫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以阻止免疫介导的心肌损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正>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类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肌病。该病较为常见,常并发心律失常,预后差[1],确诊后5年死亡率达50%,故早期确诊,尽早合理的干预治疗,预防病情恶化及预防猝死至关重要。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本院收治的31例DC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临床较常见,其特点为双侧心室扩张伴有收缩功能不全,少见类型为右室单独受累伴发室性心动过速,称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ARVD)。DCM多数病因不明,但已发现酗酒、妊娠和产褥期、免疫反应、病毒感染、营养缺乏、物理和化学因素对心肌的毒性作用等与发病有关。这些特殊病因引起的DCM将来可能从原发性DCM中划分出来,成为特异的心肌病。 1.酗酒:临床观察证实,长期摄入大量酒精可引起心室扩张、心脏扩大和收缩功能不全,最后导致心力衰竭。酒精中毒引起的心肌病的特点与原发性DCM完全一致,唯一不同点为前者停止摄用酒精后病情可缓解,重新摄用酒精可使疾病复发,最后引起心肌永久性不可逆性损害,此时即使戒酒,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心肌病患者心脏超声特点的差异。 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卫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5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组)和55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M组)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LVEDD、LVESD、LAD、RAD、RVD、EF、FS、SV等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心脏形态学改变情况。 结果ICM组患者LVEDD、LVESD、LAD、RAD、RVD、SV等指标水平均低于DCM组,EF、FS水平高于D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患者左心室"球"形样改变、室壁弥漫性运动减低发生率高于ICM组,左心室"圆拱门"形样改变、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心尖圆而薄、主动脉根部钙化发生率低于I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DCM和ICM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心脏形态学变化存在较大差异,DCM患者多存在左右心室同时增大,而ICM患者主动脉瓣钙化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类病因未明的心肌疾病,临床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双心室的扩张及功能减退,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预后较差。1.DCM的患病率:由于诊断手段的不同和早期诊断率的差别,各地报道的发病率有所差异。西方国家DCM年发病率为7~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接受心脏移植术,并确诊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病例13例,对受者心脏行大体观察,常规HE染色和PTAH、Masson等特殊染色后光镜观察,同时结合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病史:患者均有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心脏功能Ⅱ~Ⅳ级,3例自诉有扩心病家族史,1例为二尖瓣置换术后,1例为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1例为心脏射频消融术后。(2)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心室运动及功能减低,全心扩大5例,右心室扩大为主2例,左心室扩大为主4例,2例提示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心电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电轴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3)心脏移植术前诊断:11例为扩张性心肌病,2例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4)病理学检查:心脏质量256~660g,平均417.9g;7例有双侧心室扩张,5例以右心室扩张为主,1例以左心扩张为主。右心室壁切面呈灰白灰黄色相间,部分为灰黄色,心壁变薄,部分左心室壁略显灰白。4例有室壁瘤形成。镜下表现:主要为右心室的纤维脂肪组织或脂肪组织的浸润,心肌细胞减少,病变可自心外膜达心室肉柱,其中2例左心室镜下病理表现相同,6例伴左心室的纤维化。病理诊断:13例诊断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1例伴炎症,7例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例伴附壁血栓。结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病理表现为右心室纤维脂肪组织或脂肪组织的浸润,部分伴发心肌炎,病变可累及左心室,检出率是同期心脏移植病例的7.1%。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综合包括影像学在内的多方面检查等方能较客观作出诊断,病理学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