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期保健对高龄产妇妊娠和分娩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深圳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289例高龄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前检查情况将其分为孕期保健组202例(产检次数≥7次)及非孕期保健组87例(产检次数<7次),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妊娠和分娩期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与保健组相比,非保健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晚期流产率、围产期感染率、羊水过多、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健组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大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健组自然分娩率、新生儿阿氏评分、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非保健组,而剖宫产率、难产率、死胎率显著低于非保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产妇妊娠及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规范的孕期保健可有效降低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母婴分娩结局安全,有利于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分娩史的高龄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为保证产妇安全生产提供指导信息。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住院生产的高龄产妇4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分娩史将所有产妇分为初产妇组和经产妇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经产妇组子宫肌瘤发生率显著高于初产妇组(P0.05),组间贫血、子宫肌瘤、慢性高血压疾病、心脏病及糖尿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产妇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初产妇组(P0.05),经产妇组胎盘粘连、胎盘前置发生率显著高于初产妇组(P0.05),组间其他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产妇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初产妇组(P0.05),两组阴道顺产率、阴道侧切助产率及产钳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产妇组巨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初产妇组(P0.05),组间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分娩史的高龄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存在一定差异,相对于高龄初产妇,高龄经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降低,但子宫肌瘤、胎盘粘连、胎盘前置以及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增加,需针对产妇具体情况加强孕期管理,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3.
吴卓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723-1724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与运动联合干预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择早孕检查的孕妇3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作常规孕期保健同时进行营养与运动联合干预,对照组仅作常规孕期保健,调查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适中,剖宫产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巨大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接受营养和运动联合干预能够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巨大儿及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4.
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增重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李静然  冯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4):1901-1902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指数和体重过度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关系,为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和高危妊娠提供依据。方法:以体重指数(BM I)为标准分组,分析孕妇体重增加、巨大儿发生率,以及体重指数与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孕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3组间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明显差异,巨大儿发生率分别是5.8%、6.9%和11.2%,有统计学差异(P<0.05)。孕期增重与新生儿体重成正相关(P<0.05)。肥胖组妊娠糖尿病明显增多,是正常体重组的4倍,肥胖组妊高征明显增加。3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和产钳使用率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肥胖组和孕期增重过多者巨大儿、妊娠糖尿病和妊高征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组和低体重组,孕前体重指数和体重过度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全面两孩政策下高龄生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33 53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高龄产妇和适龄产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龄组中40岁产妇和40岁产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中,40岁产妇和≥40岁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和适龄组产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产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显著升高,剖宫产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应尽量避免高龄妊娠,高度重视高龄产妇的围生期保健,尽量降低围生期并发症和合并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浦口区产妇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开展孕期保健指导。方法收集并回收浦口区《江苏省围产保健手册》,统计孕前体重、孕前体重指数等孕妇自身指标;统计出生体重、出生孕周等胎儿指标;记录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产后出血、剖宫产发生率。分析孕妇消瘦组(BMI18.4 kg/m~2)、正常组(18.5kg/m~2≤BMI23.9 kg/m~2)、肥胖组(BMI≥24 kg/m~2)与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病关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统计产妇资料399份,消瘦组45例,正常组292例,肥胖组62例;孕妇肥胖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消瘦组和正常组(均P0.05),低体重组的孕妇年龄低于肥胖组。结论做好孕期保健指导,控制孕前体重增长可有效降低妊高症、糖尿病和巨大儿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龄与非高龄产妇围生期并发症、新生儿情况及分娩方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黄冈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分娩的3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35岁)和非高龄组(35岁),比较两组产妇围生期并发症、新生儿情况及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两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产后出血、前置胎盘、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高龄产妇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但对新生儿的影响较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高龄产妇最常见妊娠并发症,多选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方式分娩,剖宫产率显著高于非高龄产妇。应加强对高龄产妇围生期保健及孕期宣传教育,及时治疗和预防围生期并发症,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增强围生期监护及产程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永康市妇女儿童医院巨大儿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产科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6年住院分娩的156例巨大儿的诊治情况,随机抽取同期单胎、胎儿体重正常的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巨大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巨大儿组产妇宫高+腹围≥140cm、胎儿双顶径+股骨径≥16.5cm以及体重≥70k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大儿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大儿组妊娠40周前难产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巨大儿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选择适当分娩方式可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增重现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孕期孕妇体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义乌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 12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按照标准进行孕前体重BMI分组,孕期增重分组,比较不同组别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超重肥胖组孕妇年龄高于正常组与消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孕期增重明显少于消瘦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的妊娠期糖尿病(13.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2%)、巨大儿(17.2%)、剖宫产率(24.2%)均为三组中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产、低出生体重儿、产后出血及产程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孕期增重分组,增重过度组妊娠期糖尿病(7.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0%)、巨大儿(16.6%)、剖宫产率(18.9%)三组中最高(P0.05);增重不足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急产发生率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控制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重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减少不良妊娠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年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现状及分娩方式,为临床及孕期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该院2004年~2013年住院分娩的孕37周~41+6周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情况,计算10年间足月活产新生儿平均剖宫产率、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发生率,计算足月各孕周出生体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近10年间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20 909例,男婴10 995例,女婴9 914例,男女比例为1.11∶1。阴道分娩12 629例,剖宫产8 280例,平均剖宫产率39.60%。低出生体重儿430例,平均发生率2.06%;巨大儿1 654例,平均发生率7.91%。2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 344.46±450.10)g,新生儿体重呈上升趋势。3低出生体重儿总体呈下降趋势,巨大儿总体呈增长趋势。4各年份剖宫产率明显低于于阴道分娩率,剖宫产总体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各年份剖宫产平均出生体重高于阴道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平均出生体重(3 316.24±401.45)g,低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平均出生体重(3 388.15±498.69)g,高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39~39+6为分娩高峰孕周,平均出生体重为(3 352.86±405.99)g,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3 344.46±450.10)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37~37+6、38~38+6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P<0.05);40~40+6、41~41+6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周增加逐渐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来足月活产新生儿体重呈上升趋势,剖宫产率也有所增长,说明加强孕期合理营养指导及保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孕前优生指导配合规范化孕期保健在高龄产妇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对孕期并发症进行预防,从而改善分娩结局。方法选择2016年1-10月于舟山医院行孕前检查的158例女性(≥35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79例,行规范化孕期保健;观察组孕妇79例,应用孕前优生指导配合规范化孕期保健。评估两组孕妇孕期不同时间段心理状态,并对比两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结果妊娠6个月、预产期前1周及分娩后6 h,观察组产妇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观察组高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贫血、胎膜早破、胎位异常、产后出血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难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对照组低,阴道顺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产妇中应用孕前优生指导配合规范化孕期保健效果显著,可有效调整高龄产妇心理状态,减轻围孕期应激反应,减少产妇孕期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孕前优生检查对高龄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在广饶县大码头中心卫生院妇产科门诊接受产前检查的113名高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高龄产妇是否接受孕前优生检查,分为对照组(进行单独孕期规范化保健,n=59)与观察组(孕前优生检查联合孕期规范化保健,n=54)。两组均持续随访至分娩为止,详细记录两组产妇相关数据,分析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结局。结果: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8.893和174.244,P值均0.01),妊娠6个月、分娩后1 d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AS:t值分别为13.507和10.195,SDS:t值分别为8.808和16.538,P值均0.01)。观察组高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3,P0.05);观察组早产、低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剖宫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27、3.953、4.941、7.314、5.418,P值均0.01)。结论:对高龄产妇予以孕前优生检查和孕期规范化保健,能够有效改善高龄产妇负性情绪,减少产妇孕期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和妊娠年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对850例单胎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前体重指数分为消瘦组(BMI18.5)、正常组(18.5≤BMI25)和超重肥胖组(BMI≥25);再按照孕期增重是否合理分为体重增长不足组、体重增长正常组和体重增长过多组,并记录GDM、HDP、早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的发生率。结果超重肥胖组孕妇GDM、HDP、早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剖宫产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和消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长不足组GDM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高于体重增长正常组和体重增长过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长过多组HDP、巨大儿和剖宫产的发生率比其他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过度增长及在正常妊娠年龄分娩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婴儿出生体重情况,出生体重对剖宫产率的影响,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05—2010年6月30日常山县活产儿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结果: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294.64士441.31)g,男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349.96±440.04)g,女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231.57±439.99)g,男婴平均出生体重大于女婴平均出生体重(P〈0.01);低体重儿发生率3.07%,巨大儿发生率6.35%;各年度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婴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山县婴儿出生体重在总体上是良好的,造成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不是出生体重。但是要继续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重视孕期营养指导,监测孕妇体重增长,控制胎儿体重在适宜范围,及时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减少低体重和巨大儿的发生,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努力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期不同增重范围对孕前超重足月单胎妊娠女性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5月在该院进行规律产前检查及分娩并完成随访的86例足月单胎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按照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推荐的孕期体重增长范围(5.0~11.5 kg)分为3组:A组(22例):<5.0 kg;B组(30例):5.0~11.5 kg;C组(34例):>11.5 kg.比较3组的母儿分娩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及产妇产后BMI.结果:①母儿并发症比较:C组剖宫产率、创口感染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率均明显高于A、B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比较:C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及出生身长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产后BMI比较:C组产后42天、6个月及12个月BMI值均高于A、B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不同增重范围对孕前超重足月单胎妊娠女性的分娩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产妇产后体重有一定影响.美国IOM推荐的孕期增重范围(5.0~11.5 kg)适合我国孕前超重足月单胎妊娠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孕妇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制定孕期体重分级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杭州市下城区中医院围产保健门诊建卡接受定期产前检查并在该院分娩的90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成人BMI分类标准将参与研究的孕妇分为3组:孕前体重过轻组167例,孕前体重正常组631例以及孕前超重和肥胖组105例。根据孕妇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将孕前体重过轻组孕妇分为2个亚组:增重10~14.99 kg和≥15 kg;将孕前体重正常组孕妇分为3个亚组:增重<10 kg、10~14.99 kg和≥15 kg;将孕前体重超重和肥胖组患者分为4个亚组:增重<5 kg、5~9.99 kg、10~14.99 kg和≥15 kg。记录孕妇姓名、年龄、孕周基本信息,记录孕妇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情况[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FGR)、早产和巨大儿]。结果903例孕妇中,孕期增重<10 kg 70例,占7.8%,孕期增重10~14.99 kg 285例,占31.6%,孕期增重≥15 kg 548例,占60.7%。孕前体重过轻组2个亚组孕妇GDM发生率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体重正常组3个亚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FGR发生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和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和肥胖各亚组孕妇FGR发生率较低,但各组间高血压发生率、GDM发生率、FGR发生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和新生儿体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超重或者肥胖孕妇剖宫产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孕前体重正常孕妇孕期增重过少或者过多也会增加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孕期孕妇增重合适范围为10~15 kg。  相似文献   

17.
夏芳莲  苏宜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197-4200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与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以江西省贵溪市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1年10月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足月妊娠妇女1 200例为对象,收集其围产保健、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资料,参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小组标准将对象分为消瘦组(A组)、正常组(B组)、超重组(C组),分析孕前BMI与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妊娠并发症以及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A、B、C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低BMI组孕晚期贫血率达到37.96%,低体重儿发生率达到5.55%,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孕期超重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7.52%,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为2.86%,巨大儿出生率为29.17%,剖宫产率44.80%,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孕前BMI影响妊娠期并发症及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等,即使在中小城市问题亦比较严重,如何进行健康教育对促进母婴安全和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贺向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69-5471
目的:探讨产科患者的一般情况,为加强产科管理、提高妇婴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 304例产妇的年龄、职业、孕次、产次、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婴儿情况。结果:1 304例产妇中剖宫产332例,剖宫产率25.46%,剖宫产指征第1位是瘢痕子宫151例占45.48%;早产率2.22%,过期产率0.76%,低出生体重率2.45%,巨大儿发生率7.41%。结论:应加强孕期合理营养指导,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加强对孕妇分娩方式选择的正确引导,严把初产妇剖宫产指征;加强医务人员对疤痕子宫阴道试产适应证的培训,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孕前不同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接收的孕产妇4 0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产妇的孕前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309例)、超重组(459例)、正常组(2 518例)和消瘦组(651例),对比4组孕产妇在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及妊娠结局。根据孕产妇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又分为孕期体重过轻组(961例)、孕期体重正常组(1 369例)和孕期体重过重组(1 670例),比较3组孕产妇在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4组孕妇中出现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贫血、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3组孕妇中出现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贫血、剖宫产率、新生儿的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体重指数过高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快不仅会增加孕产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还会增加产后贫血的发生几率,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和巨大儿的发生率也会有所增加。产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孕前体重指数过高的孕产妇护理,使孕产妇体重增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此保证孕产妇妊娠期的身体质量,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母亲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增重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关系,为降低高危妊娠和巨大儿发生率及难产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以BMI为标准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分析孕妇体重过度增重、巨大儿发生率、难产发生率以及体重指数与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和孕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3组间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明显差异,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5.00%、6.10%和11.96%,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体重增重过重与新生儿体重成正相关(P0.05);肥胖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多,是正常组的3倍,且妊高征发病率明显增高。3组分娩方式、难产(剖宫产和产钳助产)的发生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肥胖组的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和妊高征的发生率都高于正常体重组和低体重组,孕前BMI和孕妇体重过度增长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