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健 《包头医学》2005,29(3):25-25,43
目的:通过对产钳术的使用指征及产钳对母婴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指导产妇临床正确合理使用产钳助产术,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产钳助产术¨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产钳助产率为5.00%,2年的产钳助产率为4.23%和5.64%,差异无显著性(x2=2.01 p>0.05);(剖宫产率却有上升趋势(x2=9.99,p<0.01);手术指征依以为胎儿宫内窘破,胎头位置不正,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妊娠并发症,胎吸失败者;并发症主要为母体软组织损伤;对新生儿影响以新生儿窒息发病率高.结论:只要产钳指征明确,按规程操作,产钳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结束分娩,使用方法得当对母婴影响较小.应重视阴道分娩,提高产钳助产技术,减少产伤,保证母婴安全,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囊助产对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646例阴道试产选用气囊助产的头位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阴道试产未选用气囊助产的头位初产妇6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以及两组的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分别为(6.07±2.02)h,(0.56±0.32)h,(7.03±2.09)h,对照组为(10.03±2.58)h,(1.15±0.36)h,(11.18±2.45)h,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产钳助产率0.46%,对照组产钳助产率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2.69%,对照组剖宫产率为39.3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3.10%,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9.38%,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确运用气囊助产能明显缩短产程,降低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增加母婴安全,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3.
胎头吸引阴道助产术与产钳阴道助产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焱  王彦林 《上海医学》2003,26(8):563-564
目的 探讨胎头吸引 (胎吸 )与产钳阴道助产术 (产钳 )的利弊。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2年 1月~2 0 0 2年 11月在香港玛丽医院分娩使用胎吸或产钳术的产妇资料 ,探讨两者的成功率、母亲软产道损伤的发生率、新生儿损伤及新生儿预后等情况。结果 胎吸组的成功率 (96 .5 0 % )较产钳组 (99.19% )略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母亲软产道损伤及胎儿头颅损伤发生率的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胎吸是一种简单、对母婴安全、有临床价值的阴道助产技术 ;与产钳结合使用 ,可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科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2例新生儿窒息救治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以脐带因素居首,其次为胎位、产程异常所致.在不同分娩方式中,以阴道助产发生新生儿窒息率最高,共12例,占阴道助产的26.44%,与其它分娩方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正确处理产程和难产,不要勉强使用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特别是中高位产钳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阴道分娩低位产钳助产的指征及其对母婴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低位产钳术在难产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正确运用产钳助产提供指导。方法:对实施低位产钳助产术患者98例和剖宫产患者110例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在产道损伤、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新生儿窒息率、产褥感染率2项指标差异不明显,产后出血及出血量2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位产钳术能降低产后并发症风险,是在头位难产中降低剖宫产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对照分析剖宫产用产钳阴道助产63例和胎头吸引器阴道助产65例,结果前者并不增加软产道损伤及产后出血,且新生儿窒息率低(P<0.001)、产伤小。表明剖宫产用产钳在阴道助产中较优于胎头吸引器。  相似文献   

7.
王劭敏 《当代医学》2012,18(21):51-52
目的 对阴道分娩产钳助产的指征及其对母婴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低位产钳术在难产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正确运用产钳助产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实施低位产钳助产术的58例患者和70例剖宫产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在产道损伤、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新生儿窒息率、产褥感染率2项指标差异不明显,产后出血及出血量2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 低位产钳术能降低产后并发症风险,是在头位难产中降低剖宫产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李苓  聂岚兴 《黑龙江医学》2002,26(9):706-706
我院 1995 - 0 4~ 2 0 0 1- 0 4,采用气管插管抢救 2 4例重度窒息儿。现就气管插管术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的重要作用 ,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5 - 0 4~ 2 0 0 1- 0 4,在我院共分娩了新生儿 2 437例 ,其中 ,重度窒息儿 2 4例 ,发生率为 0 .98%。孕 33~ 34周 1例 ,34~ 37周 4例 ,37~ 40周 14例 ,40~ 42周 5例 (包括 2例低体重儿 )。正常分娩 7例 ,胎吸助产 9例 ,剖宫产 5例 (其中 1例为产钳失败改剖宫产 ) ,臀位助产 2例 ,产钳助产 1例。按妇产科学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Apgar评分 0~ 3分为重度窒息。本组中出…  相似文献   

9.
杜经英 《安徽医学》2001,22(6):36-37
目的 :探讨在产程不同阶段应用气囊助产至分娩所需时间及气囊助产失败病例剖宫产指征。方法 :对 5 2例应用气囊后产程及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阴道分娩组 44例于潜伏期、活跃期 (宫口 3~ 5cm和 6~ 9cm )和第二产程应用气囊至分娩的时间分别为 2h 42min、1h 5 2min、5 2min和 30min。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19例胎方位异常者经阴道分娩 11例 ( 9例矫正成枕前位分娩 ) ;剖宫产 8例均为胎方位异常。结论 :气囊助产缩短产程效果确切 ,可用于产程不同阶段 ;应用气囊助产有助于早期识别头位难产 ,降低剖宫产率 ;经用气囊助产失败病例其剖宫产指征多为胎方位异常。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产钳术、胎头吸引术临床效果,指导临床正确掌握阴道助产术,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5年间行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术的26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产钳组136例,胎吸组124例,比较两种阴道助产方式的利弊。结果,产钳组助产时间短于胎吸组(P<0.05),两组产妇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产钳组低于胎吸组(P<0.05),说明阴道助产产钳术明显优于胎头吸引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了解头位阴道助产的临床特征,探讨头位阴道助产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头位阴道分娩产妇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产钳术,观察组采取胎头吸引术,对比分析两组头位阴道助产临床特征和分娩结果。结果:产钳术助产成功率为100.00%,胎头吸引术助产成功率为56.6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术出生婴儿并发症少于胎头吸引术,产妇并发症略高于胎头吸引术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各有千秋,在产妇并发症、新生婴儿并发症等上面无明显差异,要进一步加强产钳术及胎头吸引术开发,提高头位阴道助产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岑瑾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2):207-209
目的了解产钳助产术的手术指征、产钳助产率的变化,探讨产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产钳术的9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相对于2009年,2010年间产钳率明显上升(<0.01),而剖宫产率在下降(<0.01)。94例中1min Apgar评分3分2例(2.13%),1 min Apgar评分4~7分者9例(9.57%),1 min Apgar评分8~10分者83例(88.30%),新生儿并发窒息共12例(12.77%)。我院新生儿评分7分以下者均转新生儿病房治疗,均痊愈出院,新生儿产时,产后无一例死亡。新生儿锁骨骨折1例,随访痊愈,无后遗症。新生儿脸颊擦伤2例出院时均痊愈。94例中产妇软产道损伤20例(21.28%),其中阴道壁裂伤17例(18.09%),阴道壁血肿3例(3.19%);产后出血6例(6.38%),原因为宫缩乏力及阴道壁裂伤;尿潴留5例(5.32%)。结论低位及出口产钳仍然是安全有效的阴道助产技术,正确掌握其指征并操作方法得当对母儿的影响较小,可降低剖宫产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我院 1 997年 1~ 1 2月阴道分娩 1 1 77例 ,其中产钳助产 60例 ,产钳率 5.1 % ,均为低位产钳术 (同期行剖宫产 496例 ,剖宫产率为 2 9.6% )。年龄 2 0~ 3 8岁。初产妇 58例 ,占 87% ;经产妇 2例 ,占 1 2 % ;孕周 <3 7周 3例 ,占 5% ;孕周在 3 7~ 42周 56例 ,占 93 .3 % ;>42周 1例 ,占 1 .7%。胎龄最小 3 2周 ,最大 45周。新生儿体重分布 :最低胎儿体重 1 450 g,最高为 53 50 g。其中以 3 0 0 0~ 3 499g范围的最多 ,占49.8%。产钳术指征分布 :胎儿窘迫 2 6例 ,占43 % ;第二产程延长 1 4例 ,占 2 4% ;头位异常 6例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ICP孕妇 16 2例分娩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轻度ICP阴道分娩组羊水污染发生率 13.89%、新生儿窒息率 11.11% ,剖宫产组羊水污染发生率 14 .2 9%、新生儿窒息率 10 .71% ,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中度ICP孕妇阴道分娩组羊水污染发生率 38.87%、新生儿窒息率 2 7.78%、死产 1例 (5 .5 6 % ) ,剖宫产组羊水污染发生率 2 1.4 3%、新生儿窒息率14 .2 8% ,无围产儿死亡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重度ICP阴道分娩组羊水污染发生率 5 0 .0 0 %、新生儿窒息率4 1.6 7%、死产 2例 (16 .6 7% ) ,剖宫产组羊水污染发生率 30 .0 0 %、新生儿窒息率 2 0 .0 0 % ,无围产儿死亡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轻度ICP孕妇无其他合并症时 ,可在严密监护下经阴道分娩 ,对中、重度ICP孕妇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可减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 ,避免死产的发生 ,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减少产钳助产中对产妇损伤,将慢出胎头慢娩肩方法应用于中低位产钳助产技术中,改良传统的助产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阴道产钳助产的60例产妇,按随机原则分成改良组(改良式产钳助产组30例)和对照组(传统产钳助产组30例),比较两组产妇产后软产道撕裂情况、新生儿窒息率、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及胎儿面部损伤等情况。结果改良组阴道、会阴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发生率及新生儿面部损伤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产钳术的应用及护理,可降低产妇软产道损伤、不增加新生儿锁骨骨折及面部损伤等并发症,也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胎儿体重与分娩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2 4 4 6例胎儿体重 2 0 0 0~ 4 5 0 0 g的单胎产妇按其胎儿体重不同分为 5组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组产妇剖宫产率、阴道分娩助产率、会阴损伤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胎儿体重为 2 5 0 0~ <30 0 0 g组剖宫产率最低 ,胎儿体重 2 0 0 0~ <30 0 0 g组阴道助产、会阴损伤率最低 ,胎儿体重2 5 0 0~ <35 0 0 g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最低。结论 :胎儿体重过大手术产及会阴损伤率上升 ,胎儿体重过小、过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延长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1999年1月至2 0 0 3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0 7例第二产程延长(阴道自娩组33例,胎吸助娩组7例,产钳助娩组5 9例,剖宫产组8例)的分娩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阴道自娩组产时产后并发症较少;2胎吸助娩组新生儿窒息率较高(5 7.14 % ) ;3产钳助娩组切口感染率较高(3.39% ) ;4剖宫产组产褥病率较高(5 0 .0 0 % )。结论:第二产程延长的分娩方式,尽量争取阴道自娩。在采取手术分娩时,对有可能发生产褥感染的因素或趋势存在时,宜选择胎吸助娩。对有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因素或趋势存在时,宜选择产钳助娩或剖宫产。  相似文献   

18.
廖卫娟 《中国民康医学》2011,(19):2383-2384
目的:探讨全程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采用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的500例初产妇为观察组,将采取传统待产接产方式5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总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及产妇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顺产率为87.2%,阴道助产率与剖宫产率分别为6.2%和6.6%,对照组顺产率为72.0%,阴道助产率与剖宫产率分别为9.6%和18.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4.80%,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程助产陪伴分娩护理模式能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剖宫产率,促进了母婴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80年1月~1988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79例双胎妊娠,其中第一胎儿为头位者(头/头、头/臂位)80%以上经阴道分娩,第一胎儿为臂位者50%以上行剖宫产术。剖宫产术的指征主要为胎先露异常,其次为妊高征,第三为骨盆因素及胎儿宫内窘迫。第一胎儿为臂位者剖宫产指征与单胎臂位相同,第二胎儿臂位者不必常规行剖宫产术。臂助产的新生儿窒息率最高,但与其他分娩方式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脐带缠绕经阴道分娩256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航  孙晓燕 《海南医学》2007,18(2):58-58,16
目的 通过分析阴道分娩过程中脐带缠绕对围产儿的影响,以对脐带缠绕作出正确的估计及处理,来减少围产儿死亡、提高新生儿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2年-2004年256例单胎头位脐带缠绕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同期无脐带缠绕的256病例做对照组,从胎心监护、羊水、新生儿窒息率及分娩方式等多方面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脐带缠绕组与无脐带缠绕组在胎心监护出现变异减速(VD)及行阴道产钳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新生儿窒息方面无显著差异.脐带缠绕1周与脐带缠绕2周组在新生儿窒息、阴道产钳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脐带缠绕1-2周可阴道分娩,但产时应连续胎心监护,若反复出现变异减速及其他异常胎心监护应及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