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有胎膜早破史而发生败血症的30例围产期早产儿进行分析,认为早破膜后有利于细菌逆行,形成羊膜感染综合症而感染胎儿,有羊水混浊者发生率更高。加之早产儿抵抗力低下易致败血症。细菌培养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2.
熊艳  唐恩川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9):2888-2889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潜状期长短,分娩方式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对114例孕28~36 6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单活胎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潜伏期≤24小时及>24小时早产儿的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潜伏期≤24小时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明显高出潜伏期>24小时组(P<0.01),早产儿感染则潜伏期>24小时较潜伏期≤24小时组高(P<0.01)。而剖宫产、阴道助产及阴道分娩的早产儿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破膜时间延长新生儿RDS发生减少,但早产儿感染机会增加,不同分娩方式对早产儿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ICU住院期间发生败血症3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结果 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发病日龄为(12.5±6.3)d.腹胀或便血(73.3%)、反应差(66.7%)、发热(66.7%)、心动过速(50.0%).WBC减低(76.7%)、C反应蛋白(CRP)≥3 mg/L(70.0%)、Plt降低(43.3%)、血涂片异常(66.7%).血培养为革兰阴性菌16例(59.2%),革兰阳性菌6例(22.2%),假丝酵母菌5例(18.5%).结论 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胎龄及体重越小,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早产儿败血症的疗效。方法: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40例出生1~3天(胎龄28~36周)的早产儿血清IgG,并把这40例的败血症患儿参考相似的孕周、体重及月龄随机分为IVIG组及对照组各20例,所用的抗生素均相同,对照组加用血浆治疗,IVIG组按0.4~0.6g/kg稀释成50ml在1~2小时内静脉滴注。结果:出生后的早产儿IgG及其亚类随胎龄增加而升高(r=0.99,P〈0.01),IVIG组治疗1周后IgG均值从5.82g/L升到13.16g/L,而对照组治疗后IgG均值仅6.24g/L,IVIG组病死率10%,对照组病死率30%(u=2.493,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IVIG治疗早产儿败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7.
早产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且住院期间常接受侵袭性操作,败血症(septicemia)发生风险较高,可根据早发性败血症(early-onset septicemia)和晚发性败血症(late-onset septicemia)的分类进行经验性治疗及明确病原体后的目标性治疗。此外,还可通过补充益生菌、乳铁蛋白及维生素D等预防早产儿败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等并发症。血培养是目前确诊败血症的金标准,但由于耗时长、假阴性率高,还需结合其他生物标志物综合判断。现就近年来早产儿败血症诊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我院1998~2003年收治的219例败血症中早期表现不典型的败血症50例予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我院内科于1977-1986年经临床和细菌学培养诊断此症40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发病率较高,计19例占总数的47.5%两种以上细菌者2例。本文仅对败血症的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这两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治疗策略.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出生的60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败血症的发生率,及进一步对其诸多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600例早产儿中,有58例确诊患有败血症,其发病率为9.7%;胎龄<34w、出生体重<1500g、机械通气时间≥72h、肠外营养时间≥7d及中心静脉置管因素为早产儿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率较高,存在诸多院内感染易感因素,尽量较少入侵操作次数、缩短肠外营养时间等因素,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败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对早产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早产儿47例,其中早产儿败血症(疾病组)21例,血培养阳性;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对照组)26例;两组患儿入、出院时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 疾病组早产儿人,出院时血清前白蛋白为[(95.23±10.46)mg/L vs.(142.23±10.38)mg/L]、CRP为[(32.18±11.27)mg/L vs.(3.05±2.0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早产儿入、出院时血清前白蛋白为[(123.67±10.87)mg/L vs.(144.14±10.81)mg/L],CRP为[(2.02±0.27)mg/L vs.(1.98±0.19)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早产儿入院时血清前白蛋白、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及CRP变化与感染高度相关,血清前白蛋白是检测早期早产儿感染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族链球菌(GBS)感染在胎膜早破早产儿中的发生率及其与早产儿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沭阳附属医院产科出生的120例早产儿,分为胎膜早破组和无胎膜早破组各60例,采用PCR法检测鼻咽拭子B族链球菌抗原,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记录PCR法及血培养结果、主要就...  相似文献   

13.
冯晓兰 《蚌埠医药》1991,9(1):14-15
近年来许多临床怀疑败血症患的血培养阳性率很低,而加用高渗L型培养基后,可大大提高培养阳性率。本院自1988年9月-1989年8月,对54例疑似败血症开展L型细菌培养,结果21例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9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病例16例,对患者的一般状况、发病时间、首发症状、血小板、CRP、1,3-β-D葡聚糖、血培养结果感染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前与治疗中、治疗后的血小板、C反应蛋白及1,3-β-D葡聚糖的变化情况。结果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发病日龄为生后5~36 d,平均(14±5.5) d;喂养不耐受、频繁呼吸暂停、反应差、发热是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常见首发症状;多数患儿出现血小板减少,C反应蛋白、1,3-β-D葡聚糖增高,抗真菌治疗7 d后多数患者血小板可恢复正常,治疗2~3周后C反应蛋白、1,3-β-D葡聚糖可恢复正常,应用氟康唑、卡泊芬净治疗新生儿假丝酵母菌性败血症可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血小板减少、1,3-β-D葡聚糖增高可考虑早期真菌感染,氟康唑仍为首要治疗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一线药物,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多见于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在32周以下的早产儿多见。其临床突出的表现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青紫伴呼气性呻吟,常继发各系统疾患,病程进展快,重者常因肺不张逐渐加重导致呼吸衰竭而在出生后3日内死亡,所以该病是早产儿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了探讨肺透明膜病患儿血气结果的变化,我们收集了30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血气分析结果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赵倩  程紫梅  赵育弘  王杨 《安徽医药》2020,41(10):1123-1127
目的 分析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血培养阴性晚发型败血症(LOS)患儿的临床结局与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5月至2019年4月胎龄小于34周诊断为血培养阴性LOS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转归分为治愈组和不良结局组,分析两组患儿出院时临床结局及预后不良患儿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59例患儿,存活率为93.71%(149/159),不良结局发生率为38.99%(62/159)。62例不良结局患儿中,死亡10例,其余严重并发症包括Ⅱ期以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期及以上早产儿视网膜病、III~IV度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不良结局组患儿中,男性、母乳喂养时间<1/2住院日、机械通气>1周、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抗生素使用>3周的比例均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结局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均低于治愈组(P<0.05);不良结局组患儿总用氧时长、静脉营养时间、NICU住院时间均高于治愈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乳喂养时间<1/2住院日、机械通气时间>1周、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总时间>3周是血培养阴性LOS患儿出院时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规范使用抗生素可能改善血培养阴性LOS患儿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早产儿预后,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186例的临床资料及260例早产儿顸后。总结胎膜早破发生原因,分娩方式对早产儿影响,不同孕周新生儿结局,早产儿体重以及并发症。结果多胎、胎位异常,子宫畸形,生殖道感染等是pPROM的发生的重要因素。2组不同孕周早产儿窒息率、转NICU率和死亡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与早产儿结局无关。不同体重间Apgar评分、脑瘫、其他并发症、NICU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并预防高危因素;pPROM发生后根据孕周,估计胎儿体重,母体情况,适当延长孕周,选择恰当方式适时终止妊娠。早产儿及早转儿科治疗,减少并发症,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妊娠36周以前胎膜早破一直是产科比较棘手的问题[1]。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110例胎膜早破导致的早产病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病例110例,同期住院分娩3667例,占分娩总数的2.99%。患者年龄22~3岁,平均  相似文献   

19.
早产胎膜早破1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圣英 《安徽医药》2005,9(6):453-454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早产胎膜早破的病例141例.结果74.47%的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比较孕28~34 6周与孕35~36 6周的PPROM,发现其分娩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新生儿体重、从破膜到分娩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孕28~34 6周PPROM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5~36 6周者.结论对于孕28~34 6周者宜采用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质量改进方案降低早产儿疑似早发败血症( EOS) 抗菌药物使用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制订早产儿疑似EOS 抗菌药物使用临床质量改进方案,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疑似EOS 患儿为观察组,收集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早产儿疑似EOS 患儿为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 感染反复情况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纳入研究的早产儿572 例,其中观察组242 例,对照组330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早产儿疑似EOS 抗菌药物使用率75. 98%,低于对照组的89. 69%;对照组每千住院日抗 菌药物使用时间为329. 11 d,长于观察组的216. 05 d。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住院期间停用抗菌药物后患儿感染相关的不良事件 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质量改进方案可减少早产儿疑似EOS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时间。本研 究可为早产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