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从新生大鼠海马分离培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方法:应用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无血清条件培养基,采用无底物的悬浮培养法培养神经干细胞,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鉴定传代后形成的细胞团。结果:EGF bFGF可能明显地促进神经干细胞分裂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发现传代后形成的细胞团中的细胞均表达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结论:我们成功地建立了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对人胚中脑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神经干细胞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离、培养和鉴定胶质瘤中脑肿瘤干细胞(BTSC),探讨CD133作为BTSC特异性标记,用于BTSC分离的可行性.方法 9例胶质瘤临床标本,胶质瘤C6和U87细胞系,用直接培养和磁珠选择CD133+ 细胞二种方法分离BTSC.参照NSC培养条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标记,包括Nc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诱导细胞分化,验证该种细胞是否具有干细胞特性.结果 9例临床标本要中,有2例儿童恶性胶质瘤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神经球,在成人胶质瘤中均未出现.C6和U87细胞中,均出现比较典型的神经球,二种分离方法结果相同.神经球细胞具有增殖能力,体外培养可以不断增大.标记检测显示这种细胞Nestin阳性,而NSE和GFAP阴性.经诱导后,可以分化为肜态与来源细胞相似的细胞,能够表达NSE和GFAP等多种表型细胞标记.结论 在胶质瘤中,存在具有NSC特性的干细胞,即BTSC,CD133是BTSC重要的表面标记,可以用于BTSC的分离.在胶质瘤细胞系中CD1331 细胞是BTSC.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神经干细胞(NSCs)实验室分离、培养方法,为NSCs移植提供细胞源.方法:取4月龄(±15 天)正常孕妇水囊引产胎儿大脑纹状体区组织分离神经干细胞,培养于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B27的无血清培养基;同时利用单细胞克隆技术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抗原的表达来鉴定神经干细胞.结果:体外培养的干细胞在bFGF和B27培养基中可不断增殖形成细胞球,并出现少量细胞分化.单细胞培养4天即开始分裂,同时伴有个别细胞分化;出现大量神经球一般为15天;分化的细胞在30天开始分解,50天左右基本消失.细胞培养3个月(每月补液1次)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单细胞克隆可连续传代10次,仍具增殖分化能力.液氮冻存6个月的细胞复苏后仍具增殖分化能力.单细胞克隆传代增殖的细胞球经Nestin免疫荧光鉴定,呈阳性结果,证实其胚胎源性.结论:采用bFGF和B27的无血清培养基能促进神经干细胞连续稳定增殖,并有少量分化,细胞体外培养3个月、克隆连续传代10次情况下的细胞仍具有神经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神经干细胞 (NSCs)实验室分离、培养方法 ,为NSCs移植提供细胞源。方法 :取 4月龄 (± 15天 )正常孕妇水囊引产胎儿大脑纹状体区组织分离神经干细胞 ,培养于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B2 7的无血清培养基 ;同时利用单细胞克隆技术进行连续传代培养 ;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抗原的表达来鉴定神经干细胞。结果 :体外培养的干细胞在bFGF和B2 7培养基中可不断增殖形成细胞球 ,并出现少量细胞分化。单细胞培养 4天即开始分裂 ,同时伴有个别细胞分化 ;出现大量神经球一般为 15天 ;分化的细胞在 3 0天开始分解 ,5 0天左右基本消失。细胞培养 3个月 (每月补液 1次 )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单细胞克隆可连续传代 10次 ,仍具增殖分化能力。液氮冻存 6个月的细胞复苏后仍具增殖分化能力。单细胞克隆传代增殖的细胞球经Nestin免疫荧光鉴定 ,呈阳性结果 ,证实其胚胎源性。结论 :采用bFGF和B2 7的无血清培养基能促进神经干细胞连续稳定增殖 ,并有少量分化 ,细胞体外培养 3个月、克隆连续传代 10次情况下的细胞仍具有神经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成年大鼠嗅球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探索新的成年神经干细胞种子来源。方法用无血清方法分离培养成年大鼠嗅球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用克隆培养、BrdU整合的方法检验培养细胞的干细胞特性;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BrdU、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和SOX2,分化的细胞标记物Tuj1、GFAP、NG2的表达。结果从成年大鼠嗅球能够分离、培养出具有自我更新、增殖的神经球,构成神经球的细胞呈Nestin和SOX2阳性,它们分化后产生Tuj1阳性的神经元、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NG2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结论成年大鼠嗅球存在神经干细胞,能够在体外进行培养、增殖、分化,是神经干细胞的新的种子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和分化鉴定技术。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增殖特点。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从胚胎大鼠海马、纹状体等区分离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传代观察。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技术,观察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结果。结果从胚胎大鼠海马、纹状体等区分离的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可进行传代培养,获得的细胞克隆中有巢蛋白(nestin)表达阳性细胞,显微镜下观察见典型的干细胞特征。分化为3种神经细胞类型:神经元、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结论用上述方法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通过鉴定确为神经干细胞,并经过分化鉴定确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简化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的取材及步骤,明确体外定向诱导分化条件,为进一步神经干细胞移植相关实验提供基础条件。方法 新生24 h昆明种小鼠无菌条件下冰上取大脑组织,经机械分离加胰酶消化吹打后,加入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和B27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加入不同浓度胎牛血清诱导其分化,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行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染色,对培养细胞鉴定。结果 新生小鼠提取神经干细胞可形成神经球,并稳定增殖传代,经诱导可定向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新生小鼠较胎鼠取材简单,可培养高质量神经干细胞,血清浓度同向星型胶质细胞方向的分化概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分离、培养和鉴定成年小鼠心脏干细胞的方法并初探其离子通道特性。方法和结果:(1)分离Langendorff法灌流小鼠心脏,用胶原酶酶解法制备单个心肌细胞,差速离心法将较大的细胞(如心室肌细胞)和较小的细胞分离卉。取用较小细胞,用c-kit抗体孵育后,然后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分离心脏干细胞。  相似文献   

11.
夏宇  盛瑾  朱铠  过常发  王春生 《贵州医药》2012,36(9):779-782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纯化及培养扩增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简单有效方法.方法 利用骨髓MSCs在体外培养皿中培养时具有贴壁生长的特性,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MSCs,通过体外培养和连续传代达到纯化和扩增MSCs目的,并与以优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情况;利用四唑盐比色(MTT)法测定MSCs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FCM)鉴定MSCs膜抗原.结果 C57/BL6小鼠胫骨全骨髓细胞在分离后与含15%优质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基混合,约5~10 min后即可见大量有核细胞贴壁,细胞形态为圆形,24~48 h后可见贴壁细胞转变为椭圆形、多角形及短梭形,7~12 d时细胞呈长梭形并达到90%单层融合.通过传代细胞进一步纯化及扩增.细胞传代后2d内处于潜伏期,3d后进入生长期,5d后进入平台期.第4代MSCs进行FCM检测CD45、CD44、CD29和CD54阳性率分别为2.4%、83.2%、95.1%和94.1%.激光免疫共聚焦结果显示造血细胞表面标物CD34和CD45阴性,而CD44和CD105阳性.结论 C57/BL6小鼠全骨髓贴壁法能有效得到分离纯化的MSCs,用此方法培养的C57/BL6小鼠MSCs生长稳定,增殖能力活跃,具有MSCs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可以为组织工程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实用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为BMSCs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材料和依据。方法采用直接贴壁法和分阶段更换培养基的方法分离纯化BMSCs,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应用流式细胞技术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结果显微镜下BMSCs贴壁生长后呈梭形,形态均一,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第2代BMSCs高表达CD34、Sca-1,不表达CD45。结论本实验方法能简单高效的获得高纯度BMSCs,且细胞生物学特性稳定,适用于对BMSCs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胎鼠神经干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及药物对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申丽红  张均田 《药学学报》2003,38(10):735-738
目的建立神经干细胞培养模型,观察药物对其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胎脑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方法,并用MTT法和3H-胸腺嘧啶核苷参入法观察黄皮酰胺、丹酚酸A及人参皂苷Rg1等对第2代神经球细胞状态的影响。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培养的神经细胞具备干细胞的基本特性;MTT和液闪结果则表明,上述3种药物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率和/或增殖活性。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培养模型可以观察到一些有脑保护作用的药物对干细胞存活和增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程俊美  谢峰  王慧 《药品评价》2012,(36):20-22
早在19世纪中期就有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发现肿瘤细胞与干细胞十分形似。到20世纪50年代前后,Lorentz等的骨髓移植实验成功,表明在造血细胞中存在一类原始的造血细胞即造血干细胞(HSC),它们具有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的能力,能向骨髓中的各系细胞分化,以维持机体的正常造血功能。许多学者提出肿瘤干细胞(CSC)假说,Reya等[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了分离培养的贴壁细胞CD29、CD90和CD45表面抗原的表达.结果 本实验通过流式细胞检测,发现CD29阳性率为91.9%;CD45阳性率为6.9%;CD90阳性率51.3%;CD29/CD45阳性率为7.4%; CD9...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表型鉴定和标记的方法。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分离筛选法分离培养MS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29,CD106的表达,进行表型鉴定;DiI标记第3代MSCs,观察标记效率。结果 体外培养的原代MSCs48h内可见少量贴壁细胞,7-8d达到90%汇合;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29,CD106为阳性;DiI进行细胞标记后,荧光显微镜下见所有MSCs均被标记为红色荧光,提示DiI标记法敏感性好,标记效率高。结论 此培养方法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MSCs,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以作为培养兔MSCs的常规方法,为构建组织工程尿道提供充足的种子细胞,并进一步用于治疗重度尿道下裂、尿道下裂残废和较长的后尿道狭窄等顽症。  相似文献   

17.
肿瘤是当今社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即使在人类医学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肿瘤的治疗仍是一大难题,其根本原因是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的机制尚不清楚。近些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肿瘤细胞表面标志物、增殖能力和致瘤能力等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肿瘤干细胞理论,即肿瘤中存在着少数具有无限自我更新能力和异种免疫缺陷动物致瘤能力的干细胞样肿瘤细胞,它们在肿瘤的发生、生长和转移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理论的提出给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本文将对肿瘤干细胞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肿瘤干细胞的特性以及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SD大鼠股骨、胫骨,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通过传代培养进一步纯化扩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定bMSCs表面标志。结果镜下bMSCs大小均一,呈梭形、多角形成纤维细胞形态,呈旋涡状生长。第3代bMSCs纯度可达97%以上,其细胞表型CD29,CD44,CD105和CD166呈阳性表达,CD34,CD80和CD86呈阴性表达。结论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的大鼠bMSCs纯度高、扩增迅速、生物学特性稳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体外分离扩增bMSCs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无血清成球培养法从人胰腺癌细胞系L3.6pl中分离/富集肿瘤干细胞,并对其干性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无血清与低黏附细胞培养板诱导胰腺癌L3.6pl细胞产生肿瘤细胞球。收集悬浮细胞球形成细胞,采用磁性细胞分选(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技术纯化胰腺癌L3.6pl细胞株中的CD24+CD44+ESA+细胞,继续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观察细胞的球体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L3.6pl来源的干细胞中自我更新及上皮细胞间质化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癌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检测法检测干细胞相关标志的表达,并检测干细胞的细胞分化潜能。通过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评估其致瘤能力,免疫组化检测原癌基因c-Met和RON的表达。通过MTT法检测胰腺肿瘤干细胞对吉西他滨或紫杉醇的敏感性。结果 CD24+CD44+ESA+细胞具有明显致瘤性,且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能形成细胞球体,存在干细胞所具有的自我更新、EMT和耐药性等能力,并与c-Met、RON的蛋白表达成正相关。结论成功分离获得胰腺癌干细胞,人胰腺癌L3.6pl来源的CD24+CD44+ESA+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为将来研究胰腺癌个性化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人表皮干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将皮肤标本进行分离,用DispaseⅡ酶消化表皮皮片后,重悬细胞,接种于铺有Ⅳ型胶原的培养瓶进行培养.表皮干细胞的鉴定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其表面标记物β1整合素、CK19的表达.对表皮干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克隆形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良好,表皮干细胞β1整合素及CK19角蛋白染色阳性.表皮干细胞克隆形成率高于角质形成细胞(P<0.05).结论 采用本方法进行人表皮干细胞的培养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