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激活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激活物(HGF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与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检测27例异位内膜、27例对应的在位内膜及25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HGF和HGFA的免疫表达水平。结果:HGF和HGFA主要在内膜的腺上皮阳性表达,在间质仅弱阳性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HGF和HGFA阳性表达最强,异位内膜次之,正常对照组在位内膜腺上皮最弱(P均<0.05)。对照组内膜腺上皮HGF和HGFA的表达增殖期强于分泌期(P<0.05)。HGF和HGFA两者在各组内膜腺上皮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HGF和HGFA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2.
霍艳  段海凤  王惠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654-165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探讨其缩小肌瘤的机制。方法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40例,每日服用米非司酮10mg,共3个月;Enantone组20例,每月皮下注射Enantone3.75mg,共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静脉血化验Hb、血脂、血糖;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皮质醇(C)、雌二醇(E2)、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测量子宫及肌瘤三维径线。凡肌瘤体积缩小20%以上者,为有效组;肌瘤体积缩小不足20%者,为无效组。结果平均子宫肌瘤体积米非司酮治疗有效组比用药前缩小了45.5%(P<0.05),Enantone组缩小了47.5%(P<0.05),两组缩小程度无差异。无效组体积增大18.74%(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治疗后有效组明显上升(P<0.05),无效组明显下降(P<0.05),Enantone组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3组用药前脂联素水平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脂联素水平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脂联素在子宫肌瘤的增殖中起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米非司酮可能通过调节脂联素水平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华英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119-2120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入住我院的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组。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脂联素(AP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及其体重指数(BM 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APN水平及BM I值降低(P<0.05),血清IGF-1水平升高(P<0.05);与观察组早期比较,观察组晚期患者血清APN水平及BM I值降低(P<0.05),血清IGF-1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BM I值与其血清IGF-1水平呈负相关(r=-0.693,P<0.05),与其血清APN水平呈正相关(r=0.889,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且患者的低体重指数可能与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个多效性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液及腹腔液中表达显著升高,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黏附、侵袭、血管生成3个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这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打开了广阔前景.现就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患者个体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纳入研究中,均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结果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89%。同时治疗前后比较,发现患者同治疗前相比,机体MDA明显降低;GPx、AOA显著升高(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可使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显著降低,抗氧化水平回升,通过缓解氧化应激损伤,控制病情,获得良好疗效。其可成为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损伤的新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为炎症性疾病和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脂氧素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在子宫内膜及异位内膜中均有表达。其可以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化学趋化作用,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达到抗炎促炎症消退的效果,并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调节雌激素相关基因从而参与调控雌激素效应。脂氧素可同时参与炎症反应和雌激素效应的网络调控,有效抑制EMs的病灶生长。介绍了脂氧素的生理功能和研究现状,并综述脂氧素在EM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洪艳 《现代保健》2010,(25):88-89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口服米非司酮片治疗3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片25 mg每日1/2片,连用10 d后改为1/4片,连用3个月后改为1/6片,长期服用不得间断,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生殖激素的改变.结果 米非司酮片对肝肾功能无损害,不影响第二性征及性功能,无雌激素样影响,亦无骨质丢失的危险,价廉易得,副作用小.结论 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且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8.
王红艳  周红星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1):1569-157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营内膜异位症(EMS)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副作用。方法对3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月经第3天口服米非司酮10mg,1次/d,连续3个月,分别进行疼痛评分、子宫活动度评分,观察治疗组前后临床疗效、血常规、肝肾功能(BUN、Cr)、皮质醇(PTC)、血脂(TG、TC)、肝功能(ALT、AST)、药物不良反应、月经恢复正常及妊娠情况。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前疼痛评分、子宫活动度评分、后陷凹结节大小、附件包块大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比较上述情况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血常规及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b、ALT、AST三项指标升高(P〈0.05),而WBC、PLT、BUN、CR、TG、TC变化不大,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胃部不适2例,便秘3例,乳痛1例,头痛2例,潮热2例,轻度肝脏转氨酶(ALT、AST)异常2例。停药后15~42(26±7)d,月经恢复后经量减少21例,经量无改变14例。受孕率为20%(7/35)。结论米非司酮短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好,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mg qd,连用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后。1-2个月患者全部闭经,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30例,改善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88%。同时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效率达8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好,廉价易行,副作用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远期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患者作为本次前瞻性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给予米非司酮联合血府逐瘀汤的观察组和米非司酮的对照组,随访远期生育结局、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妊娠43例,宫内妊娠39例,明显多于对照组;发生头痛头晕、消化道症状、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心功能损害的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能够改善远期生育结局、减少不良反应,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丹那唑,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1年受孕率分别为82.81%、67.19%、62.50%、12.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1年受孕率分别为95.31%、34.38%、6.25%、39.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显著、受孕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60例,于月经来潮后5天内给予米非司酮10mg/d口服,共3个月,比较用药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生殖激素的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停药后的妊娠情况等。结果:用药3个月后患者痛经等症状有所改善,有效率达96.67%;用药后后陷凹结节缩小,子宫活动度改善,卵巢囊肿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闭经40例(66.67%),18例(30.00%)月经减少;用药前与月经恢复后血清雌二醇(E2)、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9例(15.00%)出现转氨酶轻微升高,15例(25.00%)出现阴道不规则点滴出血;停药后1~7个月妊娠6例(10.00%)。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改善明显;对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性腺轴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少,对提高妊娠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痛经的效果。方法 80例EMT痛经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地诺孕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性激素(E_(2)、P、 FSH、 LH)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E_(2)、 P、 FSH、 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地诺孕素治疗EMT痛经的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抑制性激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31例),观察组米非司酮,对照组孕三烯酮胶囊.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8%和74.2%),且治疗后FSH(血清卵泡刺激素)、E2(雌二醇)、LH(黄体生成素)均同对照组和治疗前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上米非司酮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于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丹那唑200 mg/次,2次/d;治疗组于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片12.5mg/次,1次/d;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妊娠率、治疗前后血清CA125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为89.2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对照组复发率和妊娠率分别为32.31%、49.23%,治疗组分别为29.23%、52.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A125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吴小敏 《中国保健》2009,(21):823-824
目的:探讨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治疗组34例,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10mg,每天1次,连续6个月;孕三烯酮治疗组28例,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服用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连续6个月。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米司酮治疗组与孕三烯酮治疗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服用米非司酮的患者只有8.8%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而服用孕三烯酮的患者有39.3%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作为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以子宫腔以外的地方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的出现和生长为特征,是妇女生育年龄中妇科的常见疾病。其所致痛经和不孕对女性身心的损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最近,在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上所包含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生长的病理生理机制。在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情况下,异位子宫内膜IGF—1水平较高,正位子宫内膜局部IGF—1较低,从而可以解释不孕的原因。同时IGF结合蛋白(IGFBP)与EMs的发展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生育期妇女常见良性病变,可致痛经、不孕甚至癌变,给广大女性带来很大痛苦。药物治疗EM副作用明显,复发率高,手术治疗是其第一选择,能有效地解除疼痛,促进生育功能恢复。但传统经腹手术创伤大,易造成盆腔组织损伤、感染,恢复缓慢,而且还会留下永久疤痕,并不是理想的治疗方法。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应用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以子宫腔以外的地方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的出现和生长为特征 ,是妇女生育年龄中妇科的常见疾病。其所致痛经和不孕对女性身心的损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最近 ,在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 ,内分泌 /旁分泌 /自分泌上所包含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n sulin likegrowthfactors,IGFs)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生长的病理生理机制。在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情况下 ,异位子宫内膜IGF 1水平较高 ,正位子宫内膜局部IGF 1较低 ,从而可以解释不孕的原因。同时IGF结合蛋白 (IGFBP)与EMs的发展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丽萍  李巍  曹丽  李桂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2126-212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移位症患者,术后采用米非司酮10mg口服,每天1次,连续3~6月,同时测定血清CA125,观察临床症状。结果:用药后20例患者控制症状有效率为100%,消除残余病灶的有效率为95%。结论: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可改善症状和体征,血清CA125可监测病灶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