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双黄连泡腾片干法制粒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双黄连泡腾片干法制粒的工艺条件。方法:考察轧轮压力、轧轮转速和浸膏粉含水量对颗粒得率和颗粒脆碎度的影响。结果:轧轮压力、轧轮转速和浸膏粉含水量对颗粒得率和颗粒脆碎度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双黄连泡腾片干法制粒工艺的研究为双黄连泡腾片研究与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板蓝根泡腾片干法制粒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板蓝根泡腾片干法制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考察轧轮压力、轧轮转速和浸膏粉含水量对颗粒得率和颗粒脆碎度的影响,采用L9(34) 正交试验优化干法制粒工艺参数。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轧轮压力1.5 MPa,转速15 Hz,浸膏粉含水量为1.5%。结论:板蓝根泡腾片干法制粒工艺的研究为板蓝根泡腾片研究与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仙草泡腾片干法制粒最佳工艺参数。方法:考察轧轮压力和转轮频率两个工艺参数对颗粒得率及颗粒脆碎度的影响,设计两因素三水平的中心复合实验,并进行响应曲面分析优化最优参数。结果:轧轮压力2.5MPa,转轮频率6Hz为最佳工艺参数。结论:仙草泡腾片干法制粒工艺的研究为仙草泡腾片研究与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6,(8)
目的:研究刺玫果片干法制粒的工艺条件。方法:考察轧轮压力、轧轮转速、送料速度,以颗粒一次得率和颗粒脆碎度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预测、分析、选取最佳工艺。结果: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轧轮压力3 MPa,轧轮转速13 r/min,送料速度19 r/min。结论:所优选的工艺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刺玫果片的干法制粒。  相似文献   

5.
中药浸膏粉物理性质与干法制粒工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探讨中药浸膏粉物理性质和制粒工艺参数与干法制粒颗粒质量的相关性,找出影响制粒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考察浸膏粉的休止角、压缩度、黏聚力、含水量等物理性质,制粒工艺中的送料速度、滚轮转速、滚轮压力等参数与颗粒剂得率的相关关系.结果:压缩度、含水量、送料速度、滚轮压力均与干法制粒颗粒的得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休止角、黏聚力、滚轮转速均与干法制粒颗粒的得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论:中药浸膏粉物理性质和干法制粒的工艺参数是影响干法制粒的主要因素,其中药浸膏物理性质参数压缩度、黏性以及制粒工艺参数中滚轮转速对干法制粒的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FKⅣ颗粒剂制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比较湿法制粒与干法制粒制得颗粒剂的含量差异,选择干法制粒并考察该法中辅料种类、轧轮压力、轧轮转速和浸膏粉含水量对颗粒成型率、吸湿性和溶化性等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干法制粒工艺参数。结果:添加50%浸膏粉量的微晶纤维素为稀释剂,1.0%的阿司帕坦为矫味剂,控制轧轮压力5.0 MPa,转速400 rpm,浸膏粉含水量约3.0%,所得颗粒具有成型率高、溶化性好、吸湿率低、口感好等优点。结论:FKⅣ颗粒剂干法制粒工艺合理可行,可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FKⅣ颗粒剂制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比较湿法制粒与干法制粒制得颗粒剂的含量差异,选择干法制粒并考察该法中辅料种类、轧轮压力、轧轮转速和浸膏粉含水量对颗粒成型率、吸湿性和溶化性等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干法制粒工艺参数。结果:添加50%浸膏粉量的微晶纤维素为稀释剂,1.0%的阿司帕坦为矫味剂,控制轧轮压力5.0MPa,转速400rpm,浸膏粉含水量约3.0%,所得颗粒具有成型率高、溶化性好、吸湿率低、口感好等优点。结论:FKⅣ颗粒剂干法制粒工艺合理可行,可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止颤颗粒制剂原料的物理特性,优选止颤颗粒的处方及成型工艺。方法:用粉体综合测试仪、激光粒度分布仪等测定止颤颗粒制剂原料的休止角、压缩度、含水量及黏聚力等;以颗粒成型率、脆碎度和外观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筛选止颤颗粒最佳辅料与最佳制粒工艺参数。结果:制剂原料的休止角31°,黏聚力1.36 kpa,压缩度33.96%,含水量4.84%,粒径分布37.96μm;最佳处方组成为84.0%浸膏粉,1.0%硬脂酸镁,0.7%三氯蔗糖,0.5%红茶香精,13.8%糊精;干法制粒最优工艺参数为水平转速30 r.min-1,辊轮转速5 r.min-1,辊轮压力5 MPa。结论:制剂原料的物理特性研究可指导干法制粒制剂处方的筛选;所制得的颗粒载药量高、成型率较高、外观好、口感好,优选的干法制粒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阿胶颗粒干法制粒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田守生  孙四海  张淹  辛杰  王春艳 《中草药》2014,45(12):1714-1717
目的研究阿胶颗粒干法制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考察轧轮压力、轧轮转速和送粉速度对颗粒得率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阿胶颗粒干法制粒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轧辊压力为60~70 kgf/cm2、送粉速度17~19 r/min、轧轮转速为10~12 r/min。结论阿胶颗粒干法制粒工艺的研究,为阿胶颗粒产业化应用和干法制粒技术在动物类中药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止颤颗粒制剂原料物理特性,优选止颤颗粒处方及成型工艺。方法:用粉体综合测试仪、2000型激光粒度分布仪等仪器测定止颤颗粒制剂原料物理特性,以颗粒成型率,脆碎度和外观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为评价方法,筛选颗粒最佳辅料与最佳制粒工艺参数。结果:制剂原料休止角较小,黏性较小,压缩度较小;最佳处方组成为84%的浸膏粉, 1%的硬脂酸镁,0.7%三氯蔗糖和0.5%红茶香精,余为糊精;干法制粒最优工艺参数为水平转速30 r·min-1、辊轮转速5 r·min-1、辊轮压力5 Mpa。结论:制剂原料的物理特性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干法制粒制剂处方的筛选;所制得的颗粒载药量高,成型率较高,外观好,口感好,优选的干法制粒工艺参数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水提醇沉法中醇沉浓度对板蓝根泡腾片制备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水提醇沉法中醇沉浓度对板蓝根泡腾片制备过程的影响.方法:考察不同醇沉浓度对板蓝根浸膏得率、指标成分转移率、提取物粉体学性质、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醇沉浓度对板蓝根浸膏得率、腺苷转移率、浸膏饱和吸湿量、泡腾片崩解时间等无显著性影响,但对喷雾干燥工艺、干法制粒工艺有明显影响.结论:水提醇沉法中醇沉浓度对板蓝根泡腾片制备过程有明显影响,提示选择醇沉浓度时应当根据实验目的,整个制剂过程的系统试验结果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桔梗泡腾片的处方,为桔梗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对桔梗泡腾片处方影响较大的甘露醇用量、泡腾剂用量及泡腾剂酸碱比(酒石酸-碳酸氢钠)为自变量,崩解时间和p H为因变量,根据星点设计原理进行试验,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二项式方程和三项式方程拟合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经效应面法优选桔梗泡腾片的处方。结果:桔梗泡腾片的最优处方为浸膏粉37.58%,酒石酸16.70%,碳酸氢钠20.88%,甘露醇19.53%,聚乙二醇-6000 2.29%,阿司帕坦2.50%,硬脂酸镁0.52%,泡腾剂酸碱比1∶1.25,甘露醇、泡腾剂用量分别为浸膏粉用量的52%,100%。崩解时间224 s,p H 5.32。结论:桔梗泡腾片崩解迅速、口感良好、服用方便,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可用于该制剂处方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紫背天葵泡腾片制备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取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等花青素类黄酮成分,将提取物制备成泡腾片.方法: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紫背天葵中花青素类黄酮成分,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泡腾片的工艺参数.用片剂质量检查方法以及薄层色谱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制备的紫背天葵泡腾片进行质量检查.结果:紫背天葵泡腾片较好地保留了原紫背天葵清凉饮料的口感风...  相似文献   

14.
干法制粒技术在中药浸膏粉制粒过程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引用26篇参考文献,对国内外干法制粒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归纳.通过采集模型药品样本,建立颗粒得率的标准回归方程,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考察浸膏粉的休止角、压缩度、黏聚力、含水量等物理性质和制粒工艺中的送料速度、滚轮转速、滚轮压力等参数与颗粒剂得率的相关关系.针对成形率低的物料,以一次成形率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筛选辅料配比;结合干法制粒机技术参数,从统计学角度系统分析影响中药浸膏粉干法制粒的可行性与高效性的主要因素,为干压制粒技术在中药品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HPLC法测定感冒退热颗粒中腺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感冒退热颗粒中腺苷的含量,以有效控制其内在质量。方法采用VP-ODS柱(150mm×4.6mm,5μm);磷酸盐缓冲液(pH6.5)-甲醇(17:3),检测波长260mm,流速1.0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腺苷在3.93-39.28mg·L^-1(r=0.9999,n=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3%,RSD=0.61%。结论本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用于感冒退热颗粒中腺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泡腾片及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泡腾片含有有机酸和碳酸氢盐或碳酸盐 ,遇水可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而呈泡腾状。由于泡腾片具有特殊的崩解剂—泡腾崩解剂 ,口服泡腾片在冷水中即可迅速崩解 ,利于吸收 ,较其他剂型携带服用方便得多 ,并且多数泡腾片添加矫味剂口感较好易于为病人接受。外用泡腾片也因崩解迅速而具有起效快 ,易于吸收的特点 ,并且泡腾所产生的泡沫有助于局部杀菌。作者主要介绍了中药泡腾片的主要辅料、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情况及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的几个泡腾片品种的制备方法和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