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碱性反流性胃炎又称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胃切除术后,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过量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导致胃黏膜损伤。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以中上腹持续性烧灼痛为主;恶心及呕吐,以胆汁性呕吐为主要特征表现;其他症状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现。胃手术后幽门或迷走神经干的切断使幽门失去神经支配,十二指肠液流入胃的机会明显增多,其中胆汁和胰液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致  相似文献   

2.
胆汁反流性胃炎系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切除术后,也可无上述病因,胆汁反流入胃,胆酸破坏了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发生炎症、糜烂和溃疡的一种胃炎.近年来,胆汁反流性胃炎有增多趋势,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痞胀或有灼热感、泛酸、口苦、嗳气、呕吐、纳呆、心烦等.笔者采用疏肝健脾降逆法施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36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大部切除术后,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或)呈萎缩样改变等病变,  相似文献   

4.
司艳艳  田梅 《山西中医》2011,27(10):54-56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hlux gastritis,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任何减低及破坏幽门功能的手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胰液等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炎症。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反复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散在充血、水肿及多发性的胃黏膜糜烂、出血斑点,是慢性胃炎的一个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痞满、烧心、口苦、呕吐酸水、嗳气、嘈杂、纳呆、黑便等。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胃黏液呈黄绿色、胃幽门胆汁反流。病理检查可见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部分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以碱性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引起胃粘膜损伤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胃炎,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有大量的胆汁,故得名。现代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迷走神经兴奋或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功能性幽门关闭不全和胃蠕动迟缓所致。目前,重建胃粘膜屏障是西医治疗的主要方法。亦有针对胆汁反流入胃的临床过程,采用胃动力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从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它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从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  相似文献   

8.
碱性反流性胃炎治以清胆和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性反流性胃炎包括胆液、胰液、肠液返流引起的胃炎,但主要是胆汁反流性胃炎。多见于胃切除术后或无手术史,而有幽门功能不全的病人。碱性反流性胃炎病人常觉上部烧灼痛,无定时,但饭后加重,呕吐后稍好、也有不见减轻,有时呕吐物含黄色胆汁及食物。医生注意检查是不难诊断的,胃镜检查常可看到胆汁反流入胃。目前,西医无更好的方法治疗,往往还依赖于再次手术,甚而作胃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根据我的  相似文献   

9.
<正>胆汁返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过量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发生于胃排空延迟,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动力障碍等非手术者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于手术后者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或消瘦、贫血、失眠、心悸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胃反流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失调,含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而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性病变。运用中医药对本病治疗可以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文章对国内近3年有关中医药治疗BRG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爱萍 《光明中医》2007,22(8):41-42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切除术后引起含胆酸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临床常见病程迁延,久治不愈.  相似文献   

12.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流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及其肠液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是胃炎中较为常见的类型。胃镜下可见胃液较多,呈黄绿色,胃黏膜充血、水肿,或呈糜烂。其病因主要为消化道手术,胃肠结构异常或幽门功能紊乱所致。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无特效药物,颇为棘手。笔者临床中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本病3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反复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散在充血、水肿及多发性的胃黏膜糜烂、出血斑点,是慢性胃炎的一个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痞满、烧心、口苦、呕吐酸水、嗳气、嘈杂、纳呆、黑便等.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胃黏液呈黄绿色、胃幽门胆汁反流.病理检查可见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部分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笔者近年来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本病40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内科常见病,胃镜检查检出率约占慢性胃炎病例的3%~8%。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多由于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失调,幽门弛缓致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刺激胃黏膜所致。笔者2010年2月~2012年2月以自拟健脾益气汤为基本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获得肯定疗效,结果报道如下。一般资料病例选择:观察病例符合下述纳入标准:①按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经胃镜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②具有上腹疼痛、饱胀不适感、嗳气、恶心、呕吐、吞酸中的1项或1项以上症状;③排除有肝胆胰器质性疾病、胃肠道病史病例。中医辨证符合脾胃虚弱型、肝胃  相似文献   

15.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消化液作用于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的病变[1]。非手术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而胃幽门手术后过多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炎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2]。BRG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约占胃炎总数的12.3%[3]。现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清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汁反流性胃炎系因幽门卑鄙约股功能失调,胆汗反流入胃,胃黏膜受损引起。调整幽门括约肌功能截断胆汁反流的关键,也是消除反流区黏膜炎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马存忠  张元宁 《河南中医》2004,24(11):52-52
胆汁反流是胃镜运用于临床后发现的一种胃镜下征象。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胃肠道某些激素分泌失去平衡,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松弛;或因胃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口功能不良,幽门呈持续舒张状态,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自由地反流人胃所致。由于反流液中胆酸盐等物质反复刺激胃黏膜,破坏了胃黏膜屏障,导致病程迁延,久治不愈。近年来,笔者运用柴胡温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过多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导致胃黏膜发生炎症,因为十二指肠内容物是以胆汁为主,又呈碱性,故又称胆汁反流性胃炎或碱性反流性胃炎。发生于胃幽门手术后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于非手术胃的,称胃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相似文献   

19.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胆汁反流入胃所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性病变[1],其反流的十二指肠液可导致胃黏膜腺体萎缩,向胃黏膜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甚至癌变进展[2],胆汁反流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22.6%[3]。现将王仁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排空延迟,胃肠道运动障碍,胃十二指肠、胆囊的运动协调失常,幽门松弛导致过多的胆汁反流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膜屏障,进而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性改变。胃镜显示:胃黏膜充血水肿,可见多处小糜烂灶,幽门口见黄色胆汁反流,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可见明显充血水肿;病理检查可见黏膜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部分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胃脘部灼热疼痛、呕吐、嗳气、脘胀、口苦、泛酸、易饥嘈杂、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笔者采用中医辨治方法治疗此类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