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来苏集》是伤寒论的著名注本之一,作者柯琴,字韵伯,号似峰。柯氏采用"以方类证,方不拘经"的方法对《伤寒论》原文次序进行重新编排和归纳,使仲景之作在理、法、方、药等方面得到重新诠解。此外对于六经的论述,依古而加以权变,主要表现为"首立六经地面学说""匠心独具,详辨六经通路之来去出入""重新蠡定六经提纲证""别开只眼,五郁理论探讨六经证治"。其学术思想将仲景辨证施治的精义作简要发挥,拓宽了后世医家的眼界和思路,研究这部分内容对于了解中医伤寒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伤寒、六经与方证,分看各自独立,合看又是一个整体。从疾病的角度思考伤寒,用证治的规律理解六经,以不同的层次把握方证。三者合一,凸显出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抑郁症相关病证和方证的因机证治,及后世医家对相关病证和方证的论述,总结归纳其辨治规律为:抑郁症相关病证和方证均因情志不舒发病,或思虑过多,或惊恐刺激,或七情郁结所致,可致肝郁失疏、气机不畅、气滞痰凝、气郁化火、火热伤阴等病机变化;病变部位涉及肝、心、脾、胃等脏腑;治疗以疏肝理气、和解枢机为主,或清泄肝胆养血和胃、或补益心脾宁心安神、或顺气开结化痰、或养阴清热。该规律的总结为抑郁症的中医临床辨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4.
所谓返朴归真,即是从仲景所处的时代背景、地理位置、语言环境、学术渊源来研究仲景的学术思想,本文略举数例,求教于同行。一、伤寒名义有关“伤寒”概念,若从仲景所处时代背景看,其所指并非单纯的外感风寒,亦非包括一切杂病,而是具有传染性的、且大面积流行的急性疾病。因仲景所处时代,战乱频仍,饥荒屡至,从元嘉元年至建安午间数十次瘟疫流行,据记载仲景家族不到十年,死亡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可见其“伤寒”即当时所流行的时疫,若是一般的感冒风寒或杂病,其患病率及死亡率决不会如此之高,但可看出,《伤寒论》并非只论伤寒,而是兼及伤寒的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时空角度,对《伤寒论》六经提纲之辨证原理及标本中气的论治方法,联系《易经》、《内经》、《难经》等理论加以阐述,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程维克 《河南中医》1997,17(3):137-138
伤寒六经纵横谈程维克安徽中医学院(230038)主题词中医名词六经辨证张仲景以六经为纲辨治伤寒,六经亦称三阴三阳,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笔者就六经名称及分证来由作如下探讨。1六经名称来由于《易》1.1由易学三阴三阳启迪在易学中,六经即...  相似文献   

7.
吴贞是清代寒温融合派代表医家之一,其所著《伤寒指掌》汇集毕生心血。其主要学术思想有:以温病之理论六淫外感,辨证遵六经,并以三阳经为例,详述其创新之法。对温病时气,归于伤寒类证,探本穷源,细论寒温融合之治。添舌目斑疹之辨,丰富了时病诊法之内涵,证因机法,循序而进,助益临床。创分经治疫法度,手足兼气不同,传变各有所异。其学术思想立足伤寒,融合温病,言简意赅,嘉惠后世。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一书中,明确提出“中风”二字的条文有18条,没有明确提出“中风”,而其脉证、方药涉及“中风”的占很大篇幅。历代注解《伤寒论》的医家对有关“中风”的条文的解释往往不一。许叔微认为“中风”是“伤风”,方有执把“中风”的条文说是“三阳合病”,柯韵伯把“中风”注释为  相似文献   

9.
2004年9月在山西太原中华中医药学会召开的全国中医疑难病研讨会上,江西中医学院陈瑞春教授以近期出版的《陈瑞春论伤寒》(增订本,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伤寒实践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二书惠赠,读后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0.
从流行性出血热的角度探讨《伤寒论》所论治的具体疾病,结合汉末魏晋时期的整个历史背景,联系当时其他医籍中对伤寒的描述,提出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基础形成了六经病证的应对方法,强调研究和理解古典医著必须注重当时的临床事实。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金匮要略》许多条文是重复的,虽然条文相同,但辨证方法、编写体例及作用不同,另外,还与错简及条文的相互补充有关。  相似文献   

12.
论《伤寒杂病论》对骨伤科发展的贡献何振辉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510405广州)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公元200-210年),后经西晋王叔和整理为《伤寒论》与北宋林亿等人整理为《金匮要略》。由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存世,使仲景学说...  相似文献   

13.
《伤寒杂病论》是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蕴含着丰富的体质学说内容,揭示了中医体质学说在辨证论治过程中规律和重要意义,尤其是能结合辨证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医苑百花     
  相似文献   

15.
以刘渡舟的《伤寒论校注》和何任的《金匮要略校注》为蓝文,查询文中关于谵语的条文,归纳分析《伤寒杂病论》中关于谵语的六经辨证和治疗。谵语在《伤寒论》中可见于太阳病、阳明病、少阴病中,病机为津少、阳亡、胃燥、腑实、血结、肝胆郁热,治法有泄热和胃、清热养阴、通腑泄热、温阳固脱、和解少阳、疏肝泄热等。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中医学是一门哲理性很强的科学,它有自己完整的、特殊的研究手段和说理方法。这套方法的根本基础,是一种朴素的控制论思想。远古时代,当人们对疾病和医药都还处于蒙昧无知的状态时,中医学(当然当时还不成其为“学”)对疾病采取的是随机治疗的方法,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故事就是对远古的随机治疗方法的典型描述。这种随机治疗方法,从本质上说,是控制论的“黑箱互调”。随着时间的推移,黑箱互调频数的积累,人们对某种或某组症状与一定的药物之间的对应关系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并且逐渐发现了  相似文献   

17.
李继玉  高贤  孙威海 《陕西中医》2003,24(10):957-958
六经分证是《伤寒论》的提纲 ,怎样认识六经的实质问题 ,历来说法不一。这个问题对学好《伤寒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故有探讨之必要。1 对六经的看法 有人认为 ,《伤寒论》是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与《素问·热论》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因而 ,六经分证的“经”也就是指经络。因足经比手经长 ,故以足经统手经 ,从而联系了全身的脏腑气血阴阳 ,形成一个整体。六经分证 ,实是《伤寒论》的精神实质所在。然而 ,六经分证只有少阳和少阴两经能够以足经统手经 ,并联系其脏腑 ,其它的经是说不通的。因此 ,仅仅把六经看作是《伤寒…  相似文献   

18.
伤寒部分     
试述伤寒兼水饮证的主要脉证,水停部位及其治法? 小青龙汤证是外有风寒束表,里有水饮的病证。其形成原因为患者素有痰饮咳喘的宿疾,外感风寒后致外寒与内饮相互搏结形成寒闭其饮,内外合邪,表里俱病。主要脉证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即外有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紧等伤寒表实证;内有水饮停于心下的干呕,咳喘等里证。水停心下,而犯胃腑,以致升降失常,故令干呕。水寒射肺,肺气壅寒。失于清肃,则咳嗽,喘息。正如钱潢所说:“喘咳者水寒  相似文献   

19.
20.
郭任 《国医论坛》2007,22(3):5-6
通过对伤寒六经生理特点、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的分析探索,认为伤寒六经病变的本质为六类综合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本质分别是毒血症等、菌血症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