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应用疏肝解郁法 ,结合各脏腑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用药 ,取得了异病同治的较好疗效 ,兹举例如下 :1 消化性溃疡刘某 ,女性 ,39岁 ,于 1998- 0 5就诊 ,主诉胃脘疼痛嘈杂 2 a,经胃镜检查提示 :十二指肠溃疡。证见 :胃脘疼痛 ,嘈杂呃逆 ,嗳气 ,喉中有梗塞感 ,每因情志不畅而加重 ,观舌尖红 ,两边有条状黄苔 ,脉弦。中医诊断 :胃痛。证属肝郁气滞。治宜疏肝理气 ,和胃止痛。处方 :柴胡 10 g,白芍 10 g,枳壳 10 g,香附 10 g,乌药 10 g,佛手 10 g,紫丹参 12 g,瓦楞子 10 g,乌贼骨 10 g,元胡 10 g,甘草3g,1剂 / d,水煎服 ,分两次服用 ,7d后症状…  相似文献   

2.
林锦培  陈少东 《光明中医》2009,24(5):936-937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自古腰痛多责之于肾,但临床上亦可见肝郁气滞引起的腰痛,如早在<张氏医通>就曾提到"肝气不条达,睡至黎明,觉则腰痛,晓起则止",这不仅说明肝气失调是引起腰痛的重要因素,同时还指出此类腰痛具有清晨发作,令人于床上辗转反侧,起床后疼痛减轻或消失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疏肝解郁法治疗癔病抽搐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改琴  郑贵选 《陕西中医》2003,24(11):1054-1055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由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川芎、炙甘草组成 ,主治胁肋疼痛 ,寒热往来 ,脉弦等。现根据在临床治疗中的体会 ,介绍如下。典型病例  1 肝气郁结 风痰上升 李某 ,女 ,32岁。 1 983年 1 0月诊。 1周前和他人发生争吵后于当晚出现呼吸急促 ,胸闷气  相似文献   

4.
疏肝解郁、养血活血法治疗失眠症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余年来,笔者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失眠症近百例,早期患者应用疏肝解郁、养血活血法治疗,中、重症患者则加用活血化瘀药(水蛭、桃仁等),结果均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基本方 党参12g,柴胡10g,黄芩10g,茯苓10g,郁金10g,石菖蒲10g,当归10g,赤白芍各10g,川芎10g,牡丹皮15g,合欢皮15g,夜交藤15g,大枣6枚,甘草6g。活血化瘀药选用:水蛭6g,桃仁10g等。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36岁,电视台导播,2001年3月6日初诊。因长期工作紧张,导致心情焦虑不安而引起失眠半年余,表现为入睡困难,一夜仅睡2~3h,甚至通宵不眠。经常服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七情内伤所导致的疾病亦逐年增加,有诸内必形诸外,多种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与情绪失调密切相关。临床通过疏肝解郁法治疗皮肤病,如痤疮、皮肤划痕症、神经性皮炎、黄褐斑和银屑病等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孙雪 《新疆中医药》2006,24(6):15-16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宁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它可伴随在疾病中,也可单一发生,其发病原因除与患者自身疾病有关外,也可能由心理、精神情绪、环境因素所致,顽固性失眠可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给病人带来长期痛苦。笔者自2005年6月~2006年4月用疏肝解郁的方法,治疗因各种压力、精神情绪因素所致失眠的90例患者,效果明显。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6月~2006年4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90例失眠患者,其中男40例,女50例;年龄在19~70岁之间,平均年龄(44.5±25.5)岁,这些失眠患者的病程最长时间为26年,最…  相似文献   

7.
疏肝解郁法治疗寻常痤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寻常痤疮 ,是皮肤科常见病 ,好发于青中年。临床治疗多用清泻肺经风热 ,肠胃湿热 ,健脾利湿之法。笔者在临床中 ,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 ,用疏肝解郁法治疗 12 7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 7例中 ,男 74例 ,女 5 3例 ;年龄最小 14岁 ,最大 4 0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5年。临床表现 :颜面、胸背等处可见红斑 ,大小不等丘疹 ,周围色红 ,用手指挤压 ,有小米或米粒样白色脂栓排出。偶见结节、囊肿 ,烦躁易怒 ,善叹息。女性可有月经不调 ,痛经。舌质红 ,苔白 ,脉弦细。2 治疗方法药用 :柴胡 2 0 g ,陈皮 10 g ,茵陈蒿、丹…  相似文献   

8.
疏肝解郁法治疗高泌乳素血症170例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276002)袁悦明关键词高泌乳素血症疏肝解郁法临床报道笔者从1994年以来,运用疏肝解郁法治疗高泌乳素(PRL)血症17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170例均为女性,年龄最...  相似文献   

9.
疏肝解郁是调治妇科病证时的基本原则,是应用疏肝理气解郁药使肝气调达以调理全身之气机的方法,适用于肝郁气滞证,治疗上取“木郁达之”之义。常用方剂有:四逆汤、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解郁汤等。  相似文献   

10.
疏肝解郁是调治妇科病证时的基本原则,是应用疏肝理气解郁药使肝气调达以调理全身之气机的方法,适用于肝郁气滞证,治疗上取"木郁达之"之义.常用方剂有:四逆汤、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解郁汤等.  相似文献   

11.
性交不射精症是导致不育的原因之一,主要指的是在性交过程中,阴茎能充分勃起,但无精液射出,也无性欲高潮,不射精症大都属功能性,与心理因素有关。不射精症,临症多从肾论治为主,但笔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从肝而治。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本症患者每于情志失调,肝失调达,疏泄不及,肝郁血虚,  相似文献   

12.
刘永年运用疏肝解郁法治疗阳痿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陶寰 《中医杂志》2001,42(1):18-18
刘永年教授善治疑难病,今将其运用疏肝解郁法治疗阳痿的经验总结如下。1 阳痿的病机与运用疏肝解郁法的理论基础阳痿一病,《内经》称“阴痿”,谓之为“阴器不用”或“宗筋弛纵”,归其病由“气大衰而不起不用”或“热则筋弛不收,阴痿不用”。此后隋唐诸家多从劳伤、肾虚立论,至宋、明又有所发挥。概括其病机为“虚衰”和“邪热”。清代叶天士补充谓:“又有阳明虚,则宗筋纵……精气必虚”,并倡“通补阳明”。总而言之,病分虚实两方面,治疗多从虚损或邪热着手,然临床乏效者恒多。刘氏在分析传统理论并结合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到男子的举阳泄精是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固与肾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疏肝解郁法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女性更年期失眠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解郁疏肝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67%,且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法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疏肝解郁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中药疏肝解郁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适应症。方法:将80例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抗消化不良治疗,治疗组在抗消化不良的基础上,加用疏肝理气的中药,疗程6周。结果:两组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评分、Zung自评量表分和HAMD量表评分均较冶疗前下降,治疗组消化下良症状控制总有效率为92.8%,HAMD量表评分达常模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和16.7%(P<0.06)。结论:中药疏肝解郁法能明显提高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FD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非运动症状日益受到重视。抑郁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本病属于"颤证"与"郁证"范畴,属于因病致郁,临床所见多以肝气郁结型为主,本文通过分析帕金森病后抑郁的病因病机,阐述应用疏肝解郁法治疗帕金森后抑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疏肝解郁法治疗室性早搏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炳岐 《中医药研究》1997,13(6):17-17,8
  相似文献   

17.
疏肝解郁法对寻常痤疮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法对寻常痤疮患者疗效、生活质量等影响的相关研究。方法:将200例患者以肝气郁结辨证要点为依据分层,然后按随机的原则分成两组:治疗组(101例)及对照组(99例)。治疗组采用粉刺I号颗粒剂(药物组成:柴胡、枳实、甘草、赤芍、炒山栀、黄芩、川楝子、金银花)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酮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法对寻常痤疮患者疗效显著,对其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神经官能症是一组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的精神障碍.临床特点:常由心理素质与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起病;表现为多种症状,主要为躯体或精神的不适感,强烈的内心冲突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症状反复出现,力图摆脱、却又无能为力,医学检查又不能发现相应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此病属于中医学脏躁病、郁证范畴,始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临床所见,本病多发于女子,大多因情志不遂,精神抑郁而致,我们从郁着手,采用解郁法治之.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