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相障碍Ⅰ型稳定期患者认知损害的性别差异.方法 采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视觉再生、连线测验A(TMT-A)、连线测验B(TMT-B)、威斯康星测验(WSCT)和汉诺塔测验(TOH),检测218例双相障碍Ⅰ型患者(患者组)和318名正常对照(对照组)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并比较2组间的性别差异.结果 分组主效应:患者组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数字广度倒背、数字广度总分、TMT-A时间、TMT-B时间、视觉再生、WSCT分类数、言语流畅性动物总数、TOH总分、TOH任务数、TOH平均计划时间、TOH平均执行时间、WSCT总错误数、WSCT持续错误数、言语流畅性重复数的成绩均低于对照组(F=66.60、16.10、17.06、20.38、98.77、66.33、23.75、5.65、62.08、21.51、22.08、10.15、19.33,x2=21.53、33.17、1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性别主效应:患者组与对照组女性在数字符号测验中的成绩优于男性(F=7.13,P<0.05),其中男性对照组和患者组分别为(53.30±12.30)分和(46.14±11.72)分,女性分别为(55.38±14.30)分和(47.82±11.95)分;在汉诺塔平均计划时间均短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P<0.05),其中男性对照组和患者组分别为(5.28±2.65)分和(6.36±3.77)分,女性分别为(5.15±2.82)分和(5.52±3.07)分;2组在分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存在认知损害,其某些注意和执行功能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稳定期双相障碍I型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纳入108例稳定期双相障碍I型患者(患者组)和108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倒背、总分)、连线测验A(TMT-A)、连线测验B(TMT-B)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受试者。结果 (1)患者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倒背、总分)、TMT-A、TMT-B和WSCT(总错误数和持续错误数)成绩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2)按有(n=50)和无(n=58)精神病性症状将患者组进一步分层分析,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SD检验显示,有精神病性症状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差(P<0.01),而无精神病性症状组除数字广度(顺背)外,余各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差(P<0.05,P<0.01)。(3)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倒背、总分)、TMT-A和TMT-B均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Young躁狂量表(YMRS)评分相关(︱r︱=0.20~0.46,P<0.05,P<0.01),未发现发病年龄和稳定时间与任何认知功能指标相关(P>0.05)。结论稳定期双相障碍I型患者存在明显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损害,并与临床症状等临床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早发和晚发的双相障碍I型患者稳定期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纳入首次发病年龄≤21岁(早发组94例)和≥35岁(晚发组41例)的稳定期双相障碍I型患者,以及分别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135名(分别设为对照组1共94名和对照组2共41名),均予以7个经典的神经心理测试,评估注意力/处理速度、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等。结果早发组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A时间、TMT-B时间、数字广度顺背、视觉图形再生c1和c2、言语流畅性、威斯康星卡片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modified,WCST)分类数、总错误数和持续错误数以及汉诺塔测验(tower of Hanoi,TOH)总分、完成任务数、计划时间和执行时间共14个指标的成绩较对照组1差(均P<0.05),其中言语流畅性、TMT-A时间、TMT-B时间和TOH执行时间的差异效应量均大于0.4;与对照组2比较,晚发组的TMT-A时间、数字广度顺背、视觉图形再生c1、c2和总分、WCST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以及TOH总分、完成任务数共9个指标成绩较差(均P<0.05),仅TOH两个指标的效应量大于0.4。结论早发和晚发双相障碍I型患者稳定期仍存在多个维度的认知损害,前者的损害可能更广泛、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Ⅰ型稳定期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我院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100例作为患者组,选取100例正常对照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倒背、总分)、TMT-A、TMT-B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受试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患者组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TMT-A、TMT-B、WSCT测验成绩均显著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将患者组分为患者1组(有精神病性症状)和患者2组(无精神病性症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LSD检验,结果显示患者1组上述指标均差与对照组(P<0.05),患者2组数字广度(顺背)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患者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倒背、总分)、TMT-A、TMT-B与患者的HAMD和YMRS评分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患者发病年龄、稳定时间和认知功能评分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双相障碍Ⅰ型稳定期患者比较显著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的一些损害,双相障碍Ⅰ型稳定期患者的HAMD、YMRS评分与其认知功能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精神病性症状的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3-01—2015-01收治的稳定期双相障碍2型72例患者为病例组,根据患者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分为病例2组(n=41,伴精神病性症状)和病例3组(n=31,无精神病性症状),并选取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认知功能评价量表(MoCA)评分,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伴精神病性症状的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认知功能与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均低于对照组,卡片测验、连线测验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1组和病例2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卡片测验、连线测验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总分)、连线测验(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B)与YMRS评分、HAMD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认知功能存在明显受损,且与患者抑郁、躁狂程度及病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认知和行为功能状态。方法收集2013-07—2014-06的ALS患者30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世界神经病学联盟1998年修订的E1Escorial的诊断标准,并行头颅MRI或CT检查除外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其他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收集与ALS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相匹配,无精神神经疾病病史且神经系统查体正常的健康对照组60例。采用的量表评分包括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动物言语流畅性测验(aVF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TMT)、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数字广度测验(DST)、数字符号转换测验(SDMT)、听觉词语记忆测验(AVMT)、画钟测验(CDT)、神经精神量表(NPI)。结果ALS组与对照组相比,aVFT、WSCT正确数、WSCT错误数、WSCT持续错误数、WSCT总分类数、DST顺背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MMSE、WSCT非持续错误数、TMT-A耗时数、TMT-B耗时数、AVMT2、AVMT5、DST总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SDMT、CD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S患者存在认知和行为功能的损害,认知功能损害包括执行功能、记忆力、注意力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双相障碍患者及其亲属的认知功能缺陷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纳入有和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双相I型患者各52例、正常对照52名,3组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同样匹配的两组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各28例和正常对照28名。采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Trail Marking Test,TMT)、数字广度、图形视觉再生、言语流畅性测验、汉诺塔(Tower of Hanoi,TOH)、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card sorting test,WCST)评估注意、记忆及执行功能,比较各组间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患者研究中,3组间数字符号测验、TMT-A、B时间,数字广度(顺、倒、总分)、图像再生总分,WCST(分类数、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TOH(完成任务数、计划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和无家族史患者组的比较中,仅前者的TOH计划时间(执行功能)长于后者(P<0.01),但在控制病期及测评前的稳定时间后两组间则无差异(P>0.05)。亲属研究中,3组间TMT-A时间、WCST分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个亲属组的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和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及其健康亲属的认知功能缺陷均未见差异,未支持高遗传负荷家系中认知功能缺陷更明显的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执行功能、注意功能与健康对照者的差异。方法:40例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研究组)和40名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研究组匹配的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均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持续操作测验(CPT)测试两组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结果:两组WCST测试成绩除完成第1个分类所需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完成分类数、总应答数、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持续性错误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0~5.96,P均=0.000);CPT测验中正确数研究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3.87,P=0.000);错误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5.21,P=0.000)。结论: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存在执行功能损害和注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碳酸锂,丙戊酸钠和奎硫平对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稳定期双相障碍I型患者分成4组,分别是碳酸锂组26例,丙戊酸钠组24例,碳酸锂+奎硫平组27例和丙戊酸钠+奎硫平组33例。采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数字广度,视觉再生,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汉诺塔检测认知功能,比较组间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病程与所有认知功能指标均无显著相关(P均>0.05)。方差分析显示,汉诺塔计划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P<0.05)。LSD检验表明,碳酸锂组的汉诺塔计划时间成绩分别比丙戊酸钠组,碳酸锂+奎硫平组和丙戊酸钠+奎硫平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锂可能对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的某些执行功能有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特点。方法:纳入66例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和66名正常对照者,随访1年,分别采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倒背)、连线测验A(TMT-A)、连线测验B(TMT-B)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比较基线和1年后认知功能的变化。两次评定时要求患者均处于缓解期。结果:①患者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倒背)、TMTA、TMT-B和WSCT(总错误数和持续错误数)成绩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1年后这种损害持续存在,并且保持稳定不变(P0.05)。②患者组顺背、倒背、TMT-A和数字符号均与病程显著相关(P0.05或P0.01),患者组顺背、TMT-A和数字符号均与职业情况显著相关(P0.05或P0.01),未发现任何认知功能指标与发病年龄和缓解时间相关(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病情缓解后仍存在明显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损害,并且这种损害1年后持续存在,无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脑白质病变的关系。方法共选择68例诊断双相障碍Ⅰ型稳定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数字符号测验、数字广度测验、视觉图形再生测验、连线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和汉诺塔测验7种测量工具评估认知功能,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分析脑白质病变。结果观察组认知功能评估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胼胝体、颞叶和基底节区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ADC值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枕叶和小脑区域FA值和ADC值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胼胝体、颞叶和基底节区的脑白质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缺陷的异同点。方法纳入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两类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各50名、正常对照组50名。采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trailmarking test,TMT)A和B、数字广度、图形视觉再生、言语流畅性、威斯康星卡片、汉诺塔(Hanoi tower,HOT)评估被试者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 3组间数字符号总分、TMT-A时间、数字广度(总分及倒背)、视觉图形再生总分、言语流畅性总分、WSCT持续错误数、HOT总分及完成任务数等成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精神分裂症亲属组上述所有指标的成绩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双相障碍亲属组仅数字符号、TMT-A时间、数字广度总分及倒背、言语流畅性总分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亲属组的图形视觉再生、HOT总分及完成任务数均比双相障碍亲属组差(均P<0.05)。结论两类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均存在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精神分裂症亲属的认知缺陷更显著,提示认知缺陷既是两类精神疾病共同的遗传易感因素,但又在两类疾病的家系中的遗传负荷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词汇流畅测验、视觉再生测验、联想学习测验、数字广度测验、相似性测验、领悟测验、木块图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8项神经心理测试工具,对5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8周后各评定认知功能1次,同时采用酶免疫法测定其血清Hcy水平,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结果①治疗前,除WCST的随机错误数外,患者组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显著差于正常对照(P<0.01);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患者组中WCST的正确数、完成分类数与血清Hcy水平呈负相关(r=-0.376,P<0.01;r=-0.397,P<0.01),WCST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r=0.376,P<0.01;r=0.298,P<0.05)。②治疗后,患者组PANSS总分显著下降(P<0.01);认知功能除WCST的随机错误数外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总体仍显著差于正常对照(P<0.01);血清Hcy水平无显著变化;患者组中WCST的正确数、完成分类数仍与血清Hcy水平呈负相关(r=-0.388,P<0.01;r=-0.383,P<0.01),WCST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仍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r=0.388,P<0.01;r=0.315,P<0.02)。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损害,其执行功能损害可能与Hcy的代谢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方法:对75例有暴力行为史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组)和43例无暴力行为史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评定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采用言语流畅性测验、连线测验(TM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Stroop色词测验评定受试者的执行功能。结果:暴力组的Stroop卡五2min内正确数成绩比对照组显著为差(t=-2.58,P=0.01),暴力组的WCST分类数成绩比对照组显著为差(t=-2.27,P=0.02)。其余认知指标(SIE正确数、SIE时间、卡四2min内正确数、卡四完成时间、卡五完成时间、WCST正确数、WCST错误数、WCST持续错误数、TMT-A时间、TMT-B时间、言语流畅正确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有暴力行为史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较没有暴力行为史的损害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首发和复发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损害情况。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op测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对10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评定,其中首次发病(首发组)患者41例,复发(复发组)患者59例;同时以5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测评并分析比较。结果:在WSCT的总错误数、分类完成数、持续性错误数及持续性应答数、以及Stroop色词测验的彩色文字阅读(Stroop-c)时间和彩色文字的色彩阅读(Stroop-cw)正确数上,首发组、复发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troop-c正确数上首发组和复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首发还是复发抑郁症患者均存在明显的执行功能损害,复发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阴性或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特点。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op色词测验(SCW)、空间广度测验、数字序列测验和伦敦塔测验分别对4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阴性症状组)和46例以阳性症状为主(阳性症状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46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执行功能测评。结果:阴性症状组和阳性症状组各项执行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差于对照组(P均0.01)。阴性症状组治疗前后WCST中的完成分类数、持续性错误数、随机错误数、数字序列测验的正序和倒序得分、SCW中的反应时(RTA、RTB、RTC)、干扰效应、以及空间广度测验和伦敦塔测验成绩均差于阳性症状组(P0.05或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缺损明显,尤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缺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对61例双相抑郁患者(双相组)及59例单相抑郁发作患者(单相组)及2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持续操作测验(CPT)、连线测验(TMT)和Stroop色词测验(CWT),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WCST:双相组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明显多于单相组和对照组,完成分类数明显少于单相组和对照组(P均0.01);双相组和单相组的正确反应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单相组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多于对照组,完成分类数少于对照组(P均0.01)。CPT:双相组3个部分的正确反应数明显少于单相组和对照组,3个部分的错误次数明显多于单相组和对照组(P均0.01);单相组正确反应数Ⅰ少于对照组,错误次数Ⅱ多于对照组(P均0.01)。TMT:双相组TMT-A用时明显长于单相组和对照组(P均0.01)。CWT:双相组色词测验A、B、C用时明显长于单相组和对照组(P均0.01);单相组色词测验A、C用时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双相抑郁及单相抑郁患者均有认知功能损害;双相抑郁患者执行功能、注意功能、记忆功能和信息处理速度等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神经心理学方法 评估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认知损害特点,并探讨丙戊酸钠对双相躁狂认知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 64例双相躁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组33侧(联合治疗组),单用喹硫平治疗组31例(单药治疗组),两组于治疗前与治疗6周末均给予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CST)、言语记忆测验(HVILT-R)、持续操作测验(CPT)、扬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临床总体疗效量表(CGI- S)评定.对照组为30名健康人.结果 (1)两个患者组治疗前WCST操作的完成分类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持续错误数以及HVILT-R、CPT的操作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患者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治疗后两个治疗组WCST和HVILT-R的操作分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T的操作得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WCST的完成分类数增加,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一治疗组的完成分类数增加、错误应答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治疗组的HVLT—R操作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T操作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时存在执行功能、学习和记忆能力、注意力等神经认知领域损害;病情稳定后,执行功能和言语记忆功能损害仍持续存在;6周的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或单一喹硫平治疗均能有效地改善双相躁狂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期双相障碍(BD)与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对57例BD患者(BD组)、48例MDD患者(MDD组)进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认知功能测验,结果与59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患者相匹配正常对照者(NC组)比较;分析BD及MDD组中伴精神病性症状的30例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状组)与无精神病性症状患者认知功能差异。结果:BD组中即刻记忆、言语功能、延时记忆及RBANS总分低于NC组,MDD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延时记忆分显著低于NC组(P均0.05),BD组与MDD组间RB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精神病性症状组的注意量表分明显低于MDD无精神病性症状组(P0.05)。结论:BD及MDD患者均存在多领域的认知功能障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患者注意功能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采用逻辑记忆、视觉再生记忆、连线测验A和B、数字广度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字色混淆测验(stroop)对62例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患者组)和62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有关言语学习和记忆、非言语学习和记忆、注意以及执行功能的神经心理学评定,比较两组间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患者组在即刻逻辑记忆、延迟逻辑记忆、连线测验A和B、WCST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持续性错误数以及Stroop C-W操作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缺陷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