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 ,眩晕症可出现于很多疾病中 ,内耳眩晕症是以发作性旋转性眩晕 ,伴呕吐恶心、耳鸣及听力逐渐减退为主要症状的内耳疾患 ,属中医眩晕范畴。对本病发生的原因 ,历代医籍论述颇多。《内经》谓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又谓 :“上虚则眩”,“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刘河间认为由于风火所致 ;朱丹溪则认为“无痰不作眩”。从脏腑病理辨证 ,本病病因是由于肾虚引起的肝脾功能失调。肾主藏精 ,主骨生髓 ,髓通于脑 ,脑为髓海 ,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肾阴不足 ,肝失所养 ,肝阳上亢 ;阳动则风生 ,肝阳气逆 ,风生火动 ,上冲巅顶而发…  相似文献   

2.
眩晕以头晕和旋转感为主要临床特征,常见于梅尼埃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以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浊上蒙为主。其辨证施膳(药膳)的原则与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失眠”等范畴。若治不及时或治而未控,可变生“薄厥”、“大厥”、“水肿”、“胸痹”等证。在临床实践中其辨证分型主要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浊上犯、肾阳亏虚四型。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治实容易,治虚难,单用西药降压药很难良好控制或长久控制。余把肝肾阴虚、肾阳亏虚型称为虚性高血压,通过辨证施治,临证效果良好,今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认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条达全身之气机.藏血、主筋。故在病理条件下主要表现为肝气郁结或升动太过(肝阳上亢).肝不藏血.筋脉失养而动风等证。另外.肝开窍于目.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眼目及肝经循行部位之病变.也常从肝辨证。肝证辨证的特征有情绪抑郁、烦躁易怒、胁肋疼痛、头疼眩晕、震颤后搐、肢体麻木、黄疸、  相似文献   

5.
眩晕是一种病因多样的临床常见疾病,《内经》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为后世医家论治眩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湖湘名医郭志华教授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分别从肝阳上亢、肝脾不足、肝肾阴虚三个证型进行论治,临床过程中,精准辨证,对证处方,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郭洪祥  孙斌 《山西中医》2013,29(6):61-62
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瘀阻,而致关窍不利.中医辨证大致分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瘀阻络三型.治法宜滋补肝肾,养血熄风;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活血化痰,醒脑开窍;随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郝芳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482-483
目的:通过对眩晕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观察研究,来揭示由多种疾病导致的眩晕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为眩晕的中医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10例眩晕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诊断和西医诊断,再进行TCD观察分析。结果:梅尼埃病以肝肾阴虚型为主,高血压病以肝阳上亢为主,脑动脉粥样硬化以痰浊上蒙为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气血亏虚为主。肝阳上亢和痰浊上蒙以血管痉挛为主,气血亏虚和肝肾不足以供血不足为主。结论:经颅多普勒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在临床中已广泛使用,它提供的颅内血流信息可以为中医诊断治疗眩晕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四脏密切相关,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诸脏亏损.标实多为痰阻血瘀。在治疗上,或扶正补虚.或祛邪为先.或攻补兼顾,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辨证分型依证立法据证选方博仁杰[1]将血管性痴呆归纳为两大类,虚证以虚为主,实证多虚中挟实。虚证分髓海不足、肝肾亏损两型.实证分为肝阳上亢、心火亢盛、湿痰阻窍、气郁血虚四型。髓海不足者,治宜补肾填精益髓为主,佐以化瘀通络、开窍醒神之品,方用补肾益髓汤加味;肝肾亏损者.治宜滋补肝肾,佐以息风安神定智.方用定智汤加减;…  相似文献   

9.
董菊萍主任医师认为痰瘀痹阻脑络为眩晕病机之关键。又因风、火、痰、瘀、虚引起清窍失养,而将眩晕分为肝阳上亢、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浊蒙窍、肝肾阴虚五型。以七味眩晕汤为基础方药,各证型合用相应方药治之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证的疗效。方法:以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眩晕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者50例。并与西比林治疗30例作对照,对总体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眩晕证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高血压病、脑出血、脑血栓后遗症所致眩晕以及原因不明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1.
虚性高血压的治疗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来法 《光明中医》2009,24(5):930-931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异常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是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病,危害健康,甚则危及生命.主要症状表现有眩晕、头疼、失眠、头胀、肢麻、耳鸣、烦躁等.属祖国医学眩晕、头痛、失眠等范畴.若治不及时治疗或治而未控,可变生"薄厥"、"大厥"、水肿、胸痹等证.在临床实践中其辨证分型主要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浊上犯、肾阳亏虚四型.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治实容易,治虚难,单用西药降压药,很难控制良好或长久控制,余把肝肾阴虚、肾阳亏虚型称为虚性高血压,辨证施治效果良好,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 ,又名六味丸 ,出自《小儿药证直诀》 ,用治小儿肝肾阴虚不足之证。该方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组成。具滋阴补肾之功。主治肾阴不足 ,虚火上炎诸症。笔者在耳鼻咽喉疾病的治疗中常运用此方 ,收效甚好 ,现报道如下 :1 耳鸣、耳聋、耳眩晕肾为先天之本 ,肾主骨生髓 ,开窍于耳 ,脑为髓海 ,“肾和则能闻五音”。若肾阴不足 ,则髓海空虚 ,耳窍失养 ,见耳鸣、耳聋之症 ;阴不维阳 ,水不涵木 ,肝阳上亢 ,扰及清窍 ,则见耳眩晕。此类之症 ,可选六味地黄丸治之。〔例一〕宋某某 ,女 ,4 1岁。“因头晕 ,视物旋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文献中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指导临床规范辨证治疗。方法:以描述频率分析为主统计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0~2012年涉及中医或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结果:获得合格文献52篇,涉及中医证型20个,中医证型主要以阴虚阳亢、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肝肾阴虚、肝火亢盛、阴阳两虚为主,累计频率为69.85%。结论:高血压病临床常见证型为阴虚阳亢、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肝肾阴虚、肝火亢盛、阴阳两虚六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的范畴。为糖尿病阴虚日久 ,阴不敛阳 ,肝阳上亢所致。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为主要病机。临床辨证论治需辨别肝阴不足 ,肝阳上亢 ;心肝阴虚 ,心火偏亢 ;肝肾阴虚 ,相火偏亢 ;阴损及阳 ,阴阳两虚之不同 ,需灵活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5.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属于中医"痹症"、"项痹"、"眩晕"等范畴,由风湿、痰瘀痹阻项络或肝肾阴虚致经络失养,以及外伤、劳损瘀血所致。笔者辨证分为风湿阻络(颈型),瘀血阻络(椎动脉型),肝阳上亢(交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中医临床角度分析眩晕的病机及辨证分型规律,我们选取大连市中医医院近5年1816例眩晕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眩晕最常见的证型依次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风痰阻络、痰浊中阻(上蒙)、气血(阴)亏虚、肾精不足、瘀血为患.其病机多为气、血、阴虚及血瘀.病变脏腑多责之于肝、脾、肾.  相似文献   

17.
白长川  吴美兰 《中医药学刊》2005,23(7):1296-1297
为了从中医临床角度分析眩晕的病机及辨证分型规律,我们选取大连市中医医院近5年1816例眩晕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眩晕最常见的证型依次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风痰阻络、痰浊中阻(上蒙)、气血(阴)亏虚、肾精不足、瘀血为患。其病机多为气、血、阴虚及血瘀。病变脏腑多责之于肝、脾、肾。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的范畴.为糖尿病阴虚日久,阴不敛阳,肝阳上亢所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为主要病机.临床辨证论治需辨别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心肝阴虚,心火偏亢;肝肾阴虚,相火偏亢;阴损及阳,阴阳两虚之不同,需灵活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9.
高承琪 《北京中医》2009,(9):669-670
颜正华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主因肝肾阴阳失调,肾阴亏损,肝阳偏亢,上扰清窍,形成下虚上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多见肝火亢盛、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肾阴不足及阴阳两虚等证型。临证常以10种方药辨证加减治疗。对于肝肾阴虚、虚阳上亢之高血压病眩晕则选用其创制的潜降汤,补益肝肾、潜阳安神而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诊余随笔     
一、中医诊病贵在辨证做为一个临床医师诊病要从实际出发,切忌有什么框框。譬如治高血压病,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属中医辨证的肝阳上亢或肝肾阴虚之类。然亦有脾肾阳虚者。曾治疗几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主要表现为头晕,精神疲倦,胃纳不振,或有腰酸腿软,四肢发冷,大便溏薄,脉多沉弦细,或沉弦缓,两尺脉无力,余以补中益气汤加减,重用黄芪加附子、细辛,或仙灵脾获得较好疗效。细推今之高血压病,实属中医眩晕之范畴。眩晕一证,有因肝阳上亢,有因肝肾阴虚,有因痰湿内阻,亦有因脾肾阳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干而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