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本院2009.01-2010.12年共9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别对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ADR的性质、给药途径、药物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2例ADR报告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是抗菌药物(占65.2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反应最多(占41.30%),发生ADR的最多的药物剂型是注射剂.结论 开展并加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工作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临床表现及其特点, 为预防ADR及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4年8~10月上报的161例ADR报告进行分析, 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基本信息缺失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61例中, <18岁及>60岁患者均有较高的ADR发生率, 分别为26例(16.1%)和63例(39.1%);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较多(89例, 55.3%);中成药发生ADR最多(37例, 23.0%);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9例, 30.4%);药师ADR的上报率(95例, 59.0%)高于临床医师和护士。结论: ADR报告监测工作对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257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发生规律,为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提供帮助。方法对257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过敏史、所用药物、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等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7例ADR中男性(65.8%)多于女性(34.2%),其中抗生素的不良反应159例(61.9%);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共131例(50.9%),其次为胃肠道损害55例(21.4%)。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ADR的正确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监护水平,尽可能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1月收集到的17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73例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2.5%),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69.9%),其次是中药制剂(18.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9.1%).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 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2010年6月收集的1 365例AD R报告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365例AD R报告中,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物居多(占45.64%);以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居多(占25.64%);静脉给药是引起AD R的主要给药方式(占89.45%);AD 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37.14%)。结论合理用药,加强监测,可以减少AD 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2014—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总结规律,借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2017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75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750例ADR中,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构成比最高,涉及的药品有 213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诱发的ADR居多(33.73%),静脉滴注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 (77.33% ),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和反应,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钟建雄 《华夏医学》2013,26(3):557-560
目的:分析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全年ADR共10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36.89%),以抗菌药物引起ADR最常见(41.75%),静脉给药是ADR发生最常见的给药途径(80.5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36.36%),其中不合理用药引起ADR发生37例(35.92%)。结论:临床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尽量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对1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涉及ADR药品6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92例(73.0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521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09年收集的521例ADR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用药途径、临床表现,单一、合并用药ADR的发生率以及ADR的治疗结果等。结果:男性ADR发生率(282/521,54.13%)高于女性(239/521,45.87%),儿童及老年患者发生率较其它年龄段高(326/521,62.57%);334例ADR由抗微生物药物引起(334/521,64.11%),443例由静脉滴注引起(443/521,85.03%);ADR常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寒战、发热等,严重病例较少,联用药物越多,引发ADR几率越高;经治疗521例ADR患者好转、治愈率达98.08%。结论: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监护水平,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杨大亮  冯丰凑 《当代医学》2013,(13):141-142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0月广东省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收集的174例ADR报告。结果男性发生ADR患者占54.6%略高于女性;>60岁患者发生ADR最多(占22.41%),30~40岁患者发生ADR最少(占6.32%);对用药途径分析,静脉注射发生ADR的患者最多(占59.20%);对药品种类分析,抗感染药物(占27.01%)和中药制剂(19.54%)发生ADR的患者最多;对ADR临床表现分析,皮肤及附件发生损伤最多(占39.56%);对发生ADR的抗感染类药物分析,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发生ADR最多(占27.66%)。结论应加强临床ADR监测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ADR的发生,做到合理、有效、安全用药,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9年上报的12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8类药物,54个品种,其次是抗感染药物74例(59.2%);静脉用药引发ADR为116例(92.8%);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皮肤损害(53例),其次为消化系统(21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董淼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78-3579
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儿科2011年—2013年报告的104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104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抗生素占首位63.46%,静脉给药方式为主要途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并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98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以及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8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不良反应药物类型主要为左氧氟沙星44例(44.9%),其次为环丙沙星15例(15.3);引起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占比达到80例(81.7%);主要累及全身占比达到27例(27.5),临床表现为出汗、面色苍白以及胸闷等。其次累及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皮肤损害和肾脏系统等。结论通过对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采用他汀类与其他药物联用导致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不良反应的常见种类、临床表现及引发不良反应的常见药物等情况。结果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肌肉毒性,有20例(33.33%);其次为肝毒性,有14例(23.33%)。引发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药物为辛伐他汀,有27例(45.00%);其次为阿托伐他汀,有17例(28.33%);引发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联用药物种类为降压药或抗心肌药,有20例(33.33%);其次为降脂药,有12例(20.00%)。结论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不当可引发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药物类型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的发生、发展的特点,探讨ADR发生的因素,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2009年至2013年间收集的177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77例ADR报告中≤10岁共计92例(52%),21~40岁女性61例(35%);抗菌药物91例(52%),中成药54例(31%);静脉给药150例(85%);主要ADR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37例(77%)。结论:发生ADR的因素涉及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等,因此需要加强ADR的监测力度,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和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何程程  蒋程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5):114-116+120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的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2月关于抗感染药物的ADR报告,并进行帕累托图分析。分析引发ADR的药品分类、累及器官或(和)系统的主要和次要因素。结果共收集抗感染药物ADR病例204例:男73例(35.78%),女131例(64.22%);老年和儿童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发人群;口服制剂21例(10.29%),注射制剂183例(89.71%);单独用药185例(90.69%),联合用药19例(9.31%)。帕累托图分析结果显示: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涉及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头霉素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局部用药损害为主。结论临床用药应全面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尽量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06~2009年发生9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有关,其最常见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应加强医疗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促进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497份ADR报告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资料。结果所有的ADR报告中,涉及11类216种药品,其中抗菌药物28.37%(141/497),中药注射剂12.88%(64/497),静脉给药76.26%(379/497);女性52.92%(263/497),男性47.08%(234/497);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常见临床表现。结论应重视临床合理用药,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某肿瘤专科医院2017年411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规律,为临床安全与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7年1~12月上报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411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上报人职业、不良反应的分类、患者性别、年龄、可疑药品的类别、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1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有163例占39.66%,女性有248例占60.34%。51~60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22例(29.68%),抗肿瘤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59.12%);第二位为免疫调节剂(7.79%),第三位为营养药(7.3%);骨髓造血系统是ADR最常见累及的系统(38.69%),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17.52%),第三位是消化系统(11.68%)。结论临床用药应密切关注51~60岁年龄段人群的抗肿瘤药和营养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用药安全,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加强对医护人员ADR专业知识培训,提高ADR上报率及上报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医院2010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0年1-12月收集的63例 ADR 报告分析.结果63例不良反应中,50~60岁患者 ADR 发生率最高占(36.5%);静脉给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占(60.3%);由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中最多占(39.6%),涉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占(49.2%),结论 临床应加强重视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视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