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ICU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为降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医院ICU的1 3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感染患者进行因素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共发生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60例,千日感染率为3.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传统解剖定位法血液透析置管方式、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是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液透析置管方式、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为导致ICU患者血液透析导管血流感染高风险因素,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为降低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5年8月医院入住ICU的2 000例患者,分析ICU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00例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73例,发生率为3.65%,共检出病原菌116株,检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57.76%、37.07%、5.17%;单因素分析显示,ICU患者年龄≥65岁、APACHEⅡ评分≥17分、ICU住院时间≥14d、血清白蛋白含量30g/L、留置时间≥1周等是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APACHEⅡ评分≥17分、ICU住院时间≥14d、血清白蛋白含量30g/L、留置时间≥1周是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医院不同重症监护病房(ICU)3 320例行中央静脉置管患者资料,调查CRBSI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应用单因素χ2、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32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有9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95%,主要集中在呼吸科ICU、外科ICU及神经内科ICU,感染率分别为38.78%、44.90%及9.18%;住ICU≥30d、股静脉置管、非急诊入院、有输血、住院天数≥30d等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ICU≥30d、股静脉置管、非急诊入院、中心静脉置管≥30d、使用呼吸机≥30d、气管置管≥2次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重点科室患者的防护,针对多因素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降低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全胃肠外营养患者(TPN)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危险因素,为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1-12月45例经TPN治疗住院患者,选取经TPN治疗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者为感染组;无感染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 选取的45例经TPN治疗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7例,总发生率为15.56%;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和对照组在年龄、TPN治疗时间、置管时间、置管类型、免疫抑制剂使用和是否入住ICU治疗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TPN治疗患者出现CVC-RI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TPN治疗时间、置管时间、置管类型、是否入住ICU治疗;其中年龄≥60岁占85.71%,TPN治疗时间≥5d占71.43%,置管时间≥4周占71.43%,使用三通管占71.43%,ICU治疗占71.43%.结论 通过了解经TPN治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做出更加针对性的治疗,以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控制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自2007-2011年入住NICU并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资料,按照是否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进行分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明确NICU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自2007-2011年NICU进行中心静脉置管778例次,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175例次,发生率为22.4%,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平均时间9.1d;送检导管中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40.2%,导管血送检病原菌检出率为4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及置入三腔导管进入最终的回归模型,OR值分别为3.777、9.094和7.342.结论 N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高,中重度昏迷、糖尿病史及置入三腔导管是发生中心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建议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重点防护.  相似文献   

6.
邓玲 《医疗装备》2023,(6):14-16+20
目的 探究在重症监护室(ICU)进行连续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医院ICU行持续血液净化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未发生组(62例)、发生组(20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ICU连续血液净化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原发疾病、置管部位与ICU连续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合并糖尿病、穿刺次数、合并低蛋白血症、导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使用免疫抑制剂与导管相关性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穿刺次数≥3次、导管留置时间≥10 d、合并低蛋白血症、ICU住院时间≥14 d、使用免疫抑制剂均为重症监护室连续血液净化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年龄、穿刺次数、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合并低蛋白血症、ICU住院时间、使用免疫抑制剂均是影响ICU连续血液净化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血液净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方式为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收集所有患者详细资料,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导管感染,将感染患者导管血培养并进行病原菌分析,统计感染率,对可能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120例血液净化患者中,共2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18.33%;检出病原菌2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为14株,以表皮葡萄球菌占27.27%为主;革兰阴性菌7株,以铜绿假单胞菌占13.63%为主;真菌1株,占4.55%;年龄>65岁、穿刺≥2次、留置导管时间≥4周、有侵入性操作史、血清白蛋白≤35g/L、血红蛋白≤90g/L、医护人员插管技术低、住院时间≥2周、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及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诱发血液净化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影响因素。结论诱发血液净化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坚持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预先采取针对性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16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57例,发生率35.6%;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与年龄、APACHEⅡ评分、导管留置部位、导管腔数、是否有静脉营养操作、导管留置时间及是否存在其他部位感染有密切关系(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APACHⅡ评分、有静脉营养操作、导管留置时间、存在其他部位感染是影响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制定预防方案,积极处理,减少感染的发生,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86例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真菌感染类型及构成比,按患者结局分为生存组46例、死亡组40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真菌感染预后因素进行评价,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共检出86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52株占60.46%;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龄、APACHEⅡ评分及出现症状至拔管时间是影响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真菌感染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真菌感染病原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多见;年龄、APACHEⅡ评分及出现症状至拔管时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7月于手术室行中心静脉置管的583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调查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83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4例,感染率为5.83%;感染部位以导管出口部位为主,占64.71%;患者年龄、置管方式、严重创伤性疾病、连台手术、置管操作护士年资、病房责任护士年资、导管留置时间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方式、连台手术、置管操作护士年资、病房责任护士年资、导管留置时间是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股静脉导管置管、连台手术、置管操作护士年资10年、病房责任护士年资10年、导管留置时间≥3d是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选择适宜置管方式、提高置管人员操作及护理技术、缩短导管留置时间是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ICU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病原学特征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医院综合ICU住院的268例患者进行观察,统计和分析这时期ICU患者的CRI发生率、病原学特征以及可能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深静脉留置管,气管插管、导尿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556根,导管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38.12%,CRI发生率为34.70%,每日每1000根导管发生CRI 19.3次;CRI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阳性球菌(50.50%)、革兰阴性杆菌(30.30%)和真菌(19.2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重复置管、股静脉置管、使用多腔导管、长期留置导管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为CR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住院患者CRI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应加强控制CRI危险因素,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ICU所有送检的中心静脉导管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导管置入患者总置管939 d,共分离出48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25株,占52.1%,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株,占3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占7.2%,革兰阴性杆菌23株,占47.9%;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10例,感染率为1.0‰;患者的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导管留置时间均与CRI有关。结论重症患者CRI发生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放置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521例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IC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学及感染危险因素,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1月ICU送检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521份标本的培养结果,数据行线性趋势2χ检验。结果 521例中培养阳性209例,分离出真菌73株占34.93%,革兰阳性菌62株占29.66%;革兰阴性菌74株占35.41%;颈内静脉和股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率大于锁骨下静脉;置管时间8~14 d的阳性率最高;普通管感染高于血液透析管和抗感染管。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静脉置管类型、部位、留置时间具有相关性,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感染为主要的病原菌;ICU应加强对导管感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与控制感染的方法.方法 对2008年1-12月人住ICU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目标性监测,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257例次,发生医院感染14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57.20%,其中导管相关血液感染3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4.00%,占感染的24.49%,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的日感染率为16.57%,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检出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54.05%,G~+菌次之,占37.84%,真菌占8.11%;特殊耐药菌检出11株,其中ESBLs阳性菌6株,MRS 5株.结论 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与导管放置时间、置管部位、医护人员的操作、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静脉高营养药物的应用有关;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合理选择置管部位,缩短导管留置时间,保持导管通畅,是有效预防CRBSI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疗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2015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综合ICU病房深静脉置管且置管时间48h的住院患者220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感染相关因素。结果深静脉导管使用率为82.32%(2416/2935),发生CRBSI 44例,发生CRBSI的平均置管时间为(17.98±23.55)天;共检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占41.67%,革兰阴性菌15株占31.25%,真菌13株占27.08%。CRBSI患者病死率为40.91%(18/44)高于非CRBSI患者23.30%(41/176)(P=0.018);置管时间、插管次数、入住ICU时间、APACHEⅡ评分、置管部位、置管地点是发生CRBSI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对ICU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应减少置管次数、每日评估尽早拔管、降低APACHEⅡ评分等因素采取相关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春秀 《现代保健》2010,(23):87-88
目的 探讨引起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周中心静脉置管2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比较感染组与无感染组患者在可能影响感染因素上面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显著性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统计学分析.结果 248例患者共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7例,发生率为4.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1个变量是早产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实际意义影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为:操作经验少、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长、年龄大,其OR值分别为3.48、2.89、2.45、1.98.结论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数据库中关于ICU患者CRBSI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有12篇,总样本量为14 422例,5篇队列研究,7篇病例对照研究,NOS评分为4~6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留置时间(WMD=12.25,95%CI=5.55~18.94)、多腔导管(OR=3.52,95%CI=1.46~8.52)、股静脉置管(OR=2.44,95%CI=1.34~4.46)、肠外营养(OR=2.47,95%CI=1.18~5.21)、住ICU的时间(WMD=10.01,95%CI=4.17~15.85)、APACHEⅡ评分(WMD=4.46,95%CI=1.25~7.66)、合并糖尿病(OR=1.83,95%CI=1.08~3.09),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导管留置时间、多腔导管、股静脉置管、肠外营养、住ICU的时间、APACHEⅡ评分、合并糖尿病是ICU患者CRBSI危险因素。因纳入研究总体方法学质量一般,尚需设计严谨、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对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感染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2012年12月176例PDRAB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分为存活组110例和死亡组6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逐步回归法对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76例PDRAB医院感染患者死亡66例,病死率为37.5%;多发生于中心ICU占60.8%,其次为烧伤病区占22.7%;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占80.7%,其次为创面分泌物占10.9%,血液、静脉导管、泌尿道感染分别占4.5%、2.8%、1.1%;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恶性肿瘤、总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和APACHEⅡ评分等7个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APACHEⅡ评分(P=0.000,OR值1.414,95%CI 1.262~1.585)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PDRAB医院感染患者病死率较高,高龄、基础疾病多、ICU住院时间长等多种危险因素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APACHEⅡ评分是PDRAB感染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真菌感染(CVC-RBFI)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ICU中发生导管相关性真菌血流感染的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C-RBFI临床特点和主要生化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数据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 CVC-RBFI患者基础疾病前4位分别为肿瘤、神经系统疾病、肺部疾病、腹部疾病,分别占34.9%、19.0%、14.3%、14.3%;诱发因素主要有广谱抗菌药物使用>5d、静脉营养≥10d、中心静脉导管留置>5d等,其分别占96.8%、95.2%、93.7%;共检出真菌63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26株占41.27%,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8.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细菌菌血症、APACH EⅡ评分>18分是CVCRBFI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 CVC-RBFI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病死率高,加强对上述危险因素及真菌药敏监测、及早撤除医源性侵入因素,可以改善CVC-RBF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分析其感染病例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4月-7月出现的53例MDRAB感染患者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对19例死亡病例和34例非死亡病例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APACHEⅡ评分、呼吸机应用、三代头孢菌素和β-内酰胺抑制剂药物治疗史、住院时间、静脉置管、介入性诊疗措施进行比较.结果 53例MDRAB感染的病例中死亡19例,占35.8%;非死亡病例34例,占64.2%,在APACHEⅡ评分(P=0.0036,OR值1.2448)与大静脉置管应用(P=0.005,OR值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ACHEⅡ评分较高MDRAB感染患者死亡率高,应用大静脉置管的相关治疗措施可能利于改善MDRAB感染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