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柳州地区血液病毒核酸集中化检测的情况,探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血液检测的策略。方法对柳州地区开展血液病毒核酸集中检测的标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从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共检测标本253 229人份,经鉴别或拆分试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标本514人份(0.20%),丙型肝炎病毒(HCV)RNA阳性标本2人份(0.0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RNA阳性标本2人份(0.08‰),核酸阳性率为0.21%(518/253 229),即血清学检测漏检率为0.21%。结论开展血液病毒核酸集中化检测,可以有效降低输血风险,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湖北省实施跨地区血液集中化检测的各地区血液质量状况及逐年变化趋势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探讨采供血机构实施血液标本集中化检测的效果及其优势.方法 分析2005-2019年期间湖北省5家开展跨地区集中化检测的采供血机构的血液标本检测资料,统计集中化检测标本量、血液筛查总体合格率、各检测项目的总体不合格率和分年度不合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AT)集中化在重庆市血液中心开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2016年1-6月,对重庆市14家基层血站送往重庆市血液中心的32 137份集中化检测标本的运输、检测、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等各个环节和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结果在2016年1-6月的32 137份重庆市集中化标本中,对55份标本进行了不同原因的拒收,基层血站标本的NAT单反应性率为5.1‰(164/32 137),同期重庆市血液中心为2.3‰(129/55 859),鉴别检出率基层血站为1.8‰(57/32 137),重庆市血液中心为0.6‰(35/55 859)。结论重庆市血液中心开展病毒核酸集中化检测的效果已逐步显现,基层血站检测实验室与血液中心血筛实验室在检测能力和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逐步提高集中化检测程度,有助于血液检测效率和血液安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病区血标本的合格率。方法围绕检验科对血标本质量的反馈信息和患者反馈的意见,制定持续质量改进目标及实施方法,包括: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增强血标本管理意识,建立标本采集指南,调整采血时间,强调标本采集时的注意点,制定重新采集标本的流程等,全科护士参与,检验科配合,认真实施,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后6个月,血标本不合格率从实施前的4.63%下降到1.37%;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由90.7%上升到98.3%;采血技术满意度由87.3%上升到96.8%。结论遵循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原则,能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和护士服务意识,确保临床检验正确率,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安徽省17个血站2007~2011年5年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检测不合格率的总体差异以及皖南、皖北地区与省会合肥市之间的区域差异和同一区域不同年度之间的差异分析,为无偿献血招募和血液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思路。方法通过安徽省血液管理信息系统获得全省血站2007~2011年5年间共1943725份血液检测结果,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全省血站共检测标本1943725人份,总体不合格率为4.29%,其中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不合格率分别为2.76%、0.59%、0.37%、0.13%和0.53%。全省5年间ALT、HBsAg、抗-HCV、抗-HIV的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TP不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年度内不同项目不合格率之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省5年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呈现上升趋势,提示血站要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增加快速筛选项目,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加强血液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降低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率的途径和办法。方法 对近几年来黄冈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间共采集103 312例,检测不合格为6 049例,占检测标本总数的5.86%。ALT不合格率为2.94%,占总不合格率的50.17%。结论 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健康征询工作,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加快开展核酸检测和ALT快速筛检等方法可以降低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7.
本血站自2002年5月18日流动采血车上街开展无偿献血以来,无偿献血的比例由2001年的0.59%上升到50%,极大地缓解了全市血源紧张状况,提高了血液质量,但也存在着血液报损率较高的问题。本文统计了无偿献血10023人次,分析血液报损原因,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2002年5月18日至2003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10023人次,其中初次献血者占91.2%,再次献血者占8.8%。1.2方法无偿献血者经内科咨询、体检、初步合格后,以末梢血用金标快速检测HBsAg,结果阴性即采血,最后对血液标本按卫生部要求进行初复检。2结果经体检合格,并用金标法检测HBsAg阴…  相似文献   

8.
正血液集中化检测是指由送检血站负责标本的采集,检测血站负责标本检测,送检血站利用检测结果进行血液发放的工作模式。它通过检测血站较强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及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来实现其较强的检测能力,对保障血液质量,减少输血传播疾病有重要意义。《血站管理办法》提出:"血  相似文献   

9.
萍乡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萍乡地区6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液报废.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本地区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结果 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4.69%,其中HBsAg阳性为1.22%、抗-HCV阳性为0.51%、抗-HIV阳性为0.11%、梅毒阳性为1.06%、ALT升高为1.8%,献血前ALT筛查与否的ALT不合格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招募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在无偿献血者中开展ALT快速筛查可以降低血液检测报废率,有利于节约资源,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愿与固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0.
血站血液集中化检测是分散采集,集中检测中心化管理模式。由于血液筛检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和信息管理网络建立.血液筛检由机器代替手工、操作过程人为控制转变为程序化.传递信息由人改为电子,出现一人多岗和岗位合作紧密的情况等。血液集中化检测正是顺应了这种检验模式的转变而产生的。同时也给血液集中化检测实验室过程质控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宜春地区按上级行政部门要求,撤消县(市)中心血库,并入为中心血站的分站,血液标本由中心血站进行集中化检测。现就做好血液集中化检测实验室过程中的质控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2月25日~2003年6月25日报废6350例。对七项检测报废原因进行分析。ALT报废率占总报废量的81.7%,如能加强街头无偿献血各环节的有效控制。尽量减少血液报废,对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体现血站对献血者的尊敬和重视都非常重要。对泉:1999年12月25日~2003年6月25日无偿献血22558人。方法:无偿献血初筛体检合格者。结果:ALT报废率最高,影响因素很多。结论:加强街头无偿献血的体检,初筛的质量控制,减少血液报废,充分体现血站对献血者的尊敬和重视,增加快速全血ALT检测。  相似文献   

12.
信息处理系统是血液集中化检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该系统能够对样本采集、样本运输以及样本检测的整个过程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统一监控,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血液集中化检测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集中化检测的质量。浙江省血液中心对此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血液的检测是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途径。为了解近几年盐城地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情况,掌握其不合格原因和发展趋势,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由血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作者对本地区2010—2013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2010年1月—2013年12月盐城市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血液信息网与血液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旨在研发国内首个省级区域的血液的中心数据库和实时联网的血液信息网络。研究中运用多局域网数据库独立运行、实时数据集中分发机制和异地备份技术,以及光纤VPN网技术。结果:构建了国内首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血液系统中心数据库和覆盖全省血站的省级区域的血液信息管理广域网,实现了全省血液数据的实时交换。结论:本系统研发的成功促进了无偿献血,保证了医疗用血的安全、及时、合理、有效,保障了重特大突发事件时的医疗急救用血,奠定了浙江省内血液的集中化检测及各血站血液盈亏调配的基础,为国内建立省级行政区域或国家级的血液数据库和血液信息网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及趋势,采取必要措施减少血液报废,不断提高血液质量,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2013~2015年天津市血液中心423447份无偿献血者的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等5项血液检测指标采用ELISA等方法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3~2015年天津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1.93%,其中抗-TP、ALT、HBsAg、抗-HCV、抗-HIV不合格率分别为0.57%、0.44%、0.43%、0.33%、0.16%,血液常规检测结果造成的血液报废由高至低依次为:抗-TP>ALT>HBsAg>抗-HCV>抗-HIV.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健康征询工作,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采用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进行采前血液筛查,加快开展核酸检测,保障用血安全,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6.
输血安全性是目前输血事业的重大挑战,特别是人类免疫缺陷病(HIV)对血液、对受血者带来的危险,人们对HIV似乎异常恐惧。通过研究和实践证明,无偿献血是保证安全输血的基础;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输血安全提供保障,临床合理用血和血液及制品的病毒灭活是输血安全重要保证。无偿献血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基础,因此,从无序献血到建立稳定的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是保障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的关键,据报道无偿献血输血感染性疾病阳性率明显低于国内职业卖血者。  相似文献   

17.
现代输血安全与有效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讨论如何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建立国家协调的采供血机构体系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病毒灭活,大力推行无偿献血,严格实施血液检测,推动合理用血。结果建立国家协调的采供血机构体系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无偿献血,严格血液检测,合理用血,将会大大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结论要提高输血安全性与有效性,就必须大力推行无偿献血,严格实施血液检测、合理用血、实施输血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8.
标本错误(WBIT)是指标本以不同患者身份信息标识或标本管中的血液不是来自标本管所标识的患者[1]。标本错误情况在国内外均有发生,郭永建教授提出了筑牢血液标本采集错误的防控机制[2]。本站从2011年起,应用血液信息管理系统(MIS)[3]和血液信息采集仪建立了计算机核对程序,采血后使用血液信息采集仪对同一采血袋、样本管和登记表等关联条形码标签扫描核对,确保血袋、标本与献血者的同源性,减少人为校对误差,避免标本错误,保证了血液质量。此举符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年版)》2.14.3条款中“宜采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核对”的要求,也有效地解决了各分站送检血液标本准确性问题,保证了血液检测的正确性,促进了集中化检测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昆明血液中心2001~2002年报废血液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输血事业进入一个由公民义务献血制度向无偿献血制度转换的新时期。昆明市无偿献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1年无偿献血7582人次,占献血总人数的21.2%;2002年无偿献血25213人次,占72.2%,但血液报废率2001年为7.27%,2002年为7.76%。为了降低血液报废率,笔者对本站2001~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卫生部颁布新的<血站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统一规划、设置集中化检测实验室,并逐步实施.本站按照广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的通知>要求,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中心血站血液集中化检测,共检测集中化检测标本19 760人份,经过近4年的运行,集中化检测参与方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积极探索适合中心血站血液集中化检测模式.现将中心血站血液集中化检测的运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