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霞  王良俊  杨金霞 《现代护理》2007,13(7):1777-1778
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高发部位,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治疗的2344例精神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护理干预,研究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高发部位感染率的影响。结果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是上呼吸道占64.84%、胃肠道占20.31%;干预前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上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率分别为8,79%、5.70%、1.78%,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由8.79%下降至5.07%、上呼吸道感染率由5.70%下降至3.49%、胃肠道感染率由1.78%下降至0.79%,2组感染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是上呼吸道和胃肠道,采取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上呼吸道和胃肠道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效果。方法 收集厦门市第三医院院感科于手术室护理干预前抽查的2011年1-12月118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后抽查的2012年1-12月156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试验组。试验组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 试验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3%,对照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6.8%,试验组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手术部位感染因素,制订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案,了解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实验组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即在全面分析手术部位相关感染因素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感染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面分析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因素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全麻手术的90名患者为对照组,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全麻手术的100名患者为改进组,对改进组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组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小组,对改进组患者麻醉前做好解释工作,规范插入导尿管,正确选择拔管时机,完善护理制度,观察比较改进前后留置导尿管感染率、患者的尿道刺激反应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改进组感染10例,感染率为10.0%,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0.05);改进组患者出现0级和Ⅰ级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7.0%、73.0%,较对照组明显升高,Ⅱ级和Ⅲ级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1);改进组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护理投诉发生率均为0.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为98.0%,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可以有效预防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感染,减轻患者的尿道刺激反应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院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对其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ICU的3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和开展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感染率34.67%,观察组感染率1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制订并实施严格的操作制度、感染患者隔离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培训及考核制度等可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院内感染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600例患者,按照实施风险管理前、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0例为实施风险管理前收治的患者,观察组300例为实施风险管理后收治的患者。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率2.33%,对照组患者院内感染率5.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203,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33%,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9.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7.632,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方案行手术部位标识对骨科患者手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于我院骨科的3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模式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医护一体化方案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一个月的疼痛评分情况,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方案行手术部位标识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骨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患儿3284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患儿359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方法,比较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前后儿科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采用优质护理前感染率4.99%,实施优质护理后感染率为1.14%,两者比较.X^2=4.102,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且实施优质护理后院内感染率低于实施前。实施优质护理前后院内感染均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所有感染部位比例比较,X^2=3.421,P〉0.05,各部位感染比例差异无显著意义。实施优质护理前后〈1岁患儿和1~5岁患儿发生院内感染比较(X^2=4.892和X^2=3.817),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可以降低儿科院内感染,提高医院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性监测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控制骨科植入物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628例骨科植入物手术患者和39名手术医护人员纳入研究对象,将2016年1—12月收治的319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收治的309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基于目标监测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施后,手术人员外科洗手正确率、合格率明显优于实施前(P 0. 05)。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间执行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P 0. 05);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目标性监测的综合干预的实施,有利于识别和控制骨科植入物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清洁度、危险评分指数等方面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感染风险的认知与执行力,降低了手术部位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实施微创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以及肠功能紊乱等各1例,患者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等满意度均较高。结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我院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降低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2001年1月—2003年12月,笔者对住院的11214例肿瘤患者的病历进行了统计,共查出医院感染536例,医院感染率4.78%;部位感染579例次,部位感染率5.16%。通过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并提出降低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使医院感染率逐年下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科责任护士观摩手术过程对提高护士自身综合素质、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外科择期手术患者370例,将2013年10—11月择期手术的18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13年12月—2014年1月择期手术的18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的护士参加手术观摩,责任护士进行术前收集资料、术中全程观摩、术后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全方位的无缝隙护理。比较实施手术观摩前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责任护士手术观摩后,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由(95.01±2.13)分提升到(98.46±1.54)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由(91.30±0.20)分提高至(98.60±1.10)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8.742,-5.410;P<0.05)。结论临床护士参与手术全过程的观摩,为围术期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护理,有利于提升护士综合素质,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骨科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制定防控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医院骨科手术患者切口部位感染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防控干预措施。结果该医院2006-2010年共实施骨科手术17 040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33例,感染率0.19%。Ⅰ、Ⅱ、Ⅲ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依次为0.08%,0.70%和1.80%。结论该医院骨科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率以Ⅲ类切口最高,可有针对性地实施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总结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骨科行植入物手术患者200例,分为A、B两组,A组为提高骨科植入物手术管理前90例病例,B组为提高骨科植入物手术管理后110例病例,对手术空间进行细菌检测,根据手术植入物感染病例资料分析总结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病变类型、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抗生素运用等,而且与手术室空间细菌数量有直接关系。结论通过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提高了植入物感染预防能力,并预防性的给予患者有效的骨科植入物手术护理干预,以降低感染率,提高骨科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骨科老年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以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239例骨科手术。结果 239例骨科老年手术患者发生感染32例,感染率为13.39%。结论通过注重基础疾病的护理、加强病区和患者管理、规范操作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手卫生和电话回访等护理对策,可有效降低骨科老年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尹新梅 《当代护士》2017,(11):41-4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术后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12月本院骨科共收治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围手术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多重耐药菌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切口感染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率及例次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采用预见性护理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22例作为研究组,2012年1-12月开展预见性护理之前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1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及例次感染率,并分析两组患者感染部位的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感染率为18.9%,例次感染率为27.1%;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30.1%,例次感染率为42.9%。两组患者感染率与例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4,5.362;P<0.05)。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主。结论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方法 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84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作为干预组,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同期归档病例75例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知识教育,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气管切口及套管的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结果 干预组呼吸道感染率为3.6%,对照组感染率为14.7%。结论 积极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和目标性监测,对医院骨科手术部位感染进行调查。结果连续3年共监测骨科手术患者4 869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患者117例,感染率为2.4%。骨折、手术种类、手术持续时间以及植入物等构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通过控制手术时间、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伤口无菌化护理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和目标性监测,对医院骨科手术部位感染进行调查。结果连续3年共监测骨科手术患者4 869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患者117例,感染率为2.4%。骨折、手术种类、手术持续时间以及植入物等构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通过控制手术时间、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伤口无菌化护理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