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2例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依那西普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BASDAI、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等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8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3).试验组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依那西普(25 mg,2次/周,上臂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以NSAIDs和柳氮磺吡啶治疗.患者于治疗3个月后复查,分析腰痛发生率、腰部晨僵时间、Bath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与入组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腰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腰部晨僵时间明显缩短(P<0.05),BASDAI和BASFI评分显著改善(P<0.05),ESR和CRP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8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3)。试验组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依那西普(25 mg,2次/周,上臂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以NSAIDs和柳氮磺吡啶治疗。患者于治疗3个月后复查,分析腰痛发生率、腰部晨僵时间、Bath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与入组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腰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腰部晨僵时间明显缩短(P<0.05),BASDAI和BASFI评分显著改善(P<0.05),ESR和CRP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益赛普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效果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AS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益赛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晨僵时间、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及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TNF-α及MMP-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益赛普联合柳氮磺吡啶能有效改善AS患者炎性反应,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晨僵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补肾强督方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机体功能指数(BASFI)、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血沉、C-反应蛋白及脊柱痛(VAS)评分,治疗12周后计算两组ASAS20、ASAS40,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机体功能指数(BASFI)、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血沉、C-反应蛋白及脊柱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达到ASAS20为18例(90%),达到ASAS 40为15例(75%),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强督方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优于单用柳氮磺吡啶治疗,且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李琪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0):2645-2646
目的 观察柳氮磺吡啶联合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4 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2 例.观察组采用柳氮磺吡啶联合益赛普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柳氮磺吡啶,观察2 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晨僵持续时间、Schober试验、胸廓扩张度、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柳氮磺吡啶联合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周溯 《西部医学》2012,24(11):2192-219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口服补阳还五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柳氮磺吡啶;对照组24例,口服柳氮磺吡啶,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改变情况及疗效,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自觉症状、晨僵时间、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方法 选取40例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分别用益赛普(25 mg/次,1周2次)及柳氮磺吡啶(1.0 g/次,1 d 2次)进行治疗,疗程12周,比较2种药在治疗后6、12周时疗效差别.结果 益赛普组在治疗6、12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95%、95%,柳氮磺吡啶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0%、7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赛普组能明显缓解AS患者的腰背痛,缩短晨僵时间,减轻外周关节肿胀及外周关节压痛,且起效更快,其疗效明显优于柳氮磺吡啶组(P<0.05);益赛普组在缩短指地距及增加Schober试验距离方面也明显优于柳氮磺吡啶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枕墙距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优于柳氮磺吡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脊舒汤联合柳氮磺吡啶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脊舒汤联合柳氮磺吡啶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疗,对照组40例用美洛昔康分散片加柳氮磺吡啶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指标〔包括晨僵时间、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性指数表BASDAI、血沉、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均比治疗前改善(P<0.01),2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脊舒汤联合柳氮磺吡啶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而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益赛普(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与传统DMARDs药物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疗效对比。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男78例,分为治疗组45例,皮下注射益赛普25 mg/次,2次/周;对照组33例,口服柳氮磺吡啶片1 g/次,2次/d,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次,2次/d。治疗周期为12周,对比治疗2、4、12周后的疗效、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疼痛(VAS)评分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对比治疗4、12周后骶髂关节核磁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的疗效、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疼痛(VAS)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骶髂关节核磁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时疗效、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疼痛(VAS)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骶髂关节核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赛普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较传统DMARDs药物起效快、作用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短期疗效显著优于传统DMARD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Etanercept)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45例A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依那西普(A组)、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B组)和双氯芬酸联合来氟米特(C组)治疗.8周后,A组继续应用依那西普;B组停用依那西普,继续应用来氟米特;C组停用双氯芬酸,继续应用来氟米特.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后第4周、8周、12周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结果 3组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A、B两组强直性脊柱炎评估(ASAS),ASAS 20和ASAS 50的改善率均高于C组(P<0.05),而A、B两组的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周,3组患者ASAS 20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ASAS 50的改善率均高于C组(P<0.05),而A、B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肝功能异常、上呼吸道感染,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B两组(P<0.05).结论 应用依那西普治疗AS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少.短期应用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与长期单独应用依那西普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无差异,故可考虑缩短依那西普的疗程,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2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来氟米特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及晨僵、关节疼痛数量、扩胸试验、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9% (P <0.05).治疗前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晨僵、关节疼痛数量、扩胸试验、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以红细胞沉降率的组间差异最为明显(P<0.05).结论 柳氮磺吡啶与来氟米特相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明确,能够有效地缓解病情,阻断其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三七总皂甙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及相关指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甲氨蝶呤及柳氮磺吡啶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症状的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32)采用三七总皂甙+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治疗,对照组(n=31)采用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指数、压痛指数、肿胀指数及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血小板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0天后,治疗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七总皂甙+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在短期内改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症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小板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187例AS患者中126例活动期AS患者组与61例临床缓解期AS患者组的患者脊柱关节休息痛分数、晨僵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PLT等指标;126例活动期AS患者中PLT升高组与PLT正常组的患者脊柱关节休息痛分数、晨僵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进行比较;17例活动期PLT升高AS患者经过用柳氮磺吡啶(SSZ)、丹参注射液(丹参片)、非甾类抗炎药等治疗,治疗前后患者脊柱关节休息痛分数、晨僵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PLT等指标进行比较,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脊柱关节休息痛分数、晨僵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PLT在活动期AS患者组均明显增高(P<0.05);PLT升高AS患者组的晨僵时间明显大于PLT正常AS患者组;PLT升高AS患者组经过用柳氮磺吡啶(SSZ)、丹参注射液(丹参片)、非甾类抗炎药等治疗后,患者脊柱关节休息痛分数、晨僵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PLT均显著降低。结论AS患者体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与AS疾病活动性有关,可作为AS活动性判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方与柳氮磺吡啶片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柳氮磺吡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为7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和CRP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与柳氮磺吡啶片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在红 《当代医学》2012,18(25):149-150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AS患者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口服白芍总苷及柳氮磺胺吡啶,连用6个月;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6个月.观察患者脊柱晨僵时间、疼痛程度、血沉、C反应蛋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脊柱晨僵持续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疼痛程度等指标方面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脊柱晨僵持续时间、ESR、CRP、疼痛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67.8%,对照组总有效率42.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转氨酶升高1例,轻度腹泻3例;对照组转氨酶升高5例,轻度腹泻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AS效果优于单用柳氮磺胺吡啶,在临床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胶囊配合中药蒸气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西华县人民医院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9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给予观察组患者白芍总苷胶囊配合中药蒸气浴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柳氮磺吡啶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晨僵时间、血沉、疼痛程度、C反应蛋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连续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晨僵时间、血沉、疼痛程度、C反应蛋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配合中药蒸气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周红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52-1754
目的:观察云克(99Tc-2MDP)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予以云克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柳氮磺吡啶,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评价疗效,了解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间枕墙距、扩胸度、指地距、BSADIA评分、BSAFI评分、ESR、CRP水平等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除枕墙距、ESR水平外,改善值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云克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清风痛宁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正清风痛宁联合甲氨蝶呤及柳氮磺胺吡啶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联合应用正清风痛宁、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对照组联合应用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评分(DAS28-3)及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病情活动指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DAS28-3、血沉、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病情活动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正清风痛宁、甲氨蝶呤及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用药有助于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20.
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服用来氟米特和柳氮磺吡啶,并治疗1年,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记录患者症状、体征、AS活动指数(BASDAI)、AS功能指数(BASFI)等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腰背痛、晨僵时间均改善,疼痛关节数、BASDAI、BASFI、红细胞沉降(ESR)、C-反应蛋白(CRP)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氟米特组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柳氮磺毗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与柳氮磺吡啶相当,但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