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缺乏良好的客观评价指标,各类量表,特别是生活质量测定量表便成为测量和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工具。对国外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中常用的量表进行了概述,以期对国内临床研究者更好的选择相关量表有所借鉴。并认为引进国际权威量表,建立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相结合的疗效评价体系,不仅能更全面的评价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还有利于国内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目前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报道中采用的疗效评价指标。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2002-2012年间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国内外文献,再对文献进行手工剔除,并分析采用的疗效评价指标。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9篇,纳入57篇,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3个方面。结论:目前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症状指标混乱,不全面;忽视心理状态评估;缺乏对生活质量的评价。需要建立临床症状、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三者相结合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以促进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为标准,评价近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质量,探讨提高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的方法.方法 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EBM、CNKI、CBMdisc、VIP、万方数据库等医学数据库,结合手工检索相关期刊,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采用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纳入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英文文献共计26篇.根据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大部分文献存在随机方法描述不清和无随机隐藏、盲法使用率低、无样本量计算、无意向治疗分析、针刺细节报道不充分、无针刺治疗医生的资历等问题.结论 目前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国内外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普遍较低,影响报道的可靠性和同质可比性.为提高针灸临床试验可靠性和质量,应该将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引入针灸临床试验设计并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4.
针刺疗法作为传统中医中最具特色的治疗手段之一,在治疗胃肠道疾病具有广泛优势,临床疗效明显。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epsia,FD)在现代人生活中发病具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机制探究不明确,药物滥用等原因,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针刺可以有效的改善胃动力,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胃肠,使胃肠功能得到恢复,改善患者因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多种症状,这为临床选取和运用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对近10年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机制进行整理,以期为针灸治疗疾病提供科学化的依据提供参考资料, 为临床制定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合理治疗方案做出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晶  姜涛  杜元灏  庞博 《天津中医药》2016,33(5):270-273
[目的]研究现阶段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检索收集针灸治疗消化性功能不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分析其诊断、治疗的现状与特点。[结果]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文章78篇。目前针灸治疗FD的诊断标准多为罗马Ⅲ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以单纯针灸为主,耳针、温针灸、穴位注射等也较为常见;腧穴选择主要以足三里、内关、中脘为主;选取的经脉以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阴脾经为主;证型以脾胃气虚为主;疗效评定多使用以临床有效率为主的自拟疗效标准。[结论]研究结果亦证明针灸治疗PD的疗效肯定,目前临床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辨证分型,在疗效评价上缺乏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对随访和不良报道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现有的临床评价疗效标准进行了总结及分析。目前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所采用的疗效评价方法主要有基于临床症状的疗效评价、基于中医证候的疗效评价、基于辅助检查结果的疗效评价以及基于量表的疗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统一、规范及体现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标准。认为建立以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及反映中医特色的患者结局报告指标量表为主的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结合多种反应病理生理机制的检测方法,联合生存质量及精神心理评价,可进一步完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肠道疾病.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根据临床症状来诊断,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临床疗效欠佳,因此医生和患者都迫切地探求一种另类疗法.最近几年,大量的研究对于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潜在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本研究主要就文献资料中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认为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并且有一定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以及生化指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理想,有利于增强胃肠道蠕动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房纬  赵雪圆 《陕西中医》2012,33(2):215-217
目的:观察胡氏腹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胡氏腹部推拿配合针灸,对照组仅用针灸。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胡氏腹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虽然近年来开展了大量围绕针刺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且大多数研究结果肯定了针灸的疗效,但其有效性尚存在质疑。通过分析近18年针灸治疗KOA文献,发现疗效评价指标使用的不统一、不规范以及缺乏公认的、科学的疗效评价指标是针灸疗效不被广泛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且目前疗效评价指标不能体现针灸对患者生活质量、情绪状况改善的优势。此文通过对比各指标的运用情况及其优缺点,为今后针灸治疗KOA临床研究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对目前针灸治疗中风病研究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对针灸治疗中风病研究现状作系统分析,发现存在临床实验方法学随机分配方法不明确、对照选择不合理、疗效判定不全面等问题;证据的应用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倾向性;对针刺治疗优选方案、针刺在卒中单元中的作用及地位、针刺与其它方法间的交互作用、针刺对中风危险因素的干预等问题的研究较少;机理研究不深入等一系列问题.建议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对针灸治疗中风文献等证据进行循证医学系统评价(Meta-分析);并从残损、残疾、残障、生活质量4个层次,量化评定针刺治疗中风的作用;加强针刺治疗优选方案、针刺在卒中单元中的作用及地位、针刺与其它方法间的交互作用、针刺对中风危险因素的干预等研究;机理研究应注重缺血性半暗带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有效减少艾滋病致死率,但对患者的症状、生存质量改善方面仍具有一定局限性.该文基于国内、外针灸治疗艾滋病相关文献,认为针灸治疗艾滋病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对艾滋病常见临床症状咳嗽、腹泻、带状疱疹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从临床角度深入探讨针灸治疗艾滋病相关症状诊疗方案、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对建立以针灸为辅助核心的艾滋病综合治疗体系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近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情况。分别从体针、电针、点穴推拿、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及其他疗法等几方面对针灸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进行归类分析。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常用腧穴为八、三阴交、中极、关元等;刺激方式为针刺、电针、点穴推拿、穴位注射等。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其他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尚需要更多的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国内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试验质量。方法收集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按国际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手册随机对照研究标准及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方法对文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87.5%的文献存在随机方法描述不清、未描述随机隐藏及盲法使用率、无样本量计算、无意向治疗分析等问题。其中明确诊断标准的占62.5%,正确使用随机方法的占12.5%,明确疗效评价标准的占62.5%,31.22%的文献未提及组间可比性。结论尽管针灸已被广泛运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防治,但因其RCT数量较少、质量水平仍然较低,尚无法为临床提供可信性高的证据,严重阻碍了针灸临床疗效的验证和发展。建议有条件的研究机构进行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探索出疗效确切、可行性强的针灸方法,为进一步开展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系统评价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5.
针刺镇痛临床评价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刺治疗疼痛性疾病具有确切的疗效,而疼痛作为一种主观的感受不便于测量,缺乏量化指标;因此,针刺镇痛疗效的评价工具也不一致,临床研究之间缺乏可比性.笔者总结了临床上常用针刺镇痛的评价工具,认为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应在对主观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基础上,从疼痛严重程度、伴随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多角度进行综合评价,以充分体现针刺镇痛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临床研究方法学的角度入手,总结近10年来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献内容。按文献报道的内容对其进行了分类,并依据临床研究中使用的随机方法、对照治疗、盲法实施、疗效评价、随访记录及统计方法等,分析评价了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针刺治疗本症方法简便,疗效确切,为了更好地证实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性和为临床研究者及实践者提供可靠的高质量临床证据,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有必要采用设计严谨科学的临床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我国针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症)的临床试验质量.方法:通过机检和手检获得针灸治疗甲亢症的临床试验文献,并按国际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手册随机对照研究标准及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方法对文献的随机化、对照、研究对象选择(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确定)、组间可比性、样本含量、样本来源的描述及控制、诊断标准、盲法的运用、疗效判定标准、统计方法、副反应、随访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63篇文献中针灸治疗甲亢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仅占22.2%,但近年来呈逐年增加趋势.结论:尽管针灸已被广泛运用于甲亢症的防治中,但因其临床随机对照性试验(RCT)数量较少、质量水平仍然较低,尚无法为临床提供可信性高的证据,严重阻碍了针灸临床疗效的验证和发展.建议有条件的研究机构进行针灸治疗甲亢症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探索出疗效确切,可行性强的针灸方法,为进一步开展针灸治疗甲亢症的系统评价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近年来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报道中采用的疗效评价指标,寻找能够准确评价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 检索2008-2018年间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国内外文献,再对文献进行手工剔除,并分析其采用的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85篇,纳入93篇,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基于症状证候的评价指标、基于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基于心理状态的评价指标、其他评价指标。结论 用现有疗效评价标准评价针灸治疗的疗效是不全面的,尤其是能充分反映针灸整体调节优势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评价未得到重视。建立包含症状证候、生存质量、心理状态及内脏敏感性指标的疗效评价体系,客观评价针灸疗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总体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予以根除治疗是重要治疗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病变呈进行性发展,且目前现代医学缺乏有效直接治疗手段。针刺等中医特色治疗在改善CAG症状、逆转萎缩胃黏膜组织上具有一定作用,其安全、便捷、有效属性使得患者更易接受,对于本病治疗有着独特优势。文章总结归纳近年来针刺治疗CAG相关机制的基础研究,以及针刺刺法、针药联合、针灸联合的临床疗效观察,以期对针刺治疗CAG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