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健民  苗冲  赵中玮 《新中医》2011,(11):144-145
现代化发展创新是中医药学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名老中医经验代表着当前中医药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发掘、继承、研究、创新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甘肃平凉作为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里,中医学氛围浓厚,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成长起来不少誉满陇东的名中医,  相似文献   

2.
通过检索并查阅近10年来有关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研究的文献,分别从传承的内容、传承模式、传承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是中医学不断前进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培养新一代名中医的重要途径。中医药各界人士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的内容、模式、方法等都进行了挖掘研究和探索应用,传承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随着传承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传承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和思考。这将促使我们对传承工作具体方面认识的不断提高,更有利于传承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心系疾病中常见的一种,西苑医院名老中医在多年临床中以"心"为主线,围绕心气、阳虚,血瘀水停等病机,将心衰分为气虚血瘀型、中阳虚衰、水湿内停、肾阳虚衰、水饮淩心型.临证多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法治疗,整体全面的把握心衰疾病的发展转归,减缓心衰病程进程.诸位名老中医的经验,对于建立及优化中医心衰诊治的规范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名老中医是将中医药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医疗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采取恰当的传承研究方法对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尤为重要。本文从熟读经典、踏实临床、跟随名师及总结医案4 个方面论述了名老中医黄永生教授经验传承方法,希望在传承过程中,努力结合名老中医本身的学术特点及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创立更多、更好的传承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意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余载,善于运用调肝之法治疗内科杂病,自谓之调气派,故遣药组方,对调理气机尤为重视。在长期的临床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今整理其学术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王成忻老中医的学术特点和临床经验:学本歧黄,独尊东恒,重视辨证,谨守病机,调理脾胃;权衡升降,旁参丹溪,博采众长。  相似文献   

7.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型继承”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是“十五”后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医药疗效及安全性基本问题研究”项目中最为重要的课题,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同志在课题启动会上指出本课题是“全新的研究型继承工作”,这个论述,言简意赅,为整个课题指明了研究方向和基本的研究方法。本课题从2004年底立项,  相似文献   

8.
章炳炜  章航 《中医药学刊》2006,24(6):995-996
章耀森,字德厝,浙江绍兴下方桥西房寺人士。章老生性聪颖,医术精湛,广览群书,博学多才。医术源于绍兴下方寺里西房伤科,亲嫡门人,尽得秘传,为卫生厅确认的浙江世传医家之一,饮誉杭城,名噪江浙,杭城逾甲之老人几乎无不知晓。同行称之“医术内功并蓄,内外同治;针推正骨合用,自成一体”。中医骨伤针灸推拿样样精通,实乃奇才。老人刚直仗义,济民扶桑,尤重医德,痛恶行医欺诈,常说:“医家若一知半解已经害人,更何况乎欺诈?”。文革期间饱受行中败类迫害,一病不起,终如扁鹊。  相似文献   

9.
笔者师父贺耀庭,行医60余年,有较深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学验颇丰、见解独到,临床常获显效.现将恩师贺耀庭治疗顽固性血尿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淼松 《新中医》1994,26(9):1-3
钟明远老中医学术经验简介黄淼松主题词@钟明远,中医学术发掘广东省名老中医钟明远(1915~),梅州市平远县人,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对中医经典著作研究造诣颇深,尤对脾胃学说有独到见解,崇尚叶天士通络法,长于治温热病,擅治奇难杂病,现将...  相似文献   

11.
沈聪  肖诏玮 《光明中医》2008,23(4):427-429
1生平要略 连江陈氏,世业儿科二百多年。陈传桂(1807-1883),为第七世传人,曾应童子试名列前矛,嗣应举未酬其志,遂继先祖业,医术精湛,屡起沉疴,声誉鹊起。其长子乃懋,次子乃霖,皆继其业,同著盛名。乃霖对种痘法独擅特长,为凤邑之先驱,其学术传长子建椿,次子建桐,昆仲齐名。建桐独长治麻之术,  相似文献   

12.
王清贤 《河北中医》2011,33(1):143-145
名老中医是中医学术造诣最深、临床水平最高的群体,是将中医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名老中医鲜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是中医药薪火相传的主轴,  相似文献   

13.
章耀森,字德(,浙江绍兴下方桥西房寺人士。章老生性聪颖,医术精湛,广览群书,博学多才。医术源于绍兴下方寺里西房伤科,亲嫡门人,尽得秘传,为卫生厅确认的浙江世传医家之一,饮誉杭城,名噪江浙,杭城逾甲之老人几乎无不知晓。同行称之“医术内功并蓄,内外同治;针推正骨合用,自成一  相似文献   

14.
<正> 李泽覃(1901~1983),广西容县容厢乡千秋村人。儿时即从父学医,1933年毕业于广东光汉中医专科学校(5年制),留校工作。翌年回容县从医,并任县园医讲习所教师,医誉颇著。1939年受聘前往桂林医药研究所任教师,1941年转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任教。1945年起曾先后任都安县、隆安县监医及医席临床等。1955年主管都安县第一届中医联合诊所。1956年后受聘于广西医学院,任中医科主任等职。1983年7月8日病故。李泽覃老中医,在5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注重医德,强调辨证施治,重视治病求本,具有比较浓郁的岭南特色。一生医教结合,留下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本文作者收集了部份李老遗留下来的著述,学习之余,收获匪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600-1602
贾跃进名老中医临床上在治疗不寐主要以解除六郁之邪,调畅气机,使阳入于阴为治法,治不寐而不重用安神药,通过解气、血、痰、火、湿、食之郁而使阳入于阴,安神药的选用亦是针对每一种六郁之邪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试总结贾跃进名老中医解六郁治不寐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研究的方法学是影响中医学术传承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综合国内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研究现状,从传承内容由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变、传承方法由主观性向客观性转变、传承方式由自发向规模化协作转变、传承成果的传播方式由低效向高效转变等四个方面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的方法学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名老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魏辉 《陕西中医》2005,26(3):247-248
痤疮为常见皮肤病,近代中医名家治疗各具特色,体现了时代的特点,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蓝青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在治疗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及咳嗽等疑难杂症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蓝教授在学习继承前人治疗咳嗽的经验基础上,结合西医学对咳嗽病因及相关病理的认识,主张咳嗽证治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常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笔者有幸师从蓝教授,受益匪浅,现将其咳嗽证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松生 《新中医》1991,23(3):2-3
李庭芬老中医(1907~1976年),广东省顺德县人。早年在澳门高中毕业后,于1930~1939年间,跟随其父李仕南(澳门著名中医)在澳门镜湖医院学习中医,业成后,受任于镜湖医院从事医疗工作。1940年返顺德执中医。解放后,李老历任顺县容桂地区医药联合会、卫会副主任、顺德县中医院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