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治则《内经》为疾病的治疗确定了不少治则,有的是治疗热病所应遵循者,略举如下。 1.调理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  相似文献   

2.
治病求本之说,《内经》早有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集注》云:“阴阳者,万物之本也,人身有阴阳而有本;病亦有阴阳而为本,凡治病  相似文献   

3.
<正>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贯穿整个中医学体系,《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指明阴阳平衡对于人的重要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治病必求于本","本"即为阴阳,故治病当求于阴阳;《素问·至真要大论》亦指出治病当"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笔者认为,桂枝  相似文献   

4.
治病求本,是中医理论的精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类经·标本类》云:"明者独知  相似文献   

5.
《内经》在临床确立治则治法时,运用了丰富而合理的论治思想,现归纳如下: 一、治病求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开篇便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其本”,这个“本”字的原义,无疑是指人体的阴阳。对此张志聪有过精当的解释,认为:人体分阴阳,病邪也分阴阳,疾病是由阴阳之邪作用于人体的阴阳,而使人体阴阳发生异常;各种治法与药物也分阴阳,是依据人体的异常而  相似文献   

6.
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治病必求于本”之说以来,历代医家对何谓“标本”各抒已见,见仁见智,让人莫衷一是。然《素问·标本病传论》云:“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这又足以说明搞清标本的重要性。在《中医基础理论》(印会河主编)教材中...  相似文献   

7.
“治病必求于本”语出《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对于“本”的含义、历来各家学说论说不一,各抒己见。笔者以为“本”之含义博大精深,诸家论“本”虽不乏真知灼见,但大多拘泥于某一方面,失之偏颇,未能切中“本”之要义。故略陈管见,以引匮玉。 历代医家依据《内经》条文,对“治病必求于本。”之“本”的含义有诸多论述。为便于陈述,现将诸家论“本”的主要观点归纳如下。1以“阴阳”论者 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治病求本原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病求本是仲景治疗学上的一项基本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本”。疾病是正邪相争,阴阳盛衰错杂复杂的过程,在一系列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对峙中,必然有一方主导地位而起关键的作用。“治病求本”就是为了在复杂的病变中把握疾病的本质,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治疗。治病求本可分求病因之本、求病机之本、求病位之本、求症状之本4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治病必求于本”的理论。围绕何为“病本”,为何“求本”、怎样“求本”,如何“治本”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对《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湖南中医学院吴润秋自然万物的发生、发展,全是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所致,人亦不例外,“生之本,本于阴阳”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医学的主体诊疗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种医学都有自己的诊疗思路和基本特征,因而其主体诊疗模式应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看人们是否认识并正确表述它。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基于《内经》,中医学的主体诊疗模式也能在《内经》中发现端倪。《内经》论述的医学思想、诊疗原则甚多,而最强调者莫过于“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此“治”兼诊、疗二义,“本”指疾病的本质、本原,即病机,本句具体指阴阳失调。《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必伏其所主  相似文献   

12.
周少林 《中医教育》2007,26(6):62-64
"治病求本"一词来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一文,其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自此之后,治病求本一直被认为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即在临床时必须寻求病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气化”原理《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朴素地说明了阴阳二气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根本,也是中医治病的理论基  相似文献   

1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的这段话:"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是什么意思呢?"神明之府"和"治病必求于本"说明这段话是对人而讲的。首先我们看看后边说的是:"神明之府也",“神明之府”指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薛氏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其本”的思想指导下,指出“凡医生治病,治标不治本是不明正理也”。因此,他无论对外感,内伤之证,都必掌握疾病发生之本源。他认为前人之“痛无补法”之说并非尽然,于是独立一家之言,重视甘温以生发脾胃阳气,治疗以温补著称...  相似文献   

16.
试从系统论探讨"治病求本"的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病求本”一词来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一文,其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自此以后。中医同道们日渐尊之,最终和“扶正祛邪”、“正治反治”、“调理阴阳”等一起成为中医学的基本治疗法则。并被尊为首则。然自古至今,人们对“治病求本”的认识始终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强调“治病必求于本”现在摭拾一些有关文献,结合个人临证体验,讨论如下,挂漏和谬谀之处,希同道补充和指正。一、“本”是什么《素问》云:“治病必求于本”(阴阳应象大论),“本”之义为根为源(李士材、张景岳),而实指阴阳(王水、滑伯仁、李念莪)。阴阳和平说明生理的情况,阴阳偏胜偏衰说明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性。所以说“阴胜  相似文献   

18.
三、平调阴阳创制新方由于张介宾治医学,很重视阴阳生、长、杀、藏的相互关系,而着意于平调阴阳。所以他在注《素问·阴阳应象》“治病必求于本”说: “本之一字,合之则惟一,分之则无穷。所谓合之惟一者,即本篇所谓阴阳也,未有不明阴阳而能知事理者,亦未有不明阴阳而能知疾病者,此天地万物之大本,必不可不知也。”后来介宾著《求正录》时,在《大宝论》的开头便说:  相似文献   

19.
“治病必求于本”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中医审证求因、辨证用药的根本法则之一,多少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并被历代医家奉为诊病疗疾的规矩和准绳。然而由于《内经》成书年代久远,其义理博大精深,历代医家研究的方法和角度不同,故对“治病必求于本”的“本”字认识和理解也不尽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指明阳。如吴崐说:“天地万物,变化生杀,而神明者,皆本于阴阳,则阴阳为病之本可知,故治病必求其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必求其  相似文献   

20.
古海志 《陕西中医》1989,10(3):116-117
<正> “治病求本”一语,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历代一直作为治疗原则指导着中医临床工作。但对治病求本之“本”,历代认识众说不一。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同道们斧正。一、“治病求本”的涵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求”就是详细正确的辨证。“本”即疾病的本质、根本。这就是说,中医临床治疗疾病时,必须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充分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症状表现在内的全部情况,从中找出疾病的本质,从根本上去治疗疾病,以达到治愈疾病,使患者恢复健康的目的。这就是“治病求本”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