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观察并记录1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性别、年龄、透析时间、透析剂量、超滤量、体质量、透析方式、血压、血清尿素氮、肌酐及电解质、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Kt/V、残肾功能,并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血压达标组和控制不良组,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量、Kt/V、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率、干体质量是否达标、残肾功能以及是否定期行血液透析滤过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t/V、干体质量达标率、是否定期行血液透析滤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Kt/V值、干体质量不达标、未定期行血液透析滤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不良主要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观察并记录1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性别、年龄、透析时间、透析剂量、超滤量、体质量、透析方式、血压,血清尿素氮、肌酐及电解质、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Kt/V、残肾功能,并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血压达标组和控制不良组,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量、Kt/V、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率、干体质量是否达标、残肾功能以及是否定期行血液透析滤过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16名腹膜透析患者,根据血钾情况将患者分为低钾血症组与非低钾血症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低钾血症56例(25.93%)。低钾血症组的血尿素氮、血白蛋白、血前白蛋白、血磷均较非低钾血症组降低(P均0.05);而年龄、血钠、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血钙、血甲状旁腺素、血清铁、血总蛋白、血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甘油三酯、残余尿量、KT/V、PET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钾与血尿素、血白蛋白、血磷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腹膜透析患者中低钾血症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低血磷是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7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导致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主要因素有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Kt/V>1.2、治疗期间体重增加、高血红蛋白、使用降血压药物2种以上和每日残余尿量低于400 ml。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Kt/V>1.2、治疗期间体重增加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Kt/V>1.2、治疗期间体重增加;临床上需要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从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至12月于厦门市第二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8例,透析时间≥6个月。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血压水平,检测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血脂、血肌酐、血尿酸、尿素清除指数(Kt/V)、血钙、磷、全段甲状旁腺素、C反应蛋白(CRP)、B型尿钠肽(BNP)等,根据心血管事件确认标准分为有心血管疾病组和无心血管疾病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158例血液透析患者中,112例有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为70.9%。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年龄、透析时间、血压、透析前肌酐、血尿酸、血磷、甘油三酯、CRP、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而血红蛋白、Kt/V显著低于无心血管疾病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血磷、血尿酸、CRP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年龄大、高血压、贫血、血清甘油三酯和血尿酸、血磷、CRP水平增高是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99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住院患者的住院原因,比较住院和非住院患者的年龄、透析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血糖、透析前血肌酐、透析前血钾、血浆白蛋白、透析前血钙、透析前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和透析充分性(Kt/V值)等临床指标,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4个月中,99例患者59人有住院记录;共计住院106例次,平均住院次数为1.07±1.22次;每次住院时间28.27±24.73天;住院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心血管疾病、血管通路阻塞和肺部感染。住院组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非住院组(66.6±12.62比56.63±13.16,P=0.000)岁,住院组透析前血肌酐和血浆白蛋白显著低于非住院组(804.05±226.01比954.80±226.35,P=0.030)μmol/L和(33.13±4.16比37.30±3.33,P=0.000)g/L。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低透析龄和低蛋白血症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β=-0.030和-0.413)。结论心血管系统疾病仍然是血液透析患者住院首要原因,血管通路阻塞和肺部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低蛋白血症和低透析龄是影响其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后心脏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透析1年后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研究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等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结果透析前与透析1年后相比,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舒张功能无明显改善。控制干体重、血压及改善贫血、营养状况、微炎症状态有利于心脏结构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后心脏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透析1年后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研究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等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结果透析前与透析1年后相比,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舒张功能无明显改善。控制干体重、血压及改善贫血、营养状况、微炎症状态有利于心脏结构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 4 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2 0例肾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分心血管疾病组 15例和非心血管疾病组 2 7例。测量每位研究对象血压 ,计算体重指数 (BMI) ,检测血肌酐 (SCr)、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胆固醇 (TCH)、血红蛋白 (Hb)和铁蛋白 (Ferritin)。结果 肾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疾病组BMI、Alb、PA、TCH和Hb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患者 (P <0 .0 1) ,Ferritin水平明显低于血液透析患者 (P <0 .0 1)。血液透析心血管疾病组和非心血管疾病组比较 ,前者BMI、SCr(透析前 )、Alb、PA、TCH和Hb明显低于后者 (P <0 .0 1) ,前者Fer ritin水平、收缩压 >16 0mmHg(1mmHg=0 .133kpa)和 <110mmHg的比例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包括低体重指数、透析前血肌酐水平降低、低 (前 )白蛋白血症、低胆固醇血症、低血红蛋白、高铁蛋白血症、收缩压过高或过低。  相似文献   

10.
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再入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喆  魏芳  王立华  陈海燕  姜埃利 《临床荟萃》2009,24(14):1231-1233
目的探讨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再入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入院的患者78例,并随机选取同期非再入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发生再入院的病因,检测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血尿素氮、血清肌酐、铁蛋白、总铁结合力、钙、磷等指标。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再入院的病因主要为感染(42.3%)、消化道症状(18.0%)和心血管疾病(15.4%)。经统计学分析,再入院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再入院组(P〈0.01)。低水平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是患者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前白蛋白每降低1mg/L,再入院风险增加2.2%,血红蛋白每降低1g/L,再入院风险增加7.6%。结论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再入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肾内科患者测定106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po)Al、ApoB、ApoE、脂蛋白(Lp)(a)的含量,与148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伴心血管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脂水平TG水平显著;年龄、透析前肌苷(SCr)、透析前尿酸(UA)、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伴高血压、心血管病变家族史的比例显著增高,Kt/V、透析时体外循环血量、超滤量显著低于后者。结论年龄、高血压、TG、血清白蛋白与血磷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调控上述因素可减轻脂代谢紊乱、降低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ALB、透析时体外循环血流量、血胆汁酸水平、Kt/V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导致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维持性透析患者提供科学的诊疗依据。方法 对10年中本中心所有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并就死亡组和同期维持期透析的存活组进行临床、实验室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本中心维持性透析患者总死亡率8.8%(167/1 894)。随着透析龄的延长,死亡比例逐渐增高(r=0.367,P<0.05)。从死亡患者的年龄构成上看,60岁以上者居多,占42.5%(71/167);从原发疾病死亡构成上看,糖尿病肾病居多,占31.7%(53/167),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次之,占25.1%(42/167),再次为高血压肾病,占12.6%(21/167)。死亡原因包括心血管并发症40.7%(68/167),感染36.5%(61/167)和卒中11.9%(20/167)。死亡组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透析前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Kt/V值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血磷、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每周透析不足8小时者比例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前平均高收缩压、舒张压,低血清蛋白水平、低血红蛋白水平, Kt/V水平、每周透析时间不足8小时、高血磷水平、高PTH水平是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并发症。高血压、每周透析时间不足8小时、透析充分性低、营养不良、高血磷、高PTH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高延霞  孙建平  周丽敏  宋起  董晖  刘丽秋 《临床荟萃》2006,21(19):1383-1385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病变的性质、病因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121例老年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的心脏情况,将患者分为病变组与无病变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生化检查结果。结果病变组钙磷乘积[(4.8±1.8)vs(3.8±0.5),P<0.05]、全段甲状旁腺激素[(0.831±0.184)ng/Lvs(0.386±0.128)ng/L,P<0.05]和超敏C反应蛋白[(16.6±5.2)mg/Lvs(9.8±3.5)mg/L,P<0.05]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7.3±2.1)g/Lvs(9.6±1.8)g/L,P<0.05]、白蛋白[(32.4±4.4)g/Lvs(39.3±3.8)g/L,P<0.05]、前白蛋白[(233.7±51.6)mg/Lvs(291.3±75.6)mg/L,P<0.05]低于对照组。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病变均以钙化为主,以二尖瓣、主动脉瓣易发,钙化不仅与原发病、钙磷乘积、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血液透析年限及脱水量有关,也与贫血、炎症及营养不良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患病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治疗策略,提高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调查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67例,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及非抑郁组,同时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数据。结果 6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抑郁患病率为61%,抑郁患者中独身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抑郁患者,而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则明显偏低,进一步发现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文化程度,及透析充分性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抑郁患病率高,与婚姻状况,肾性贫血,慢性炎症及营养状态有关,其中婚姻状况,血红蛋白的水平可能是重要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发生及进展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80例CKD3~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析影响患者AAC发生及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CKD3~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包括无钙化者44例,钙化者36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史、C反应蛋白、血磷、三酰甘油、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是CKD3~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A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5羟维生素D是影响AAC的保护因素;随访2年,共有67例患者复查腹部侧位X线片完成随访,其中AAC进展组32例(新发14例),非AAC进展组35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磷、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是CKD3~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A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25羟维生素D、高密度脂蛋白是影响AAC进展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高血磷、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史、高水平C反应蛋白、低水平25羟维生素D、高三酰甘油、高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是血液透析患者AA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血磷及低水平25羟维生素D、高三酰甘油、高全段甲状旁腺激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液透析患者AA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不宁腿综合征(RLS)现状,为透析病人RLS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135例进行RLS现状调查。RLS诊断标准是按照国际不宁腿综合征研究小组(IRL-SSG)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RLS的患病率为18.5%(n=25);单因素分析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RLS病人与非RLS病人在性别、高血压、皮肤瘙痒、透析时间、血清镁、血清铁、甲状旁腺素、血清磷等人口学和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4个独立影响因素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RLS的发生显著相关,分别为每日饮酒(OR=2.832,95%CI=2.023~3.378),血清铁(OR=1.560,95%CI=1.274~1.740),血清镁(OR=1.927,95%CI=1.792~2.219),女性(OR=1.307,95%CI=1.187~1.534)。[结论]每日饮酒、血清镁、血清铁、女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RLS的影响因素。因此,临床工作者应针对相关因素制定相关干预措施,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RLS发生率,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张桂芝  李寒  陈凯 《护理研究》2007,21(34):3130-313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透析充分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60例)和非糖尿病肾病组(62例),收集病人临床资料,观察病人的一般资料、贫血及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Kt/V)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糖尿病肾病组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透析充分性的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病人Kt/V、血红蛋白和清蛋白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透析不充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并发症、透析血流速度、清蛋白和血糖是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病人的临床特点是透析不充分、贫血发生率较高、营养状况低下和并发症较多,其中并发症、透析血流速度、清蛋白和血糖是影响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充分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