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低氧血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589例冠心病患者行CABG的临床资料。随访住院期间发生的低氧血症,比较发生低氧血症组患者和没有发生低氧血症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表面积,术前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有长期吸烟史、是否合并慢性呼吸疾病和糖尿病等。对两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如主动脉阻断时间、搭桥数量、是否体外循环手术、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出血量及二次开胸等并发症。结果589例患者平均年龄(61.2±8.5)岁。体外循环下行CABG482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G)107例,平均移植血管(3.9±1.2)支。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与年龄,术前心功能、LVEF,术后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出血等因素有关。结论CABG术后低氧血症有相对较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应关注术前呼吸功能,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在高危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体外循环下OPCABG术患者41例,比较术前及术后心功能变化。结果术后早期临床效果良好,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2.7±0.8)个,呼吸机辅助时间(30.1±16)h、监护时间(3.5±2.4)d、院内死亡率5%。结论体外循环下OPCABG术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安全性及围术期管理。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CABG手术的年龄≥75岁患者112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29例,年龄75~89(77.2±1.9)岁,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体外循环)和观察组(非体外循环),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围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术前情况、手术时间、桥血管数、病死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引流量、围术期输血量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短,并发症少,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高龄患者行CABG安全有效,非体外循环CABG输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4.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外科治疗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5例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其中≥70岁75例,<70岁患者14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08例行非体外循环CABG;107例行体外循环CABG,其中同时行二尖瓣成形术11例,二尖瓣置换术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室壁瘤切除术18例.≥70岁组有2例同期行肿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一般情况、并存疾病、围手术期情况和转归情况. 结果 ≥70岁组和<70岁组比较,手术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两组分别为17.3%和7.1%(P<0.05),不稳定心绞痛分别为91.4%和78.7%(P<0.01).吻合动脉桥数分别为(1.1±0.5)支和(0.9±0.5)支(P<0.01)应用大剂量儿茶酚胺类药物分别为12.0%和4.3%(P<0.0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9.3%和28.6%(P<0.01),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分别为12.0%和4.3%(P<0.05),伤口感染分别为7例和1例(P<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4.2±21.5)d和(17.5±7.4)d(P<0.01);两组病死率(分别为5.3%和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安全、有效,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危重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0例高危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80例患者,平均年龄(66.2±8.5)岁。术前1月内急性心肌梗死14例,3例室壁瘤形成,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心源性休克。80例患者均伴有多项高危因素。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62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G)18例,其中7例为急诊手术。平均移植血管(3.2±1.1)支。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占5%。其中2例为急诊手术患者:1例OPCABG术后3h突发室颤;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壁瘤、室间隔穿孔患者,术后顽固低心排,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3d死亡。另1例术后5d死于急性肾衰。纵隔感染伴真菌性败血症死亡1例。其他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17例,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心律失常12例,肺部并发症16例,脑梗死1例,切口感染3例。随访时间3~50个月,98%患者心绞痛消失,心功能Ⅰ~Ⅱ级。结论CABG治疗危重冠心病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强调手术指征,把握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80岁以上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CABG手术年龄80岁的高龄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82.65±2.27)岁。急诊手术5例。体外循环下搭桥(on-pump)6例,非体外循环下搭桥(off-pump)54例。记录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数量,围手术期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住院时间、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近期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纳入患者平均搭桥(3.13±0.24)支,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10.11±4.37)h,平均住院时间(11.36±4.51)d。围手术期死亡率为5%。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胸腔积液(48.3%)、低氧及高碳酸血症(30.0%)、心房颤动(26.7%)、肾功能不全(23.3%)、低心排综合征(5.0%)等。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均无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评估及围手术期管理,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CABG手术依然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Cao L  Li Q  Bi Q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3):201-204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术前有脑梗死的择期≥60岁的OPCABG患者108例作为研究组,随机择期术前无脑梗死病史≥60岁的OPCABG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手术时间与研究组相近,年龄相差5岁以内,同一组手术医生.结果 研究组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7.8%与4.6%,OR=6.269,95%CI2.218~17.717,P<0.01).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谵妄22例及缺血性卒中8例,术后卒中均发生在术后24 h以后;研究组术后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分别为(26.5±16.4)h与(21.6±8.8)h,(23.6±9.2)d与(19.4±5.7)d,P<0.01].结论 在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中,术前具有脑梗死者较无脑梗死者更易发生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如谵妄及卒中,其ICU及住院时间均延长.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neurologic injury after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 in elder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stroke. Methods 108 patients (age≥60years) undergoing elective OPCABG with a history of stroke were studied. Each study patient was matched with 1 control patient who had no stroke history and was undergoing elective OPCABG either immediately before or immediately after the study patients by the same surgeon. Preoperative characteristics, ICU stay, hospital stay, hospital mortality, postoperative neurologic injury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eurologic injury after operation among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1)(27.8% vs 4.6%). The incidence of delirium and stroke after operation among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 (20.4% vs 3.7% ,7.4% vs 0.9%) ;The study group took longer to stay in ICU and hospital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6.5±16.4)h vs (21.6±8.8)h ,(23.6±9.2)d vs(19.4±5.7)d, P<0.01].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isk factors of neurologic injury after OPCABG included previous stroke (OR 6. 269, 95% CI 2. 218-17. 717), age (OR 1.131,95% CI 1.032-1.239), hypertension (OR 5.072,95% CI 1. 420-18. 114) and diabetes (OR 2. 652,95% CI 1. 123-6. 260). Stroke after the operations was found in 8 of 108 study patients and included cerebral infarction in 6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n 2. 8 patients had late stroke (> 24 hours).Conclusion The eldely patients with previous stroke undergoing OPCABG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neurologic injury after operations, these patients had longer stays in ICU and hospital.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研究696例高危冠心病患者接受不同方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评价分析OPCABG治疗高危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2000年7月至2010年6月696例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Eu-roSCORE大于6),696例高危冠心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OPCABG组和CABG组。比较OPCABG和CABG两组病例在术前资料、手术死亡率、EuroSCORE分值、并发症率(并发症包括围术期心肌梗死、出血、脑部并发症、新发心房颤动、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不全等)等数据,统计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OPCABG组504例,EuroSCORE评分7.71±1.27;CABG组192例,EuroSCORE评分7.64±1.33。全部病例远端吻合口人均3.46±1.42个,ICU时间65.4±6.73 h,带气管插管时间16.4±6.9 h,并发症率27.9%,手术死亡率4.31%,EuroSCORE平均值7.68±1.30。两组病例术前资料在年龄、合并症、性别比例、心功能、EuroSCORE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OPCABG组与CABG组在远端吻合口数量、手术时间、输血量、引流量、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住院...  相似文献   

9.
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21例70岁以上高龄(>70岁)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围术期治疗经验。方法1998年12月至2007年5月期间21例>70岁患者行OPCABG,并与同期行OPCABG的<70岁患者(平均56.47±8.05岁)进行对比。结果>70岁患者中术后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3.85%,其他患者恢复平稳出院。术后心房纤维颤动和脏器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明显增多。结论>70岁患者行OPCABG结果良好,OPCABG有较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对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成人监护室于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6例高危冠心病行CABG且围术期应用IABP辅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ABP置入时间将其分为:术前置入组(n=48)和术中、术后置入组(n=88),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总花费、住院死亡率等围术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男性患者比例、吸烟比例、术前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比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术中搭桥的桥血管数目及是否行体外循环患者比例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前IABP置入组患者IABP应用时间[(45.3±22.1)h vs.(76.1±25.3)h]、机械通气时间[(48.8±16.2)h vs.(71.3±29.3)h]及ICU停留时间[(65.2±15.2)h vs.(98.2±19.6)h]均明显短于术中、术后IABP置入组(P0.05),且术前IABP置入组患者平均住院花费[(13.2±7.8)万元vs.(18.6±9.2)万元]明显低于术中、术后IABP置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置入IABP组患者住院死亡率明显低于术中、术后置入IABP患者(8.3%vs.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拟行CABG,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是安全和有效的,其能够降低患者住院死亡率,缩短ICU停留时间,且具有相对较少的住院花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龄(≥75岁)冠心病(CAD)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05年5月至2009年10月在我科行PCI治疗的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72例)与<75岁冠心病患者(68例)的临床和冠脉介入治疗特点、PCI即刻成功率及并发症、通过电话和/或门诊随访PCI术后1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CI安全性的主要预测因素。结果年龄≥75岁组三支病变,弥漫及钙化病变高于年龄<75岁组(P<0.05);病变部位2组无明显差异;置入支架数较年龄<75岁组少,手术即刻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住院期间心绞痛复发、亚急性支架血栓、造影剂肾损害、长期随访主要出血并发症、脑卒中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年龄≥75岁组发生心因性病死率增高(5.5%)。多因素分析LVEF是心因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OR=0.911,95%可信区间0.868~0.954,P=0.032)。结论高龄(年龄≥75岁)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02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资料,共计44例,男性36例,女性8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64±8)岁。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例心肌梗死。32例合并高血压,16例合并糖尿病,4例并发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合并陈旧性脑梗死病史。冠状动脉造影显示:4例2支病变,40例3支病变。颈动脉超声提示:27例双侧病变,17例单侧严重变,术中均先行CEA再行OPCABG。结果: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为术后心肌梗死;1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死亡原因不明;2例术后1年内再次行CEA,均为双侧重度狭窄患者;2例术后随访1~2年内发生脑梗死。余39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6年,复查无神经系统事件及心肌梗死事件。结论:同期行OPCABG和CEA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疾病安全、有效,近期及中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高危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安全性、围手术期各指标的影响以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本中心心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586例OPCAB患者中78例(13. 3%)高危冠心病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时机及临床效果。根据置入IABP的时机,将患者分为预防应用组、紧急置入组两组。预防应用组:42例(53. 8%),术前对冠心病高危患者预防性用IABP辅助;紧急置入组:36例(46. 2%),OPCAB术中或术后因循环不稳定紧急置入IABP。对比两组患者使用IABP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死亡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旁路移植的桥血管数目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预防应用组患者IABP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紧急置入组(P0. 05)。术前预防应用组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4. 8%)较紧急置入IABP患者(13. 9%)明显减低(P0. 05)。结论: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能缩短IABP使用及ICU停留时间,降低术后30 d病死率,预防性应用IABP对高危OPCAB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再次置入IABP是高危OPCABG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的疗效和特点.方法比较52例OPCAB手术与28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CABG)的临床资料.结果OPCAB组与CCABG组术后并发症11.5%和25.1%,平均ICU时间(18.52±6.49)h和(31.63±15.26)h,平均住院时间(11.34±2.28)d和(15.71±3.97)d.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更适合年老、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年龄≥75岁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112例,根据年龄分为≥75岁组33例,<75岁组79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置入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期间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率、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和临床终点事件。结果≥75组和<75岁组支架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7.1%和97.5%,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2%和11.4%。术后随访期间,2组支架置入后动脉再狭窄率分别为12.1%和11.4%,≥75岁组生存率明显低于<75岁组(χ2=2.013,P=0.029)。结论年龄≥75岁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生存率低于<75岁患者,但在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动脉再狭窄率及mRS评分无差异,支架置入治疗≥75岁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Bentall手术治疗马方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该术式的临床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7月至2016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连续收治的112例诊断为马方综合征(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除外)、并接受Bentall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3例,女29例;年龄(38.3±13.6)岁。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138.9±41.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98.0±77.1)min;机械通气时间为16(7~377)h;术后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22(12~546)h;术后住院时间(15.5±6.8)d。围术期死亡1例(0.89%),死亡原因为恶性心律失常;术后19例出现早期并发症(16.96%)。随访90例,随访时间12~86个月,随访结果满意。结论 Bentall手术是治疗马方综合征伴主动脉根部瘤的有效方法,手术死亡率和病死率低,早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70岁以上脑卒中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恢复情况。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完成OPCABG手术并且术前具有脑卒中史患者共437例。采集患者术前与术后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成2组:≥70岁为高龄组,137例;<70岁为对照组,300例,对2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龄组术前肌酐≥103 umol/L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龄组在糖尿病、吸烟、饮酒及体质量指数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在住院时间、术后脑卒中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高龄组在呼吸机辅助时间≥24 h、ICU时间≥24 h、术后肌酐≥103 umol/L及术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龄组旁路移植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70岁以上脑卒中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时间较对照组长,术后肾功能不全及房颤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6例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6例中支病变40例,支病变109例,支病变617例,其中左主干病变83例,均选择胸部正中切口,每例移植血管1~6支,平均移植血管3.78支;随访1~56个月,631例(82.4%)症状完全消失,127例(16.6%)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提高,6例死亡(0.78%),8例(1.04%)术中改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3~12个月2例因血管桥堵塞需要作PTCA。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16.35±19.8)h。住院时间(18.2±8)d。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绝大多数病例的首选术式,可以做到完全再血管化,满意的桥血流量,低并发症,操作安全,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同期行肺静脉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19例OPCABG同期心房颤动迷宫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分析,男性82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5±3.5)岁,冠状动脉单支病变12例,多支病变107例,左主干病变26例,术前心房颤动平均时间(22±5.5)个月,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84例。进行OPCABG术,再用双极射频设备行左右肺静脉电隔离术,左心耳结扎。结果:119例患者人均旁路移植(2.2±1.2)根,其中乳内动脉86根。患者心房颤动射频时间为(12±2.2)min,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2.6)d。术后窦性心律72例(60.5%)、结性心律8例(6.8%)、心房颤动心律39例(32.7%)。术后随访97例,随访(26±3.5)个月,其中发现窦性心律维持者65例(67.1%)、心房颤动心律者32例(32.9%)阵发性心房颤动术后及随访窦性心律比率高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治疗效果。结论:OPCABG术同期进行肺静脉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手术安全,心房颤动转复及窦性心律维持率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G)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规律,提出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同一术式手术的22例射血分数(EF)<30%的冠心病患者行OPCABG的资料(组1)。同时随机选择同数目的 EF在30%~40%(组2),>40%(组3)的患者的资料作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组1与组3比较,在院术前调整天数,室壁瘤手术例数,IABP使用例数及时间,ICU停留时间,使用强心药种类,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组3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功能不全患者行OPCABG风险大,手术费用高,所占医疗资源多,应慎重选择病例。此类患者通过合理方式的再血管化,积极的围术期处理,亦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