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氨基甲酸乙酯、戊巴比妥钠、氯胺酮、氯胺酮+地西泮+利多卡因四组麻醉药物在家兔脊柱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经家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射麻醉剂麻醉家兔,然后行脊柱手术。氨基甲酸乙酯组:20%氨基甲酸乙酯1g/kg。戊巴比妥钠组:3%戊巴比妥钠30mg/kg。氯胺酮组:1%氯胺酮40mg/kg。氯胺酮+地西泮组+利多卡因组:1%氯胺酮40mg/kg+地西泮2mg/kg,在进入椎管后局部椎管内滴入2%利多卡因1ml。结果:氯胺酮组与氯胺酮+地西泮+利多卡因组相比麻醉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氨基甲酸乙酯、戊巴比妥钠与氯胺酮+安定+利多卡因组相比麻醉持续时间延长(P<0.05)。戊巴比妥钠组与氯胺酮+地西泮+利多卡因组相比麻醉期间死亡率和术后瘫痪率增高(P<0.05)。氨基甲酸乙酯组与氯胺酮+地西泮+利多卡因组相比麻醉期间死亡率、术后死亡率、术后瘫痪率及术后腹部膨胀率均增高(P<0.05)。结论:在家兔脊柱手术中选用氯胺酮(40mg/kg)和地西泮(2mg/kg)缓慢静脉推注,辅以少量2%利多卡因(1ml)局部椎管内滴入的麻醉方法很有效,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张斌  郎淑惠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80-1181
目的总结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在低体重新生儿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患儿按麻醉方法分为3组,A组为骶管阻滞组(n=7),骶管注入0.7%利多卡因和0.25%罗哌卡因混合液1ml/kg;B组为静吸复合全麻组(n=7),静脉依次给氯胺酮1-2mg/kg、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2ug/kg、顺苯磺阿曲库胺0.3mg/kg,插管后机械通气;C组为骶管阻滞联合浅全麻组(n=7),先按A组方式行骶管阻滞后,静脉给氯胺酮1-2mg/kg,γ-羟丁酸纳80-100 mg/kg或者异丙酚2-3 mg/kg,表麻后插管。结果 A组7例全部治愈;B组3例出现并发症,4例治愈;C组1例出现并发症,6例治愈。结论低体重新生儿腹部手术的麻醉首选骶管阻滞,有合并症者可选用骶管阻滞加浅全麻插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在大面积烧伤早期切痂植皮手术的麻醉效果、副作用的发生率、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同期与传统的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麻醉相比较,是否更具优越性。方法40例切痂植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组(Ⅰ组n=20)和氯胺酮-羟丁酸钠全麻组(Ⅱ组n=20)。全部病例静注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3mg/kg、阿曲库铵0.3-0.5mg/kg做诱导插管,然后Ⅰ组微泵持续注射丙泊酚4~6mg/kg·h,45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25-0.5mg/kg及氯胺酮1-2mg/kg维持。Ⅱ组微泵持续注射氯胺酮1-2mg/kg·h,45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25~0.5mg/kg及羟丁酸钠80-100mg/kg。分别记录2组病例在用药期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效果、停药后苏醒时间、苏醒后再入睡、副作用发生率等。结果Ⅰ组病例麻醉效果良好,循环稳定;而Ⅱ组术中血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术中肢体有不自主的躁动现象,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Ⅱ组比Ⅰ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用于大面积烧伤早期切痂植皮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可控性强,苏醒迅速而平稳,不良反应少,优于氯胺酮羟丁酸钠麻醉。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腹部手术的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碳酸利多卡因组(LC)18例,芬太尼组(LF)20例,氯胺酮组(LK)22例。根据手术部位选择穿刺点(上腹部T8-9,中腹部T10-11,下腹部及盆腔L2-3)穿刺,头侧置管4 cm,平卧位,试验量三组均取2%利多卡因5 mL缓慢注入。观察5 min无腰麻和局麻药中毒征象后,LC组酌情注1.73%碳酸利多卡因8~12 mL,LF组注2%利多卡因芬太尼混合液8~12 mL (利多卡因20 mL+芬太尼0.1 mg/2 mL),LK组注2%利多卡因氯胺酮混合液8~12 mL(利多卡因20 mL +氯胺酮0.4 mg/kg ,2 mL)。术中各组每1小时追加5~8 mL,若有牵拉反应静脉注射丙泊酚消除。结果 三组麻醉起效时间均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LK组、LF组镇痛肌松效果明显优于LC组(P<0.05),但LK组、LF组镇痛肌松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LK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需要镇痛药(伤口疼痛时肌肉注射哌替啶50 mg)LC组明显多于其他两组(P<0.05),LF组多于LK组(P>0.05)。术后随访精神症状、肌无力、肢体麻木三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腹部手术麻醉起效快,镇痛、肌松完善,能有效的消除内脏牵拉反应,且有完善的术后镇痛,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王冬才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508-1509
目的:观察丙泊酚及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将120例3~8岁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择期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辅助镇静组(A组,n=60),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镇静组(B组,n=60)。椎管内阻滞成功后,A组静脉泵注丙泊酚[4.0mg/(kg.min)],B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3.2mg/(kg.min)+0.8mg/(kg.min)]镇静。维持术中镇静/警觉评分(OAA/S评分)>3分。观察低血压、心动过速、呼吸抑制、低氧、气道梗阻及术后出现精神症状发生率。结果:A组呼吸抑制、低氧及气道梗阻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其余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较单独丙泊酚在小儿椎管内麻醉中镇静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6.
王华  熊威威  梁维 《医学争鸣》2009,(19):2041-2041
1临床资料 将于2008年在我院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58(男32,女26)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为依托咪酯乳剂复合氯胺酮(E组,n=30),对照组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P组,n=28),患儿年龄11mo3岁(7mo),体质量6.716.2kg,ASAⅡⅢ级.麻醉方法:术前30min肌注东莨菪碱0.01mg/kg,建立静脉通道,入室后常规监测SpO2,HR,ECG,T,RR.S组诱导及维持方法:开始以氯胺酮2mg/kg、依托咪酯乳剂0.3mg/kg静注,诱导平稳后静脉辅以氯胺酮1mg/kg+依托咪酯乳剂2mg/(kg.h)微泵维持,支气管镜置入顺利后行侧孔高频给氧,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进速眠新单纯与复合麻醉方法的不足,观察引入地西泮对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成年实验家兔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肌肉注射速眠新(0.3 mL/kg),B组肌肉注射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混合液(0.3 mL/kg),C组肌肉注射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混合液(0.3 mL/kg),并静注地西泮注射液(1.5 mL/kg),对比三组的麻醉效果、麻醉显效时间、初次麻醉维持时间、总麻醉药用量及总手术时间。结果 C组麻醉显效时间明显短于A、B组( P<0.01);初次麻醉维持时间C组长于A、B组( P<0.01);总麻醉药用量C组明显少于A、B组(P<0.01);C组总的手术时间少于A、B两组(P<0.01);C组的麻醉效果优于A、B组( P<0.01)。结论采用速眠新、盐酸氯胺酮联合地西泮复合麻醉明显提高了麻醉效果,是适于家兔敏感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较长的动物实验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乳腺区域手术既往一般采用局麻、高位硬膜外阻滞或静吸复合麻醉方式,用于日间乳腺手术麻醉存在不同的利弊。我们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并对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两种静脉麻醉效果进行了比较,以便寻求更理想的麻醉方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期行良性乳房肿块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5.9±7.9岁,体质量55.8±6.8kg,其中乳房纤维腺瘤48例,乳腺增生12例。所有患者均无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疾患,无长期服药史。按麻醉方法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TCI组,另一组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TIVA组。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术前禁食、禁饮8h以上,阿托品0.01mg/kg,鲁米那0.02mg/kg术前半小时肌注。入室后开放右上臂静脉,术前滴注乳酸林格氏液8~10mL/kg。连接多参数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IB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全部患者予以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2L/min。术者洗手时开始麻醉,两组患者均静脉滴注芬太尼2μg/kg。TIVA组患者静脉推注氯胺酮1mg/kg,随后将21mL丙泊酚和氯胺酮混合液(含1%丙...  相似文献   

9.
钟俊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5):2041-2042
目的:比较低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K组,n=30)和低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n=30)。两组患儿入手术室后均先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负荷量,K组术中用氯胺酮100mg+丙泊酚200mg混合液1ml/(kg·h)持续输注,R组术中用瑞芬太尼0.05μg/(kg·min)和丙泊酚200μg/(kg·min)持续输注。术中根据手术刺激大小及患儿反应调整给药速度。记录围麻醉期心率和呼吸变化、停药后苏醒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K组相比,R组术中心率、呼吸较平稳,苏醒时间短,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少。结论:低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术中麻醉平稳、苏醒快、不良反应少,是小儿短小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80例小儿麻醉的心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军  路玲 《当代医学》2009,15(16):75-76
目的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麻醉安全性。降低病房监护的工作量,观察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应用.对呼吸循环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n=40)氯胺酮基础麻醉后,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成功后注入1%利多卡因+0.25%左旋布比卡因混合液0.5ml/kg,术中以氯胺酮-丙泊酚持续静注;另一组以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n=40),术中氯胺酮-丙泊酚持续静注。结果术中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B组少(P〈005),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木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患儿在麻醉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家长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