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叶栉眼蚤嗜血性、寿命及体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实验室饲养的方叶栉眼蚤,在室温环境下叮咬6位自愿者前臂的观察显示,在饥饿后第1和第2大的吸血率仅为1.1%(1/90),表明该蚤对人的嗜血能力较差,基本不叮吸人血。在温度18±1℃,相对湿度80±5%的条件下,饥饿幼龄蚤寿命为7.85(2~13)d,成龄蚤6.95(6~8)d;吸血蚤寿命48.18(6~84)d。新羽化蚤体重0.268±0.066mg,吸血后成蚤体重0.383±0.058mg。吸血鼠雌蚤为0.1151mg(0.000107ml),雄蚤为0.123mg(0.000114ml)。  相似文献   

2.
特新蚤指名亚种的嗜血性,寿命及体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实验室饲养的特新蚤指名亚种,在室温条件下叮咬8位志愿者前臂的观察显示,在饥饿后第1、第4和第6天的吸血率分别为54.04%、49.23%和63.08%,总吸血率为54.88%,证明该蚤具有嗜吸人血的特性。平均吸血量雌蚤为0.364mg(0.00038ml),雄蚤为0.091mg(0.0000884ml)。  相似文献   

3.
对实验养殖家鼠蚤的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实验室建立的成幼分养法有鼠蚤的品质进行评估。印鼠刘平均产卵为2.2096-2.3277粒卵/♀,d,变异系数;敏殖为17.42%;成蚤体重饥饰物状态下♀为10.57%、♂12.36%,吸血后♀12.15%、♂9.71%;计算成虫寿命的变异系数饥饿幼龄蚤为6-31(19.9)d,成龄5-31(17.4)d;吸血成蚤2-377(172.4)d。缓细平均产卵2.7461-6.8562粒卵=♀,d;  相似文献   

4.
方叶栉眼蚤的实验养殖及生活史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度18±0.5℃,相对湿度80±5%的条件下,方叶栉眼蚤生活周期为50.47天(41 ̄67天),其中卵期为6.52天(2 ̄11天),幼虫期为19.91天(13 ̄32天),蛹期为18 ̄39天)。结果表明,本实验室养殖方叶栉眼蚤的方法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5.
云南七种蚤类对人的吸血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实验室饲养的七种蚤,在室温条件下叮咬8名志愿者前臂的观察显示,人蚤、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特新蚤指名亚种、棕形额蚤和方叶栉眼蚤的吸血率依次为100%(57/57)、42.13%(166/394)、21.84%(57/261)、40.76%(75/184)、54.88%(180/328)、71.74%(165/230)和1.1%(1/90)。结果表明,除方叶栉眼蚤几乎不叮吸人血外,其它六种  相似文献   

6.
应用自行设计的装置,使圆指额蚤上位亚种、无棘额蚤、秃病蚤田鼠亚种、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感染鼠疫菌(EV76、A1122和91001株)。五种蚤感染程序相同。在温度为16±2℃、20±2C、24±2℃和相对湿度为65±5%的条件下,蚤吸入每毫升含有103个菌的兔血、羊血、猪血后1.5小时,将蚤制成悬液检菌。以兔血为供血源,应用91001株,在24±2℃环境组中的蚤感染率(45.52%)比其他环境组高。蚤吸血后的第2~35天,在蚤前胃中未发现有菌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棕形额蚤传播鼠疫媒介效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棕形额蚤Frontopsylla spadix是一广布蚤种,在云南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种群组成中居第4位,是齐氏姬鼠、黄胸鼠、褐家鼠的重要寄生蚤之一,在该疫源地棕形额蚤的自然感染率为0.67%,1975~1994年从此蚤分离到鼠疫菌14株,仅次于方叶栉眼蚤而高于特新蚤指名亚种。为弄清云南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主要蚤种的媒介地位,作者系统研究了棕形额蚤传播鼠疫的媒介效能。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室 全自动恒温恒湿室,面积10m~2,温度19±0.5C,湿度80±5%。1.1.2 实验动物 齐氏姬鼠和大绒鼠捕自非疫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ngaris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存活情况。在25±0.5℃、75±5%RH条件下,该蚤在饥饿、喂血1小时和每隔5天喂血24小时(周期重复喂三次)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2.9天、14.8天和18.6天。在15±0.5℃75±5%RH和2~6℃,55%~70%RH条件下的饥饿蚤存活时间则分别为39.5天和37.1天。饥饿蚤在40℃时处理3小时,平均存活率为60%,37.5℃时处理24小时,平均存活率为40%,-10~-2℃时处理15天,平均存活率为21.7%,处理94~95天时,则为0%。该蚤的存活曲线呈现“矩形”。  相似文献   

9.
缓慢细蚤的养殖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Schonherr,1811是我国家鼠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的主要寄生蚤。在温度为24±1℃,相对湿度为85±10%的条件下,用小白鼠饲养,完成一个世代需25~35天。孵化率为74.0%,化蛹率为62.6%,羽化率为58.8%。新羽化未吸血的成蚤其寿命最长为14天。雌雄性比为1.42:1。每只雌蚤终身产卵平均为116.8只。该蚤能吸人血,吸血率为16.25%。  相似文献   

10.
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的体重及其吸血量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的体重及其吸血量观察张洪英,何晋侯,吴明寿,胡晓玲,赵文红,梁云(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大理市671000)我们于1989~1990年在规范化养殖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的过程中,对两种蚤的体重及其吸血量作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  相似文献   

11.
云南7种蚤类传播鼠疫几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云南家野两型鼠疫疫源地主要蚤类的媒介作用,1989~1996年我们对云南7种蚤类进行了单只传播和集群传播鼠疫的研究。结果表明,集群传疫率高的蚤,单只传疫率也高,媒介作用也越大。1材料和方法1.1实验蚤种及来源 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特新蚤指名亚种、方叶洲眼蚤、棕形额蚤、人蚤均采自大理、剑川,在各自较适宜的温湿度下规范化传代养殖后供试。1.2鼠疫菌株1.2.1家鼠型鼠疫菌1352株分离自黄胸鼠体,甘油阴性强毒株,用于家鼠蚤、人蚤的试验。1.2.2野鼠型鼠疫菌412株分离自大绒鼠体,甘…  相似文献   

12.
方竹  段兴德 《地方病通报》1998,13(1):99-101
用5种中草药复方配制成的灭蚤灵-1和灭蚤灵-6粉剂,经实验室观察对离体印鼠客蚤接触5分钟的击倒率分别为97%和98%,接触30分钟经24小时的死亡率分别为96%和82%,将灭蚤灵-6的接触时间延至1小时,经24小时后其死亡率可提高到90%,对鼠体印鼠客蚤的杀灭效果分别为97%和84%,灭蚤灵-1粉剂对离体棕形额蚤,方叶栉眼蚤和不等单蚤接触5分钟的击倒率均达100%,接触30分钟经24小时的死亡率均  相似文献   

13.
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的实验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自1982年4月至1985年8月在实验室内对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ngaris Jordan,1929)的养殖技术进行了系统探索。采用成幼混养和成幼分养两种方法进行养殖,共连续传代46代。养殖一代约需24天,即卵期2~3天,幼虫期6~8天,茧蛹期8~14天。同时探索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养殖方法。传代养殖和规范养殖质量测定结果分别是: 1.繁殖力:0.77±0.14只蚤/ ♀·天;1.16±0.20只蚤/ ♀·天。 2.未吸血成蚤寿命:14.3±1.0天;13.1±1.8天。 3.新羽化成蚤体重:♀为0.422±0.03mg;0.46±0.04mg,♂为0.328±0.03mg,0.35±0.03mg。 各代之间数据波动均不大,表明养殖质量稳定,技术可靠实用,在周密计划饲养下可提供规格化的实验蚤源。在国内建立了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的第一个规范化的实验种群。  相似文献   

14.
特新蚤指名亚种传播鼠疫的媒介效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温度19℃,相对湿度80±5%条件下,对特新蚤指名亚种进行信群叮咬、单蚤传播能力及菌栓形成等实验研究。集群叮咬大绒鼠10组,全部动物于7天内特异性死亡。单蚤传播实验的感染潜能为0.97,栓塞潜能0.55,传播潜能0.63,栓塞存活潜能0.23,媒介效能0.34,媒介指数0.08。结合疫源地动物流行病学分析认为,特新蚤指名亚种在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地中的传播媒介地位成立,对鼠疫菌种群在本疫源地内的延  相似文献   

15.
10例高脂血症病人口服鱼油20碳5烯酸(2.7g/d)30天,于服药前1天及服药后第30天进行血小板功能、体外血栓形成(包括血栓干、湿长度和重量)及血脂测定。血小板粘附率由服药前的62.8%±3.5%降到37.9%±2.1%。肾上腺诱导血小板聚集由服药前的85.2%±5.7%下降至23%±8.1%。体外血栓形成的长度和重量由服药前的8.54cm±4.9cm、141.2mg±38.2mg降至2.5cm±1.2cm,57.1mg±11.7mg;血浆胆固醇水平服药后也有下降。这些结果提示20碳5烯酸是治疗和预防高脂血症及冠心病、血栓形成性疾病有希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垂直平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媒介:印鼠客蚤、不等单蚤和综形额蚤指名亚种的新羽化成虫、吸血消化不同时期的成虫的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这三种蚤吸血消化过程中主酶带基本上是稳定的;而一些非主酶带的深浅、宽窄在吸血消失的不同时期有差异,不同蚤种的变化也不相同,但均呈周期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改变寄主后,用布袋被迫吸血法养殖斧形盖蚤Callopsylla dolabris和谢氏山蚤Oropsylls silantiewi获得成功。在19~21℃,相对湿度80~100%,幼虫饲以猪血粉和酵母粉的条件下,斧形盖蚤用小白鼠供血,周期发育历时25~55天,成活率约为17.78%,雌雄性比约为1.33:1.0。谢氏山蚤用阿拉善黄鼠Citellus alaschanicus(以下简称黄鼠)供血,周期发育经24~67天,成活率约为7.18%,雌雄性比约为1.14:1.0。  相似文献   

18.
评价胺碘酮对81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转复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胺碘酮负荷量600mg/d1~2周、400mg/d1~2周,继以维持量215±50mg/d,服药1~2周后行电转复。9例(9/76,11.84%)在胺碘酮负荷量期间转为窦性心律,72例电转复为窦性心律,平均随访14.5个月(0.5~92个月).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半年有效率71.6%(58/81),1年有效率63.0%(51/81),副反应发生率11.1%(9/81).未见严重毒副反应,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为维持窦性心律的负性因素,胺碘酮为慢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药物,用量以较小为宜。  相似文献   

19.
印鼠客蚤缓慢细蚤感染鼠疫菌生存期限及集群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印鼠客蚤、缓慢细蚤感染鼠疫菌后,生存期限及集群传播鼠疫的能力。结果表明,印鼠客蚤在温度23±1℃,相对湿度80±5%下,生存时间长达177d,平均51.6d,120多天仍具有传播能力,132d还分离到鼠疫菌,终生感染率为90.9%;饥饿状态下,最长21d,平均9d;集群叮咬传播动物感染率达100%。缓慢细蚤在温度21±1℃,相对湿度75±5%下,生存时间最长80d,平均15.9d,带菌时间最长31d,终生感染率87.5%;饥饿状态下,存活时间最长7d,平均3d;集群叮咬传播动物感染率为零。鉴此印鼠客蚤是云南家鼠鼠疫源地的主要传疫者,而缓慢细蚤在家鼠中起不到主要传疫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方叶栉眼蚤传播鼠疫媒介效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在温度16℃、19℃,相对湿度80±5%的条件下,进行了方叶栉眼蚤感染鼠疫菌后的菌栓形成能力、生存期限(寿命)及集群呆咬传播鼠疫等实验。结果表明:该蚤不能形成菌栓,平均寿命44.13天,阴转率68.52% ̄76.19%,经多批次集群蚤叮咬大绒鼠不能感染鼠疫,媒介效能为零。证实方叶栉眼蚤在我省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中的传播媒介,即媒介蚤的地位不能成立,对鼠疫菌的种群延续没有实质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