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临床护理管理者提高其共情能力、降低职业倦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杰弗逊共情量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对长春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10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总分为(76.77±4.28)分,职业倦怠中情感衰竭(28.03±6.58)分,去人格化(11.74±4.32)分,个人成就感(24.57±8.21)分。护士共情能力总分、换位思考、观点采择与情感衰竭呈负相关,换位思考与去人格化呈负相关,共情能力总分、换位思考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严重,共情能力偏低,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管理者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改善护士的人际关系,提高护士共情能力,从而降低其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离职意愿的影响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为急诊科护士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运用职业倦怠量表、心理韧性量表、离职意愿量表,对临床403名护士进行调查,运用SPSS13.0和Amo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结果不同护龄的护士情感衰竭维度得分、不同学历的护士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不同学历的护士心理韧性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护龄、学历水平、月收入水平护士离职意愿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心理韧性对离职意愿(λ=-0.71,P0.01)、职业倦怠(λ=-0.54,P0.01)有直接效应;职业倦怠对离职意愿有直接效应(λ=0.42,P0.01);心理韧性通过职业倦怠对离职意愿有间接效应(λ=-0.23,P0.05);心理韧性、职业倦怠共解释急诊科护士离职意愿26.46%的变异量。结论心理韧性因素对急诊科护士离职意愿有较大的影响,应运用适宜的干预措施提高护士心理韧性,从而降低职业倦怠,降低护士离职意愿,保证临床正常的护患比例。  相似文献   

3.
王雪  李玲 《护理学杂志》2019,34(6):58-61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职业倦怠和共情疲劳状况,分析影响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因素。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测定频度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和共情疲劳量表对286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零频度占25.52%、低频度41.61%、中频度23.43%、高频度9.44%;职业倦怠零倦怠占22.38%、轻度倦怠44.76%、中度倦怠24.83%、高度倦怠8.04%;共情疲劳轻度16.43%、中度40.56%、重度43.01%;工作场所暴力和职业倦怠不同程度影响共情疲劳(P0.05,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职业倦怠及共情疲劳情况较严重,需要医院管理者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和职业倦怠水平,改善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状况。  相似文献   

4.
袁媛  邵艳霞  王钰姝  孙溦 《护理学杂志》2021,36(10):17-20+44
目的 调查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反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有效的预防和干预对策,以促进护士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事件影响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重庆市22所医院的571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事件影响量表总分0~88分,中位数28;达到创伤后应激障碍亚临床以上水平的护士占65.3%.事件影响量表总分与正念和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念是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反应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是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 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反应水平较高;可通过提高正念水平、完善应对方式等,降低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民营医院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对莆田市2所二级综合性民营医院283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民营医院37.81%临床护士有轻度倦怠,28.98%中度倦怠,12.43%重度倦怠;各维度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情绪衰竭63.25%、个人成就感41.34%、情感疏远27.21%;年龄、学历与月平均收入是影响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民营医院临床护士职业倦怠情况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和成就感低落,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6.
急诊科护士护理科研现状与态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护理科研现状及态度,为其护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0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士一般资料、科研开展现状、护理科研态度3个部分。结果护士对护理科研态度排序前3位的分别是"对护理专业发展的作用"、"提高临床水平"和"对个人发展的作用"。不同职称护士论文发表率及国际会议参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参加国内护理学术会议和开展护理科研项目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认识到了护理科研的重要性,但是科研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理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的职业紧张状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对71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并与630名其他临床科室护士进行比较。结果 急诊科护士职业任务得分显著高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手术室、门诊和其他科室护士(均P〈0.05);不同科别护士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急诊科护士职业紧张程度较高,要从提高个体应对能力,改善组织应对和争取家庭社会应对方面降低其职业紧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郑州市三甲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采用职业紧张量表的个人紧张子问卷和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感和职业倦怠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特殊,管理者应该采用有效措施降低个人的职业紧张感,缓解其职业倦怠水平,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急诊科护士职业紧张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的职业紧张状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对71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并与630名其他临床科室护士进行比较.结果 急诊科护士职业任务得分显著高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手术室、门诊和其他科室护士(均P<0.05);不同科别护士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急诊科护士职业紧张程度较高,要从提高个体应对能力,改善组织应对和争取家庭社会应对方面降低其职业紧张水平.  相似文献   

10.
急诊科护士抑郁状况与工作压力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抑郁状况与工作压力源相关性因素,为管理者进行护士行为心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护士职业压力调查表,对64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SDS、SAS评分分别为(47.3±14.0)和(42.3±12.2)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SDS≥50分者24人(37.5%),SAS≥50分者14人(21.9%);压力源单因素分析,高风险职业的压力,担心工作导致医疗、护理纠纷,经常倒班,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工作环境差,工作量大等是导致急诊科护士产生抑郁症状的主要相关因素,其中尤以“经常倒班”影响最大。结论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与急诊科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应引起管理者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护士创新行为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关系,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和护士创新行为量表对全国2738所医院的10570名血液透析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血液透析护士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中位数分别为15、3、28分;创新行为总均分为3.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念在护士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47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正念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均P0.01);职业倦怠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及2个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均P0.01);正念在护士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96,占总效应比例为34.2%;正念对护士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有调节作用(△R2=0.033,P0.01)。结论职业倦怠既可以直接又可通过正念间接影响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正念能够缓冲职业倦怠对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是护士主观幸福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三件好事"积极心理干预对在职护士工作倦怠及工作绩效的影响。方法将73名存在工作倦怠症状的在职护士随机分为干预组33名和对照组40名。对照组无干预,干预组接受6个月的基于微信平台的"三件好事"积极心理干预。结果两组工作倦怠的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工作奉献、任务绩效及人际促进维度的干预效应和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三件好事"积极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在职护士的工作倦怠,提升其主观感知的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士心理契约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衡阳市2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515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士心理契约和工作倦怠现状,并探讨两者间关系。结果护士心理契约中医院责任得分2.98±0.39,高于护士责任的得分(1.78±0.53),护士工作倦怠总均分为2.80±0.55,护士心理契约与工作倦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后,医院团队责任和护士团队责任可预测情绪衰竭,医院现实责任和医院团队责任可预测玩世不恭,护士团队责任、护士现实责任和护士发展责任可预测成就感低落。结论心理契约是护士工作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医院管理者应根据护士心理契约中的不足之处,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护士的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工作控制感对临床护理教师情绪智力与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为降低其工作倦怠感提供新思路。方法对107名临床护理教师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工作控制感量表、马氏工作倦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理教师的情绪智力、工作控制感、个人成就感倦怠得分3.80±0.80、3.11±0.63、3.93±1.24,情绪智力与后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374、0.466,均P0.01),工作控制感在情绪智力与个人成就感倦怠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7.80%。结论情绪智力及工作控制感都是临床护理教师个人成就感倦怠的保护因素,工作控制感能促进情绪智力降低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组认知行为干预法减轻急诊科护士压力的有效性。方法将68名急诊科护士分层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4名。干预组根据护士感知的压力不同划分为不同亚组,选定针对性主题,在2名辅导员带领下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常规组不划分亚组,无固定主题。干预前与干预4个月后分别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职业倦怠量表、工作压力源量表及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分组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及工作压力,降低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组认知行为干预法减轻急诊科护士压力的有效性。方法将68名急诊科护士分层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4名。干预组根据护士感知的压力不同划分为不同亚组,选定针对性主题,在2名辅导员带领下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常规组不划分亚组,无固定主题。干预前与干预4个月后分别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职业倦怠量表、工作压力源量表及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分组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及工作压力,降低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对儿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及职业倦怠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77名儿科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39)与对照组(n=38),干预组采用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5周,每周1次,每次40~60 min.分别于干预前、干预5周后及干预结束12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两组护士进行测评.结果 不同时间干预组焦虑、抑郁及职业倦怠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可明显改善儿科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职业倦怠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an increasing realization that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life are of critical importanc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demands and burnout, and the mediational role of work–family interference (WFI) in a sample of Greek doctors (N = 162). The main findings are: (1) emotional job demands were found to be a strong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both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depersonalization; (2) quantitative job demands were found to predict emotional exhaustion; (3) WFI was found to partially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 quantitative/emotional job demands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 (4) additionally, WFI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job demands and depersonalization. The results and limitations are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medical profession.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沉浸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425名护士,用护士工作沉浸问卷(修订版)和工作绩效量表对42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沉浸得分(4.11±0.56)分、工作绩效(4.15±0.61)分,均处于中等水平;工作沉浸与工作绩效呈显著正相关(r=0.706,P0.01),其中体验、工作、行动、自己、专注等项是工作绩效的重要预测变量(均P0.01)。结论工作沉浸直接影响工作绩效,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工作沉浸的关注,以提高护理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