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毫火针点刺配合雷火灸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例,采用毫火针点刺配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10例,采用口服苯妥英钠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痊愈3例,好转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60.00%。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毫火针点刺配合雷火灸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优于药物组,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针刺技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面肌痉挛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经颅重复针刺技术结合针刺)和对照组(针刺),每组30例。两组疗程均为4周共28天,每周治疗6天,休息1天。基于Cohen Albert分级对面肌痉挛强度改善评定和临床疗效评定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及临床疗效评定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经颅重复针刺技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血管舒缩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与原理。方法:将8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血管舒缩区治疗,对照纽给予卡马西平片口服,观察两纽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纽面肌痉挛强度和频度改善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血管舒缩区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刺结合镇肝熄风汤与常规针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面肌痉挛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常规针刺结合镇肝熄风汤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的面肌痉挛等级变化。结果 2组患者面积痉挛等级均呈现下降状态,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结合镇肝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赵氏雷火灸结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针刺结合雷火灸,对照组予针刺及普通清艾治疗,4周后以比较两组综合疗效、SFGS静态对称性评分和随意运动对称性评分。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GS静态对称性和随意运动对称性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雷火灸结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较普通清艾结合针刺治疗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补泻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对52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针刺补虚泻实疗法治疗,并与常规针刺治疗43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针刺补泻治疗组在治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采用针刺补泻疗法治疗面肌痉挛具有治愈率高、操作简便安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推药并用综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面肌痉挛患者,设治疗组21例,使用针刺推拿结合"正面汤"口服,对照组19例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均以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疗程及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推拿配合正面汤治疗面肌痉挛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挂针结合TDP照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2例及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挂针结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用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挂针结合TDP照射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赵氏雷火灸结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雷火灸及针刺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4%;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挂针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平肝熄风”为主,治疗组加用挂针刺法,对照组病位局部穴位常规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沦:拄针治疗面肌痉挛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针刺法联合雷火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40例用壮医经筋针刺疗法联合雷火灸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医经筋针刺法联合雷火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颜面代表区联合循经远取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颜面代表区和循经远取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面肌痉挛频度分级、面肌痉挛强度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有效率为69.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颜面代表区联合循经远取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中风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雷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行手功能及改良巴氏指数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手运动能力积分、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观察组手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针刺配合雷火灸可以提高中风后手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且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巨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5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与对照组12例。治疗组予巨刺法治疗,采取健侧针刺。对照组采取患侧针刺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针刺健侧)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患侧)(P0.05)。结论:巨刺治疗面肌痉挛有较好疗效,采取针刺健侧疗效优于患侧针刺,临床上慎采取患侧取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两组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6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是一种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小针刀加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面肌痉挛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取针刺配合小针刀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于治疗前后面肌痉挛强度和频度分级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面肌痉挛强度和频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 0.05);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针刺配合小针刀加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17.
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2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采用针刺、火针结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穴位注射2%盐酸利多卡因、安定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0%,对照组治愈率为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远期疗效好,副作用少,是标本兼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田菁 《光明中医》2011,26(1):111-112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将8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卡马西平片口服,治疗组予针刺治疗,两组治疗30天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7.5%,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张德斌 《陕西中医》2014,(5):593-59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西药组,每组27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西药组采用口服鼻炎康片治疗,比较各组间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西药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结合雷火灸是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加艾条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加艾条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艾条灸治疗面肌痉挛较单纯针刺治疗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