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遗传性鱼鳞病多表现为全身性皮肤干燥、粗糙、过多角化、鱼鳞状鳞屑。但由于致病机理和遗传背景的不同,使病情的发展与预后及防治有很大差异。为更准确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此类疾病,本文对寻常型鱼鳞病、X连锁型鱼鳞病、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与板层状鱼鳞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发病的分子遗传机理、遗传方式以及研究动态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主要由角蛋白 1和角蛋白 10基因点突变引起。近 10年来对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角蛋白 K1和 K10基因的定位、突变位点与临床表型的关系、小鼠模型以及产前诊断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由角蛋白1和角蛋白10基因点突变引起。近10年来对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角蛋白K1和K10基因的定位、突变位点与临床表型的关系、小鼠模型以及产前诊断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由TGM1、ALOX12B和ALOXE3基因突变引起。近几年来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的分子遗传学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TGM1、ALOX12B和ALOXE3基因定位、突变位点等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由TYGM1、ALOX12B和ALOXE3基因突变引起。近几年来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的分子遗传学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TGM1、ALOX12B和ALOXE3基因定位、突变位点等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1例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散发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KRT1和KRT10基因的热点突变区,通过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患者、家系中的正常成员和5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个体的KRT1和KRT10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在患者KRT10基因的第1外显子上发现了1个错义突变(467G→A),导致角蛋白10(KRT10)1A区的精氨酸由组氨酸替代(R156H),而家系正常成员和无亲缘关系的50名正常对照中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 KRT10基因第1外显子突变(467G→A)在该例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患病的分子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鱼鳞病(ichthyosis)是一类遗传性皮肤角化异常的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具有暗褐色的鱼鳞状鳞屑.根据其遗传特点、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可分为寻常型鱼鳞病、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和性连锁遗传寻常鱼鳞病3种类型[1].其中性连锁遗传寻常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MIM 308100)为X连锁隐性遗传,仅见于男性,出生后或婴儿期发病.与寻常鱼鳞病相比,除了遗传方式的不同之外,二者在临床表现和组织学上也有所不同.X连锁的鱼鳞病患者发病早,其皮疹鳞屑较大,呈红褐色或污黑色大片鱼鳞状,遍布全身,头、耳、颈及腋窝,月国窝、肘窝等部位均可受累;腹部病情较背部严重,但一般不发生毛囊角化[2].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非大泡性鱼鳞癣样红皮病具有如下特征:表皮角化过量、角化不全和棘皮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受累胎儿在分娩后数小时内产生胶质膜,一周内胶质层表皮脱落,数日内婴儿或死于并发症,或发生典型的损伤性病变。受累的存活者(约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6例儿童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观察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相关分子病理检测,收集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童4例,女童2例,病史1个月~4年。临床均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水痘样疱疹并伴发热。镜下见表皮内有水疱形成或伴坏死,真皮层至皮下脂肪层内有数量多少不等的淋巴样细胞浸润,细胞可为轻至中度异型,多位于小血管及附属器周围。免疫组化示异型细胞可表达CD2、CD3、CD5、CD7、CD43、CD4、CD8、TIA-1,仅1例表达CD56,所有病例均不表达CD20、Pax-5。Ki-67增殖指数平均42.3%。5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呈阳性,2例TCR克隆性重排阳性。5例获得随访,1例患儿死亡。结论儿童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较为少见,与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临床过程可能为独立的疾病谱系,其性质可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病理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1例河北省人民医院(050051)尹建英,于哩哩,张书琴病例患儿,女,10天,主因生后皮肤异常,近两天不吃奶入院。患儿系第3胎第1产剖宫产儿,出生时皮肤光亮如蒙一层蜡脂,干燥弹性差,哭声小,反应差。患儿父母非近亲婚配。其母因精神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阴部、阴囊疣状黄瘤(verruciform xanthoma,VX)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1例阴囊VX、2例外阴VX进行光镜、免疫组化、特殊染色、HPV原位杂交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VX表皮疣状增生,棘层增厚,钉突延长位于真皮同一水平;表面过度角化伴角化不全,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乳头层内上皮钉突间见黄色瘤样细胞(泡沫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黄色瘤样细胞CD68、α1-AT、Mac387阳性,CK(AE1/AE3)弱阳性,S-100、Ki-67、HPV阴性。PAS阳性。原位杂交HPV6/11呈阴性。结论 外阴部、阴囊VX与发生于口腔黏膜的VX临床病理学特征相似,黄色瘤样细胞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大疱病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临床诊断的糖尿病性大疱病40例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前列腺素E1^100μg静脉注射1次/日,并用注射器抽尽水疱内液,〉1cm的大疱内注入碘伏;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40m1静脉滴注,并用注射器抽尽水疱内液,予胰岛素外敷并包扎。两组均予以抗感染、降糖、全身并发症等相应治疗,共治疗2w。结果:治疗组治愈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明显(P〈O.05)。结论:对糖尿病性大疱病患者进行前列腺素E1^100μg静脉注射1次/日,并用注射器抽尽水疱内液,然后注入碘伏入疱内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先天性肺囊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先天性肺囊肿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多种多样。病理检查:先天性肺囊肿40例(40/68,58.8%),镜下见囊肿壁内衬假复层柱状或纤毛柱状上皮,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4例(4/68,5.9%),囊腔与支气管不相通,镜下囊内壁衬纤毛柱状上皮,上皮向腔内突起呈锯齿状样改变;肺隔离症18例(18/68,26.5%),单个病灶,镜下病变由单一类型的肺泡管或肺泡组成,肺泡管及肺泡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6例(6/68,8.8%),镜下见肺泡腔明显扩张,部分融合,囊腔内衬单层扁平上皮。结论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疾病以肺囊肿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的有效手段,病理组织学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肺囊性疾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神经皮肤鱼鳞病家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皮肤鱼鳞病表现为先天性皮肤鱼鳞病伴发神经系统的病变。本家系中先证者具有皮肤鱼鳞病及神经系统损害的症证 ,而家族中另外几例仅表现为鱼鳞病样皮肤损害。病例与家系一、家系发病 :据家系调查、该家族发病已有三代 ,即先证者外祖母、母亲、大姐及先证者。除先证者外 ,其余 3例仅表现为皮肤粗糙 ,于躯干四肢被覆多量细薄干燥鳞屑、月国、肘窝皱折处可见少量半透明黄色非鳞屑性角化皮肤病变。但他们的智力、肢体运动功能均为正常。二、先证者 :男性 15岁 ,从 3岁开始上下肢出现皮肤鱼鳞样斑片 ,此后逐渐增厚增多 ,并扩展至躯干与颈部皮…  相似文献   

15.
周曙霞  翁孟武 《现代免疫学》1994,14(6):359-360,370
本研究同时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生物素-亲和素标记酶复合物法(ABC)和免疫金银染色法(IGSS)检测37例不同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患者皮损中自身抗体,并以2例先天性大疱病和5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作对照。就上述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应用包埋后免疫金标技术对疱疹样天疱疮及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各1例作免疫电镜研究,提出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中,IGSS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瘤(hydroa vacciniforme-like lymphoma,HVL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HVLL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形态观察、免疫组化和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2例患者分别为15岁和18岁,均有10年以上的反复头部种痘水疱病样皮疹伴高热。肿瘤细胞浸润真皮或至皮下组织,小到中等大,轻中度异型性,围绕皮肤附件和嗜血管生长。2例肿瘤细胞CD2、CD3、CD7、CD8、TIA-1和Granzyme B均(+);CD56和CD30均(-)。2例EBER均(+)。例1标本TCR克隆性重排检测(+)。例1患者行CEOD方案化疗1次,确诊后1年因肺部感染、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例2患者行化疗4次,病情得以控制。结论 HVLL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儿童的EB病毒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史尤其是皮损特点为诊断重要提示,结合病理形态、免疫表型、EB病毒原位杂交、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可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头浸润性汗管瘤样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发的乳头浸润性汗管瘤样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肿瘤位于乳头部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内,由形态温和的上皮细胞排列呈小管、少数呈条索和巢状,并向周围间质内浸润。部分小管呈"逗点/蝌蚪"状并形成角化囊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小管内衬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CK5/6,小管CAM5.2阳性,小管细胞不表达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2,CK8/18,P53和囊泡病液体蛋白15;小管外层细胞呈P63和平滑肌肌动蛋白散在阳性;Ki67约1%。结论:乳头浸润性汗管瘤样腺瘤是一种易与乳腺恶性肿瘤相混淆的罕见良性肿瘤,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可避免误诊及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8.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4代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证者 ( 1 1 ) 男 ,36岁 ,出生时表型正常 ,7岁时足趾皮肤发生水疱、大疱 ,偶有糜烂 ,多于行走、压迫、摩擦后局部出现疼痛 ,于疼痛部位出现疱疹 ,无瘙痒 ,数日自愈 ,愈后不留色素沉着及瘢痕 ,反复发生。青春前期加重 ,至今症状无明显缓解。疱疹偶及双前臂、腕、肘关节处。夏季症状较重 ,冬季减轻。查体 :发育正常 ,一般情况良好 ,头面部、心、肺、腹及神经系统均未见异常。左足第二趾背可见直径 1.0 cm水疱 ,刺破见淡黄色清亮液体流出 ,疱疹周围皮肤色泽正常 ,甲床无粗糙、增厚及缺损 ,尼氏征阴性。皮损病理检查 :角化过度 ,大疱位于表皮…  相似文献   

19.
病例 :患儿为足月头胎 ,由臀位牵引助产出生。出生时即发觉患儿皮肤潮红 ,发亮 ,多处干裂脱屑 ,请求遗传咨询。体检 :患儿是出生仅 2天的新生男婴。体重 2 70 0g ,身长5 0cm ,面部紧绷 ,眼距略宽 ,眼裂长。朝天鼻 ,鼻梁宽平。嘴唇厚而外翻 ,嘴始终张开呈鲤鱼样嘴。男性外生殖器 ,肛门正常。全身皮肤除上腹部、腋下外都呈猩红色 ,发亮 ,薄而发皱 ,似乎涂了一层蜡烛油。颈部和四肢屈侧皮肤明显干裂、脱屑 (见照片 )。患儿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为 4 6,XY。患儿母亲为初产妇 ,怀孕时无早孕反应 ,停经 4月后 ,始图 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肠道软斑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4例儿童肠道软斑病的临床病理资料, 总结分析其临床及内镜特点、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的结果, 并进行随访。结果 4例患儿年龄5~12岁, 均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基础,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部分伴反复发热、呼吸道感染、关节肿痛等症状;内镜下结直肠见多发隆起性、息肉样改变。肠镜活检标本组织学显示:隐窝扭曲、隐窝萎缩明显, 间质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类似炎症性肠病改变, 而隐窝脓肿少见, 浆细胞数量没有增多;可见组织细胞聚集, 其胞质丰富、淡红染, 胞内外可见同心圆、靶环样的软斑小体。免疫组织化学示组织细胞CD68和CD163阳性, 过碘酸雪夫染色软斑小体呈紫红色。4例行抗感染及原发病治疗, 随访2~30个月, 肠道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儿童肠道软斑病多有免疫缺陷或免疫低下的病史, 内镜下以及活检病理特点容易与炎症性肠病等混淆, 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