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伴脑供血不足患者 ,用通心络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给予 53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服用通心络胶囊 4粒 ,每日 3次 ,疗程为 4周。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 (transcranialdoppler,TCD)检测颅内各血管的血流变化 ,并与 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 脑供血不足组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 (V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5或 P <0 .0 1 ) ,且多数血管搏动指数 (PI)升高 (P <0 .0 5) ;治疗后脑供血不足组各血管的Vm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增高 (P <0 .0 5) ,且PI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 (P <0 .0 5)。结论 通心络可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脑供血 ,是治疗和预防脑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华夏医学》2006,19(1):39-40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伴脑供血不足患者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给予52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服用通心络胶囊4粒,3次/d,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颅内各血管的血流变化,并与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脑供血不足组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V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多数血管搏动指数(P I)升高(P<0.05)。治疗后脑供血不足组各血管的Vm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增高(P<0.05),且P I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脑供血,是治疗和预防脑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9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的脑供血不足患者连续口服通心络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后各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改善因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4.
通心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院神经内科2002年1月~2003年7月期间诊断为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患者67例,采用通心络治疗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有脑动脉硬化伴脑供血不足的患者用脑心通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给予50例有脑动脉硬化的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服用脑心通胶囊4粒,每日3次,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检测颅内各血管的血流变化,并与同年龄段的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脑供血不足患者各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Vm)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搏动指数(PI)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脑心通可改善脑供血,是治疗和预防脑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通心络胶囊对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麻木麻醉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方法;经十二指肠给通心络胶囊,用多道生理记录仪分别测量冠状动脉血流量,心输出量,左室内压,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动脉血压及肢体标准Ⅱ导联心电图。测定心肌耗氧量等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通心络胶囊0.72g/kg剂量组,给药后45min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了21.56%,同时增加左室作功,与生理盐水比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治疗、辛伐他汀组和通心络+辛伐他汀组,每组60例。通心络组给予通心络胶囊1.14 g,每日3次;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晚一次;通心络+辛伐他汀组在辛伐他汀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1.14 g,每日3次;疗程均为3个月。3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平均斑块个数和斑块总积分,同时进行检测肌酸激酶及肝功能的变化,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IMT、平均斑块个数、斑块总积分均有所改善(P<0.05),通心络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通心络+辛伐他汀组的改变优于其他两组(P<0.05),3个月内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疗效与辛伐他汀相当,通心络与辛伐他汀合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4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包括首次发作和既往有过发作史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均常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果。根据治疗后的有效率评价临床疗效,并对患者随访12个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与有效率分别为50%和87.5%,对照组分别为30%和67.5%,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4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包括首次发作和既往有过发作史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均常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果.根据治疗后的有效率评价临床疗效,并对患者随访12个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与有效率分别为50%和87.5%,对照组分别为30%和67.5%,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84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2例和对照组142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优于对照组的71%(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局部脑血流变化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关系.方法脑梗死患者3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两组分别给以相同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0d,互为对照;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SPEST ROI技术测定其病变及健侧镜像ROI区内的平均放射性计数,以了解局部脑血流变化,治疗前后每一患者均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31例患者治疗前皆有不同程度局部脑血流减低,服用通心络后原脑血流减低区和对侧大脑半球镜像区皆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显著(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流改善不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亦不明显.结论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脑血流改善有作用,同时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CTA)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价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表现,入院后均完成CTA、CT灌注扫描(CTP)检查,分析CTA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估价值。结果对照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组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区CBF低于对照组,CBV、MTT、TTP均高于对照组(P0.05);CTA检出正常43支,轻度狭窄9支,中度狭窄12支,重度狭窄23支,闭塞13支,与TCD结果一致性较高(P0.05)。结论 CTA配合CTP检查有助于综合评估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生理盐水组、药物治疗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三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3 d、7 d、14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缺血皮质中bFGF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通心络胶囊组缺血皮质中bFGF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提高脑缺血大鼠脑组织bFGF的表达,从而减轻局灶性脑梗死引起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4.
奥扎格雷钠对脑梗塞及血流动力学、血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血凝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奥扎格雷注射液160mg,静脉注射,1次/d,14天;对照组40例,丹参注射液40ml加七叶皂甙钠20mg,静脉注射,1次/d,14天。治疗前后两组病例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SSS评分)、血尿便常规、血小板计数、血流动力学、血凝分析、肝肾功能、大便隐血等指标检测。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8.596,P<0.05),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下降(P<0.05,0.01);PT、APTT、TT延长,PA、FbG降低;(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流动力学,可延长PT、APTT、TT,降低PA、FbG,安全可靠,是一种治疗脑梗塞及其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型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和通心络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间HAMD、Barthel评分、血清hs-CR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治疗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TCI)患者的疗效及对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88例ATCI患者进行了脑循环动力学观察。采用随机、双盲和平行对照的方法,将8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脉泰胶囊治疗。治疗组患者用脑脉泰胶囊治疗前、治疗28 d后进行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测定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 I),并对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患者病灶一侧CVD I中,脑血流量(Q)及血流速度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管阻力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治疗ATCI患者疗效好,能明显改善脑血流灌注,降低脑循环阻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从而达到治疗脑梗死的目的,作为脑梗死的治疗药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颈动脉狭窄比例的影响。方法对106例确诊为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0例),两组均予以脑梗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分别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降低、临床疗效、血脂、颈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的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的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都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血脂均明显降低(P<0.05),且分别均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后斑块数目、大小和管腔狭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均有明显变化,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降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进而提高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美国C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87例患者(72.5%)检出颈动脉粥佯硬化斑块,颈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为4.17%。高危因素有高血压(70.8%)、高脂血症(45.8%)、糖尿病(33.3%)。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后者足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周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60-61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D)患者代谢综合征(MS)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的影响。方法对124例观察组AICD患者及100例对照组健康人群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颈动脉,比较两组CA与MS的发生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将观察组分成有CA的A组及无CA的B组,分析两组MS的患病率以及MS和其单一组分危险因素与CA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S与CA发生率、IMT、斑块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年龄与MS、高血压、糖尿病、三酰甘油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及总胆同醇增高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A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MS、高血压、糖尿病、年龄、LDL—C增高、TG增高、TC增高、吸烟(P〈0.05)。结论AICD患者MS及CA发生率高,MS是CA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各单一组分危险因素均增加CA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