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危险分层与中医证候的关系,初步探究MDS中医证候与分子遗传学特点的关系。方法综合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IPSS-R和IPSS-R-M)将72例MDS患者分为相对低危组和相对高危组,检测患者外周血、肝肾功、骨髓细胞形态学、突变基因等指标,收集中医四诊进行辨证并计算证候积分,制定并填写《病例报告表》,整理数据,分析MDS危险分层和中医证候分型、证候积分、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证的患者相对低危组(67.5%)多于相对高危组(25%)(P0.05),辨证为瘀血内阻证的患者相对高危组(56.25%)多于相对低危组(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脾肾不足证相对低危组(17.5%)与相对高危组(18.75%)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低危组与相对高危组均为气血两虚证证候积分最低,脾肾不足证证候积分稍高,瘀血内阻证证候积分最高。相对低危组的3个证型证候积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脾肾不足证与气血两虚证、气血两虚证与瘀血内阻证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不足证与瘀血内阻证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高危组的3个证型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气血两虚证与瘀血内阻证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不足证与气血两虚证、脾肾不足证与瘀血内阻证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3个证型而言,无论哪种证型的证候积分,均是相对低危组较相对高危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高危组基因突变率高于相对低危组(P0.05)。3个中医证型中,脾肾不足证所检出最多的基因为TET2(3例,30%),气血两虚证为SF3B1(8例,57.14%),瘀血内阻证为TET2(9例,45%)。在各个常见突变基因中,SF3B1检出率最高的证型是气血两虚证(8例,57.14%),且3个证型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SF2检出率最高的证型是瘀血内阻证(7例,35%),3个证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常见突变基因在3个证型中的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DS危险分层与中医证候分型、中医证候积分、基因突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21,36(5)
目的探讨老年失眠患者血清脂肪因子胃生长素(Ghrelin)、肥胖抑制素(Obestatin)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186例老年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老年失眠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2组受试者及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Ghrelin、Obestatin水平变化,分析Ghrelin、Obestatin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 186例老年失眠患者以心脾两虚、阴虚火旺、痰热扰心、血虚痰扰4型最为常见;研究组患者血清Ghrelin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Obestatin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痰热内扰型患者血清Ghrelin低于血虚痰扰型(P0.05),心脾两虚型低于阴虚火旺型、痰热内扰型(P 0.05),阴虚火旺型低于痰热内扰型(P 0.05);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患者血清Obestatin高于痰热内扰型、血虚痰扰型(P 0.05),心脾两虚型高于阴虚火旺型(P 0.05);年龄、PSQI与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痰热内扰型、血虚痰扰型均呈正相关(P 0.05),Ghrelin与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血虚痰扰型呈负相关(P 0.05),Obestatin与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呈正相关(P 0.05)。结论老年失眠患者血清Ghrelin水平降低,Obestatin水平升高,老年失眠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Ghrelin、Obestatin变化水平不同,血清Ghrelin、Obestatin水平与虚证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证候一般分布特征、中医证候与肺部病变范围和空洞情况相关性,初步明确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研究12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证候分布及与影像学的关系,具体为设计统计分类表,标注证候、性别、年龄、病程、肺部病变范围、空洞情况、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等条目,建立Excel数据库,提取中医证候分布信息,确定数量、出现频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2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排序依次为阴虚火旺证(40.83%)、气阴两虚证(38.33%)、阴阳两虚证(11.67%)、肺阴亏虚证(9.17%)。肺阴亏虚证与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比较,其肺部病变范围相对较小;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三型肺部病变范围无明显差异。阴虚火旺证出现肺部空洞的表现与肺阴亏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比较相对较多;肺阴亏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三型出现肺部空洞表现的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证候分布排序为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肺阴亏虚证。肺阴亏虚证与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等比较,肺部病变范围较轻。阴虚火旺证与肺阴亏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等比较,肺部空洞病变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证候调查及专家问卷咨询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中医证候特点,以建立青光眼术后证候诊断标准。方法将青光眼术后证候调查结果汇总为调查问卷进行专家咨询,根据回馈建议修正证候分型并通过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对比分析总结其证候特点,确定证候诊断。结果 (1)根据专家咨询建议将证候类型修正为气郁证、气虚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4种,且绝大多数患者可纳入此4种证候分型。(2)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在术后1个月气郁证46例,气虚证18例,气血两虚证19例,肝肾阴虚证23例;术后6个月上述4种证型分别为37、15、33、29例;术后1年分别为32、9、36、31例。(3)青光眼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证候转化率为28.9%,1年时证候转化率为10.2%。(4)血瘀证兼证在青光眼术后1个月、6个月、1年的比例分别是73.6%、64.1%、75.9%。结论 (1)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后均可分为气郁证、气虚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4种证型。(2)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在术后早期均以气郁证多见;证型稳定后以气郁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多见;随着病程延长,存在着证候由气郁证向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转化,即由实转虚的趋势。(3)原发性青光眼在术后6个月以后证型相对稳定,说明术后青光眼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病例基础。(4)血瘀证是青光眼术后重要的病理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运用聚类分析法探究视神经炎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纳入视神经炎患者合计170例,填写视神经炎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证候观察表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8 d的四诊信息,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探索视神经炎患者激素治疗前后的证候特点。结果视神经炎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舌脉均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导致患者证型的改变。视神经炎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证型包括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兼有肝郁证、肝经实热兼有热盛伤阴证。视神经炎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证型包括阴虚火旺证(61.2%)、气血两虚兼有阴虚证(22.9%)、肾阴虚兼有肝郁证(15.9%)。结论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的大剂量长期使用对视神经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变化影响显著,尤其是阴虚火旺证是激素治疗后视神经炎患者的最常见的证型之一,临床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中医证候的特征及演变规律。方法:120例原发性青光眼术后患者随访至术后1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填写《青光眼术后中医证候调查表》,总结分析证候分布特征及演变情况。结果:(1)术后1个月,106例(88.3%)患者能依据调查表确定证型,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证分别占19.2%、19.2%、15.0%、15.8%、19.2%例;各类型青光眼具体证型,无明显分布规律。不能确定证候类型者以APACG较多。(2)术后6个月,114例(95.0%)患者能依据调查表确定证型。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证分别占15.8%、15.0%、12.5%、27.5%、24.2%;3种类型原发性青光眼证候分布均以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较多见。(3)术后1个月及6个月证候类型较术前均发生显著变化,主要为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肝经实证类证候消失。(4)证候兼夹情况:术后6个月,64.1%患者伴有血瘀证。(5)证候演变情况:术后1~6个月,69.3%患者证候未发生变化;证候变化以气滞血瘀证转化为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转化为气血两虚证为主。结论:(1)术后证候类型较术前发生显著变化。(2)术后6个月证候相对更趋稳定,其结果基本能反映青光眼术后患者的证候特点。(3)三种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后证候类型相同,且以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证相对较多。说明各类青光眼在抗青光眼术后具有相同的病理基础和证候特点。(4)血瘀证贯穿本病始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危患者的证候特征,以期为其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制订调查问卷表,对2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危患者进行临床调查,按辨证标准分虚证(包括气血阴阳虚证及脏腑虚证)及实证(包括血瘀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肝郁气滞证及肝风内动证),对其分布频率进行统计,并对合并疾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危患者的基本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占62.5%。虚证气血阴阳辨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气虚证,占37.0%,其次是阴虚证和血虚证;脏腑虚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心虚证,占71.5%,其次是肝虚证和肾虚证。实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血瘀证,占47.5%,其次是痰湿壅盛证。93%的患者出现复合证候,以3个证候组合居多,其次是4个证候。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危患者以合并2种疾病的比例最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是其最常见的合并疾病。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危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是虚多实少,虚实夹杂;单一证候少,大多以复合证候形式出现;病变脏腑以心、肝、肾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PCI术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Ⅰ型与Ⅱ型的中医证候差异,探索差异产生的机制,为PCI术后HIT中医辨证论治提供证候学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0月—2018年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胸痛中心行PCI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患者,提取发生HIT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HIT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不同类型HIT患者的中医证候差异。结果 1 708例PCI术患者未发生HIT 1 665例,发生HIT 43例。43例HIT患者中,Ⅰ型23例,Ⅱ型20例;辨证为气血两虚证17例,阳气虚衰证12例,气虚血瘀证5例,心肾阴虚证5例,气滞血瘀证2例,痰瘀互阻证1例,心血瘀阻证1例。HITⅠ型患者的证候分布以气血两虚证[65. 2%(15/23)]占比最高,之后依次是气虚血瘀证[13.0%(3/23)]气滞血瘀证[8. 7%(2/23)]心血瘀阻证[4. 4%(1/23)]=痰瘀互阻证=心肾阴虚证,无寒凝血瘀证和阳气虚衰证; HITⅡ型患者的证候分布以阳气虚衰证[60. 0%(12/20)]占比最高,之后依次是心肾阴虚证[20. 0%(4/20)]气血两虚证[10. 0%(2/20)]=气虚血瘀证,无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寒凝血瘀证。HITⅠ型患者与Ⅱ型患者气血两虚证所占比[65. 2%(15/23),10. 0%(2/20)]和阳气虚衰证所占比[0,60. 0%(12/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 PCI术后HIT存在一定中医证候差异,HITⅠ型患者多为气血两虚证,HITⅡ型患者多为阳气虚衰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性肺炎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回顾性2010 年2 月至2011 年1 月期间我院中医内科的老年性肺炎门诊患者,记录40 例老年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数据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可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再进行规范化的归纳分类,从而研究老年性肺炎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结果 本研究老年性肺炎的证型分为六大类,痰瘀互结型老年患者9 例,占22.5%;气阴两虚型老年患者7 例,占17.5%;痰热壅肺型老年患者6 例,占15%;脾肺两虚、热毒内陷、痰浊阻肺型老年患者各为6 例,各占15%.结论 痰瘀证、热毒证、虚证是老年性肺炎的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证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本病的中医证候标准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5个调查点对6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结果:6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居于前5位的中医证型依次是:风寒阻络27.7%、气滞血瘀21.8%、肝肾不足14.7%、痰湿阻滞10.3%、气血亏虚9.8%;次为痰瘀交阻、湿热蕴阻、脾肾亏虚、气虚寒凝;男女患者之比为1∶1.90,以女性患者居多;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型患者的平均年龄居高,显著高于其他证型患者;气滞血瘀、肝肾不足型患者的平均病程较长,分居第一、二位,并且显著长于其他证型患者;脑力劳动者和大专及以上高学历人员居多,分别占73.5%和75.2%,分别显著高于体力劳动者和中专及以下低学历层次人员。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风寒阻络、气滞血瘀、肝肾不足、痰湿阻滞、气血亏虚证型常见。  相似文献   

11.
牛聪  马堃  李敏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5):960-964
为了解不孕症患者的中医证型,不同患者的典型症状以及马教授治疗不孕症患者的用药特点分析,该研究随机选取近5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及中医门诊部就诊的不孕症患者40例,就首诊的症状、体征及四诊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证型和典型症状进行归纳,并对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是1肾阳亏虚10例(占25%),肾阴亏虚6例(占15%),痰湿内阻3例(占7.5%),肝气郁滞3例(占7.5%),瘀滞胞宫7例(占17.5%),肾阴亏虚兼症痰湿内阻1例(占2.5%),肾阴亏虚兼症肝气郁滞2例(占5%),肾阳亏虚兼症肝气郁滞1例(占2.5%),痰湿内阻兼症肝气郁滞1例(占2.5%),肾阴亏虚兼症瘀滞胞宫2例(占5%),肝气郁滞兼症瘀滞胞宫2例(占5%),肾阳亏虚兼症肝气郁滞兼症瘀滞胞宫1例(占2.5%);2典型症状以腰酸背痛,小腹冷痛为主,其次是咽干口渴,月经血块较多,舌象瘀斑瘀点较多,五心烦热,经前乳房胀痛,烦躁,再次是胸闷口腻,带下量多,大便溏结不调;3经40例不孕症患者的疗效验证,马教授用药合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络脉理论与老年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络脉理论是《黄帝内经》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分析认为,阳气不足、络脉空虚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基础,络脉阻滞是老年冠心病的基本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心络瘀阻和心络绌急两个方面。冠心病心绞痛之病位在心之络脉,多为久病入络或久痛入络的络虚证,故通络是治疗大法,临床上常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为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虚型老年性痴呆中医证候的特征。方法:收集天津、上海、辽宁营口、河南开封四个地区7家三级医院的570例肾虚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建立中医证候数据库,对肾虚型老年性痴呆中医四诊信息、脉象、舌象进行描述统计,删除指标构成比10%的变量。分析其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证型、证候要素、主要的症状及舌脉的分布。结果:肾虚型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主要为年老体衰、情志失调;证候要素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精亏、阳虚、阴虚、瘀、气虚、血虚、气滞、内火、内风;肾虚型老年性痴呆以肾精亏虚为最多,其次为肾阳虚、肾阴虚、阴阳两虚,兼夹证型主要是气滞血瘀、心脾两虚、痰浊阻窍、肝郁气滞、心肝火旺。结论:肾虚型老年性痴呆证候特点是除肾虚外,同时兼夹痰、瘀、火等致病要素,反应了老年性痴呆作为慢性老年性退化性疾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类、分布规律。方法 :采集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5项变量进行分析,结合证素辨证体系寻找本病的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证素辨证学研究得出本组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病位证素5项,病性证素9项,其中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脾、肠、肾、肝,病性证素主要涉及气虚、湿、热、阳虚、寒、气滞;采用因子分析35个证候条目,结合证素辨证学及专家讨论,总结出6类中医证型: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采用聚类分析得出上述证型的分布比例,依次为脾胃气虚证28.16%(58/206)、大肠湿热证23.30%(48/206)、脾肾阳虚证21.84%(45/206)、肝郁脾虚证13.11%(27/206)、阴虚肠燥证8.74%(18/206)、血瘀肠络证4.85%(10/206)。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型有六类,以气虚证、湿热证、阳虚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15.
程志清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0):585-586,591
就诊治冠心病的临床体会结合现代研究 ,探讨了其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分为心气虚血瘀、心阳虚衰、心阴亏损、痰浊闭阻、寒凝血瘀、气滞血瘀六个证型进行了论  相似文献   

16.
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分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用逍遥散加减治疗气滞血淤型痛经29例,用温经汤加减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31例,用圣愈汤加减治疗气血虚弱型痛经8例。结果:三型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96.77%、87.5%。结论: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51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证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X综合征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收集51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证候诊断标准,分析归纳其中医证候特点。结果心脏X综合征临床症状多为胸痛、胸闷、脘闷腹胀、情志抑郁等实证表现;舌质多为紫暗或伴瘀斑,舌苔多腻;脉象以弦为主;以气滞 痰阻 血瘀的标实证为主,占66.7%,兼有本虚者(心气虚、心阴虚)占33.3%。结论气滞 痰阻 血瘀证是心脏X综合征的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判别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探讨介入治疗对中医证型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71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热证等证型.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以血瘀证53例(74.6%)、气虚证46例(64.8%)、痰浊证28例(39.4%)最为常见,气滞证12例(16.9%),寒凝证12例(16.9%);介入后1周亦以血瘀证47例(66.2%)、气虚证39例(54.9%)、痰浊证23例(32.4%)最为常见,气滞证2例(2.8%),寒凝证1例(1.4%);介入后1个月则以气虚证47例(85.4%)、血瘀证40例(72.7%)、痰浊证31例(56.4%)最为常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介入术后1个月与介入术后1周比较,气虚证及痰浊证加重;介入术后1周与介入术前比较,气滞证及寒凝证减轻.结论 介入治疗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标实症状,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提示我们应充分关注介入治疗后继续治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与帕金森病(PD)中医证候的异同点,从而阐明VPS的发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特征。方法:临床收集VPS或PD病例共90例,进行临床证候学调查,并检测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建立数据库,做统计学分析。结果:VPS组患者出现手部动作迟缓、颈肩僵直、步态不稳、表情呆板、智能障碍和锥体束征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多于PD组患者(均P<0.01);VPS组中医证候中气虚、脾虚、痰证和血瘀证多于PD组(均P<0.01);VPS组复合证型中脾肾两虚、痰瘀内蕴和气虚血瘀两型明显多于PD组(均P<0.01);VPS组患者血浆粘度、血沉、TG、CHOL、LDL-C显著高于PD组患者(均P<0.01)。结论:VPS与PD在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型等方面均明显不同,应建立VPS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证候及其中医诊断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中医辨证规律及证素提取。方法:例原发性血脂异常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因子分析寻找中医辩证规律,证素分析。结果运用因子分析得到6个公因子,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6种证候分布情况:痰瘀互结证占20.9%,脾气虚证占18.8%,其余依次是痰浊阻遏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分别占17.8%、16.3%、13.8%和12.3%。原发性血脂异常的病位证素为脾、肝、肾,病性证素为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结论老年原发性血脂异常的常见证候类型有6种,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其中痰瘀互结证与脾气虚证所占比重最大。原发性血脂异常的证素为脾、肝、肾,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