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明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延迟就医的原因,为引导COPD患者及时就医提供参考。方法对15例延迟就医的COPD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质性研究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分析与提炼。结果受访者延迟就医时间20~90 d。延迟就医原因提炼出5个主题,分别是自行处理与暂时缓解、判断疾病错误、妥协疾病症状、就医能力不足、医疗条件限制。结论 COPD患者延迟就医现象普遍,患者及家属应学会正确判断就医时机,改变不良就医习惯;医护人员及社会相关部门需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引导COPD患者及时就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居家患者主观幸福感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采取针对措施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110例老年居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居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30.45±6.09,79.09%患者自我幸福感处于中下水平;月收入、婚姻状况、病程、照顾者及伴随并发症为影响患者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居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偏低,应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干预策略,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服罗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0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成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口服罗红霉素0.15g,2次/d,并持续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肺功能的变化,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发生病情急性加重及因此而需住院的次数。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最大通气量、清晨最大呼气流量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对照组却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急性加重10例次(40%),对照组19例次(76%);治疗组需住院6例次(24%),对照组13例次(52%),两组急性加重率及需住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罗红霉素对COPD患者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与罗红霉素对中性粒细胞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OPD患者拒绝肺康复治疗的影响因素,为推广肺康复治疗寻求方略。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8例拒绝参与或中途退出某项肺康复项目的 COPD患者进行深入访谈,根据扎根理论方法,应用NVIVO9.0质性分析软件辅助分析资料。结果 COPD患者拒绝肺康复治疗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以下4个主题:个人因素、客观阻碍因素、家庭与社会支持、医护人员的影响。结论医护人员应识别COPD患者拒绝肺康复治疗的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措施,以提高COPD患者参与肺康复治疗的积极性与依从性,保证肺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家庭肺康复的自我体验,为医护人员认识及完善家庭肺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方法对15例参与家庭肺康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了解其在家庭肺康复中的自我体验。结果提炼出家庭肺康复后患者的变化,家庭肺康复的动力,家庭肺康复的阻力,对家庭肺康复的期望4个主题。结论医护人员要全面评估患者,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加强家庭肺康复的教育和宣传;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合作,注重随访;调动患者家庭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COPD患者在给予抗感染、化痰、平喘等综合治基础上,同时实施基础护理、营养指导、心理护理、合理氧疗、呼吸道护理、呼吸功能锻炼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64例经治疗和护理后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均较前减轻,病情好转出院,有效率94.1%.结论:对COPD患者给予合理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肺心功能,从而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社区护士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实施障碍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深入了解目前社区护士实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障碍,为更好地开展高血压预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广州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0名从事有关高血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结果影响社区护士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因素有:社区护士自身知识与能力缺陷;社区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政府及社会各部门支持力度不足;社会问题影响居民配合程度。结论目前社区护士在实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中存在较大障碍;要强化社区护士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动员外部力量的参与和支持,促进高血压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急性低氧对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离体肺细小动脉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性别不限,心脏B超提示未见肺动脉高压,术前肺功能检查正常患者7例,诊断为中度COPD患者6例.术中取距肿瘤组织5 cm以外的肺组织,分离肺细小动脉,分为对照组(n=7)和实验组(n=6).在急性低氧状态下采用微血管张力测定仪测定肺细小动脉的收缩幅度.结果 实验组离体肺细小动脉的收缩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低氧可进一步降低中度COPD患者离体肺细小动脉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夜间睡眠特点。方法收集74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肺功能分级程度分为轻度组(28例)、中度组(25例)、重度组(21例)和30例已治愈的肺炎患者(对照组)的PSG资料,分析各组睡眠期和觉醒期、呼吸紊乱指数等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组睡眠期主要集中在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1、2期,觉醒期占记录期百分比明显增加,而NREM睡眠3、4期及快速眼动(REM)睡眠期占记录时间百分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组间比较各个睡眠分期占记录时间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组呼吸紊乱指数分别为37.2±11.6、36.8±10.9、36.2±11.3,较对照组的0.7±0.7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COPD患者PSG监测,对判断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呼气末正压( pee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年4月- 2011年10月来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伴发Ⅱ型呼吸衰竭,且需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抗感染、解痉、平喘、机械通气治疗,一组未应用PEEP,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应用PEEP(4 ~ 10 cmH20)为观察组.观察和比较两组应用机械通气24小时后的尿量、尿素、肌酐清除率结果:80例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后,仅有75例进入研究分析.观察组应用机械通气后因病情危重有3例死亡,应用机械通气未满24小时.对照组应用机械通气后因病情危重有2例死亡,应用机械通气未满24小时2例死亡.治疗24小时后,观察组尿量、尿素清除率、肌酐清除率对比对照组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有5例发生肾功能衰竭,对照组有2例发生肾功能衰竭,其中尿量,尿素清除率、肌酐清除率在两组对比时发现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在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伴发Ⅱ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时,PEEP的应用可影响患者的肾功能,使患者的尿量、尿素、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1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深入访谈,采用扎根理论分析资料的方法进行编码、归类及分析.结果 提炼出 自我管理动力因素和自我管理障碍因素两大类属,其中 自我管理动力因素呈现4个下位类属,包括疾病危机意识、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获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妇身体活动的影响因素,为制订孕妇身体活动促进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设计访谈提纲,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15名孕妇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采取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12个亚主题,即个体层面影响因素(计划的分娩方式、益处和风险感知、妊娠期身体活动知识、妊娠症状困扰、身体活动自我效能感)、人际层面影响因素(家庭支持、同伴支持、专业人士支持)、环境层面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文化、社区或医疗机构提供的孕妇身体活动促进服务)。结论 孕妇身体活动受多层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应从个体、人际、环境各层面共同干预,从而提高孕妇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久坐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苏州市6所医疗机构门诊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33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久坐行为日志、肺功能状态和呼吸困难问卷修订版、呼吸困难信念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日均久坐行为时间为(7.42±2.40)h,159例(68.24%)患者的久坐行为总时间>6 h。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了解久坐危害、吸氧情况、COPD评估测试量表评分、呼吸困难信念的恐惧活动维度得分是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久坐行为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久坐时间较长,久坐行为较为普遍。医护人员需要采取有效干预策略,以提高患者体力活动水平,改善其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骨骼肌消耗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41例门诊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OPD病情综合评价相关指标、生物电阻抗测量、COPD生活质量测评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COPD患者去脂体重指数水平为(17.19±1.94)kg/m~2,发生骨骼肌消耗44例(31.20%);骨骼肌消耗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焦虑心理因子得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FEV_1%及呼吸困难评分是患者发生骨骼肌消耗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存在较严重的骨骼肌消耗,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骨骼肌消耗的发生与低体质量、严重气流受限及呼吸困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社区护士在团队服务中的角色功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护士在全科团队服务中角色与功能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为促进社区护士培养和发挥角色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14名社区工作者进行质性研究。结果社区护士工作主要为基本医疗,极少参与社区人群疾病预防与保健、健康教育、妇幼保健、残疾康复训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家庭与延续护理。影响社区护士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为政府投入与政策支持、团队管理与护士职责、社区护理理念、慢性病管理人数多和任务重、居民健康观念、社会认可与居民信任、护士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及工作条件。结论政府需加强必要投入与卫生政策支持,以促进社区护士发挥应有功能;强化社区护士健康教育等技能是有效开展社区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前提;完善社区护士教育与培养机制是促进社区护理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联合家庭干预对社区稳定期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4例社区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在护士指导和监管下行康复护理联合家庭干预治疗,对照组由护士告知呼吸训练方法并在家自行训练。干预前及干预12个月比较两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6min步行距离、COPD评估测试评分。结果 12个月后,观察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6min步行距离、COPD评估测试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家庭干预可改善社区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增加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孕妇体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探索提高孕妇体质量管理效果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13例孕产妇孕期体质量管理资料,应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孕妇体质量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为个人因素的影响,包括知识缺乏、生理状况和行为习惯;支持系统的影响,包括家庭支持、专业指导和环境因素。结论不断加强对孕妇的健康教育力度、充分发挥支持系统的作用、建立规范的孕期体质量管理模式将有利于提高孕妇体质量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海南省某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问卷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6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资料,采用Guigoz等人研制的微型营养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浓度等。结果 628例COPD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微型营养评估量表平均得分为(16.43±4.12)分,其中421例(67.03%)存在营养不良,113例(17.99%)存在营养不良风险,94例(14.97%)营养状况良好。年龄(OR=2.11)、受教育程度(OR=2.53)、病程(OR=2.33)、居住地区(OR=3.15)、医疗费支付方式(OR=4.57)、COPD疾病严重程度(OR=1.78)、骨质疏松症分级(OR=1.94)、膳食摄入状况(OR=2.14)是COPD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OPD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营养状况较差,并与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居住地区、医疗费支付方式、COPD疾病严重程度、骨质疏松症分级、膳食摄入等有关,医护人员应及时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李倩  徐红  孟玮亿 《护理学杂志》2012,27(22):33-36
目的 探讨家庭照护对缓解婴幼儿术后疼痛的作用,为护理人员制定以家庭为中心的疼痛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 抽样法抽取上海某儿童专科医院外科病房12个术后婴幼儿家庭,由观察者对术后6 h内婴幼儿家庭照顾全程进行观察记录,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获得的资料.结果 共提炼3个主题:家庭照护者采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刺激法,缓解婴幼儿术后疼痛;角色分配、情感支持、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等家庭功能在术后患儿照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患儿家长选择性接受医疗护理措施,避免对术后患儿的负面影响.结论 家庭照护在缓解婴幼儿术后疼痛中起主导性作用.护理人员应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根据患儿和家长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健康教育和专业照顾.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预后因素,为进一步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1998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230例HCC病人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将可能对预后有影响的指标,依次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3、5年复发率分别为35.2%、52.1%、62.4%;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53.7%、40.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是否≥5cm、有无脉管瘤栓、术前AST、肝被膜受侵、肿瘤切缘为影响对肿瘤复发和无瘤生存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瘤栓、术前AST升高、肿瘤切缘、肝被膜受侵及肿瘤最大直径依次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肝细胞癌的预后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脉管瘤栓、术前AST升高、肿瘤最大直径及肝被膜受侵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病人生存率的重要途径,对存在预后不良因素的病人,应加强术后随诊,及时发现术后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