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艳丽  杨长俊   《中国医学工程》2013,(2):54-54,57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工具,特别是对一些染色体数目异常和复杂染色体异常的诊断,架起了染色体显带技术和分子遗传学之间的桥梁。DNA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是一种应用非放射性荧光物质依靠核酸探针杂交原理在核中或染色体上显示DNA序列位置的方法[1]。该技术具有快速、安全、灵敏度高以及探针可长期保存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细胞遗传学、肿瘤生物学及基因定位、基因作图、基因扩增,包括产前诊断及哺乳动物染色体进化研究等领域血液肿瘤检测,血液肿瘤是我国十大高发肿瘤之一,细胞遗传学对肿瘤分型、诊断、治疗和预测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转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对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诊断、连续缓解和复发的整个过程应用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进行监测。结果该患儿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染色体以及融合基因检查确诊为APL,缓解期间PML/RARα融合基因始终阳性;完全缓解30个月后复发,而此时染色体恢复正常、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查示转型为AML-M5,转型后经再诱导治疗无效死亡。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转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为特殊复发形式,耐药性强,治疗效果差。其原因可能与白血病次级克隆扩增或药物诱导的克隆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染色体显微切割,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通过切割中期分裂相的染色体,可以直接得到染色体特异甚至区域特异的DNA序列或探针,因而为基因图谱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特定基因分离以及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等提供了有效手段。本实验将这一方法用于人类1号染色体,建立了人类染色体显微切割的工作程序。本研究以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标本,在低浓度冰醋酸条件下制备染色体标本。切割工作在高倍显微镜(1000×)下用玻璃针及机械控制的显微操作仪完成,共切取4条1号染色体。切割片段直接放入收集液中由蛋白酶K消化,蛋白酶K再经加热灭活;此后在Alu和L_1Hs序列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报道1例具男性表型和精子缺乏的46X XSRY阴性男性。病例报道来自大学医院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室,1例35岁男性(具完整男性性征)因多年严重不育就诊。应用淋巴细胞核型和遗传学分析,使用标准G带和Q带分析分裂中期外周血细胞,同时,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和PCR分析。精液分析显示精子缺乏;染色体分析显示为46X X核型;分子和细胞遗传学分析排除SRY基因的存在(Y染色体决定区)。本例是类似人群中睾丸分化良好,并具有完整的男性性征,但46XX染色体结构未导致SRY基因易位到X染色体或常染色体的罕见病例。这一发现提出,在决定性别方面,尚有未…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细胞-分子遗传学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染色体易位致智力障碍家系病因。方法选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芯片技术确定智力障碍(ID)患者及染色体微小易位携带者流产胚胎的遗传学改变,生物信息学分析这些改变与ID的关系。结果染色体易位携带者核型均为14和19号染色体的平衡易位;ID患者核型为14q32.2→qter部份三体及19p13.3→pter部份单体,基因芯片检测确定为14q32.2q32.33(101,198,608-107,284,437)×3,19p13.3(260,911-702,733)×1。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BSG、HCN2、FGF22和DYNC1H1等基因为关键基因。结论染色体微小易位导致的遗传物质重排更易生育异常后代,染色体末端拷贝数变异与家系中智力低下患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有关兔染色体高分辨G带核型的研究国内尚未报道,国际上也仅有一篇。小鼠20对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且各号染色体带纹相似。大鼠G带核型在我国尚未报道。借助染色体显带技术,尤其是高分辨染色体技术分析研究实验动物染色体的结构,确定其标准带型,可为实验动物在生物学等实验中的应用提供遗传学基础,为基因定位及进化理论的研究,肿瘤染色体畸变与癌基因的表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肿瘤细胞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笔者复习了晚近文献,综述如下:1960年Nowell和Humgerford发现人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中有一条比G组染色体还小的特异性染色体、即ph染色体,首次指出特异性染色体与特殊的肿瘤有关,从而成为肿瘤遗传学研究的里程碑。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关于肿瘤染色体异常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70年代以前:ph染色体发现,以及后来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临床细胞遗传学和基因绘图中的应用。方法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临床细胞遗传学和基因图谱绘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结果荧光原位杂交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外源染色质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技术在研究细胞遗传学、基因扩增的检测、基因作图上已广泛应用。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是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技术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临床细胞遗传学和基因绘图中的应用。方法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临床细胞遗传学和基因图谱绘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结果荧光原位杂交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外源染色质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技术在研究细胞遗传学、基因扩增的检测、基因作图上已广泛应用。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是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技术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重组DNA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组DNA技术属于遗传工程分子水平的遗传操作,是一种按照人的意志定向改变生物遗传性状的技术。广义的遗传工程包括细胞水平的遗传操作(称为细胞工程)和分子水平的遗传操作(称为重组DNA技术)。狭义的遗传工程就是重组DNA技术。重组DNA技术,是在体外重新组合DNA分子(脱氧核糖核酸),并使其在适当的细胞中增殖的遗传操作,这种操作可将特定的基因组合到载体上,并使其在受体细胞中增殖和表达。因此,它不受亲缘关系限制,为分子遗传学和育种学以及医学遗传学研究开辟了崭新途径。1 重组DNA技术基本过程1.1 用人工方法取得或合成目的基因 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基因可被分离出来。例如,从大肠杆菌中可将乳精发酵基因分离出来。先利用两种有差异的亲缘关系相近的温和噬菌体分别感染两类大肠杆菌,噬菌体的DNA可与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发生整合。整合位置恰好都在含乳糖发酵基因DNA片段,但方向相反,整合到大肠杆菌中的噬菌体DNA得到复制,用紫外线刺激大肠杆菌,使带乳糖发酵基因的噬菌体,DNA可以从大肠杆菌染色体中脱出,形成带乳糖发酵基因的噬菌体。两种亲缘关系相近的温和噬菌体,通过加热使其DNA片段双链分开,形成单链DNA。进一步将两种噬菌体DNA单链混合在  相似文献   

11.
去除特殊基因的技能有利于遗传学研究。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了去除全部基因的方法。旧金山市加利福尼亚大学的MarkLewandoski和Gail Martin将一个名为loxP的基因的一些拷贝插入雄性小鼠细胞Y染色体内。当一个蛋白触发器存在时,loxP基因使细胞在其分裂期间失去全部基因。  相似文献   

12.
近来我们在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查中,发现4例8号染色体增加(8三体),其中2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增多(MDS-RAS)和2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另外,还发现2例8号染色体缺失,1例M5和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对上述6例患者采用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应用分子细胞遗传学即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结果均被FISH所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90年6月在瑞士Lugano举行第四届国际恶性淋巴瘤研讨会;本文将有关问题报道如下。癌基因、染色体和DNA的分析研究已广泛用于恶性淋巴瘤的病因研究,同时提出可用于诊断和监测预后。美国学者Carlo M Croce对人类B细胞肿瘤分子遗传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染色体转位,将c-myc原癌基因并列在免疫球蛋白基因轨迹上,这种并列  相似文献   

14.
在肿瘤的进展期 ,由于基因组的不稳定性 ,常出现各种基因的变异 ,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是常见的一种。近来的研究发现 ,很多肿瘤有染色体 1 0q2 3的杂合性丢失 ,这种改变常发生于恶性的胶质母细胞瘤和晚期前列腺癌 ,然而在低度恶性胶质细胞瘤及早期前列腺癌中却罕见。 1 997年 ,美国 3个实验室先后在该位点发现了一个肿瘤抑制基因 ,分别命名为PTEN〔1〕、MMAC1 〔2〕和TEP1 〔3〕。实际上 ,这 3个基因是同一个基因 ,定位于 1 0q2 3,该基因有抑制酪氨酸的磷酸化 ,对细胞的增殖起负调节 ,因此该基因被人们归入抑癌基因的行列〔4〕。1 PTEN/MMAC1 /TEP1的定位与命名近 1 0年来 ,随着肿瘤细胞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揭示人类多种肿瘤染色体的 1 0q2 3及其附近存在广泛而频繁的缺失 ,其中多形性胶质瘤 (glioblastomamultifome ,GBM)染色体 1 0q2 3杂合性缺失 (lossofhererozygosity ,LOH)频率高达70 % ,此外 ,在前列腺癌、膀胱癌、子宫内膜癌、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脑膜瘤等多种肿瘤均常伴有染色体 ...  相似文献   

15.
美国波士顿消息:由马萨诸塞总医院(MGH)、哥伦比亚及耶鲁大学、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和张力障碍医学研究基金会合作进行的4年半的研究对张力障碍基因进行了定位。研究人员指出,该基因位于第九号染色体长臂终端的1/3上。MGH神经遗传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认为,将很快发现发生于脑干或基底神经节的肌肉痉挛的原因。肌肉控制失调位点的一个标记物实际上是细胞运动蛋白gelsalin的一个基因,已由MGH另一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定位。该物质被认为与胚胎时中枢神经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6.
基础理论     
030374精子发生相关甚因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傅俊江…//生殖与避孕一2002,22(6)一367一371 特发性无精、严重少精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越来越广泛深人。近年来,控制精子发生的相关基因,主要包括位于Y染色体AZFa区的USPgY和DBY、AZFb区的RBM基因、AZFc区的DAZ基因,和位于常染色体的DAZLA基因等在分子遗传学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展望作了综述。表1参21(周继铭)030375雄性生殖道巨噬细胞研究进展/李葺蔷//中华男科学一2002,8(6)一449一451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雄性生殖道内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涎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分子遗传学特征及意义。方法:依据2008年WHO肿瘤分类标准对标本重新诊断核实。采用IgH、MALT1、bcl-6、c-myc、bcl-2、CCND1、bcl-10、FOXP1双色分离重排探针、IgH/bcl-2双色融合易位探针和1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利用间期萤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检测32例涎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子遗传学特点。结果:32例淋巴瘤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28例(占87.5%),滤泡性淋巴瘤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60.7%(17/28)的涎腺MALT淋巴瘤携带分子遗传学异常。其中IgH基因断裂1例,但未找到与其发生相互易位的伙伴基因;基因3拷贝者16例,其中MALT1基因、bcl-6基因和c-myc基因3拷贝的发生率分别为25%(7/28)、43%(12/28)和7%(2/28)。16例基因3拷贝病例中,两种基因3拷贝合并存在者5例,其中bcl-6基因合并MALT1基因3拷贝者4例,bcl-6基因合并c-myc基因3拷贝者1例。进一步研究显示,MALT1基因3拷贝者均存在18号染色体三体。2例滤泡性淋巴瘤都携带t(14;18)(q32;q21)/IgH-bcl-2。2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均存在遗传异常,1例表现为bcl-6基因3拷贝合并18号染色体三体,另1例表现为bcl-6基因3拷贝合并IgH和c-myc基因双断裂。结论:MALT淋巴瘤是涎腺常见的淋巴瘤类型;间期FISH有助于淋巴瘤的分类;MALT1基因3拷贝者由18号染色体三体所致;18号染色体三体和bcl-6基因3拷贝(可能为3号染色体三体所致)是涎腺MALT淋巴瘤常见的分子遗传学异常。  相似文献   

18.
Connexin 31(Cx31)是人类遗传性疾病基因,利用小鼠Cx31基因的cDNA序列探针从小鼠的基因组文库筛选出Cx31的gDNA克隆,并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将其定位于小鼠4号染色体扣部,为小鼠Cx31的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以及转基因小鼠和基因剔除小鼠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 GH)是一种将消减杂交和荧光原位杂交相结合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可在全部染色体区带上检测基因组间DNA拷贝数的变化并定位。本文对CGH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克隆小鼠睾丸基因PDZD9并构建pEGFP-C1-PDZD9重组栽体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 方法 提取小鼠睾丸R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小鼠睾丸cDNA中分离PDZD9基因.将PDZD9基因定向克隆至带有绿色荧光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利用阳离子聚合物方法转染COS7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亚细胞定位. 结果 小鼠睾丸基因PDZD9克隆成功,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PDZD9,亚细胞分析表明该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结论 成功克隆了小鼠睾丸基因PDZD9,并初步分析了其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为下一步对PDZD9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