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的实验研究泰山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山东省泰安市卫生防疫站(271000)李伟李星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高度相关性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1〕,特别是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已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热...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胃癌变过程中凋亡基因生存素(Survivin)和Bcl-2基因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140例胃病患者送检胃黏膜组织标本,检测凋亡基因Survivin、Bcl-2的表达以及Hp的感染情况,并就其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阳性率在不同疾病胃黏膜组织中存在差异,在病变恶性程度最高的胃癌中,Hp的阳性率最高,为69.70%;胃黏膜肠上皮生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Hp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Survivin、Bcl-2阳性表达率均较高,分别为63.64%、60.61%,随胃癌变发展过程呈逐渐增加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Hp感染、Survivin、Bcl-2表达与胃癌变恶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指数(AI)在胃癌变发展过程中先升高后下降。结论 凋亡基因Bcl-2和Survivin在胃癌变过程中有表达逐渐升高趋势,Hp感染能够诱导Survivin、Bcl-2基因表达,导致细胞凋亡受抑制。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为临床治疗HP感染及预防胃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分为胃癌组及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事先均未接受过抗HP治疗.胃癌组在癌区,外周区各取组织2块,对照组于距幽门2~5cm区域内取组织2块,一块送病理进行组织病理切片染色(改良Giemsa染色),另一块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两项均为阳性者确定诊断.结果 (1)胃癌患者有较高的HP感染率.(2)胃窦、胃体部癌HP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贲门胃底癌(P<0.05).(3)胃癌区与外周区HP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5).(4)Lauren病理分类法肠型胃癌HP检出率高于弥漫型及混合型.结论 HP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胃癌第一类最危险的致癌因素.HP根除治疗能有效地防止癌前病变恶性化,有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 介休市人民医院内镜检治中心对近3年来经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抽查异常和非异常并经HP检测的报告单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人胃癌(HG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PCR-Hp-DNA法检测胃粘膜Hp。方法:对141例慢性胃炎患者和42例胃癌患者作Hp现症感染的检测。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萎缩性胃炎Hp感染率较高,非贲门癌血抗Hp-IgG阳性率较贲门癌高,Hp感染者胃粘膜萎缩、肠化及癌变平均年龄较小。结论:Hp持续感染与HGC,特别是肠型非贲门癌密切相关,主要作用在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可能是HGC发生的“启动子”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12月胃癌患者370例作为胃癌组,选择同期胃黏膜正常患者3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幽门螺杆菌阳性及阴性患者血清和胃液IL-2和IL-8水平。结果胃癌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血清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血清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血清IL-2水平低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P<0.05),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血清IL-8水平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P<0.05);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血清IL-2和血清IL-8水平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组胃液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胃液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幽门螺杆菌阴性:胃癌组胃液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胃液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液IL-2水平低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P<0.05),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液IL-8水平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P<0.05);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液IL-2和IL-8水平和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和胃液中IL-2水平下降、IL-8水平升高,胃癌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IL-2水平下降和IL-8水平升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胃癌、胃息肉组织中脆性组胺三联体(FHIT)蛋白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腺瘤性胃息肉、高分化胃癌、低分化胃癌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采用快速尿酶法检测组织的HP感染情况.结果 胃炎、胃息肉、胃癌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71.7%、35.0%,HP感染率分别为40.0%、53.3%、83.3%,三者之间两两比较,P<0.05;癌组织中HP阳性50例,FHIT蛋白同时阳性12例;HP阴性10例,FHIT蛋白同时阴性1例;HP阳性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4.0%,显著低于HP阴性组治中的90.0%;相关分析发现,胃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与HP感染呈负相关(r=-2.146,P<0.05).结论 慢性胃炎、胃息肉、胃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逐渐降低,HP感染率逐渐增高,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胃癌高发区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长乐市胃癌高发区居民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用ELISA法、幽门螺杆菌快速试片法及13C-尿素酶呼气方法检测HP感染。结果:胃癌高发区长乐市居民血清HP感染率为75.64%,男76.13%,女74.96%。幽门螺杆菌试片HP感染率为79.66%,男80.66%,女78.30%。性别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二者的诊断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相比,幽门螺杆菌试片为高,分别为90.8%和81.7%比85.6%和68.2%,2300人中胃癌检出19人。正常胃粘膜居民占35.74%,胃癌疾病占64.26%,其中胃炎占69.35%。随着年龄增长胃癌疾病增多,胃粘膜正常居民相对减少。HP感染阳性者经铋剂三联药物治疗有明显转阴,其转阴率为67.36%,男69.66%,女64.49%。结论:长乐市胃癌高发与HP感染率有密切关系,并与胃癌前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荧光胃液分析与胃液中Hp相关性的研究,评估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80例各种胃内病变患者的胃液,用荧光胃液分析仪进行荧光胃液分析,同时进行胃液Hp检测。结果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为最佳截断点KJF≥0.85作为胃癌判断标准,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3.3%;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的KJF值接近胃癌患者;在胃癌患者中胃液Hp检出率为45.2%,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Hp检出率为69.3%。结论荧光胃液分析对胃癌的诊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特异度较高,且胃癌患者的胃液中Hp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组织中Fa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癌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Hp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Warrthin-Starry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中Hp,以流式细胞学方法测定胃癌组织Fas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组织中Fas表达阳性率为12.05%±3.59%,胃癌组织中Fas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胃粘膜,Hp阳性癌组织低于阴性癌组织;Fas基因表达不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结论Hp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对细胞的增殖影响较小,主要通过减弱细胞凋亡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存活素(survivin)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病例患者新鲜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免疫组化分析NSCL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urvivin蛋白、VEGF、HPV表达情况,分析NSCLC患者survivin蛋白、VEGF表达与HPV感染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癌组织survivin蛋白、VEGF、HPV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00%(89/100)、96.00%(96/100)、39.00%(39/100)高于癌旁组织(P<0.001)。39例HPV感染NSCLC患者survivin阳性15例,survivin阴性24例,HPV感染NSCLC患者survivin阳性组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淋巴结有转移的占比分别为53.33%(8/15)、46.67%(7/15)高于survivin阴性组(P<0.05)。39例HPV感染NSCLC患者VEGF阳性19例,VEGF阴性20例,HPV感染NSCLC患者VEGF阳性组临床分期为III期、Ⅳ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淋巴结有转移的占比分别为71.43%(10/14)、100.00%(1/1)、90.91%(10/11)、88.89%(8/9)高于VEGF阴性组(P<0.05)。NSCLC患者survivin蛋白、VEGF表达阳性率与HPV阳性率呈正相关(P<0.001)。结论 NSCLC患者survivin蛋白、VEGF表达与HPV感染密切相关,HPV感染可能是通过上调survivin蛋白、VEGF的表达,而参与NSCLC患者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组织黏蛋白(MUC)2、MUC5AC、MUC6、CD10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9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184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胃癌前病变组),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改良 Giemsa染色法检测 Hp感染情况,收集胃病变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MUC2、MUC5AC、MUC6、CD10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两组 Hp感染阳性率及MUC2、MUC5AC、MUC6、CD10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 MUC2、MUC5AC、MUC6、CD10表达与 Hp感染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 Hp感染阳性率为69.38%(145/209),高于胃癌前病变组的54.35%(100/184)(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组 MUC2、CD10表达阳性率高于胃癌前病变组(P<0.05),MUC5AC、MUC6表达阳性率低于胃癌前病变组(P<0.05);Hp感染阳性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病灶组织中 MUC2、CD10表达阳性率高于 Hp感染阴性(P<0.05),Hp感染阳性胃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近年来,胃癌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呈高发趋势,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组织中Fascin蛋白和趋化因子L20(chemokine L20,CCL20)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02-04-2018-01-09阳谷县人民医院病理科收集的90例胃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Fascin和CCL20蛋白表达,分析不同TNM分期、肿瘤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不同分化程度和是否发生HP感染的胃癌组织中Fascin与CCL20蛋白表达差异。结果胃癌组织CCL20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89%,高于癌旁组织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52,P0.001;Fasci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3.33%,高于癌旁组织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29,P0.001。不同TNM分期(χ2=6.192,P=0.013)Fasci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TNM分期(χ2=5.637,P=0.018)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χ2=7.677,P=0.006)胃癌组织CCL20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癌组织中CCL20蛋白表达(r=0.450,P0.05)和Fasci蛋白表达(r=0.600,P0.05)与HP感染呈正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的Fascin、CCL20蛋白表达上调,并且与HP感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血吸虫病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对11例胃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血吸虫病并发胃癌的比例为54.5%(6/11),其中高、中分化腺癌占83.3%( 5/6);虫卵沉积处的黏膜有明显肠上皮化生、腺体增生、异型上皮灶及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等病理改变.结论胃血吸虫病可显著提高胃癌的发病几率.胃血吸虫病无特征性表现,症状与慢性胃炎酷似.因此,生活于血吸虫病疫区并有类似慢性胃炎的患者,需要增加在胃窦幽门区及小弯侧的活检次数,一旦确诊为胃血吸虫病的患者,要定期接受胃镜检查以监控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较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感染与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EOS和并发Hp感染心肌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03-02—2018-03-02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22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冠心病发病类型,心肌梗死并发Hp感染患者为病例组,心肌梗死未并发Hp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14)C尿素呼气试验。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造成AMI患者发生Hp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EOS计数为(0.11±0.07)×10~9 L~(-1),低于对照组的(0.20±0.09)×10~9 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7,P=0.005;病例组男性、长期吸烟史、白细胞计数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病史和高脂血症病史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作用后,EOS计数仍然与AMI患者发生Hp感染有关联,EOS计数降低,并发Hp感染心肌梗死危险性增加,OR=0.423,95%CI为0.209~0.856,P=0.024。结论 EOS计数与并发Hp感染心肌梗死有关联,可以作为AMI患者并发Hp感染的相关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以及根除治疗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医院收治的266例成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成A组138例、B组128例,A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接受14 C-呼气试验检测,根据是否Hp感染,分成Hp阳性组76例患者,Hp阴性组62例患者,对其血小板数量进行检测;B组患者治疗前检测Hp均阳性,在治疗前B组患者检测血小板数量后,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根除Hp治疗,用药7d后根据根除Hp是否成功分为根除成功组70例与根除失败组58例,B组患者均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并随访5个月后对B组患者再进行血小板数量的检测。结果 A组中Hp阳性组血小板数量(45.13±18.36)×109/L,Hp阴性组血小板数量(38.57±20.21)×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根除成功组与根除失败组在治疗前血小板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血小板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阳性是成人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根除Hp有利于血小板减少症的血小板数量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环氧合酶-2(COX-2)、胃泌素17(G-17)、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0月三所医院行结肠镜检查及外科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230例(结直肠癌组)、同期结肠镜检查阴性健康体检者100名(对照组),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COX-2、G-17、PINP水平,分析Hp感染与临床特征、COX-2、G-17、PINP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Hp感染率70.43%高于对照组30.00%(P<0.001);Hp感染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部位、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直肠癌组、对照组中,Hp阳性患者G-17水平高于Hp阴性患者,Hp阳性患者PINP水平低于Hp阴性患者(P<0.05),结直肠癌组中Hp阳性患者COX-2阳性率高于Hp阴性患者(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Hp感染发生率高,且与COX-2、G-17、PINP水平有关,四者可能共同作用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应予以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不同宫颈病变患者p16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疾病患者104例,其中HR-HPV阳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60例,HR-HPV阳性宫颈炎15例,HR-HPV阴性宫颈炎15例,HR-HPV阳性宫颈癌(CC)14例。检测患者宫颈活检病理组织中P1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3种高危型HPV分型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均≥50%,其中阳性率≥80%有7种,p16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84.3%;P16蛋白表达水平越高HPV感染率越高(P<0.05);不同宫颈病变者p16蛋白表达水平有差异(P<0.05),宫颈病变越严重p16蛋白表达水平越高,CINⅢ级患者p16阳性率(95.8%%)高于CINⅡ级患者(75.0%)(P<0.05)。结论:宫颈病变患者p16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程度及HR-HPV感染有关,检测p16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宫颈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与宫颈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行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的765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其中慢性宫颈炎患者21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1级患者217例,CIN 2/3患者174例,侵袭性宫颈癌患者163例,将宫颈细胞标本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HR-HPV感染与宫颈炎、CIN 1、CIN 2/3和宫颈癌的关系。结果宫颈炎、CIN 1、CIN 2/3、宫颈癌患者的HR-HPV感染率分别为39.81%、75.12%、83.91%、91.41%,呈逐渐增加趋势(P<0.05)。各组单一感染所占比例均高于多重感染,且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P>0.05)。HPV 16、58和52是主要的3种HR-HPV亚型。HPV 16在宫颈炎、CIN 1、CIN 2/3、宫颈癌中的感染率分别为20.24%、20.86%、43.84%、6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 2/3和宫颈癌中HPV 16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宫颈炎和CIN 1患者(P均<0.05),且宫颈癌中HPV 16感染率显著高于CIN 2/3患者(P<0.05)。HPV 58在宫颈炎、CIN 1、CIN 2/3、宫颈癌中的感染率分别为16.67%、19.63%、23.29%、30.87%。宫颈癌中HPV 58感染率显著高于宫颈炎(P<0.05)。HPV 16和HPV 58与CIN 1、CIN 2/3和宫颈癌的发生风险均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HR-HPV感染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感染率逐渐上升,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是宫颈病变的致病因素之一,且HVP 16、58和52亚型是本地区宫颈炎、CIN 1、CIN 2/3和宫颈癌患者最常见的HR-HPV感染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