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东政 《河南中医》2010,30(6):541-542
采用四逆散治疗胃溃疡,治以健脾疏肝理气;治疗肠炎,治以调和肝脾,疏理气机;治疗胆囊炎,治以清热化湿,疏肝利胆;治疗心肌梗死,治以疏理气机,活血化瘀。均取佳效。  相似文献   

2.
郁胆是TPN支持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本回顾性地分析了72例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急性胰腺炎病例,观察这些病例在接受TPN支持后郁胆发生情况,结果发现在TPN支持中同时应用疏肝利胆、清热通下中药的病人其郁胆发生情况明显低于未用该法中药,本组资料提示:1、碱性磷酸酶及γ-转肽酶是郁胆早期变化指标。2、疏肝利胆、清热通下中药对TPN支持所导致的郁胆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胆囊结石所致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汁浓缩、成分改变,刺激胆囊壁引起胆囊发炎。中医理论认为是肝胆气滞、湿热蕴结所致。以“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自拟“通腑利胆汤”,疏肝利胆、清热化湿、通腑排石为治则而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胆囊结石所致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汁浓缩、成分改变,刺激胆囊壁引起胆囊发炎.中医理论认为是肝胆气滞、湿热蕴结所致.以“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自拟“通腑利胆汤”疏肝利胆、清热化湿、通腑排石为治则而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刘波 《光明中医》2012,27(4):781-782
张天文主任医师治疗不寐从肝论治,以治肝为主,兼顾他脏,以疏肝解郁,理气安神;清肝泻火,清热安神;平肝潜阳,养血安神;活血化瘀,疏肝安神;补益肝血,养心安神;滋阴降火,除烦安神;清热祛痰,利胆安神等立法,临证疗效显著,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认为,胆为中清之腑,输胆汁以传化水谷而行糟粕,以通降下行为顺,最忌郁滞,治宜疏肝利胆。疏肝利胆汤方中柴胡、郁金疏肝解郁;白芍药柔肝止痛;金钱草、鸡骨草、虎杖清利湿热;黄芩、茵陈清化肝胆湿热;茯苓、半夏和胃化湿;大黄攻积导’滞;廷胡索、川楝子理气活血止痛;鸡内金运脾消食化石;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之攻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胆道术后经T管造影证实胆总管下端存在直径 0. 4~ 0. 9cm残余结石的17例病人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9例属肝胆气郁型者给予疏肝清热、利胆通下中药;8例属肝阴不足型者给予养肝护阴、利胆通下中药。结果:17例病人残余结石均排出,最快者为2周左右,最慢者为8周左右,平均为4周左右。结论:中药对胆总管下端残余结石具有一定的排石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胆宁片等具有养肝柔肝、疏肝利胆、通下清热的功效,对豚鼠胆色素结石模型有明显的防石作用及抗脂变能力,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提高模型动物肝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降低过氧化脂质,减少分子间的聚合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党中勤教授治疗胆石症多从肝辨治,以正本清源,确立"疏肝利胆、理气通腑、清热利湿、消石排石"的治疗大法,自拟"利胆排石方"作为治疗胆石症的基础方.临证时,党教授常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和病情发展转归不同阶段,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灵活加减运用.若结石直径较大者,加牡蛎、半边莲、石见穿等;右胁疼痛较甚,或放射至后背疼痛者,加徐长...  相似文献   

10.
分五型辨治消化性溃疡。即:肝胃不和型,治以疏肝和胃兼须理气;脾胃虚寒型,治以温中散寒为主;肝胃郁热型,治以清热解郁为主;痰饮型,治以温中化饮;瘀痛型,治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用药时注重病情不同程度及兼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介绍王秀娟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经验。认为本病的发病基础是脾胃虚弱,特点是寒热虚实相互转化。临床分5型辨证论治。肝胃气滞型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湿热型治以清热利湿,健脾和中,方用蒿芩清胆汤加减;肝胃郁热型治以清热和胃,疏肝理气,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寒热错杂型治以寒热平调,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胃阴不足型治以滋阴清热,益胃生津,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相似文献   

12.
辨证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1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胆道术后经T管造影证实胆总管下端存在直径0.4-0.9cm残们结石的17例病人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9例属肝胆气郁型者给予疏肝清热、利胆通下中药;8例属肝阴不足型者给予养肝护阴、利胆通下中药。结果:17例病人残余结石均排出,最快者为2周左右,最慢者为8周左右,平均为4周左右。结论:中药对胆总管下端残余结石具有一定的排石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郑芷莹  戈焰  陈志杰  李紫昕  张伦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446-1449
中医药治疗胆石症对于小结石及手术残石具有明显优势.邱健行认为,胆石症的主要成因不离肝胆气郁、中焦湿热,病位在肝、胆,与脾相关,病性虚实夹杂,气滞、湿热是其重要致病因素,治疗当以疏肝利胆、清热祛湿、通腑下石为大法,早期祛邪为主,后期扶正祛邪并重.自拟四逆通腑排石汤(柴胡、郁金、金钱草、怀牛膝、虎杖、肉苁蓉等),随证化裁,精准施治,同时指导调护,屡收良效.  相似文献   

14.
陈泽涛认为肝癌病理因素为虚、毒、瘀等,病因病机为内有脏腑气虚血亏,外有邪毒入侵,为正虚邪实之证。临床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聚结、肝阴亏虚等方面辨证论治,治以疏肝健脾、行气活血、清热利胆、养血柔肝。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诊断确切的胆石症急性发作病人1150例。针对其主要病因,通降不利,清浊不分的病理机制,应用了疏肝利胆,健脾和胃;清热利湿。化湿通下;泻火解毒,养阴利胆的治疗方法。选用大柴胡汤为主方加减,并配合耳穴电针刺激疗法。获得了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治胆六法     
胆病为临床常见病 ,多因湿热痰瘀留阻 ,胆腑气机郁滞不畅所致 ,以右上腹疼痛及背 ,身目发黄、尿黄 ,甚则腹绞痛 ,或伴高热寒战为主要见症。相当现代医学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囊息肉等病。中医中药治疗胆病根据辨证而治之 ,疗效良好可靠。1 疏肝利胆法胆附于肝 ,经脉相互络属 ,胆具贮藏和排泄胆汁的功能 ,胆汁源于肝 ,若肝失疏泄 ,影响胆汁分泌排泄致肝胆郁滞。证见 :右胁胀痛走窜不定 ,随情志变化而发作 ,嗳气、口苦、苔薄、脉弦。治以疏肝利胆 ,方用柴胡疏肝散合三金玉须汤 (自拟方 :金钱草、郁金、鸡内金、玉米须 )。柴胡疏肝散疏肝…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清热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研究组用疏肝和胃清热利胆法治疗。结果:胃镜疗效和中医疗效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胆红素吸收值大于等于0.14的时间百分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4h胆汁反流次数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和胃清热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正失职,均可导致湿热蕴蒸肝胆,疏泄失职,外溢肌肤而现瘙痒、黄疸等肝胆湿热诸证,湿热壅阻中焦,肝胆疏泄失职是病机关键,治疗当以清热祛湿、疏肝理气、利胆化瘀为主。笔者因此自拟清热利胆祛瘀汤治疗,方中茵陈、金钱草、栀子清热利湿退黄,是治疗黄疸的要药,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柴胡、郁金疏肝利胆、行气解瘀退黄;大黄通腑泄热、活血化瘀、利胆退黄,助柴胡之力,使瘀热下行,由大便而解;黄芩清热燥湿安胎;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白芍养血敛阴柔肝;黄芪、白术健脾祛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利湿热、行气化瘀、利胆退黄之功效。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提高,不良妊娠发生率降低,黄疸和瘙痒消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通腑法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采用疏肝利胆通腑法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消炎利胆片治疗,2周为1疗程,连续用药2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1%,对照组为77.5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通腑法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伍炳彩教授认为肝失疏泄,痰湿郁热,气血运行不畅为慢性肝病发病的机理,以疏肝利胆,清热除湿为治疗大法,用加味四逆温胆汤治疗痰湿郁热型慢性肝病,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