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院采用残端神经痛切除,神经端端吻合术治疗顽固性残端神经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6岁~64岁,平均264岁,20岁以下4例,21岁~30岁18例,31岁~40岁6例,大于40岁4例。其中56条指间神经,2条正中神经,2条尺神经。1条坐骨神经。顽固性残喘神经痛的发生,均系外伤截肢(指)术后,残端神经瘤形成。手术方法一、麻醉:指间神经行局麻或臂丛麻醉。正中神经、尺神经行臂丛麻醉。坐骨神经行硬膜外麻醉。二、操作:切口部位根据神经瘤形成的部位确定,切口长度根据软组织厚度并保证神经端…  相似文献   

2.
由于手指捻挫伤或手指离断伤后 ,无条件再植或再植失败 ,截指缩短缝合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闭合创口的方法 ,但由于截指时残端软组织条件以及手术操作方法的不同 ,常出现截指后残端外伤性神经瘤并产生相应的疼痛症状。木文总结了 4 9例 86指的残端痛性神经瘤 ,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残端 ,术后疼痛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自 1992~ 2 0 0 2年间 ,共有 4 5 1例手外伤患者 931指行残端截指缩短缝合 ,其中出现痛性神经瘤 4 9例 86指 ,约占 9.2 % ,男性 4 1例 ,女性 8例 ,年龄 14~ 61岁。损伤原因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残端弧形切断防治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食管弧形剪行食管残端弧形切断与胃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 2 0 0例 ,与同期 2 0 0例常规法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术后 3~ 6个月随访 ,弧形切断组吻合口狭窄 3例 (1.5 % ) ,对照组 32例 (16 .2 )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0 1)。结论 食管残端弧形切断法对防治术后吻合口狭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我院从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外伤性尿道闭锁 3 4例 ,采用经会阴行尿道瘢痕切除尿道端端吻合术 ,并进行了随访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3 4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72岁 ,平均3 7 5岁。 2 8例为尿道断裂在本院行膀胱造瘘、带管 3~ 6个月的患者 ,另 6例为尿道外伤后在外院行尿道会师术后出现的再狭窄、闭锁的患者。1 2 手术方法 ①硬膜外麻醉 ,膀胱截石位拔除膀胱造瘘管 ,选合适的尿道探子经尿道口插入至闭锁处 ,另外选探子经膀胱造瘘口沿膀胱前壁滑入后尿道 ,两探子间距即为闭锁长度 ,1~ 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肢指体残损术后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笔者收治急诊肢指体残损和术后残端痛、皮溃残肢动力差病例338例,行神经高位切断封闭、骨髓腔封堵、肌腱止点重建包裹骨残端,修整肢指体残端手术。结果:术后随访1~3年,未发生严重感染及组织坏死,术后外形功能及安装假肢顺利。结论:残肢神经高位封闭切断或残腱肌肉内植入,骨髓腔封堵,肌肉止点重建固定,能有效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肢指体残损术后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 笔者收治急诊肢指体残损和术后残端痛、皮渍残肢动力差病例338例,行神经高位切断封闭、骨髓腔封堵、肌腱止点重建包裹骨残端、修整肢指体残端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1-3年,未发生严重感染及组织坏死,术后外形功能及安装假肢顺利.结论 残肢神经高位封闭切断或残腱肌肉内植入,骨髓腔封堵,肌肉止点重建固定,能有效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桡神经损伤56例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外伤性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56例外伤性桡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为上肢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其中肱骨中段骨折9例,肱骨髁上骨折4例,尺桡骨骨折2例;15例桡神经深支损伤,其中刀砍伤12例,尺桡骨骨折2例,机器绞伤1例。手术采用神经端端缝合术(外膜、柬膜缝合)、神经内外松解术、神经移植术3种方法修复。结果 56例术后随访1~4年,平均1年8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达94.6%。结论 早期手术及系统的康复训练,能够增进桡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12):1095-1097
目的比较贲门癌患者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食管残胃吻合术与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贲门癌患者110例,其中46例患者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食管残胃吻合术(食管残胃吻合组),64例患者行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Roux-Y吻合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及体质量指数。结果食管残胃吻合组和Roux-Y吻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6.4±19.3)、(123.4±18.9)min,Roux-Y吻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食管残胃吻合组(P<0.05)。术后3、6、12个月,食管残胃吻合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及体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Roux-Y吻合组(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食管残胃吻合术与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均能够达到较好的手术效果,但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手术时间较短,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食管残胃吻合术能更好地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生存质量,更适合早中期的近端胃癌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一种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缺损的手术新方法.方法 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双侧指固有神经缺损患者17例.术中游离修剪神经残端,将远端尺、桡侧指固有神经先吻合,形成远神经弓,再将近端尺、桡侧指固有神经吻合,形成近神经弓;测量两神经弓间距,取直径相近的前臂外侧皮神经,平分为两段,分别于神经弓的尺、桡侧开窗端侧吻合.结果 术后创面均Ⅰ期愈合,患指均成活.术后3.5~6.8个月,平均4.7个月随访,患指感觉恢复S2+~S4级,平均S3级,两点分辨觉5.2~8.5 mm,平均6.45 mm;患指各关节活动度参照TAM系统评定:优11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8.2%.结论 带神经弓式的双端侧神经吻合可成功的修复指固有神经缺损,指感觉恢复快,有效的恢复指腹灵敏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传统截肢术和现代截肢术的临床疗效,认识了残端改良修复方法在外伤性截肢中的优点。方法:98例患者,平均年龄32岁,采用传统截肝肢术38例,现代截肢术加残端改良修复60例。结果:随访时间3月-3年,传统截肢术有15例需再行手术处理,优良率61.5%;现代截肢术需再手术处理2例,优良率96.7%。结论:采用残端改良修复方法,能使患者获得理想的残肢并早期安装假肢、发挥更好的代偿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王建华  肖容  曾国庆  孙代卫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643-1645,1648
目的:观察热带沿海地区断指再植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高温高湿高盐环境对断指再植术的影响。方法:2009年4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58例66指断指患者,断指再植术按清创、骨固定、修复肌腱、吻合血管、吻接神经顺序进行手术,患者术后2周开始进行功能锻炼,4周拔克氏针,同时对存活的断指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活60指,坏死6指,成活率为90.9%。远节断指再植术成活率显著高于近节断指再植患者(P<0.05),中节断指再植与近节和远节断指再植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断时间≤断指成活率高于>6h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断指采用低温保存成活率高于采用常温保存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原因的不同导致的断指成活率的差异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带沿海地区只要离断的手指条件许可,行断指再植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彻底清除是断指存活的基础,对血管的精细吻合是断指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瘤的形成机制和致痛机理及周围神经与带蒂骨骼肌桥接吻合后神经瘤的生长情况。方法 :Wistar大白鼠 4 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将左侧坐骨神经在适当水平切断 ,远端神经切除 ,实验组近端神经分为两束 ,用带蒂骨骼肌桥接两个神经断端 ,对照组近端神经置于原位。饲养 16周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组再生的神经纤维顺利通过吻合口长入骨骼肌肌桥内 ,并在肌桥的肌束内生长 ,分布于肌纤维之间 ,未见神经瘤形成 ;对照组均有典型的神经瘤形成。结论 :采用带蒂骨骼肌桥接断裂的周围神经近端后再生的神经纤维能顺利通过吻合 ,并沿肌外膜内和肌束之间生长 ,可防止神经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吻合皮神经的游离前臂双静动脉化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游离前臂双静动脉化皮瓣修复16例16指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皮肤缺损,在切取皮瓣时,找到包含在皮瓣内的皮神经支,与创面内神经残端吻合。结果:16例16指皮瓣全部成活,5例于皮瓣中远端出现张力性小水泡。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0.2)个月。皮瓣1.5个月时即开始有明显保护性触觉。6个月时皮瓣浅痛觉部分恢复,二点分辨觉14~17mm,皮瓣质地适中,弹性较好,2例色素沉着,其余15例颜色与周边皮肤无明显差异。结论:游离前臂双静脉动脉化皮瓣能够较好地修复中小型手指创面,皮瓣内皮神经支与创面内神经残端吻合有助于皮瓣感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无静脉末节断指再植术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远端无静脉吻合的手指末节断指再植术血管处理的方法。方法:对29例35指远端无适宜静脉吻合的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患者采用一侧指固有动脉远近端吻合,而另一侧的远端指固有动脉与近端静脉吻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以保证静脉的回流。结果:35指中32指再植成活,3指坏死,再植成功率达91.4%。结论:对于远端无静脉吻合的指末节离断伤,动静脉吻合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单纯吻合指动脉行末节断指再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吻合指动脉末节断指再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吻合指动脉的末节断指再植34例(39指),按照常规方法行指动脉端端吻合,所有病例均行甲床放血,部分病例行再植指侧方切开放血,维持3~5d即可建立有效循环。结果 39指成活36指,失败3指,成活率92.3%。术后随访3~6个月,再植指体指腹饱满,皮色及皮温正常,再植指体远端痛温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两点辨别觉为3~6mm。结论单纯吻合指动脉的末节断指再植,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成活率,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传统指腹静脉动脉化再植比较,探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末节断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2006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34例(34指)末节断指患者纳入研究,均为正常指动脉多次吻合失败后行静脉动脉化。将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20例采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试验组),用近端指动脉与远端指侧方静脉吻合;14例采用指腹静脉动脉化再植(对照组),用近端指动脉与远端指腹静脉吻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病程、损伤指别、末节分型、动脉吻合失败次数及骨折、神经损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术后试验组再植指均成活,成活率100%(20/20);对照组4例再植指坏死,成活率为71.4%(10/14);两组再植指成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27例获随访,其中试验组18例,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0.2个月;对照组9例,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9.6个月。试验组再植指均外形佳,指甲生长近平整;对照组再植指均出现轻度萎缩,指甲生长均不平整。术后6个月试验组再植指指甲长度、远端指间关节(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DIPJ)活动度及手指感觉、两点辨别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指各关节活动度参照总主动活动度评价标准:试验组获优1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4.4%;对照组获优5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77.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50)。结论指侧方静脉动脉化有效克服了指腹静脉动脉化的解剖局限性,能提高再植指成活率,促进指甲生长及感觉恢复,增强 DIPJ 活动度,为正常供血多次失败后的末节断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7.
Zhao FQ  Zhang PX  Jiang BG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5):1043-1047
目的证实周围神经横截面不对等修复时神经纤维数量的放大效应。方法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0只,分为A、B、C、D、E5组。A、B、C3组将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A组近端保留完整断端与远端坐骨神经用甲壳质套管留置2mm间隙套接,B组在近端5mm处将坐骨神经中的腓总神经束结扎切断,将胫神经束与远端坐骨神经套接,C组在近端5mm处将坐骨神经中的胫神经束结扎切断,将腓总神经神经束与远端坐骨神经套接;D、E两组将胫神经在分叉处远端5mm组将胫神经切断;D组结扎切断2/3近端纤维,将剩余神经纤维与远端胫神经进行甲壳质套管套接,E组将全部近端纤维与远端胫神经进行甲壳质套管套接。1、2、4、12周后分别取材进行组织学和电生理研究。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周后电生理检查发现,各组诱发出的最大波幅下面积B、C两组小于A组(均P〈0.05),D组小于E组(P〈0.05)。A组与B、C组之间,D、E组之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相近。锇酸染色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各组远端均大于近端:A组远端比近端增加34.4%,B组增加39.6%,C组增加80.4%,D组增加101.1%,E组增加48.9%(P〈0.05)。结论在周围神经桥接后,远端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大于近端,存在神经纤维数量的放大;同源的神经桥接的放大效应大于非同源的神经。临床上较细神经修复远端粗大神经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Using the left sciatic nerves of 44 rats we studied neurotropism in nerve regeneration.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cut ends of the nerves were separately introduced into the ends of a specially designed silastic Y- or cross-shaped tube. Either the distal stump or a cut end of the Achilles tendon was inserted into the other ends of the tube, or was left empty.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issue ends, nerve-to-nerve or nerve-to-tendon, was 4 mm. Four weeks later, neurofibers sprung out from the proximal stump and grew towards the distal nerve end instead of the tendon end or the vacant channel of the tube.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neurotropic factors may influence the direction of growth of the newly formed neurofibe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neurotropism, the effect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ut ends of the nerve, and the choice of the silastic materia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手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33例(37指),男19例(22指),女14例(15指);受伤至入院时间1h15d;指腹皮肤缺损17指,甲床缺损9指,中节掌侧皮肤缺损6指,中远节掌侧皮肤缺损5指;皮瓣切取而积0.8cm×1.0cmy15d;指腹皮肤缺损17指,甲床缺损9指,中节掌侧皮肤缺损6指,中远节掌侧皮肤缺损5指;皮瓣切取而积0.8cm×1.0cmy1.9 cm×2.7 cm,应用大小为1.0cm×1.2 cm1.9 cm×2.7 cm,应用大小为1.0cm×1.2 cm2.1cm×2.9cm的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创而,供区游离植皮修复。根据患指缺损形状、大小、在指背设计皮瓣,自手指近端游离皮瓣,远端设计为"泪滴"状。皮瓣与受区疏松缝合,放置引流片,供区近节指背采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抗炎抗痉挛等常规治疗。结果术后5例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30例(34指)获随访,随访时间62.1cm×2.9cm的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创而,供区游离植皮修复。根据患指缺损形状、大小、在指背设计皮瓣,自手指近端游离皮瓣,远端设计为"泪滴"状。皮瓣与受区疏松缝合,放置引流片,供区近节指背采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抗炎抗痉挛等常规治疗。结果术后5例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30例(34指)获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中位数16.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饱满。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25个月,中位数16.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饱满。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9 mm,中位数7.7 mm。手功能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分法评定达105°9 mm,中位数7.7 mm。手功能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分法评定达105°230°,中位数204.6°。结论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皮瓣厚薄、质地良好,皮瓣可恢复感觉,是一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锤状指分期方法和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48例51指锤状指患者,病程1-7d为急性期,7-21d为修复期,21d以上为陈旧期,对于急性期患者,局麻下用克氏针固定末节指间关节,固定后在关节处扳弯克氏针,使手指末节过伸位,3周以后取出克氏针(伴撕脱骨折6周拔出),然后加强锻炼;修复期不作处理,建议陈旧期手术;陈旧期在局麻下于中节远端切断伸指肌腱,逆行松解瘢痕至末节指间关节,保持肌腱与瘢痕的连续性,末节指间关节克氏针过伸位固定,然后折叠缝合肌腱,3周后拔出固定,再加强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7例急性期骨折愈合,2例陈旧期骨折给予摘除。48例中无1例出现感染,创面均一期愈合。21例23指远侧指间关节的范围与对侧未受伤关节相同,患指无疼痛,患者对外形很满意。1例急性期患者,拔出克氏针1周后再发锤状指,1月后按照陈旧期处理,与另外26例27指有少于10。的主动伸展限制,屈曲正常,无疼痛,患者对外形满意。结论:急性期克氏针过伸位固定,陈旧期瘢痕松解、肌腱折叠缝合是治疗锤状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