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实践的纽带,是中医临床思维形成的基础。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方式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学生未能很好地建立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本文就《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历来备受重视,这门学科在学生后期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类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具有诊治疾病能力的临床医师,因此,《中医内科学》教学的目的也是围绕于此而设计和实践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熟练掌握和运用《中医内科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是探索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通过从理论与实践方面探讨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措施以及存在的实际困难,以资各位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实践的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水平,这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将对整个中医教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针对《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与临床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等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考核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进《中医内科学》教学与考试方法,提高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我们进行了《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考核的实践与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医内科学》是高等中医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作为临床课 ,临床后期的教学是前期理论课课堂讲授知识的延续 ,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衔接好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 ,重视临床后期教学中的带教方法和理论教学的方式的研究 ,成为《中医内科学》后期临床教学的重要课题。笔者从事《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及临床带教多年 ,并参加了《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改革方案及应用研究》的学院级课题研究 ,在这方面的探索有了一些思路 ,现介绍如下。1 注重强化基础理论及技能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临床适应能力  学生在进入临床实…  相似文献   

6.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专业课,是中医学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多年来,教学的重点一直放在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上,但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构建医案学习平台——《中医内科学》名医医案数据库,并采用适当方法引进名医医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知识、提高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医内科学》是高职高专医学类学校的一门主干临床学科,也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尤其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中医内科学》教学的确遇到了较大的挑战。作者就高职高专医学类学校《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和教学改革方案两个方面较为深入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中医临床课程的教学中常用病例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目的是通过具体病例分析,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辨证分析思维的能力和临床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临床辨证打好基础。笔在《中医内科学》的病例教学中,尝试将“病人的处理问题”命题考试应用到课堂病例讨论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和转归预后以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一门临床专业课,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课程,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我院已开办了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大专班,学生层次比中专要高,原先中专层次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大专学生的学习要求,为适应形势,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当前的重要课题。一、探讨切实可行、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了解《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的质量 ,我们于 2 0 0 2年 1 0月 ,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选择正在学习《中医内科学》的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 1 999级学生进行本次调查。该年级学生共有2 4 5人 ,分为二个大班 ,其中一大班为 1 5 1人 ,二大班为 94人。学生参加调查时《中医内科学》理论课已学习 1 /2课程 ,见习课已进行 1 /3课程。  调查采取不记名问卷的形式 ,在课堂上现场发卷 ,由学生独立思考进行答卷。2 内容与结果  根据影响见习教学的一些因素 ,以见习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校以《中医内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为试点,采用'1+1'模式(即病案讨论与教学门诊相结合)来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实践证明,采用'1+1'实践教学模式比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学科的一门主课,也是临床其它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把中医内科的理论及实践教学搞好,显得极其重要。1978年以来,尤其是1984年至今,本科室在课堂教学及见、实习的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专业课,是中医学科的主干课程。学好《中医内科学》,对促进中医药大学生辨证论治理念的形成和诊疗技能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讲好《中医内科学》,提高理论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医内科教师教学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现结合水肿病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研究思维导图在中医类学生《内科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2中医班作为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策略进行教学,抽取2015-2中医(定向)班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分别比较两组单元测验和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单元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提高学习主动性、提升发散性思维、对学习兴趣的影响、增强师生互动这四个方面的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专业学生在《内科学》课程中引入思维导图策略进行教学能更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论体系,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 ,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 ,它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在教学实践中 ,学生普遍反映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院开设的医学科目中最难掌握的一门学科。需要记忆的东西多且难 ,学生学起来感到茫然 ,而教师明显感到教授该科枯燥乏味 ,晦涩难懂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而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给培养中医人才带来不良的后果。如何上好中医内科学 ,这是我们从事中医内科教学工作者的责任 ,也是我们必须去探索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二十多年的内科实践 ,结合教学工作的体会 ,认为教授好该门课…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近年来我们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了《中医内科学》实验教学,加强对学生中医内科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教学方法不仅打破了以往灌输式、注入式理论教学的模式,还围绕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第一站、第三站的临床综合训练,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中医专业本科教学缺乏中医思维模式的培养,作者结合历代名医多具有中国传统思维,提出《中医各家学说》在培养学生中医思维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促进对当代中医专业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内科学》在中医院校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提升《内科学》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我校内科学教研室在压缩了传统《内科学》课时安排的基础上,引入了PBL教学模式,通过不断调整PBL教学学时占比,探索适合中医院校《内科学》教学的PBL教学模式,为以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表明PBL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支持在我校开展PBL教学。笔者就此次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为同行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原有教材已不能满足并适应当前教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需要(五版《中医内科学》前言),因此,在编写《中医内科学》时,就必须既要继承历代医家的学术理论与医疗经验,又必须紧紧跟上时代,结合临床取得的最新成果,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笔者在学习第四、第五版《中医内科学》教材后(以下简称四或五版《中内》),获益匪浅, 它对系统整理中医药理论,提高中医教学质量,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同时笔者以为,该教材仍有可进一步完善之处,今不揣寡陋,略阵管见。  相似文献   

20.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新时代背景下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探索。通过探讨思政融入《中医内科学》课堂的具体路径,参考方剂学提示的配伍理论,将融入方式归纳为4个方面:以医德情怀为君,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以名医济世为臣,强化学生为医的社会责任感;以中医传统医药文化为佐,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以顺应自然、遵循法度为使,厚植中医养生理念。使思政融入到《中医内科学》的课程当中,主次有别,重点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