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斌  陈曦  明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2433-2433
目的:探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64例103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18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浅前房18眼,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脉络膜脱离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14眼经非手术治疗前房恢复,4眼手术后恢复。结论:注意术前降眼压和术中准确操作可减少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各种类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手术187只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结果:发生浅前房35只眼(18.72%),其中结膜伤口渗漏4只眼(11.43%),滤过过强28只眼(80.00%),脉络膜脱离3只眼(8.57%)。结论: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复杂,与术前眼压及手术方式关系密切,与患者年龄及患病类型无关,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  相似文献   

3.
于静  年春志  蓝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1003-1004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相应预防、处理方法。方法: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期间我院进行了208例青光眼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发生原因、类型及予以相应处理。结果:246眼中,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26眼,发生率为10.6%,其中滤过过畅16眼(61.5%),结膜瓣渗漏6眼(23.1%),睫状体脉络膜脱离4眼(15.4%)。术后对并发症相应处理后,除手术治疗4眼外,其余22眼通过保守治疗均能恢复前房。结论:小梁切除术术前有效地控制眼压、减轻眼部炎症反应,术中注意保持前房深度.术后观察眼压及前房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是预防浅前房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曹雪梅  石萍  于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516-3516
目的探讨青光眼常规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吉林市中心医院2006-02-2008-02 172眼青光眼常规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治疗。结果 172只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39眼,发生率为22.67%。其中,房水滤过过强31眼,结膜瓣漏2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5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1眼。通过非手术疗法恢复前房36眼,采取手术干预恢复前房3眼。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非手术疗法恢复,必要时须采取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的疗效。方法对 5 0例 (60眼 )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前房预置穿刺、使用丝裂霉素、巩膜瓣及结膜牢固缝合、术毕形成前房的治疗方法 ;术后随访 1年。结果术后 5 4眼眼压 <2 1mmHg,6眼需用降眼压药将眼压控制在 3 0mmHg以下 ;仅有 2眼术后视力低于术前 ,其余均达到或超过术前视力 ;2眼发生结膜瓣创漏 ,2眼发生脉络膜脱离 ,经处理后恢复。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可减少术后常见并发症 ,提高患者早期视力并使眼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我科 1995年3月至 2 0 0 1年 7月收治的 5 9例青光眼 (90只眼 )患者中 30眼发生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结果 术后有30只眼出现浅前房 ,其发生率为 30 % ,按Speath分级法进行分级 :浅Ⅰ度 2 0眼 ,浅Ⅱ度为 8眼 ,浅Ⅲ度为 2眼 ,其中滤过过强为 2 3只眼 (76 7% ) ,结膜漏为 2只眼 (6 7% ) ,脉络膜脱离 1只眼 (3 3% ) ,其他 4只眼(13 3% )。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 ,滤过过强是其主要原因 ,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 ,少数必要时应采取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明胶海绵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明胶海绵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并发症等,并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结果经6~12个月随访,术后视力19眼(86.4%)维持不变或提高。眼压由术前平均(45.06±11.20)mmHg降至末次随访平均(16.11±5.09)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1)。末次随访眼压≤21mmHg者17眼(77.3%),均为功能性滤过泡,术后前房变浅3眼,术后2~7dUBM检查睫状体脱离2眼。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明胶海绵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降低眼压,术后视力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探讨其防治及护理的方法。[方法]对186例(194眼)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手术的病人进行护理观察。[结果]发生浅前房32例(33眼),其中脉络膜脱离致浅前房20眼,滤过过强致浅前房12眼,睫状环阻滞致浅前房1眼;经保守治疗1d~6d均恢复前房。[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积极配合医生防治术后浅前房,控制术前眼压,密切观察术眼情况,及时做好并发症的处理和护理,可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我院近5年来134例(150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手术,术后观察浅前房的发生并给予相应处理。结果150眼中12眼发生浅前房,占8%。滤过道引流过畅,缝线松脱、房水渗漏,恶性青光眼是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后对并发症相应处理后,12眼发生浅前房均恢复正常。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前、术后有效地控制眼压,术中保持前房深度,注意伤口缝线的松紧,术后观察眼压及前房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并发症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防止术后早期浅前房、低眼压及脉络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组42例4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下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形成正常前房,对照组:28例,3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下前房内注入林格氏液形成前房.结果 观察组46眼术后浅前房6眼占13%,对照组术后34眼,术后浅前房18眼占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42例46眼,1眼脉络膜脱离占2.2%,对照组28例34眼术后5眼脉络膜脱离占14.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内及巩膜瓣下注入透明质酸钠可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及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术后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19只眼)外伤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巩膜瓣下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术后观察患者视力、前房深度、前房积血、眼压及滤过泡情况,实施并总结规范的术后护理。结果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提高2~3行者9只眼(47.4%),矫正视力不变者(含视力增加或减少1行)9只眼(47.4%),矫正视力下降2~3行者1只眼(5.3%)。术后第1天发生浅前房者2只眼(10.5%),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1~4次,第2天前房均恢复正常深度。术后第1周内有19眼眼压值5~16mmHg。3个月时有1只眼呈包囊型滤过泡眼压偏高,眼压36mmHg;维持在9—17mmHg者18只眼。术后3个月滤过泡情况:Ⅰ型者3只眼,Ⅱ型者15只眼,Ⅳ型者1只眼,Ⅰ型和Ⅱ型者共18只眼,占94.7%,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外伤性青光眼术后视力改善、目标眼压稳定。规范的术后护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施行穿透性或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青光眼患者共158例(186眼)的术后情况。结果①术后浅前房:穿透性小梁手术组(93例)32眼,发生率34.41%;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93例)3例,发生率为3.23%,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7.891,P=0.003);②浅前房的原因:35例浅前房中,脉络膜脱离20眼(占57.14%),引流过畅8眼(22.86%),房水生成不足4眼(11.43%),结膜渗漏2眼(5.71%),恶性青光眼1眼(2.86%);③浅前房发生的多因素分析表明,与青光眼类型(回归系数β=4.214,P〈0.01)及年龄(p=5.176,P〈0.01)有显著相关性,与性别(β=0.363,P=0.859)无关。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可显著降低浅前房的发生率;术者应注意浅前房的易发因素以降低术后浅前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巩膜瓣下深层纵形小梁切除术后的房角情况并探讨其术式的降眼压机制。方法采用巩膜瓣下深层纵形小梁切除术对患各种不同类型青光眼的85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在术后检查以及其后的随访期间使用加拿大OTI Scan1000型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其术眼并监测眼压,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7.9±6.2)个月。结果UBM观察术后均形成明显弥散性滤过泡,平均眼压(14.22±3.62)mmHg。随访过程中,54眼有功能性滤泡;16眼术后2~3个月功能性滤过泡消失。结论UBM检查能直观地了解巩膜瓣下深层纵形小梁切除术后的眼前段状态,并能对该手术的降眼压效果及术后远期疗效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4.
Ahmed青光眼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hmed青光眼阀(AGV)置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术后浅前房的预防方法。方法 对观察组31例(31眼)NVG行AGV前房置入术,术中预制旁刺口、前房注射粘弹剂及可吸收缝线结扎引流管,观察术后浅前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效果,并与12例(12眼)按常规方法行AGV前房置入术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Ⅱ级以上浅前房的发生率:观察组为4/31,对照组为6/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随访时间(12.29±11.18)个月,最后随访眼压平均为(23.45±12.04)mmHg,不用降眼压药,6mmHg≤最后随访眼压≤21mmHg17例,完全成功率为54.84%,予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眼压≤21mmHg6例,相对成功率为19.35%,总成功率为74.19%;对照组:平均随访时间(11.08±8.08)个月,最后随访眼压平均为(27.81±12.04)mmHg,不用降眼压药,最后随访眼压≤21mmHg6例,占50.00%,予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眼压≤21mmHg2例,相对成功率为12.67%,总成功率为66.67%。结论 Ahmed青光眼阀前房置入术术中预制旁刺口、应用透明质酸钠及可吸收缝线结扎引流管等综合措施可预防NVG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及由浅前房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观察组30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手术,术中采用可调整缝线方法;对照组30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手术,术中未采用可调整缝线方法。观察两组术后前房形成和眼压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12.50%(4眼),对照组为31.25%(9眼),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随访到20眼,18眼眼压低于21mmHg(90.00%);对照组随访到22眼,15眼眼压低于21mmHg(68.18%)。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中做调整巩膜瓣线,能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减少手术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使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行晶状体乳化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6年10月诊治闭角型青光眼26例(31眼),其中25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行巩膜隧道切口晶状体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1~14个月(平均10.2个月)。结果:术后平均眼压(12.20±3.40)mmHg比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19.50±4.26)mmHg明显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37±0.62)mm增加到术后(2.55±0.54)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对不同程度晶状体半脱位所继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方法选择排除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房角后退因素并确诊的具有虹膜膨隆、浅前房特点的晶状体半脱位继发性青光眼患者35例(35眼),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晶状体脱位范围将病人分3组,第1组晶体脱位〈45。的15只眼,第2组脱位45-90的11只眼,第三组脱位90-135的9只眼分别行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结果3组病人虹膜周切成功后前房立即加深,治疗前后平均眼压比较及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人治疗后术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晶体脱离的范围与术后眼压相关(P〈0.05)。结论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是治疗具有虹膜膨隆、浅前房特征的晶状体半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有效简便方法,同时晶体脱离的范围越小手术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对此加强预测与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0月深圳市眼科医院102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后发生浅前房的19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浅前房的8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眼压、术前虹膜、术前眼轴长度是影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针对上述独立影响因素,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干预,降低浅前房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与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前房穿刺与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对2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开角型青光眼、7例难治性青光眼共57例77眼进行了6个月至18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1~2行者4眼,术后视力不变67眼,下降1~2行6眼;出院时眼压平均在12.26mmHg左右,两周平均眼压为13.26mmHg左右,6~18个月眼压平均为15.69mmHg左右。无一例术后出现持续性浅前房。结论前房穿刺与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行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控制术后浅前房,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青光眼滤过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