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增生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RPE细胞系,应用噻唑兰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巴曲酶对RPE增生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巴曲酶浓度不大于1/10KU.mL-1时各浓度巴曲酶组(1/100KU.mL-1、1/32KU.mL-1、1/16KU.mL-1、1/10KU.mL-1)与对照组吸光度(optical density,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0.455、0.675、0.159);巴曲酶浓度为1/8KU.mL-1时OD值明显降低(P=0.000)。OD值与培养液渗透压呈明确的负相关(r=-0.951,P=0.000);巴曲酶组和等渗对照组OD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49)。结论渗透压符合RPE生长要求的前提下,巴曲酶对体外培养的RPE增生无明显影响,其应用于玻璃体手术中控制眼内出血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角膜上皮的完整和无血管状态对维持角膜的生理功能和透明性十分莆要。角膜上皮的完整性有赖于角膜缘干细胞(limbalstemcells,LSCs)的增生和分化,多种原因可造成LSCs的缺乏或功能障碍,使角膜丧失完整性和透明性。LSCs功能障碍有许多新疗法,其中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后移植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多数学者采用组织块法进行角膜缘上皮细胞的培养.培养体系巾干细胞能否从在组织块中迁移出来尚有争议,而酶消化法越来越受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离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0.25%胰酶(视网膜感光细胞面朝下法)和2.5%胰酶+0.2%胶原酶+0.4%EDTA的消化液(视网膜感光细胞面朝上法)酶分层消化法分离获取纯视网膜感光细胞。结果:酶分层消化法可分离获取纯视网膜感光细胞。结论:酶分层消化法是一种可靠、费用廉价的获取纯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体外原代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目的:探讨建立体外原代培养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技术。为研究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培养的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DNA合成与增殖的作用。方法:取自愿贡献的意外事故成年眼球,用2.5g/L胰酶消化获取人RPE细胞、15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细胞接近融合状态时进行传代培养。取自愿贡献的眼球并游离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用DMEM加100mL/L血清及MEM氨基酸和庆大霉素,进行细胞传代培养。用溶血磷脂酸、转移因子β2(TGF—β2)及LPA TGF—β2进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试验,用细胞染色法进行细胞计数,提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DNA,用Spectrophotometer进行DNA定量测定。结果:RPE原代细胞镜下为圆形,大小不一,内含较多的色素颗粒,胞核无法辨认。原代细胞培养贴壁后3d增殖速度明显加快,至4~5d即可基本融合,细胞浆内色素颗粒则随传代次数增多而逐渐减少。第3代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膜表面可见微绒毛,细胞质内细胞器丰富,线粒体量多,体积较小,内外膜分界清晰,嵴较短。色素颗粒散在分布于胞浆内,多数细胞质内数量较少呈高电子密度包含物。LPA对原代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含有和/或缺乏10mL/L小牛血清的两种LPA(10μmol/L)均明显刺激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但这种细胞的增殖被TGF-β2所抑制,LPA(10μmol/L)引起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DNA合成增加是正常对照组的两倍。  相似文献   

5.
褪黑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寻找药物以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方法分别将不同浓度的褪黑素(0,125ng·L-1,250ng·L-1,500ng·L-1)加入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培养液,72h后用四甲基唑盐(MTT)比色法在自动酶标测定仪测540nm处的吸光值A,并计算出不同浓度条件下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褪黑素在不同浓度下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实验组125ng·L-1和500ng·L-1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实验组250ng·L-1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褪黑素能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可作为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侯选药物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糖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Na-K-ATP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高糖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Na-K-ATP酶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ARPE-19细胞,培养4周后分为高糖组(葡萄糖浓度30mmol/L)与对照组(葡萄糖浓度7mmol/L),继续培养2周、4周,RT-PCR法检测Na-K-ATP酶α1、Na-K-ATP酶β1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Na-K-ATP酶β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高糖抑制Na-K-ATP酶α1与β1的mRNA表达,2周、4周时α1与β-actin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17、0.23,对照组分别为0.37、0.36;β1与β-actin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69、0.41,对照组分别为0.98、0.83;Na-K-ATP酶β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2周、4周时与β-actln的比值分别为0.51、0.25,对照组分别为0.65、0.68。结论 高糖环境下人RPE细胞Na-K-ATP酶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黄斑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中复制衰老相关的 β 半乳糖苷酶活性。 方法 在培养的RPE细胞中 ,以传代次数 ( 5、10、2 0 )和取材供体的年龄 ( 2 6、44、5 7岁 )分组 ,进行标准化的 β 半乳糖苷酶活性和细胞增殖能力检测。结果 培养RPE细胞中 β 半乳糖苷酶活性阳性细胞数量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在 2 0代的细胞中 ,阳性细胞的数量为 87%± 1 2 % ,明显高于第 5代和第 10代细胞 (P <0 0 5 )。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培养RPE细胞复制衰老的发生与细胞传代次数和取材年龄相关 ,其相关研究可能对了解年龄相关性视网膜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转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体外培养的转分化现象。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HRPE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RPE细胞角蛋白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变化。结果:HRPE细胞体外培养时形态由上皮细胞特征变化成为间质样细胞;细胞角蛋白表达与传代代数呈负相关(r=-0.831,P<0.001),α-SMA表达与传代代数呈正相关(r=0.456,P=0.002);角蛋白18表达高密度组较低密度组强(t=2.591,P=0.027);而α-SMA表达高密度组较低密度组弱(t=2.938,P=0.015)。结论:HRPE细胞体外培养转分化主要是体内外环境差异引起。  相似文献   

9.
改进的酶消化法培养新生大鼠Müller细胞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通过改进的酶消化法,简化Muller细胞的培养和纯化过程。方法采用将眼球培养前处理和机械吹打、贴壁后反复胰蛋白酶消化的方法培养新生大鼠Muller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光电镜观察。结果培养的Muller细胞光镜下胞体较大,胞浆丰富,电镜下细胞器丰富,可见糖原和直径为10nm的微丝,免疫组织化学示95%以上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阳性,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阴性。结论改进的酶消化法是一种简单可行的Muller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将培养的人RPE细胞置于含10mL/LO2、50mL/LCO2和940mL/LN2的培养箱内建立缺氧模型。于缺氧后1,3,6,12,24h,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测定RPE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常氧状态下RPE细胞生长良好,几乎没有凋亡(TUNEL法测凋亡指数为1.2)。缺氧条件下,RPE细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凋亡,缺氧后3h凋亡水平达峰值(凋亡指数为34.43)。结论:缺氧可导致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凋亡,提示RPE凋亡可能参与了某些缺血缺氧性眼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李臻  王震  荣翱 《眼科新进展》2004,24(3):234-237
很多眼底疾病与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pigmentepithelium ,RPE)细胞功能改变有关。近期大量研究表明RPE细胞功能异常及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这些疾病。检测这些细胞因子可反映RPE细胞的功能状态。对RPE参与的多种眼底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We investigat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effect of externally applied electric fields (EF) o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RPE) cells by exposing primary cultures of human RPE cells (hRPE) and those from the ARPE19 immortalized cell line to various strengths of EF (EF-treated cells) or to no EF (control cell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including presence or absence of serum and gelatin and following wounding. We evaluated changes in RPE cell behavior in response to EF by using a computer based image capture and analysis system (Metamorph). We found that RPE cells responded to externally applied EFs by preferential orienta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EF vector, directed migration towards the anode, and faster translocation rate than control, untreated cells. These responses were voltage-dependent. Responses were observed even at low voltages, of 50-300 mV. Furthermore, the migration of hRPE cell sheets generated by wounding of confluent monolayers of cells at early and late confluence could be manipula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EF, with directed migration towards the anode observed at both sides of the wounded hRPE. In conclusion, RPE cell behaviour can be controlled by an externally applied EF. The potential for externally applied EF to be used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 in the management of selected retinal diseases warrants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氧化损伤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表达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加入浓度为600μmol.L-1H2O2分别作用不同时间(2h、8h、24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EDF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PEDF mRNA。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照组即有PEDF的阳性表达,而氧化损伤2h、8h、24h PEDF蛋白阳性表达量逐渐减少,染色由棕黄色变为黄色。各时间段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PEDF mRNA量与PEDF蛋白表达变化一致。结论氧化损伤能促使人RPE细胞PEDF表达下调,并在一定范围内与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东渤  洪晶 《眼科新进展》2007,27(6):405-407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verapamil,Ver)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凋亡过程的凋亡途径。方法应用80mg·L^-1 Ver作用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12h、24h、48h诱导凋亡。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及caspase-8表达。结果对照组RPE细胞可见caspase-3的mRNA及蛋白有少量的表达,Ver作用12h、24h、48h时,caspase-3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对照组和Ver作用12h、24h、48h组easpase-3与内对照p—actin RT-PCR产物OD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58±0.08、0.89±0.12、1.22±0.14及1.18±0.09,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F=19.22.P〈0.05)。本实验条件下未发现caspase-8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Ver诱导体外培养人RPE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细胞内途径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程序化的细胞死亡过程,不同的基因参与凋控该过程。目前的研究表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参与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阐述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概况、相关基因以及在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探索通过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莉  易敬林 《眼科新进展》2012,32(9):898-900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的损伤或增殖与多种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通过对RPE细胞损伤现状的阐述、以及它在视网膜病变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期望从RPE细胞损伤机制寻找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双重荧光标记法检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retinalpig-mentepithelium,HRPE)细胞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吞噬动力学,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方法:用双重荧光标记法检测HRPE细胞吞噬动力学,即分别用红色染料硫氰酸罗达明(sulforho-damine,SR)、绿色荧光染料异硫氰酸酯荧光素(FITC)标记HRPE细胞和视杆细胞外节膜盘(rodoutersegments,ROS)。用1×1010个/L的FITC-ROS及自发绿色荧光的乳胶微球(leatexbeads,LB)于37℃孵育培养的正常HRPE细胞,在孵育的不同时间(5min ̄48h)去除孵育物,终止吞噬反应。用配有特殊三通广谱吸收波长,长工作距离镜头的荧光显微镜实时,活体观察并记录结合及吞噬的数量。用扫描电镜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证明HRPE细胞对LB及ROS结合与吞噬。结果:孵育0.25h时ROS已结合于HRPE细胞表面,0.5h时可见极少数的ROS被HRPE细胞摄入细胞内;之后的孵育过程中被结合及被吞噬的ROS数目不断增加,至孵育18h对ROS的结合达到饱和,但摄入过程继续进行,至孵育24h,对ROS的吞噬达到饱和。当HRPE细胞与LB孵育时,至1.5h结合方启动,6h摄入开始;在观察的48h内被结合及被吞噬的LB数目随时间延长而呈线性增加。结论:HRPE细胞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吞噬动力学明显不同,HRPE细胞对ROS的结合及吞噬比其对LB的结合及吞噬发生得更早,而且结合及吞入过程均具有时间饱和性。  相似文献   

18.
苏亚丽  李秋明 《眼科研究》2006,24(5):526-529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的As2O3理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人RPE细胞对As2O3的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率。结果 药物处理后细胞出现凋亡形态改变。MTT比色法结果显示,As2O3作用血清组人RPE细胞后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吸光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药物剂量分别为:作用24h为6.25μmol/L(P=0.018)、48h为6.25μmol/L(P〈0.01)、72h为1.56μmol/L(P〈0.01);作用无血清组细胞48h后为12.5μmol/L(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As2O3作用人RPE细胞周期改变表现为S期阻滞及G2/M期延长。As2O3处理人RPE细胞后出现凋亡峰。结论 As2O3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有望为临床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提供新的药物干预。  相似文献   

19.
李筠萍  唐罗生 《眼科研究》2010,28(11):1014-1019
目的研究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在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EPN)上的生长和分化情况,观察EPN能否作为一种理想的膜性支架而支持RPE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为后续Bruch膜替代物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培养的人胚胎RPE细胞分别以5×105/cm2的密度种植在EPN和常规塑料(对照组)的Transwell植入物的24孔培养板中,低钙培养基(Ca2+浓度0.1mmol/L)中培养,待细胞贴壁生长后,改用正常钙培养基(Ca2+浓度1.8mmol/L)培养4周。用相差显微镜每天观察2组细胞的形态及生长情况;分别以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blot法鉴定RPE细胞中CK-18、细胞连接蛋白ZO-1及RPE65的表达,观察培养的RPE细胞遗传表型的维持情况。结果培养在EPN上的RPE细胞与对照组一样,能够较好地贴壁生长,形成单细胞层。EPN较常规塑料更适于RPE细胞贴附生长。EPN的纤维排列类似Bruch膜内胶原层纤维排列。EPN上培养的人胚胎RPE细胞CK-18表达阳性,与对照组相比,ZO-1和RPE65均呈较强表达,较好地保持了原代RPE细胞的表型。结论生长在EPN上的人胚胎RPE细胞能够较好地生长、分化并形成单细胞层,有效地维持了原代RPE细胞的表型。为后续Bruch膜替代物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