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沙滔  郑健刚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6):110-112,F0003
从毫针、灸疗、针灸合用、电针及综合疗法等方面综述近15年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风后尿失禁是中风后常见的一个并发症,其不仅仅带来护理的难度、医疗费用的增加,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并易使患者产生悲观情绪,从而影响其肢体功能的康复进程。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且费用低廉,简单易行。现将近十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梗塞、珠网膜下腔出血等多种疾病,其预后较差,在全球已成为第一致残和第三致死原因的疾病.而70%~80%的中风患者为缺血性中风.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独特的功能和良好的功效.兹就近年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在患者肢体瘫痪发生发展过程中,几乎都会出现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一般从发病后2周开始出现,达到高峰后,痉挛程度又逐渐降低,并出现分离运动和随意运动,这是中枢性运动障碍恢复的典型过程。但在临床上,多数患者痉挛持续的时间相当长,恢复相当缓慢,常为瘫痪与痉挛并存,即痉挛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中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近年来 ,国内对针灸治疗中风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近 10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临床研究李家康[1] 选穴以率谷为主穴 ,肝阳上亢加百会、曲泉 ;头痛加风池、太阳 ;舌强配神门、廉泉 ;痰多配丰隆、太溪。治疗中风偏瘫 76例 ,总有效率为 82 .6 %。廖澍华[2 ] 选用手三里、伏兔 ,采用合谷刺法 :进针后分别向内外两侧斜刺 ,最后依阳明经方向斜刺 ,每个方向均以平补平泻手法捻转提插 1min。共治疗 10 8例 ,有效率为 91.7%。邢贵方[3 ] 辨证取穴针刺治疗急性中…  相似文献   

6.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卒中后常继发的一种精神障碍症状,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中风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和肢体功能等各方面的康复,属于中医郁证脏燥等范畴。目前药物在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中存在副作用严重,起效慢,价格昂贵等问题,而针刺对这一疾病的治疗具有安全、无毒、疗效显著等优势,故近年来针灸治疗的优势已愈来愈多的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宁丽娜  熊杰 《山西中医》2007,23(2):75-76
缺血性中风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分水岭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等,属中医学中风病范畴。针灸治疗该病的疗效较好。笔者就近年来该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风后失语的针灸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茹  王学员 《山西中医》2010,26(10):56-57,59
中风后失语,现代医学称"急性交流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高级神经功能障碍之一,是由于大脑皮层(优势半球)的语言中枢损伤所引起,导致语言交流能力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加重患者的情感及智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中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新强 《中医研究》2000,13(1):52-57
中风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均属较高疾病之一。针灸治疗中风疗效肯定,为了解研究中风病的总趋势,明确研究方向和重点,提高疗效,现对1983年以来国内主要针灸期刊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头针 头针疗法为治疗中风疗效肯定的主要针法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其显效率在60~80%之间,总有效率可达90%左右~[1]。主要表现为患侧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的康复,头针取穴主要分头皮针、焦氏头皮刺激区、头穴、靳三针等。头皮针主要根据《中国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以下简称《标案》)取穴…  相似文献   

10.
张玉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104-105
目的:综述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on,PSD)的研究近况,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方法:共综合了28篇相关文献的内容,先分析中风后抑郁症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又探究了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再对各种针灸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众医家多采用辨证取穴、特定针刺法、特殊取穴法、电针治疗和综合疗法等,多选取头部的百会、神庭、头维、本神、风池,配合内关、太冲、神门穴。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无副作用等优点。但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目前尚未完善。强调针灸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有效性、优越性,对优选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针灸疗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风的针灸治疗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琳瑛 《针灸临床杂志》2004,20(6):61-62,F003
介绍国内近十几年来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进展概况.方法:分别从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两方面进行综述.结论:针灸治疗中风有一定的疗效,且具有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邵诵 《江西中医药》2000,31(4):38-39
中医认为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 ,产生风、火、痰、瘀 ,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 ,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种疾病。对中风病治疗的研究已经是当今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主要课题。针灸治疗中风具有独特的功能和良好的功效。1 临床报道1 .1 头针法 王氏 [1]取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 (均为瘫痪对侧 )治疗 93例 ,总有效率为 96.55%。贾氏 [2 ]根据《中国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取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 (健侧 )为主治疗偏瘫 4 6例 ,…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主要方法有:针灸治疗、综合治疗等.其中,针刺治疗包括单纯针刺疗法(调督,重用阴跷、阳跷交通阴阳,子午流注针刺)、特殊配穴疗法("老十针""董氏奇穴""十三鬼穴""不寐四穴""三神针")、电针疗法等.综合疗法包括针刺结合中药、针刺结合耳穴压豆、针刺结合推拿、针刺结合艾灸、针刺结合五行音乐等.针灸治疗中...  相似文献   

14.
中风后抑郁症针灸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常见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之一,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患病率为14%-79%,多在35%~45%左右,PSD对中风预后影响较大,可延缓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导致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下降,增加社会功能缺陷和死亡率,给社会造成很重的负担。因此,PSD愈来愈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现将PSD的针灸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隽 《江苏中医药》2010,42(7):77-79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卒中后常继发的一种精神障碍症状,严重影响脑卒中疗效,妨碍康复的进程与生活质量。针灸治疗的优势已愈来愈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目前主要分为针刺治疗、电针治疗、针药并用等。今后应加强具有随机大样本对照前瞻性设计的研究,中风后抑郁的临床分型、穴位的选择、针刺的深浅、留针的时间、刺激量的大小及疗效评价标准等方面均是将来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丁莉莉 《光明中医》2013,28(8):1750-1751
目前,中风病已经位居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三大疾病(脑血管病、癌症、心血管病)之首。中风后约有80%的患者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表现为中风患者运动时肢体难发动、难以调节和维持精确的动作,尤其是手腕及手指的精细活动功能,是中风恢复中的一大难题,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手指功能障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风后抑郁症是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障碍性疾病.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加,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8.
从针刺治疗、综合疗法等综述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中风后肌痉挛,又称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硬瘫,属于中医学筋病、痉证的范畴,《内经》已有薄厥、偏枯等认识。气虚则痿,血虚则痉,机体阴阳失衡,肝血不足,肝肾阴虚,致筋脉失养,久则肢体出现弛缓或痉挛。其病位在脑,反映在筋脉,与肝、肾相关。一般来说,中风后经过1~3周软瘫期,近90%的患者将会发生肌张力增高,并进入偏瘫的痉挛期。临床表现为上下肢肌张力增高,踝阵挛阳性,动作协调性差,甚至不能运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总结量化指标在针灸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应用。从取穴方法、针刺方法、得气标准、针刺干预时间四方面加以论述。取穴方法包括传统穴位取穴和神经肌肉解剖取穴方法,针刺方法包括进针方向、进针深度和电针的频率。得气的标准包括传统的酸、麻、重、胀的针感和肌肉收缩为度,针刺干预的时间也有3周之内和2周至1月的不同,都有量化的指标。量化针灸治疗,可规范针灸使用,提高针刺疗效,使针灸临床具有可操作性、可普及性,是目前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