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讨论超声与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9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实施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患儿采用超声诊断颅内出血,对照组患儿采用CT 诊断颅内出血。观察两组患儿在经过各自诊断后的诊断准确率及颅内出血对比。结果:经比较得知,采取针超声诊断的实验组患儿在诊断准确率及颅内出血分析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实施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临床可先行用超声检测,如结果为阴性,可再使用CT进行联合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增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超声与 CT 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60例确诊为颅内出血的新生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给予观察组新生儿临床超声检查,给予对照组新生儿 CT 诊断,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新生儿经超声诊断共检测出26例患儿颅内出血症状,准确率达到86.7%,漏诊率达到13.3%,明显优于对照组22例颅内出血诊断数,以及73.3%的准确率和16.7%的漏诊率,两组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诊断中,超声检测的准确率高于 CT 检测,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支持,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刘东旭  李腾  王彦   《中国医学工程》2014,(3):164-164
目的探讨CT扫查和超声检查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检查价值。方法对我院60例最终确诊为颅内出血的新生儿同时CT扫查和超声检查,将二者的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60例新生儿中,经CT扫查诊断为颅内出血的新生儿为54例,诊断准确率为90%,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颅内出血的新生儿为49例,诊断准确率为81.67%。CT在诊断颅内出血的敏感性方面优于超声检查,但超声在检查的准确性方面更有优势,两者均有很高的特异性。结论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科学合理的利用超声和CT检查方法,及早进行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足月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澄  吴克强 《铁道医学》1990,18(6):328-329
  相似文献   

6.
李燕嫦  莫彩建 《黑龙江医学》2017,(12):1234-1235
目的研究颅脑超声与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诊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研究选取2017-03—2017-06间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颅内出血新生儿24例作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接受颅脑超声诊断以及CT诊断,对比两种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经过超声诊断后,24例颅内出血患儿1例漏诊,其诊断准确率为95.83%;经过CT诊断后,24例颅内出血的患儿诊断全部符合,其诊断准确率为100.00%;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5.83%,CT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以及CT诊断在临床中都是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两种影像学诊断方式各有优缺点,应将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优势互补,为新生儿的颅内出血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早期死亡,造成脑瘫、癫痫、智力低下等不可逆脑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主要依靠腰穿或头颅B超检查确诊,自CT应用以来,本病能获得早期诊断。我科1997年5月~1999年12月,采用美国CE公司 Prospeed  SX A-diantage多螺旋CT机,确诊新生儿颅内出血87例,现就其CT改变及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87例中,男性55例,女性32例;<37周29例,37~42周48例,>42周10例。体重<2500g 37例,>2500g  50例,有缺氧窒息史48…  相似文献   

8.
孙秀玲  贺传基 《河北医学》1996,2(6):604-605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与临床分析(264400)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孙秀玲,贺传基新生儿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期常见的颅内病变,病情严重者常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以后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其病因与围产期缺氧缺血及产伤密切相关。现将我们收治的颅内出血50...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超声、 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40例确诊为颅内出血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实施超声、 CT诊断并有完整的影像学诊断资料,分别对单独的超声、 CT诊断结果,超声与CT联合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40例患者中,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别是检出率最高的3个出血部位,且在室管膜下出血的检出率上超声显著高于CT,而在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以及硬膜下出血的检出率上,则有CT优于超声的情况,室管膜下出血和脑室内出血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CT、超声以及 CT 联合超声3种诊断方法下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2.9%、74.3%和92.9%, CT联合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2种影像学方法单独诊断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和CT都是临床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二者各有优缺点,将其联合应用,可以在诊断过程中获得最佳的诊断结果,为患儿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评估新生儿颅内出血 (ICH)的病情轻重及预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 76例ICH的临床及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头颅CT检查对ICH很敏感 ,头颅CT检查能较准确地显示出血部位、范围、程度 ,并能区分出血类型。结论 提出了CT检查对评估ICH的病情轻重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提出了ICH的易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陆蓓  王静  罗小丽 《四川医学》2011,32(3):342-344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附二院自2009年1月~2009年4月,经头颅彩超、头颅CT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颅内出血不仅与早产和低氧有关,而且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生产方式、孕妇健康状况也有密切关系。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对存在颅内出血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尽早行头颅彩超、头颅CT检查。及时发现颅内出血,早期治疗,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杨方政  田鹏  杨雪利 《西部医学》2013,(10):1534-1535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20倒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经治疗后死亡2例;自动出院11例;治疗好转107例。65例患儿随访1年以上,有8例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减少早产为有效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措施,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表现多样,尽早行头颅B超或CT检查,治疗以苯巴比妥、维生素K1及止血敏等药物,维持内环境稳定,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与正常新生儿颅脑的CT鉴别诊断。方法对比分析85例新生儿SAH与85例正常新生儿的颅脑CT表现,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鉴别。结果85例SAH中发生于直窦27例(31.76%),上矢状窦22例(25.88%),纵裂池14例(16.47%),小脑天幕11例(12.94%),外侧裂池8例(9.41%),脑底池2例(2.35%),小脑延髓池1例(1.18%)。在85例SAH征象中,出现线状征及空三角征49例(57.65%)。85例正常新生儿颅脑相对高密度部位:直窦9例(10.59%),上矢状窦7例(8.24%),纵裂池3例(3.53%),小脑天幕1例(1.18%)。85例SAH患儿,有6例诊断不符。两组CT表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正常新生儿CT表现为直窦、上矢状窦、纵裂池、小脑天幕有时密度相对略高,易误诊为新生儿SAH,因此要注意正常新生儿颅脑与新生儿SAH的CT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疑似有颅内出血的新生儿120例,同时进行超声和 CT 检查,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出血的检出率,同时分析患儿构成和患儿超声表现。结果120例新生儿共检出颅内出血者64例,检出率为53.33%;超声检出率为95.31%,CT 检出率为92.19%(P >0.05);64例患儿中,脑室管膜下出血者39例,伴脑室内出血者15例,伴脑室扩大者5例,脑实质出血者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例,硬脑膜下出血者1例,脑室出血病例明显多于其他部位出血的病例;按照新生儿颅内出血分级标准,其中:I 级者39例,II 级者15例,III 级者5例,Ⅳ级者2例。结论利用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具有检出率高、无辐射、无创伤、经济性以及可重复检查的优点,在新生儿颅内出血常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颅内出血385例CT及B超检查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对比CT及B超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临床拟诊颅内出血的患儿385例行CT及B超检查。结果头颅CT发现出血者321例,B超检查发现颅内出血者183例。CT检出率(83.4%)明显高于B超的检出率(47.6%,P<0.05)。但有109例脉络丛出血患儿B超检出而CT未检出。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CT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但对于脉络丛出血不如B超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临床特点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收集62例经CT证实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2例中SAH45例(72.6%),为NICH最常见类型,与缺氧有关.IVH8例(12.9%),早产儿易发生.SDH6例(9.7%),与产伤有关.IPH3例(4.8%),混合出血9例.前囟紧张25例占颅内出血40.3%,激惹26例占41.9%,尖叫36例占58.1%.惊厥21例占33.9%,反射减弱或消失33例占53.2%,意识障碍21例占33.9%.SAH和SDH多表现为兴奋,IVH和IPH多表现为抑制.结论 对产科高危因素新生儿,应常规头颅CT检查.CT能明确出血部位、范围、程度及区分各类型出血,从而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NICH漏误诊及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C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早产儿在出生后3~7 d内行颅脑超声检查。结果胎龄及出生体质量越低,ICH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颅脑超声检查是监测早产儿ICH的首选方法,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ICH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颅内出血外科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各种类型的治疗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新生儿颅内出血17例,年龄最小10 d,最大58 d。出血部位为硬膜下血肿7例,脑内血肿5例(额叶2例,枕叶2例,颞叶1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内血肿4例,脑内血肿合并脑室出血1例,17例中有9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钻孔置管引流10例,其中硬膜下血肿6例,脑内血肿2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内血肿2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4例,其中硬膜下血肿1例,为脑疝形成的患儿,脑内血肿2例,其中有1例脑疝形成,硬膜下血肿合并脑内血肿1例;开颅清除血肿加漂浮骨瓣减压3例,其中硬膜下血肿1例,脑内血肿合并脑室出血1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内血肿1例,3例均有脑疝形成,其中脑疝晚期1例。17例均为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出血。结果17例患儿无一例死亡,5例脑疝形成的患儿也全部成活,术后即瞳孔缩小,神志恢复正常。1例遗留癫痫症状。偏瘫5例中2例完全恢复正常,2例明显好转,1例无明显变化。余均无明显后遗症。结论尽快手术清除血肿,可减轻脑组织的损伤和神经系统后遗症,而对于不同的出血类型要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出血时间、CT表现及临床症状等综合因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术式,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