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血浆内毒素研究证明,温病之病理实质是热、毒、瘀,其病理基础是微循环功能障碍、血液流变性异常和内毒素血症。为了探讨温病发病过程中热、毒、瘀变化之相互关系,我们选定体温、微循环、血浆内毒素定量为客观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温病热瘀交结证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温病热瘀交结证的实验研究极为活跃,兹综述如下: 1 创建动物模型创建温病热瘀交结证的动物模型,是展开热瘀交结证实验研究的基础条件。杨氏根据家兔实验性DIC病理模型动物所出现的高热、血液流变性异常、血液的高凝状态及病理形态学,认为家免实验性DIC病理模型与温病热瘀交结证极其相似。据此,他运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建立了家兔实验性热瘀交结证模型,并进而观察了滋养阴液方药对模型动物的防治效应。指出滋养阴液方药增高血液粘度是其滋腻重浊的本质之一。预示着  相似文献   

3.
论阴伤是温病热瘀证的主要病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病热瘀证是温病临床常见的一种证型,阴伤是温病热瘀证的主要病机。热毒炽盛,伤津耗液。炼熬血液,脉络及脏腑受损均易致热瘀证;阴液不足可对不同类型的热瘀病理产生影响;热瘀证存在着阴液不足与瘀血内阻两方面的虚实病理变化;邪传营血,伤阴耗液,脏器受损之际是形成热瘀证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4.
2019年底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强,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药在辨治本病方面取得一定疗效。基于《黄帝内经》理论,结合温病学说,认为COVID-19病因在于湿毒,内外湿邪同气相感,聚而成毒,与疫疠毒邪相合,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根据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肺系及脾胃,认为病位在肺与脾;主要病机为湿毒壅阻机体,气机不畅;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虚,病重患者热深厥亦深,瘀血阻络,肺失宣肃,久病及肾,热、瘀、虚特点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5.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脓毒症的病理机制。脓毒症主要表现为络脉的气络损伤和血络瘀滞,二者相互影响,产生初期的免疫炎性反应(络热)、微循环内皮功能障碍(络痰)和凝血功能障碍(络瘀)、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与晚期炎症介质等(络毒),最终导致脓毒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温病热毒血瘀证是温病发展到营血分阶段时的一种常见证候类型.热邪深入营血分,化火成毒,灼伤阴液,炼熬血液,脏腑脉络受损均可导致热瘀胶结的病理状态,阴液耗伤是温病热毒血瘀证的主要病机.治疗上必须抓住阴伤这个关键因素,养阴生津是其必用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加味犀角地黄合生脉注射液对大肠杆菌内毒素致家兔温病邪入血分之热瘀气脱证模型的疗效。结果表明:在改善出血、体温骤降过低等临床症状,防止凝血功能障碍,减轻脏器组织病理损害,抑制血液粘度下降和凝固性降低,解除血细胞聚集诸方面,加味犀角地黄合生脉注射液均优于单味的加味犀角地黄注射液或单纯的生脉注射液。从而从实验治疗学角度揭示了温病邪入血分热瘀气脱证的病机特征。通过小鼠碳粒清除试验及小鼠血浆内毒素定量检测,进而探讨了加味犀角地黄合生脉注射液的疗效机理。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研究论温病瘀的形成及其治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乐平 《中医研究》1994,7(4):44-46
本文提出了温病之瘀存在于温病发展的全过程的观点。通过现代医学实验和临床研究并结合中医温病病因病机,论述了温病“瘀”的产生主要是毒热炽盛、阴血亏虚、湿热久浸,灼营动血所致。进而提出温病祛瘀宜早,直接与间接祛瘀并施的治法特点。  相似文献   

9.
肖相如 《河南中医》2010,30(1):9-10
厥热胜复不是寒和热的交替。从温病学的角度来看,热厥在下焦温病,当属逆传心包并肝风内动证;在中焦温病,属《温病条辨》所说的阳明温病。面赤肢厥,甚则通体皆厥之证,温病疫痢热毒炽盛于阳明,病并于厥阴而见昏谵痉,即厥热利并见,与之完全相等;在下焦温病,属邪在阳明久羁,伤及少阴肾水,少阴阴虚阳亢,水不涵木,引动厥阴肝风之证。  相似文献   

10.
温病邪入营血分实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实验用内毒素诱发家兔全身性施瓦茨曼反应制成温病营血分证模型,并对其实质进行研究.通过病理学、血液学、微循环学及生化学等方法检查,证明本模型有血管内凝血、血液低凝和纤溶增强、血粘度增高、微循环障碍及线粒体、溶酶体和微粒体等细胞器的损伤,并有过氧化脂质增多.据此认为温病营血分证的实质是:感染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循环障碍,多种细胞器损伤和氧自由基的毒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实验用大肠杆菌内毒素两次静脉注射法初步成功地制作了家兔温病邪入血分之热瘀气脱证动物模型。通过血液学、病理形态学、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对照观察,表明热瘀气脱证动物的病理实质为急性DIC,病变特征为低粘度血症、低凝状态、血细胞聚集。文中根据这些与既往研究截然不同的实验资料指出:热瘀气脱是热入血分的一个特殊而严重的证型,施治应与血分阶段的其它证型严格区别。并就中医特别是温病学动物造模研究的思路问题;在模拟临床疾病模型的基础上制作中医证模型的意义问题;卫气营血造模研究应着眼于“四期”中的具体证型,而不应着眼于笼统的卫气营血四证本身问题等,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2.
抗厥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造成家兔感染性休克模型,观察抗厥注射液的抗休克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抗厥注射液具有明显的升压、稳压效应,并能降低血液粘度、血栓素B2、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内皮素、一氧化氮、6-酮前列腺素, 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示本品是通过改善微循环、抗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等达到休克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介绍白长川教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经验。从毒热辨析,因毒生热,毒热炽盛则粪毒、痰毒、瘀毒等诸毒内生,内外之毒相合,相兼为因,发为休克。因毒热壅盛,故病势急重多变,易生痉、厥、神昏之证,引发休克重症或危重症。分二期辨治感染性休克,即休克前期和休克期。休克前期毒热内扰、胃肠腑实、热耗营血、脉道涩滞、络脉瘀滞并存,毒热、粪毒、痰毒、瘀毒、药毒等诸毒混杂,清法、透法、泄法、扭转截断法等多法并治,减缓毒热之病势,防止休克的发生,促使疾病向愈;休克期急则治其标,治以回阳救逆、益气复脉为主。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答     
问:如何理解吴鞠通所说的“热厥之中,亦有三等”? 答:此语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17条下自注,是分析温病过程中出现三种不同热厥的证治。《伤寒论》337条曰:“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厥是阴阳失去正常协调,不能相辅相成、互相维系所致。在温病过程中,热盛至极则阳气被遏,不能通达干四肢,出现手足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临床资料证实了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是温病营分证的辨证要点。首次提出年老、阴虚体质、宿疾和热盛阴伤是温邪传营的重要因素;温病营分证实质与血液牯度增高、内毒素血症及免疫功能失调有关。并从临床、实验结果论证了黄氏凉营透热法是温病营分证的有效疗法,具有清热、养阴、活血、解毒等综合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温病是由温热病邪引起的热象偏重的一类外感疾病。它包括了现代医学有关的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等多种疾病,临床上往往表现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有程度不同的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动力学改变,因此我们对温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几项指标的观察,并与  相似文献   

17.
风温肺热病的辨证论治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繁甦  马智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2,20(11):45-46,56,64
风温指感受风温病邪所致的新感温病.始见于《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篇》,多发于冬、春二季,初起者,病在肺卫.风温肺热病是[1]风温病与肺热病的合称.其病变部位在肺,病理机制为痰热瘀毒互阻,致肺脏功能失常.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血瘀证机理研究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冠心病血瘀病机为寒凝致瘀、气滞致瘀、痰浊致瘀。从四个方面,即:血液流变学、微循环、血小板形态和功能、血管内皮细胞等论述冠心病瘀证的病理实质。认为寒凝、气滞、痰浊、热结均可使血液凝涩,血行迟滞,使心脉痹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慢性肝病231例临床发病及病变过程进行研究,探讨慢性肝病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等合并肠源性内毒素血证的发病情况及其与中医痰瘀热互结证型关系,应用活血、化痰、清热为主要治疗原则配伍研制肝毒清,并观察其对慢性肝病IETM痰瘀热互结型的疗效。结果为慢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证总发病为113例(48.94%),其中,慢性肝炎轻中重分别为11例(20.75%),21例(34.42%),22例(48.88%),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42例(92.35%),慢性重症肝炎17例(94.44%),与报道一致。在慢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证中符合痰瘀热证的比率为80.53%,血清内毒素水平与痰瘀热证积分成正相关(r=0.522;0.378;0.490),说明痰瘀热证为其主要证型,并随肝病损伤程度加重,血清内毒素水平越升高,痰瘀热互结型表现越明显。应用清热、活血、化痰为主要治疗原则配伍研制肝毒清对慢性肝病删痰瘀热互结型的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3.94%,可明显降低血清内毒素水平及痰瘀热互结证积分水平,并优于乳果糖及一般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20.
重肝内毒素血症病机为"毒"和"瘀"。内毒素可激活各种炎性因子,导致全身炎症反应要充分重视内毒素血症危害,及时处理"毒"瘀"病理因素,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达到清除内毒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