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廖毅  曾庆贵 《重庆医学》2006,35(11):1007-1009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的阳性表达可否作为肿瘤细胞血行播散的标志.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4例大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CK20mRNA).结果对照组(非癌肿)20例及原发性肝细胞肝癌6例外周血中CK20mRNA均为阴性表达.大肠癌组34例,手术前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表达率为64.17%,手术后72h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表达率为67.65%.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细胞病理分化程度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肿瘤细胞血行播散的标志,有助于大肠癌预后的判断.手术操作会促使肿瘤细胞向血液中播散,手术过程中应加强预防措施以减少癌细胞的播散.  相似文献   

2.
CK20mRNA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以判断癌细胞有无血行播散。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对胃癌3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例、对照组(非癌肿)10例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靶基因CK20mRNA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非癌肿)10例及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例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K20mRNA均为阴性表达。胃癌组30例,外周血中CK20mRNA手术前阳性表达率26.7%(8/30),手术后48小时阳性表达率则为33.3%(10/30)。胃癌外周血中CK20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细胞病理分化程度无关,与UICC病理贫苦无关,但与肝脏转移有关。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的阳性表达可作为癌细胞血行播散的标志;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有助于鉴别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和胃癌肝转移。胃癌手术中应采用“不接触肿瘤的游离技术”以养活癌细胞的播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48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情况,并以12例健康志愿者为阴性对照,以胃腺癌细胞株BGC-823作阳性对照。结果CK20mRNA术前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4%,阳性表达率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分化程度、肿霜邵位、患者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CK20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术前(P〈0.05);12例健康志愿者无一例阳性表达,胃腺癌细胞株BGC-823均为阳性表达。结论CK20mRNA作为标志物用于检测大肠癌的血循环微转移是可靠的,手术操作可促使肿瘤细胞释放入血。  相似文献   

4.
陈萍  王宁菊  刘新兰 《医学争鸣》2009,(15):1417-1421
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探讨其能否作为判断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大肠癌32例、肠道良性病变11例和健康体检者20例的外周血中CK20mRNA和hTERTmRNA的定性和半定量表达.以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作阳性对照.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forWindows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①CK20mRNA和hTERTmRNA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和56.2%,相对系数分别为0.89±0.17和0.88±0.17;在肠道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和0%,相对系数分别为0.11和0;在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阳性表达率及相对系数均为0.大肠癌患者与肠道良性病变患者、健康体检者相比,CK20mRNA和hTERTmRNA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CK20mRNA和hTERTmRNA阳性表达率和相对系数与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均有关(P〈0.05);其阳性表达率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但相对系数与之均有关(P〈0.05).阳性表达者生存率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CK20mRNA和hTERT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患者生存密切相关,提示CK20mRNA和hTERTmRNA的表达能预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作为基因标志,建立实时定量RT—PCR方法(QRT—PCR)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播散的肿瘤细胞,并探讨其在乳腺癌微转移监测及预后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QRT—PCR方法.检测102名正常献血员、177例乳腺原发癌患者及12例有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的CK19 mRNA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原发乳腺癌组及远处转移组CK19 mRNA的中位数分别为67、542和1082。原发乳腺癌组与另外两组比较,CK19 mRNA平均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以正常对照组CK19 mRNA的最大值497拷贝/ml血作为阳性阈值。原发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为52.0%,与正常对照组(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远处转移组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83.3%)显著高于r原发乳腺癌组(P〈0.05);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水平及肿瘤细胞阳性率在临床病理因素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患者外周血CK19 mRNA水平呈递增趋势。结论:QRT—PCR方法定量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水平可早期发现血行播散的肿瘤细胞,应用于临床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动态监测,同时有望成为有价值的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联合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20信使核糖核酸(CK-20 mRNA)与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应用ELISA检测其血浆IL-10浓度。结果 对照组25例健康查体者,其外周血中未见CK-20mRNA的表达;观察组46例大肠癌患者,25例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阳性。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与Dukes分期关系为:A组20.0%(1/5),B期27.3%(3/11),C期61.1%(11/18),D期83.3(10/12);其中C,D期与A,B期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大肠癌患者血浆IL-10浓度明显高于健康查体者,且与Dukes分期显示相关。外周血CK-20mRNA阳性表达的大肠癌患者血浆IL-10水平高于阴性者。结论 联合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与IL-10,掌握检测大肠癌转移的相关指标,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大肠癌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贲门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贲门癌早期转移的生物标记物CK-20mRNA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29例贲门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29例贲门癌患者中12例外周血CK-20mRNA表达阳性,按UICC国际TNM标准分期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I期0/5,II期2/10,Ⅲ期8/12,IV期2/2。结论 贲门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阳性表达可作为贲门癌血行转移的分子指标之一,与TNM分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手术刺激对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82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门静脉血中CK20mRNA的表达。结果:手术前54.9%的患者CK20mRNA表达阳性,CK20mRNA阳性检出率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存在差别有显著性。手术后门静脉血中有76.8%的患者CK20mRNA表达阳性,较术前阳性表达明显增多(P<0.005)。结论:门静脉血液中癌细胞的存在是大肠癌的一种常见的早期事件,手术刺激可增加肿瘤细胞向门静脉血中释放。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大肠癌细胞,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癌细胞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47例没Dukes分期结肠癌患者及其肝转移患者外周血中大肠癌细胞角蛋白20(CK20),并以大肠癌组织(20例)和正常健康人外周血(20例)为对照。结果: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未见CK20mRNA表达,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检出率达40.4%(19/47),Dukes B,C,D期患者外周血CK20 mRNA检出率分别为20.5%(5/20),41.2%(7/17)和87.5%(7/8),(P<0.05)。肝转移患者CK20 mRNA检出率为87.5%(7/8),无肝转移患者检出率为30.8%(12/39)(P<0.01)。结论:CK20可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检测外周血中的大肠癌细胞,预测肿瘤复发及转移,识别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巢式RT-PCR法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微转移的关系,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血中癌细胞微转移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巢式RT-PCR技术检测大肠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结果CK20mRNA在正常对照组中均无表达,在大肠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为55.4%(62/112)。不同细胞分化程度大肠癌患者其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Dukes分期大肠癌患者其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的巢式RT-PCR技术检测血中微转移大肠癌细胞的CK20mRNA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的优点,有助于癌细胞微转移的早期诊断,有助于指导辅助化疗和监测疗效。  相似文献   

11.
康悦  魏立志 《黑龙江医学》2003,27(10):741-742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检测 4 7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 0mRNA的表达。结果  4 7例病人外周血中查出CK2 0阳性表达 2 7例 ,阳性率 5 7.5 %。CK2 0阳性检出与Dukes分期、淋巴转移有关而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CK2 0mRNA可作为检测大肠癌病人外周血中微转移的良好指标 ,外周血中CK2 0mRNA检测有助于识别具有复发或远处转移倾向的大肠癌病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手术对大肠癌患者血循环中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82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循环中CK20mRNA的表达。结果:在所有大肠癌患者血循环中术前有42.7%的患者CK20mRNA表达阳性,CK20mRNA阳性检出率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有显著性差别。手术后在所有大肠癌血循环中有59.8%的患者CK20mRNA表达阳性,较术前阳性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血循环中癌细胞的存在是大肠癌的一种常见的早期事件,手术刺激可增加肿瘤细胞向血循环中释放。  相似文献   

13.
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大肠癌外周血中CK20mRNA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作为大肠癌细胞微转移的标示。方法:巢式逆转录多聚酶反应(RT-PCR)法。结果:CK20mRNA巢式TR-PCR最低可检测到每50ml血液中仅存5个结肠癌细胞的存在;大肠癌组32例,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率56.26%(18/32);对照组中CK20mRNA均为阴性。结论:CK20mRNA巢式RT-PCR可作为大肠癌细胞微转移的敏感而特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组织血管生成与患者外周血CK20mRNA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u Q  Chen RX  Wang ZW  Ni QC  Qian JJ  Sheng H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7):1205-1208
目的观察大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外围血癌细胞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58例大肠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的表达,用巢式RT-PCR法检测了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癌细胞微转移情况并分析其与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58例大肠癌组织中35例高中分化MVD计数为30.2±12.7,低分化大肠癌23例MVD计数为86.6±19.1;26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呈阳性染色(44.8%).MVD计数及VEGF阳性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或P<0.01).58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32例CK20mRNA阳性表达(32/58),术后48 h有35例阳性表达(35/58),其中根治性切除组有21例阳性表达(21/44),非根治性手术组12例阳性表达(12/14),21例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7~14 d有11例转为阴性,12例非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7~14 d有11例阳性表达.CK20mRNA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病理分化程度无关,但与Dukes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相关(P<0.01).CK20mRNA阳性表达患者大肠癌组织中MVD计数(88.5±15.1)与VEGF阳性表达率(65.6%)明显高于CK20mRNA阴性表达患者的MVD计数(31.0±12.9)和VEGF阳性表达率(19.2%)(分别P<0.01,P<0.001).结论大肠癌组织中MVD和VEGF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相关.大肠癌组织血管生成与周围静脉血中癌细胞微转移情况密切相关.CK20mRNA的检测对大肠癌预后判断、疗效评估及指导综合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外周血大肠癌细胞 ,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癌细胞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 47例不同Dukes分期结肠癌患者及其肝转移患者外周血中大肠癌细胞角蛋白 2 0 (CK2 0 ) ,并以大肠癌组织 (2 0例 )和正常健康人外周血 (2 0例 )为对照。结果 :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未见CK2 0mRNA表达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 0mRNA检出率达 40 4% (19/ 47) ,DukesB ,C ,D期患者外周血CK2 0mR NA检出率分别为 2 5 0 % (5 / 2 0 ) ,41 2 % (7/ 17)和 87 5 % (7/ 8) ,(P <0 0 5 )。肝转移患者CK2 0mRNA检出率为87 5 % (7/ 8) ,无肝转移患者检出率为 30 8% (12 / 39) (P <0 0 1)。结论 :CK2 0可作为肿瘤标志物 ,用于检测外周血中的大肠癌细胞 ,预测肿瘤复发及转移 ,识别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高效,快速的外周血Cytokeratin20(CK20)表达的检测方法,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的表达与微转移的关系,研究大肠癌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监测技术结合RT-PCR,检测36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的CK20的表达,用SSCP技术对大肠癌患者进行P53基因突变检测.结果36例患者术前的外周血中检出CK20表达的有27例,阳性率为75%手术后24h患者外周血中检出CK20表达的有30例,阳性率为83.3%,术后早期化疗结束后仅13例为阳性,阳性率为36%.36表达可以监测癌症微转移的发生,简便快速,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7.
陈萍  王宁菊  刘新兰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7):780-784,787
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和hTERT mRNA的表达,探讨其能否作为诊断外周血微转移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60例大肠癌患者、21例肠道良性病变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两项指标的表达。结果:1CK20mRNA和hTERT mRNA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7%和56.67%,相对系数分别为0.88±0.14和0.89±0.17;肠道良性病变患者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和0%,相对系数分别为0.11和0;健康体检者阳性表达率及相对系数均为0。大肠癌患者与肠道良性病变患者、健康体检者相比,二者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2RT-PCR法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两项指标诊断微转移的灵敏度为77.78%~88.89%,特异度为59.38%~93.75%。3两指标阳性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高于阴性者,生存率低于阴性者。4两指标与CEA、CA19-9的表达呈正相关;hTERTmRNA阳性率高于CA199。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CK20mRNA和hTERT mRNA的表达,可作为诊断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角蛋白20(cytokeratin20,CK20)mRNA的变化,探讨腹腔镜在结直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RT-PCR)法检测37例行根治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和8例非恶性病变腹部手术患者的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结果8例良性病变腹部手术患者外周血CK20mRNA无明显表达。37例结直肠癌患者总的CK20mRNA阳性表达率为39.6%(44/111),且术前、术中和术后CK20mRNA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例开腹手术组和21例腹腔镜组术前、术中、术后相比,各组间CK20mRNA阳性表达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2种手术方式对CK20mRNA在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