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标志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120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第2代ELISA法检测血抗-HCV。RT-PCR方法检测HCVRNA,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120例血透患者中,抗HCVIgM阳性49例(40.8%),抗HCVIgG阳性47例(39.2%),HCVRNA阳性52例(43.3%),所有HCV指标均阳性37例(30.8%),至少1项指标阳性55例(45.8%)。结论:联合检测抗HCVIgM、抗HCVIgG和HCVRNA可显著提高血透患者HCV感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液传染病标志物HBs Ag、抗-HCV、抗-HIV和抗-TP。结果 55923例献血公民中HBs Ag阳性率为5.45‰,抗-HCV阳性率为1.86‰,抗-HIV阳性率为0.57‰,抗-TP阳性率为3.15‰;不同年份间HBs Ag、抗-HCV阳性率在平均值范围左右波动,而抗-HIV和抗-TP阳性率在2009~2012年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无偿献血公民携带着血源性致病因子,血站应不断加强无偿献血公民血源性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输血而发生的传染病的案例数。  相似文献   

3.
献血者单纯ALT、增高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ALT作为献血健康检查标准之一的意义和作用,目前国内外输血界争论很大。笔对部分HBsAg和抗-HCV阴性的单纯ALT增高的献血进行了抗-HAV、抗-HEV、抗-HGV、抗-TTV检测,同时也进行了某些非肝炎因素的调查和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手术前及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7100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输血并不是肝炎、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唯一的传播途经,性接触、家庭成员密切接触、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静注毒品以及医源性感染,均可造成此类疾病的感染。所以在患者手术前及输血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相似文献   

5.
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解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安全状况,以便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血液传播,我们对2003-2008年献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结果与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西安市无偿献血人群中血液检测不合格数与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000-2004年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定性资料多个样本率比较结果显示,5年检出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检出率可能是对西安地区18~55岁健康人群中无症状肝炎流行病学的一种评估。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塘沽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邱丽 《中国输血杂志》2007,20(5):398-399
对天津市塘沽区31916名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5985名患者受血前HBsAg、抗-HCV、抗-HIV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付军 《中国输血杂志》2002,15(6):418-418
近年来,因输血感染疾病所引起的医疗纠纷不断增加,既给患者增加痛苦,也使医院的声誉受到影响,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本院除严格按卫生部制定的标准对供血者的血液进行检查外,还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HBsAg、抗-HCV、抗-HIV的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1995年12月至2000年12月对5985名受血者的3项指标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潘露 《中国输血杂志》2013,26(8):750-752
目的 探讨患者输血前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输血前的2 600名患者进行常规抽血,对抗-HIV、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CV、抗-TP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sAg、HBeAg、抗-HBe、抗-HBc的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均<0.05),其中HBsAg的检出率平均为10.8%,平均有21.7%的患者乙肝疫苗免疫成功.抗-HBs+抗-HBe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最高,为2.04%.HBsAg+抗-HCV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最低,为0.08%.不同年龄段患者的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输血前开展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以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的发生,早期发现患者的隐匿性疾病,提高社会的整体风险防范意识,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广西血站2002~2005年ALT、HBsAg、抗-HCV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5年广西血站每年约检测(含初、复检)36万份血液标本.平均每年发现ALT、HBsAg、抗-HCV阳性(不合格)标本约1万份,约占检测标本的2%。为进一步做好血液质量监控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经输血途径感染和传播病毒性肝炎。现将广西2002-2005年血液ALT、HBsAg、抗-HCV检测不合格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家庭中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荣  刘光中 《疾病监测》1998,13(5):165-168
对596户家庭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发现四型肝炎感染率在不同人口的家庭中分布存在差异。经G统计量检验,甲、乙两型肝炎感染率家庭聚集有统计学意义(HAVT=7.31,P<0.01;HBVT=2.25,P<0.05)。随着家庭人口增多,甲、乙两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在增高。户感染率与户人口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HAVr=0.98,P<0.05;HBVr=0.80,P<0.05)。家庭聚集率甲型为63.13%,乙型为68.13%。丙、戊两型肝炎病毒感染家庭聚集现象不显著。此结果对这几型肝炎防治采取针对性措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捕捉法ELISA检测抗HAVIgM时,分别使用了单克隆和多克隆抗HAV-HRP以确定血清标本的最适稀释度。发现抗HAVIgM阳性血清A值均随稀释度增高而上升,绝大多数在10-3达高峰。部分阳性血清原倍(100)的A<临界值(假阴性)。部分抗HAVIgM阴性血清在低稀释度时不论加入HAAg与否,能与两种酶抗体结合物之一或同时反应呈假阳性,A值随稀释度增高而下降。结果表明最适血清稀释度为10-3,既能防止阳性漏检,也可防止因原倍血清所致的假阳性。本文还提示使用单克隆抗HAV-HRP能防止RF等因素对结果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结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ELISA法检测过的120份临床患者的血清,其中包括:30份HBsAg阳性;30份HBsAg阴性但乙肝e抗体(eAb)和乙肝核心抗体(cAb)阳性;30份HBsAg阴性但cAb阳性;30份乙肝5项均阴性。对上述血清采用ECLIA进行HBsAg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份经ELISA检测HBsAg阳性者经ECLIA检测均为阳性,其灵敏度达100.0%;30份经ELISA检测HBsAg阴性而eAb、cAb阳性者中,有4份血清经ECLIA检测HBsAg呈阳性,其阳性率达13.3%;30份经ELISA检测HBsAg阴性而cAb阳性者中,有2份血清经ECLIA检测HBsAg呈阳性,其阳性率达6.7%;30份血清经ELISA检测乙肝5项均阴性者中,有2份血清经ECLIA检测HBsAg呈阳性,其阳性率达6.7%。结论 ECLIA法较ELISA法敏感性更高;对临床避免医院内有创检查、手术、输血等情况下的乙肝感染和传播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实验诊断方法在丙型肝炎(丙肝)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了解丙型肝炎病人在治疗过程中HCV-RNA含量与血清ALT、前白蛋白、胆红素等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并探讨HCV RNA定量与ALT、PA、TBIL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7例丙型肝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增强化学发光法(CI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RT-PCR)进行检测,应用AU2700型自动生化仪及其生化检测试剂检测全部标本ALT、PA、TBIL指标。结果ELISA、CIA及PCR方法检测样本丙肝阳性率分别为77.2%、78.9%和84.2%;三组χ2检验没有统计学意义,HCVRNA含量呈阳性的样本中,ALT异常率与HCVRNA含量间呈正相关P<0.01,而ALT数值的变化与HCV RNA含量并无相关性(P>0.05)。PA在治疗前后升高差异显著(P<0.05),可与HCVRNA、ALT联合监测丙肝治疗过程中肝功变化。结论 ELISA诊断试剂盒较CIA法检测丙肝抗体同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临床诊断中联合PCR检测HCVRNA能提高HCV感染诊断的阳性率;HCVRNA含量反映了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和患者的病程变化,并且在丙肝治疗进程中能与ALT、PA联合监测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和DNA检验结果分布规律的分析,探讨其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全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0~16岁儿童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和肺炎支原体DNA(MP-DNA)检测数据。其中MP-IgM 114 374人次; MP-DNA 8 014人次,分析性别、年龄、季节等与该指标阳性率的关系; 收集同时进行MP-IgM和MP-DNA检测的患者5106例,分析不同年龄两指标阳性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①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MP-IgM和MP-DNA检测阳性率不同,女性的检测阳性率均高于男性; 1~3岁的MP-IgM和7~12岁的MP-DNA阳性率分别高于其他年龄段; MP-IgM检测阳性率以春秋季为高,而MP-DNA则以夏秋季为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不同标本类型MP-DNA阳性率有所差异,以肺泡灌洗液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49.95%。③MP-IgM和MP-DNA阳性一致性与年龄有关,以4~6岁和7~12岁符合率较高,分别为35.2%和45.8%。结论 ①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人群以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为主,女性多于男性,秋季高发。②肺泡灌洗液是MP-DNA检测最佳标本类型。③<1岁和1~3岁宜采用MP-DNA和MP-IgM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17.
对取自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共 30 46 4名街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ALT、HBsAg、HCV、HIV、梅毒等的检测。得出相应的传染性标志物指标 ,并对这些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基于戊型肝炎病毒(HEV)主要免疫表位多肽及其截短多肽的新型ELISA检测抗HEV IgM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方法 根据抗HEV抗体与主要免疫表位多肽的高反应性以及与截短多肽的不反应性,分别以两种多肽为包被抗原,建立新型ELISA法,检测2007-2012年收集的612例可疑HEV感染者血清抗HEV IgM,并与万泰HEV IgM抗体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比较,结果不一致血清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确认,χ^2检验比较两种试剂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抗HEV IgM检测中,新型ELISA阳性326例,阴性286例;万泰试剂阳性370例,阴性242例;两种试剂同时阳性320例,同时阴性236例.在万泰试剂阳性而新型ELISA阴性的50例中,Western blotting证实阳性21例,阴性29例;在万泰试剂阴性而新型ELISA阳性的6例中,Western blotting显示阳性与阴性各3例.以两种试剂同时阳性或Western blotting阳性为标准,万泰试剂与新型ELISA灵敏度分别为99.1%(95% CI:0.972-0.998)和93.8%(95% CI:0.907-0.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88,P<0.001);特异度分别为89.2%(95% CI:0.847-0.925)和98.9%(95% CI:0.965-0.9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66,P<0.001).结论 与万泰试剂相比,新型ELISA检测抗HEV IgM敏感度略低,但特异度较好,可减少抗HEV IgM检测中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的模式,与HBV DNA的关系,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样本的HBV血清标志物,从中选出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样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其HBV DNA定量值。结果在选取的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37例样本中,出现3种HBV模式:(1)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阳性率46%,HBV DNA阳性率22%;(2)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阳性率30%,HBV DNA阳性率30%;(3)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阳性率24%,HBV DNA阳性率5%。37例样本中,有21例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阳性率为57%。结论 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并不代表疾病真正好转,部分感染者仍存在病毒血症,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